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凈律
佛門清凈的戒律。 明 高啟 《贈朱山人》詩:“學僧持浄律,避客録奇方?!?/div>
《漢語大詞典》:梵氏
佛家,佛門。 唐 牛僧孺 《幽怪錄》:“ 元和 初, 泗州 普光王寺 ,有梵氏戒壇,人之為僧者必由之。四方輻湊,僧尼繁會,觀者如市焉?!?/div>
分類:佛家佛門
《國語辭典》:煩惱絲(煩惱絲)  拼音:fán nǎo sī
指頭發(fā)?!独溲塾^》第一六回:「怎么你這么一個通品,連頭頂上十萬八千煩惱絲都拔掉了,還是裝著滿腔的劫數(shù)風水在心里?!埂都t樓夢》第六六回:「掣出那股雄劍,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
《漢語大詞典》:和佛
拜佛。和,和南。佛門稱稽首、敬禮為和南。 明 范濂 《云間據(jù)目抄》卷三:“有十二人奉白蓮教者,往海上和佛?!眳⒁姟?和南 ”。
《國語辭典》:和南  拼音:hé nán
胡語音譯。梵語作vand。古印度人對長上問候用語,表示敬禮、恭敬之意。此用語亦流行于佛教團體。唐。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書:「并有片物供養(yǎng),愿垂納受,路遠不得多,莫嫌鮮薄,玄奘和南?!?/div>
《漢語大詞典》:無底藏(無底藏)
取之不盡的庫藏。佛教用以形容佛門奧旨。 宋 蘇轍 《全禪師塔銘》:“﹝ 道全禪師 ﹞游 高安 ,事 洞山 文禪師 ,五年而悟,告 文 曰:‘吾一槌打透無底藏,一切珍寳皆吾有也?!?/div>
《漢語大詞典》:逃釋(逃釋)
逃歸佛門。 宋 無名氏 鬼董·周浩:“妻不知從何來,怒罵曰:‘無行!棄我逃釋,謂終不能近汝耶?’” 清 歸莊 《避亂投浮佛寺》詩:“跡幻儒逃釋,途窮弟累兄?!?/div>
分類:逃歸佛門
《國語辭典》:遁入空門(遁入空門)  拼音:dùn rù kōng mén
避開塵世而入佛門。如:「他不再留戀富貴,決定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漢語大詞典》:虎溪三笑
佛門傳說。 虎溪 在 廬山 東林寺 前,相傳 晉 僧 慧遠 居 東林寺 時,送客不過溪。一日 陶潛 、道士 陸修靜 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 三笑亭 。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 宋 樓鑰 《跋東坡〈三笑圖贊〉》謂 遠公 卒于 晉 義熙 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 陸修靜 生于 義熙 三年丁未,卒于 劉宋 元徽 五年丙辰,去 遠公 之亡正一甲子。 修靜 卒年七十二, 遠公 之亡, 修靜 才十歲。 修靜 于 劉宋 元嘉 末始來 廬山 ,距 遠公 之亡已三十余年, 淵明 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
《漢語大詞典》:出家歸道(出家歸道)
離開家庭,皈依佛門。 唐 陳子昂 《為人請子弟出家表》:“請以當家子弟三兩人奉為高宗大帝,出家歸道。”
《漢語大詞典》:出家入道
離棄家庭,皈依佛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報恩品:“發(fā)菩提心,捨離父母,出家入道。”后亦分稱入寺為僧曰“出家”,在家剃頭穿僧衣奉教為“入道”。
《漢語大詞典》:青燈古佛(青燈古佛)
青熒的油燈和年代久遠的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涯。《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歐陽予倩 《饅頭庵》第二場:“想我 智能 年方二九,難道真將我的青春獻給青燈古佛不成?”
佛門
【佛學大辭典】
(雜語)猶言佛家。如奉釋教者,謂之佛門弟子。亦簡稱佛子。
念佛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專念彌陀如來往生凈土之法門也。往生要集上本曰:「依念佛一門聊集經(jīng)論要文?!雇卤驹唬骸杆氖嗽钢?,于念佛門,別發(fā)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