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僧居
僧尼
胡僧
僧徒
僧廬
僧伽
鄰僧
主僧
名僧
僧堂
禪僧
飯僧
僧院
僧樓
詩僧
《漢語大詞典》:僧居
僧舍;佛寺。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身榮難忘借僧居,愁來猶記題詩處?!?/div>
分類:僧舍佛寺
《國語辭典》:僧尼  拼音:sēng ní
僧,指和尚;尼,指尼姑。「僧尼」泛指出家人。唐。韓愈論佛骨表〉:「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div>
《漢語大詞典》:胡僧
古代泛稱西域、北地或外來的僧人。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藥囊親道士,灰刼問胡僧?!?仇兆鰲 注引 曹毗 《志怪》:“ 漢武帝 穿 昆明池 極深,悉是灰墨,無復(fù)土。以問 東方朔 ,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問西域僧?!?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計僧去五六坊,復(fù)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騎白馬,遂扣其門曰:‘適有胡僧到無?’ 布 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悅?!?span id="xlewme7" class="book">《宣和遺事》后集:“及入寺門,見有石鐫二金剛,并拱手對立。又見 胡 僧出迎?!?/div>
《國語辭典》:僧徒  拼音:sēng tú
佛教的出家人。唐。白居易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僧徒多悵望,賓從亦裴回?!埂抖鲙肪硪唬骸赣墒巧街栌谪敹赜诹x,過善之,乃呼知事僧引于塔位一舍后?!挂卜Q為「僧眾」。
《漢語大詞典》:僧廬(僧廬)
僧寺,僧舍。 宋 朱熹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間舊題之韻》:“暮雨停驂處,僧廬古道邊?!?元 鄧文原 《三月晦游道場山宿清公房與成文同行》詩:“涼立松風觀石溜,晚尋樵徑扣僧廬?!?/div>
分類:僧寺僧舍
《國語辭典》:僧伽  拼音:sēng qié
梵語sa?gha的音譯。意為大眾或會議。佛教用以指出家團體。《大智度論》卷三:「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div>
《韻府拾遺 蒸韻》:鄰僧(鄰僧)
陸游詩:豈惟饑索鄰僧米,真是寒無坐客氈。
《漢語大詞典》:主僧
佛寺的住持。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記游廬山:“旋入 開元寺 ,主僧求詩,因作一絶?!?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徽宗 南幸,還至 泗州 僧伽塔下,問主僧曰:‘僧伽傍,白衣持錫杖者何人?’”金史·世宗紀上:“﹝ 世宗 ﹞幸 華嚴寺 ,觀故 遼 諸帝銅像,詔主僧謹視之。”
分類:佛寺住持
《漢語大詞典》:名僧
有名望的高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見有名僧高行,棄而不説?!?span id="joh7ex2" class="book">《梁書·武帝紀下》:“聽覽餘閑,即於 重云殿 及 同泰寺 講説,名僧碩學、四部聽眾,常萬餘人?!?span id="yeasja8" class="book">《周書·薛慎傳》:“ 太祖 雅好談?wù)摚⒑喢钭R玄宗者一百人於第內(nèi)講説。”
《漢語大詞典》:僧堂
禪堂,坐禪之所。大智度論·如是我聞:“ 阿難 如是入金剛定,破一切諸煩惱山,得三明六神通,共解脫作大力阿羅漢,即夜到僧堂門,敲門而喚。” 唐 許渾 《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佛寺通南徑》詩:“佛寺通南徑,僧堂倚北坡?!?/div>
分類:僧堂坐禪
《漢語大詞典》:禪僧(禪僧)
和尚。宋書·夷蠻傳·婆黎國:“時 鬭場寺 多禪僧,京師為之語曰:‘ 鬭場 禪師窟, 東安 談義林?!?宋 蘇軾 《次韻穎叔觀燈》:“ 安西 老守是禪僧,到處應(yīng)燃無盡燈?!?span id="s87iz3y"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又有那琳宮梵剎,羽士禪僧,住著那侵云經(jīng)閣,接漢鐘樓。”
分類:
《漢語大詞典》:飯僧(飯僧)
向和尚施飯。迷信者修善祈福的行為。舊唐書·李蔚傳:“ 懿宗 奉佛太過,常於禁中飯僧,親為贊唄?!?span id="2wctkaq" class="book">《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嘗飯僧於府, 昭遠 執(zhí)巾履從 智諲 以入?!?清 王應(yīng)奎 《柳南續(xù)筆·飯僧求嗣》:“大師謂多飯僧可以有濟,某君立愿以二萬為率?!?/div>
《漢語大詞典》:僧院
寺院。 唐 白居易 《新秋喜涼因寄兵部楊侍郎》詩:“褰簾對池竹,幽寂如僧院?!?/div>
分類:僧院寺院
《漢語大詞典》:僧樓(僧樓)
寺院樓屋。 清 張飌 《秋晚華嚴樓》詩:“ 靜海寺 前行客舟, 草鞋夾 里見僧樓?!?/div>
分類:寺院樓屋
《漢語大詞典》:詩僧(詩僧)
能作詩的僧人。 唐 皎然 《答權(quán)從事德輿書》:“ 靈澈上人 ,足下素識,具文章,挺瓌奇,自 齊 梁 已來詩僧未見其偶?!?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藪:“ 賈似道 當國時,一日退居湖山,有一 蜀 僧徘徊於其側(cè)。問之曰:‘你為何僧?’對曰:‘某,詩僧也。’” 蘇曼殊 《有懷》詩之二:“多謝 劉三 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二章:“ 齊己 和 貫休 齊名,是 五代 的兩個大詩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