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甘泉涌
   
泄井
 
疏勒出飛泉
 
耿恭禱泉
 
廣利開泉
 
佩刀刺山
 
疏勒乏水源

相關(guān)人物
耿恭(字伯忠)


《藝文類聚》第九卷〈水部下·泉〉~65~
《東觀漢記》曰:耿恭為校尉,居疏勒。匈奴來攻,城中穿井十五丈無水。恭曰:「聞二師將軍,拔佩刀刺山,而飛泉出。今漢德神靈,豈有窮乎?」乃正衣服,向井拜,為吏請禱。有頃,井泉濆出。
《后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國弟子)耿恭〉~72~
明年三月,北單于遣左鹿蠡王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戰(zhàn),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挂虬l(fā)彊弩射之。虜中矢者,視創(chuàng)皆沸,遂大驚。會(huì)天暴風(fēng)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據(jù)之。七月,匈奴復(fù)來攻恭,恭募先登數(shù)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于城下?lián)斫^澗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涌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鼓苏路蚓侔?,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yáng)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例句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王維 老將行

耿恭拜出井底水,廣利刺開山上泉。 顧云 天威行

拜井開疏勒,鳴桴動(dòng)密須。 駱賓王 久戍邊城有懷京邑

泄井懷邊將,尋源重漢臣。 駱賓王 西行別東臺(tái)詳正學(xué)士

典故  
呂刀
 
寶刀贈(zèng)
 
呂虔佩刀
  
虔收宰相刀
 
識(shí)佩刀
 
重佩刀
 
寶刀世載
 
傳家寶刀
 
佩刀世三公
 
尚書佩刀
 
王祥貽刀
 
貽佩刀
 
玉祥得佩刀
 
宰相刀

相關(guān)人物
呂虔
 
王祥
 
王覽

參考典故
王祥


《晉書》卷三十三〈王祥列傳·(弟)王覽〉~99~
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茍非其人,刀或?yàn)楹?。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瓜楣剔o,強(qiáng)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覽,曰:「汝后必興,足稱此刀?!褂[后奕世多賢才,興于江左矣。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刀〉~083~
《晉中興書》曰:初魏徐州刺史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謂別駕王祥曰:「茍非其人,刀或?yàn)楹?,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

例句

望有經(jīng)綸釣,虔收宰相刀。 元稹 哭呂衡州六首

不愧寶刀贈(zèng),維懷瓊樹枝。 劉長卿 別陳留諸官

嘗聞寶刀贈(zèng),今日奉瓊琚。 孫逖 和崔司馬登稱心山封

竟與尚書佩,遙應(yīng)天子提。 張九齡 贈(zèng)灃陽韋明府

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李商隱 謝書

知君先負(fù)廟堂器,今日還須贈(zèng)寶刀。 李白 贈(zèng)華州王司士

王粲暫停筆,呂虔初佩刀。 杜牧 送蘇協(xié)律從事振武

前軍蘇武節(jié),左將呂虔刀。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佩刀成氣象,行蓋出風(fēng)塵。 杜甫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謝朓出華省,王祥貽佩刀。 盧象 追涼歷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喬木

吳中舊侶君先貴,曾憶王祥與佩刀。 許渾 李定言自殿院銜命歸闕拜員外郎遷右史因寄

典故   
佩牛
 
鑄農(nóng)器
 
犢佩
   
刀買犢
 
銷兵鑄農(nóng)器
 
渤海賣刀劍
 
戴牛佩犢
 
刀換犢
 
賣腰間劍
 
腰下牛閑
 
持刀買黃犢
 
黃犢無人佩
 
龍泉候買牛
 
買牛捐寶劍
 
賣刀耕隴上
 
賣刀收繭栗
 
賣劍渤海
 
賣劍買牲
 
佩刀買犢
 
佩劍博牛羊
 
勸買耕牛
 
腰無犢
 
鋤犁化刀劍
 
帶牛
 
刀劍化耕蠶
 
龔牛
 
解劍換牛
 
令人買牛
  
買牛捐三尺
  
憑劍換牛
 
腰劍不換牛
 
易牛以劍

相關(guān)人物
龔遂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龔遂傳〉~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shí)遂年七十馀,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nèi)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duì)曰:「海瀕遐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duì),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顾煸唬骸赋悸勚蝸y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股显S焉,加賜黃金,贈(zèng)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dú)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shí)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shí)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shí)。獄訟止息。

簡釋

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p>

賣劍買牛:喻重本務(wù)農(nóng)。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五首》之五:“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犢佩:指佩帶刀劍,或指棄農(nóng)背本。來蘇軾《次韻聰上人見寄》:“歸心忘犢佩,生術(shù)寄羊鞭”

《國語辭典》:佩刀  拼音:pèi dāo
1.系佩在腰間的刀。如:「空軍儀隊(duì)指揮的佩刀相當(dāng)精致?!?br />2.將刀佩戴在腰間。如:「英國皇家侍衛(wèi)左腰佩刀,英姿挺拔?!?/div>
《漢語大詞典》:服刀
佩刀。漢書·西域傳上·婼羌:“山有鐵,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劍甲?!?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服刀,拍髀也?!?/div>
分類:佩刀
《國語辭典》:奇兵  拼音:qí bīng
趁敵人毫無防備,出其不意加以襲擊的軍隊(duì)?!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外結(jié)英雄,內(nèi)修農(nóng)戰(zhàn),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三國演義》第一七回:「術(shù)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勝之,無不成功?!?/div>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國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覲、會(huì)同、賓客、軍旅、田役、喪荒。周禮·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會(huì)同、賓客之戒具,軍旅、田役、喪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財(cái)用,治其施舍,聽其治訟。” 鄭玄 注:“七事,謂先四,如之者三也?!?br />(2).指天、地、民與四時(shí)之務(wù)。國語·楚語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shí)、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韋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時(shí)之務(wù)。”
(3). 唐 代武官隨身佩帶的七件東西。指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 唐 張九齡 《敕識(shí)匿國王書》:“今授卿將軍,賜物二百疋,錦袍、金鈿、七事?!?br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記·逼娼》:“自從你父親亡后,家中十分艱窘,開門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div>
《漢語大詞典》:橫刀
(1).橫陳佩刀。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卓 曰:‘ 劉氏 種不足遺?!?紹 不應(yīng),橫刀長揖而去?!?br />(2).表示英勇無所畏懼。 清 譚嗣同 《獄中題壁》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 昆侖 。”
(3).兵器,一種佩刀。新唐書·王及善傳:“爾佩大橫刀在朕側(cè),亦知此官之貴乎?”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十年:“上( 唐太宗 )嘗幸 未央宮 ,辟仗已過,忽於草中見一人帶橫刀?!?胡三省 注:“橫刀者,用皮襻帶之刀,橫於掖下?!?/div>
《漢語大詞典》:虔刀
太平御覽卷三四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晉中興書》: 三國 魏 徐州 刺史 呂虔 有佩刀,有個(gè)識(shí)刀劍的工匠看了后,認(rèn)為必須身居三公之位的人才可佩帶此刀。于是 呂虔 將刀贈(zèng)送 王祥 , 祥 后為司空。 祥 臨死時(shí)又將此刀轉(zhuǎn)授其弟 王覽 ,并說:“吾兒皆凡,汝后必興,足稱此刀,故以相與。”后因以“虔刀”比喻贈(zèng)人的珍貴之物,謂使物得其主。 明 王世貞 《題李文正詩翰卷》:“偶與 元馭 語次及之,因舉贈(zèng)之,以比於虔刀之義云爾?!?明 王世貞 《送尤祠部汝白兵備廣東》詩:“虔刀贈(zèng)秋水,揮手帝城東?!?/div>
《國語辭典》:容刀  拼音:róng dāo
1.裝飾儀容用的佩刀,有刀形而無刃。《詩經(jīng)。大雅。公劉》:「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2.形容不廣。語出《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jié)h。鄭玄。箋:「不容刀,亦喻狹。小船曰刀?!?/div>
《國語辭典》:單刀(單刀)  拼音:dān dāo
1.一種兵器。短柄長刃,闊面單鋒,為武術(shù)用具。
2.足球運(yùn)動(dòng)用語。足球比賽中,進(jìn)攻球員突破防守,單獨(dú)與守門員進(jìn)行對(duì)抗的攻勢。
《國語辭典》:戒刀  拼音:jiè dāo
舊時(shí)僧人所佩的刀?!抖鲙肪矶骸秆g戒刀,是舊時(shí)斬虎誅龍劍,一從殺害的眾生厭,掛在壁上,久不曾拈?!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肝蚩?,取戒刀來,與他落發(fā)?!?/div>
《國語辭典》:倭刀  拼音:wō dāo
日本舊時(shí)所制的佩刀,以鋒利著稱。宋時(shí)曾入貢。《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huì)出師表》:「看見兩個(gè)差人,不住的交頭接耳,私下商量說話。又見他包裹中有倭刀一口,其白如霜,忽然心動(dòng),害怕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鞸琫
(1).佩刀鞘上飾物。 明 唐寅 《出塞》詩之一:“寶刀裝鞸琫,名駒被鏤渠?!?br />(2).引申為佩刀從戎。
《漢語大詞典》:拍髀
(1).拍股。興奮或激動(dòng)之狀。后漢書·張奐傳:“夫無毛髮之勞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 淳于髠 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2).佩刀名。釋名·釋兵:“短刀曰拍髀,帶時(shí)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見也?!?span id="zbgqfkw" class="book">《漢書·西域傳上·婼羌》“兵有弓、矛、服刀” 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服刀,拍髀也?!?/div>
《漢語大詞典》:刺山
舊傳 甘肅 敦煌 東南一百三十里有 懸泉水 ,出 龍勒山 腹。 漢 將 李廣利 伐 大宛 還,士眾渴乏,引佩刀刺山,飛泉涌出。見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沙洲》。后遂以為典實(shí)。 宋 范仲淹 《水車賦》:“渤潏騰波,忽若刺山之泉涌;潺湲去浪,漸如澄山之練舒?!?/div>
《漢語大詞典》:拜井
后漢書·耿恭傳:“ 匈奴 復(fù)來攻 恭 。 恭 募先登數(shù)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 匈奴 遂於城下?lián)斫~澗水。 恭 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 恭 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涌出;今 漢 德神明,豈有窮哉?!苏路蚓侔荩瑸槔羰慷\。有頃,水泉奔出?!焙笏煊靡詾榈鋵?shí)。 唐 駱賓王 《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詩:“拜井開 疏勒 ,鳴桴動(dòng) 密須 。” 五代 李翰 《蒙求》詩:“ 戴封 積薪, 耿恭 拜井。”
分類:典實(shí)
《國語辭典》:耿恭拜井  拼音:gěng gōng bài jǐng
東漢耿恭被困于匈奴,水源斷絕,向涸井祝禱,泉水遂涌出。典出《后漢書。卷一九。耿弇列傳》。后比喻戰(zhàn)勝敵人的信念堅(jiān)強(qiáng)。如:「若能有耿恭拜井之心,精衛(wèi)填海之志,必能無堅(jiān)不摧,攻無不克。」
《漢語大詞典》:呂虔刀
三國 魏 刺史 呂虔 有一寶刀,鑄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始可佩帶。 虔 以贈(zèng) 王祥 ; 祥 后位列三公。 祥 臨終,復(fù)以刀授弟 王覽 ; 覽 后仕至大中大夫。事見晉書·王覽傳。后遂以“呂虔刀”為寶刀之美稱。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前軍 蘇武 節(jié),左將 呂虔 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天下軍儲(chǔ)一線漕,無能空佩 呂虔 刀?!?/div>
分類:刺史寶刀
《漢語大詞典》:贈(zèng)寶刀(贈(zèng)寶刀)
見“ 贈(zèng)刀 ”。
《漢語大詞典》:贈(zèng)刀(贈(zèng)刀)
晉書·王覽傳:“初, 呂虔 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 虔 謂 祥 ( 王祥 )曰:‘茍非其人,刀或?yàn)楹ΑG溆泄o之量,故以相與?!?祥 固辭,強(qiáng)之乃受。 祥 臨薨,以刀授 覽 ( 祥 弟 王覽 )曰:‘汝后必興,足稱此刀?!?覽 后奕世多賢才,興於 江 左矣?!焙笫酪蛞浴百?zèng)刀”為贊許別人堪負(fù)重任,前程遠(yuǎn)大之典。晉書·王導(dǎo)王悅等傳贊:“ 恬 恂 踵德,副 呂虔 之贈(zèng)刀?!?清 錢謙益 《〈王氏族譜〉序》:“耆老扶杖于鄉(xiāng)國,英少彯纓于上都,彬彬乎,彧彧乎,贈(zèng)刀之遺休,樹槐之餘蔭也?!币嘧鳌?贈(zèng)寶刀 ”、“ 贈(zèng)虔刀 ”。 唐 李白 《贈(zèng)華州王司士》:“知君先負(fù)廟堂器,今日還須贈(zèng)寶刀?!?明 張煌言 《馬爾毓職方改署幕府騎兵參軍未免牢落戲贈(zèng)》:“國破蘭香已半消,侯門誰復(fù)贈(zèng) 虔 刀。”
《漢語大詞典》:佩犢(佩犢)
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見 齊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wù)農(nóng)?!裼袔С值秳φ?,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后因以“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陳書·世祖紀(jì)》:“自頃寇戎,游手者眾,民失分地之業(yè),士有佩犢之譏?!?宋 曾鞏 《閱武堂》詩:“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div>
《國語辭典》:帶牛佩犢(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漢宣帝時(shí),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yè)歸農(nóng)。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wù)農(nóng)。如:「古代太平盛世時(shí),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
《國語辭典》:買牛賣劍(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棄盜歸農(nóng)。參見「賣劍買牛」條。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風(fēng)沙〉套:「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xué)圃耘瓜。」
《漢語大詞典》:買犁賣劍(買犁賣劍)
猶言賣劍買牛。 宋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詞:“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币槐咀鳌?買犂賣劍 ”。
《國語辭典》:賣刀買牛(賣刀買牛)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比喻棄械歸農(nóng),改過遷善。參見「賣劍買?!箺l。《幼學(xué)瓊林。卷一。文臣類》:「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埂?/div>
《國語辭典》:賣刀買犢(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參見「賣劍買牛」條。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div>
《國語辭典》:賣劍買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漢宣帝時(shí),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后,勸民舍棄刀劍,改業(yè)歸農(nóng)。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后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宋。陸游 答吳提宮啟:「賣劍買牛,念即歸于農(nóng)畝,乘車載笠,尚永記于交盟?!挂沧鳌纲I牛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賣劍渤?!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