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328,分89頁顯示  上一頁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善意
玉毫
南能
觀河
正念
生趣
反本
佛家
三學
棒喝
石窟
俗書
持齋
道言
六法
《國語辭典》:善意  拼音:shàn yì
1.好意?!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br />2.善于揣測別人的意向。漢。王充《論衡。知實》:「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
3.《民法》上的概念系指不知情。
《漢語大詞典》:玉毫
(1).指佛眉間白毫,佛教謂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金光絶見,玉毫遺覿?!?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王琦 注:“《法華經》: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吒天?!?br />(2).指佛像。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僧正教》:“緘匿玉毫,封印金掌?!?br />(3).白毛。 明 王世貞 《趙承旨天閑五馬圖歌》:“玉毫如霜落勁刷,俶儻暫攝歸優(yōu)游?!?/div>
《漢語大詞典》:南能
指 唐代 佛教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 慧能 。 唐 雍陶 《同賈島宿無可上人院》詩:“還因愛閒客,始得見 南能 ?!?明 楊慎 《無宵宿北巖開公房》詩:“何須分垢浄,持此問 南能 。” 清 趙翼 《題蘗庵僧遺像》詩:“故國遺墟?zhèn)蓖?,空門法席演 南能 ?!?趙樸初 《喜春來·新年話舊小令寄日本友人》之五:“ 雪舟 山水多清韻,妙跡風流兩國聞。豈徒衣鉢繼 南能 。”參見“ 南能北秀 ”。
《國語辭典》:南能北秀  拼音:nán néng běi xiù
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乃唐代佛教禪宗的兩大禪師,二人同事禪宗五祖弘忍。弘忍圓寂后,慧能傳法于嶺南,故稱為「南能」。神秀受武則天徵召入京,于北方弘法,故稱為「北秀」,二人合稱為「南能北秀」。
《漢語大詞典》:觀河(觀河)
(1).古傳說 禹 臨 河 而得河圖竹書紀年卷上:“當 堯 之世, 舜 舉之。 禹 觀於 河 ,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 河 精也?!?禹 曰:‘ 文命 治水。’言訖授 禹 河圖,言治水之事?!?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仆射書》:“昔分鼇命鳸之世,觀 河 拜 洛 之年。”參見“ 河圖洛書 ”。
(2).佛教故事。謂 波斯匿王 觀看 恒河 ,自傷發(fā)白面皺,而 恒河 不變。佛謂變者受滅,不變者原無生滅。見《首楞嚴經》卷二。后用以比喻佛性永恒。 清 錢謙益 《再次茂之他字韻》:“遲暮將離無別語,好將白髮喻觀河?!?清 趙翼 《即事》詩:“觀河性空在,老慨 波斯匿 ?!?/div>
《國語辭典》:河圖洛書(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傳伏羲氏見龍馬負圖出于黃河,而據(jù)以演畫八卦,稱為「河圖」。又相傳夏禹時有神龜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組不同點數(shù)組成的圖畫,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后世將河圖洛書都視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度龂?。卷二。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引《獻帝傳》:「河圖洛書,天命瑞應?!购喎Q為「圖書」。
《國語辭典》:正念  拼音:zhèng niàn
佛教用語。八正道的第七支。謂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中阿含經》卷一○:「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div>
《國語辭典》:生趣  拼音:shēng qù
1.創(chuàng)造、產生趣味。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章表》:「觀其體贍而律調,辭清而志顯,應物掣巧,隨變生趣,執(zhí)轡有馀,故能緩急應節(jié)矣。」
2.生動有趣。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二。各體詩》:「又戲張子野娶妾,專用張家事點綴縈拂,最有生趣?!?br />3.生活的情趣?!读凝S志異。卷二。珠兒》:「冷落庭幃,益少生趣?!?/div>
《國語辭典》:反本  拼音:fǎn běn
回到根本?!抖Y記。禮器》:「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div>
《國語辭典》:佛家  拼音:fó jiā
1.佛教?!抖膛陌阁@奇》卷一:「即是道家青牛騎出去,佛家白馬馱將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br />2. 佛陀的家庭。譬喻佛、菩薩的境界?!洞蟀闳舨_蜜多經》卷四七九:「欲生佛家入童真地,常不遠離諸神、菩薩,應學般若波羅蜜多?!?/div>
《國語辭典》:三學(三學)  拼音:sān xué
佛教用語。梵語?ik?ā-traya的意譯。指修行者應該修學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學、定學、慧學。三學同時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內容。唐。道宣〈大恩寺釋玄奘傳論〉:「至如三學盛典,惟詮行旨;八藏微言,宗開詞義?!?/div>
《漢語大詞典》:三舍法
宋神宗 時取士法,為 元豐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學為外舍、內舍、上舍,別生員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條件,由外舍升入內舍繼而升上舍。最后按科舉考試法,分別規(guī)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職。在舍讀經為主,以濟當時科舉偏重文詞之不足。 紹圣 中,曾一度廢科舉,專以三舍法取士。 宣和 三年,詔罷此法。見宋史·選舉志一、《選舉志二》。朱子語類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罷,學舍中無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類,是甚么樣有氣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壯,當時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避史錄話》:“ 崇寧 立三舍法,雖崇經術,亦未嘗廢史?!?/div>
《國語辭典》:棒喝  拼音:bàng hè
1.佛教用語。禪師啟發(fā)弟子開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聲一喝,或棒喝交施,使弟子于當下開悟?!独m(xù)傳燈錄。卷二五。東京凈因蹣庵。繼成禪師》:「茫茫盡是覓佛漢,舉世難尋閑道人;棒喝交馳成藥忌,了忘藥忌未天真?!埂洱埵嬖鰪V凈土文。卷一一。承相鄭清之勸修凈土文》:「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
2.警醒迷誤的人。宋。王安石 答張奉議詩:「思量何物堪酬對,棒喝如今總不親?!姑?。王永積〈家園〉詩三○首之二五:「棒喝無煩問野僧,死生生死有何能?」
《國語辭典》:石窟  拼音:shí kū
1.泛指依山巖鑿成的石室?!稌x書。卷九四。隱逸傳。郭瑀傳》:「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固啤6纬墒健队详栯s俎。卷一○。物異》:「舞溪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馀,照人五臟?!?br />2.內有石刻佛像或敘述佛教故事壁畫的石洞,如敦煌、云崗和龍門石窟。
《漢語大詞典》:俗書(俗書)
(1).通俗流行的書體。 唐 韓愈 《石鼓歌》:“ 羲之 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沈德潛 注:“隸書風俗通行,別于古篆,故云俗書,無貶 右軍 意?!?清 顧炎武 《贈張力臣》詩:“削柎追 宜官 ,俗書嗤 逸少 ?!?br />(2).品格不高的書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 元章 論 唐 人書,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歐陽 ,而為怪丑惡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書?!?br />(3).通俗流行而有別于正體的字。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辨菴字》:“今俗書‘庵’字,既於篆文無有,又菴非屋,不當從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俗書不可從者,謂古無此字,近人譌用者耳?!?br />(4).民間流行的通俗讀物。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百中經》前所繪小兒樹,想沿於此。乃知俗書,亦有所本?!?br />(5).佛門指佛教經典以外的書籍,如老子莊子等具有哲理性的書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遠 引莊子為連類,乃似格義之擬配外書。 安公 聽 遠 不廢俗書,則其通常令弟子廢俗書可知。”
《國語辭典》:持齋(持齋)  拼音:chí zhāi
1.持守戒律不吃葷腥之食。《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杳傳》:「自居母憂,便長斷腥膻,持齋蔬食?!?br />2.佛教稱過午不食。唐。白居易〈齋戒滿夜戲招夢得〉詩:「紗籠燈下道場前,白日持齋夜坐襌?!?/div>
《漢語大詞典》:道言
(1).法術之言。韓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周乎道言也?!?王先慎 集解:“道言謂法術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學說、經典。南史·隱逸傳上·顧歡:“佛言華而引,道言實而抑?!?唐 韋應物 《起度律師同居東齋院》詩:“安居同僧夏,清夜諷道言?!?元 張雨 《云霏分韻得作字》:“道言匪虛無,梵冊皆矩矱?!?br />(3).說話。《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女巫道:‘連我也不曉得緣故?!姥晕戳?,只聽得外面鼓樂喧天, 盧生 來行納采禮。”白雪遺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br />謂說話迎合人意。莊子·漁父:“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氣而導達其言?!?陸德明 釋文:“道言,音導?!?/div>
《國語辭典》:六法  拼音:liù fǎ
1.憲、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的總稱。
2.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中,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后來此六種法則廣為應用于山水或花鳥等題材。后代評論家對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張,不論如何,六法已經成為中國畫習慣性的代名詞。
3.佛教稱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為「六法」。宋。沈遘〈章獻皇太后忌日齋文〉:「伏愿往憑六法,超脫五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