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4
詞典
1
分類詞匯
13
分類詞匯
方外
倜儻
燒香
跨鞍
方外人
摩踵
套禮
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通脫不拘
怯禮
不知世事
方外十友
方外司馬
《國語辭典》:
方外
拼音:
fāng wài
1.世外。多指仙境或僧道之修行處所?!痘茨献?。俶真》:「馳于方外,休乎宇內(nèi)。」唐。
韓翃
同題仙游觀
詩:「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2.指京畿之外或邊遠異域。《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時方外事胡越,內(nèi)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div>
分類:
方外
京畿
世俗
域外
區(qū)域
世外
俗禮
禮法
之外
范圍
邊遠
邊遠地區(qū)
仙境
遠地
地區(qū)
僧道
規(guī)范
方位
環(huán)境
《國語辭典》:
倜儻(倜儻)
拼音:
tì tǎng
1.卓異、特別?!段倪x。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埂段倪x。王逸。魯靈光殿賦》:「迢峣倜儻,豐麗博敞,洞軫轕乎,其無垠也。」
2.卓越豪邁,灑脫不受約束的樣子?!度龂尽>矶?。魏書。阮籍傳》:「瑀子籍,才藻艷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欲,以莊周為模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本是儒家子弟,生來心性倜儻佻?,頑耍戲浪,不拘小節(jié)。」
分類:
豪爽
卓異
灑脫
不受
尋常
世俗
俗禮
禮法
拘束
《國語辭典》:
燒香(燒香)
拼音:
shāo xiāng
1.燃香禮神拜佛。《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他借著佛天為由,庵院為囤,可以引得內(nèi)眷來燒香。」《紅樓夢》第五四回:「咱們明兒到閻王廟去燒香,和閻王爺說去。」
2.比喻為求人辦事而送禮請客拉關(guān)系。如:「燒香說到底就是走后門?!?/div>
分類:
燒香
俗禮
禮拜
求人
香氣
拜神
神佛
辦事
清雅
請客
儀式
送禮
拜時
點著
香爐
爐中
《漢語大詞典》:
跨鞍
(1).騎馬。 宋
戴復(fù)古
《題蔡仲卿青在堂》
詩之二:“幾人富貴不能閑,夜運牙籌日跨鞍。” 清
袁于令
《西樓記·巧逅》
:“休羈絆,快拂衣跨鞍。”
(2).古代婚娶時俗禮之一。 明
顧起元
《
客座贅語·禮制
》
:“唯婦下輿以馬鞍令步,曰跨鞍?!?明
鄭文康
《跨鞍》
詩:“莫跨鞍,莫跨鞍,跨鞍未必家平安……跨鞍不如不跨好,俗禮紛紛奚足道?!眳⒁姟?跨馬鞍 ”。
分類:
騎馬
婚娶
時俗
俗禮
《漢語大詞典》:
跨馬鞍(跨馬鞍)
古時婚俗,置馬鞍于男家門口,待新人入門時跨過。 唐
蘇鶚
《
蘇氏演義
》
卷上:“婚姻之禮,坐女於馬鞍之側(cè),或謂此北人尚乘鞍馬之義。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穩(wěn)同載者也。
《
酉陽雜俎
》
云:‘今士大夫家婚禮,新婦乘馬鞍,悉 北朝 之餘風(fēng)也?!袢D家,新人入門跨馬鞍,此蓋其始也?!?/div>
分類:
馬鞍
男家
家門
門口
新人
入門
《國語辭典》:
方外人
拼音:
fāng wài rén
稱僧道等出家人?!独蠚堄斡洝返谝痪呕兀骸改憔烤故欠酵馊?,豈有個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天下督撫誰不護短?這官保已經(jīng)是難得的了?!挂沧鳌阜酵庵俊?、「方外之人」。
分類:
方外人
塵世
不拘
拘世
世俗
俗禮
禮法
隱者
《漢語大詞典》:
摩踵
(1).見“ 摩頂放踵 ”。
(2).古 印度 諸國的風(fēng)俗禮節(jié),朝見尊敬者時用手撫摩其腳跟,以示崇敬。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
:“遠則稽顙拜手,近則舐足摩踵。”
《
新唐書·西域傳上·天竺
》
:“﹝ 中天竺國 ﹞以舐足摩踵為致禮?!?/div>
分類:
印度
風(fēng)俗
俗禮
禮節(jié)
朝見
尊敬
用手
撫摩
腳跟
《國語辭典》:
摩頂放踵(摩頂放踵)
拼音:
mó dǐng fǎng zhǒng
從頭頂?shù)侥_跟都受損傷。比喻舍身救世,不辭勞苦。《孟子。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姑鳌qR中錫《中山狼傳》:「先生既墨者,摩頂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于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也作「摩頂至踵」、「摩頂至足」、「磨頂至踵」、「磨踵滅頂」。
分類:
從頭
頭頂
腳跟
不辭
辛苦
《漢語大詞典》:
套禮(套禮)
(1).舊時交際中贈送的成套禮品, 明 代中葉已有此俗。 明
沈德符
《
野獲編·詞林·交際
》
:“﹝先王大父﹞后入補官,去國將二十年,時 嚴分宜 當國,故舊識也,以一紗二扇謁之……二十年來即平交必用二幣,至於四,至於六,今且至八幣,而以他物如數(shù)侑之,謂之八大八小,不知始自何時,而當之者反以為俗套,不肯盡收。乃於八大八小之后,另開珍異及土宜適用之物,以備選擇?!?br />(2).謂陳腐俗禮。 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
:“洞房中無人注儀,須脫略休行套禮?!?/div>
分類:
時交
陳腐
交際
俗禮
贈送
成套
禮品
中葉
《國語辭典》:
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拼音:
jiāng jūn bù xià mǎ,gè zì bēn qián chéng
比喻各自積極從事自己的工作,不拘世俗禮數(shù)?!?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六回:「說畢,大家又飲了幾杯,方各自上馬,作別起程。正是:『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分類:
積極
從事
自己
工作
不拘
拘世
世俗
俗禮
禮數(shù)
《國語辭典》:
通脫不拘(通脫不拘)
拼音:
tōng tuō bù jū
通達脫俗,不受世俗禮法之拘束。如:「他總是通脫不拘,不管世俗禮教?!?/div>
分類:
通達
脫俗
不受
世俗
俗禮
禮法
拘束
《國語辭典》:
怯禮(怯禮)
拼音:
què lǐ
村俗禮儀。《
兒女英雄傳
》第一四回:「小婦人是鄉(xiāng)間女子,不會京城規(guī)矩,行個怯禮兒罷!」
分類:
俗禮
禮儀
《國語辭典》:
不知世事
拼音:
bù zhī shì shì
不懂世俗禮義等事?!?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四八回:「天天又說我不知世事,這個也不知,那個也不學(xué);如今我發(fā)狠把那些沒要緊的都斷了,如今要成人立事,學(xué)習(xí)著買賣,又不準我了?!?/div>
分類:
不懂
世俗
俗禮
禮義
《漢語大詞典》:
方外十友
指 唐 初不拘世俗禮法的十位好友。
《
新唐書·陸馀慶傳
》
:“﹝ 餘慶 ﹞雅善 趙貞固 、 盧藏用 、 陳子昂 、 杜審言 、 宋之問 、 畢構(gòu) 、 郭襲微 、 司馬承禎 、釋 懷一 ,時號‘方外十友’?!?/div>
分類:
不拘
拘世
世俗
俗禮
禮法
十位
好友
《漢語大詞典》:
方外司馬(方外司馬)
稱官居司馬而不拘世俗禮法之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
世說新語·簡傲
》
:“﹝ 桓溫 ﹞引 奕 為司馬。 奕 既上,猶推布衣交。在 溫 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 宣武 每曰:‘我方外司馬?!?span id="avfdftn" class="book">《
北史·王晞傳
》:“﹝ 王晞 ﹞性閑澹寡欲,雖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 并州 ,雖戎馬填閭,未嘗以世務(wù)為累。良辰美景,嘯詠遨游,登臨山水,以談讌為事,人士謂之‘方外司馬’?!?/div>
分類:
官居
司馬
不拘
拘世
世俗
俗禮
禮法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