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328,分89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魔軍
性識
鐵城
魔王
道釋
惡業(yè)
口業(yè)
化緣
執(zhí)著
四向
金田
五明
五宗
海會
善法
《漢語大詞典》:魔軍(魔軍)
(1).佛教故事, 釋迦 成道時(shí),惡魔 波旬 來侵害,佛家稱其所率之軍為魔軍。 唐 王勃 《釋迦佛賦》:“莫不魔軍振動(dòng),法界奔驚?!?br />(2).泛指由魔鬼組成的軍隊(duì)。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扶箕詩》:“天遣魔軍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盡不平方太平?!?br />(3).猶魔君。怪物。常用作詈詞。 元 楊暹 《西游記》第五本第十五出:“那魔軍來時(shí),你著他入房來,我料持他。”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一折:“這一伙魔軍,又無甚功勛,卻著他畫戟朱門……羊馬成羣?!?br />(4).指調(diào)皮搗蛋者。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誰家的小魔軍,兩三番迤逗人。”
《漢語大詞典》:性識(性識)
(1).天分,悟性。 南朝 梁 沈約 《神不滅論》:“其愚者則不辨菽麥,其悖者不知愛敬,自斯以上,性識漸弘?!?唐 無名氏 《冥音錄》:“長女適邑人 丁玄夫 ,性識不甚聰慧?!?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biāo)注〉序》:“夫文字之見,隨所觸感,各肖其性識才學(xué)以出,其淺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級之臺乎?”
(2).佛教稱眾生的根性心識。隋書·經(jīng)籍志四:“初, 釋迦 説法,以人之性識根業(yè)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蓋怨毒之念,根於性識?!?/div>
《漢語大詞典》:鐵城(鐵城)
(1).指地獄。佛教傳說中認(rèn)為阿鼻地獄之城由鐵鑄成。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凈行法門·沉冥地獄門》:“此洲地下八大地獄,最下阿鼻,四萬由旬。鐵城四周,表里火徹?!?明 徐渭 《清涼寺云是梁武臺城》:“壞榜幾更金剎字,饑魂應(yīng)爛鐵城圍?!?br />(2).指 遂城 。今 河北省 徐水縣 遂城 。 宋 為 廣信軍 治所。 楊延昭 守此, 遼 軍攻圍百戰(zhàn)不能下,因有“鐵遂城”之稱。簡稱 鐵城 。 清 孫枝蔚 《贈安肅梁明府木天》詩:“《禹貢》兼 堯 命, 銅門 并 鐵城 ?!弊宰ⅲ骸?宋 景德 元年甲辰,以 梁門 為 安肅軍 , 武遂 為 廣信軍 。謂之‘銅梁門’,‘鐵遂城’?!?/div>
《國語辭典》:魔王  拼音:mó wáng
1.佛家稱天魔中的王,是妨害善事的鬼類。
2.比喻極端殘酷,盡失人性的人。如:「你這個(gè)殺人魔王,即使下十八層地獄,也難以贖罪?!?/div>
《漢語大詞典》:道釋(道釋)
(1).道教和佛教的合稱。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是以示來生者,蔽虧於道釋,不得已,杜幽闇者,冥符於 姬 孔 ,閉其兌。”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有“道釋科教”部。
(2).指僧道。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一:“工人物、山水、道釋,尤長于界畫。”
《國語辭典》:惡業(yè)(惡業(yè))  拼音:è yè
佛教指不善的意念行為,并為未來招致痛苦的報(bào)應(yīng)?!秳⒅h(yuǎn)諸宮調(diào)。第一》:「冤家濟(jì)會非今世,惡業(yè)相逢怎由你?」
《國語辭典》:惡緣惡業(yè)(惡緣惡業(yè))  拼音:è yuán è yè
過去所作的不善行為?!抖鲙肪戆耍骸杆剂堪?,好命劣,怎著恁惡緣惡業(yè)!」
分類:罪孽
《國語辭典》:口業(yè)(口業(yè))  拼音:kǒu yè
1.佛教用語。指會造成未來苦樂果報(bào)的言語行為。宋。蘇軾 勝相院經(jīng)藏記:「結(jié)習(xí)口業(yè),妄言綺語,論說古今、是非、成敗?!?br />2.唐宋時(shí)稱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為「口業(yè)」。宋。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
3.賴以維生的產(chǎn)業(yè)。《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紀(jì)一》:「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yè)?!?/div>
《國語辭典》:化緣(化緣)  拼音:huà yuán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與仙佛結(jié)下善緣,故稱為「化緣」?!段饔斡洝返诙鸹兀骸改抢蟽郝牭眠@篇言語,哈哈笑道:『原來是個(gè)撞頭化緣的熟嘴兒和尚?!弧埂队魇烂餮?。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里有兩個(gè)小和尚都去化緣,因此寺中冷靜,無人走動(dòng)?!挂卜Q為「募化」、「求化」。
2.與俗世的因緣。唐。白居易〈唐撫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生盟者二十年?!埂毒暗聜鳠翡洝L祗玫诙娌蝗缑鄱唷罚骸肝峄壱呀K,當(dāng)歸寂滅?!?/div>
《國語辭典》:執(zhí)著(執(zhí)著)  拼音:zhí zhuó
佛教上指將人、現(xiàn)象、思想、經(jīng)驗(yàn)等視為真實(shí)不變,而生起貪著的心態(tài)。后泛指堅(jiān)持某一觀點(diǎn)而不改變。《水滸傳》第二二回:「我只怕雷橫執(zhí)著,不會周全人,倘或見了兄長,沒個(gè)做圓活處?!?/div>
《漢語大詞典》:四向(四嚮)
(1).向著四面;四出。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項(xiàng)王 自度不得脫……乃分其騎以為四隊(duì),四嚮。 漢 軍圍之?dāng)?shù)重?!?span id="g30l8pk" class="book">《南齊書·孔稚珪傳》:“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span id="xht0wud" class="book">《新唐書·韓愈傳》:“執(zhí)兵之卒,四向侵掠?!?br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傳》:“堂高三尺,以應(yīng)三統(tǒng);四向五色,各象其行?!?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三年失意歸,四向相識疏?!?宋 范仲淹 《知郡職方》:“有饑民自四向鄉(xiāng)下萃來。”
(3).佛教謂須陀洹(預(yù)流)向、斯陀含(一來)向、阿那含(不還)向、阿羅漢(無生)向?yàn)椤八南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進(jìn)修,故謂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四向四果,八賢八圣?!?/div>
《漢語大詞典》:金田
(1).佛教指菩薩所居之地。亦為佛寺的別稱。 唐 宋之問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yīng)制》:“散花多寳塔,張樂布金田?!?五代 齊己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詩:“林僧曉來此,滿汲灑金田?!?宋 王禹偁 《酬處才上人詩》:“可憐嗷嗷避征役,半入金田不耕織?!眳⒁姟?金地 ”。
(2).地名。 金田村 。在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桂平縣 北部。公元1851年 洪秀全 、 楊秀清 等在這里舉行武裝起義,稱“金田起義”。
《漢語大詞典》:金地
(1).土地的美稱。 南朝 陳 張正見 《從永陽王游虎丘山》詩:“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北周 王褒 《日出東南隅行》:“銀縷明光帶,金地織成襦。”
(2).佛教謂菩薩所居以黃金鋪地,故稱。釋氏要覽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衛(wèi)國 給孤 長者,側(cè)布黃金,買 祇太子 園,建精舍,請之居之?!?宋 贊寧 宋高僧傳·感通·唐五臺山竹林寺法照傳:“他日齋時(shí),還於鉢中五色云內(nèi)現(xiàn)其 五臺 諸寺,盡是金地,無有山林穢惡?!?br />(3).借指佛寺。 宋 曾鞏 《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詩:“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fēng)?!?元 劉塤 《隱居通議·駢儷三》:“玉京十二闌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見前?!眳⒁姟?銀地 ”。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種學(xué)科知識、技能的總稱。一聲明,指研究語音、語法、修辭的學(xué)問;二工巧明,指工藝、數(shù)學(xué)、天文、音樂、美術(shù)等技藝的學(xué)識;三醫(yī)方明,指醫(yī)藥類的學(xué)識;四因明,謂邏輯學(xué);五內(nèi)明,即關(guān)于宗教哲學(xué)與修持的知識?!洞筇莆饔蛴洝肪矶骸钙邭q之后,漸授五明大論?!?/div>
《漢語大詞典》:五明扇
(1).儀仗中用的一種掌扇。 晉 時(shí)只限于帝王使用。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五明扇, 舜 所作也。既受 堯 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 秦 漢 公卿大夫皆得用之。 魏 晉 非乘輿不得用?!鄙駥m中亦有之。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九:“天下神霄,皆賜威儀,設(shè)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jié)、曰寶蓋、曰珠幢、曰五明扇?!?span id="kimmcei" class="book">《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絳綃玉女五百餘人,或執(zhí)五明之扇,或捧八寶之盂,環(huán)侍左右。”
(2).指團(tuán)扇。或泛指扇。 隋 盧思道 《美女篇》:“ 京洛 多妖艷……時(shí)搖五明扇,聊駐七香車?!?唐 喬知之 《長信宮樹》詩:“葉映九春華,香搖五明扇?!币嗍∽鳌?五明 ”。 晉 陸機(jī) 《羽扇賦》:“昔者 武王 玄覽造扇於前,而五明安眾,世繫於后,各有託於方圓,蓋受則於箑蒲……安眾方而氣散,五明圓而風(fēng)煩?!?/div>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內(nèi)的親屬。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所愛光五宗,所怨滅三族?!贡饼R。顏之推觀我生賦〉:「疇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br />2.同母者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見《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海會(海會)
指佛教盛大的集會。 宋 沈遼 《蘇州承天寺永安長老語錄序》:“當(dāng)其盛時(shí),海會山積,上下皆數(shù)千百人?!?趙樸初 《訪云岡石窟及華嚴(yán)寺》詩:“仿佛 靈山 集海會,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div>
《漢語大詞典》:善法
(1).好的法令。管子·任法:“今天下則不然,皆有善法而不能守也?!?br />(2).佛教指修善果之法。后漢書·西域傳論:“至於佛道神化,興自 身毒 ,而二 漢 方志,莫有稱焉…… 班勇 雖列其奉浮圖,不殺伐,而精文善法導(dǎo)達(dá)之功靡所傳述?!?span id="vkymrhh" class="book">《師子經(jīng)》:“即於現(xiàn)世斷諸不善,得眾善法,修習(xí)作證。”
(3).好的方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三回:“你還沒有看見滿街上貼的招紙,還有出賣婦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無形的善法了?!?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現(xiàn)在的譯詩,真是出力不討好,尚無善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