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46
詞典
5
分類詞匯
40
其它
1
共40,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席上
闕里
儒科
逢掖
儒業(yè)
貴學
朋友
儒者
廣文
儒學
大儒
學宮
老友
杏壇
四科
《國語辭典》:
席上
拼音:
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抖Y記。燕義》:「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br />2.酒席上,宴會中。唐。
方干
江南聞新曲
:「席上新聲花下杯,一聲聲被拍聲摧。」
3.儒者?!逗鬂h書。卷四九。王充等傳。論曰》:「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埂赌鲜?。卷七六。隱逸傳下。馬樞傳》:「束名實則芻芥柱下之言,玩清虛則糠秕席上之說?!?/div>
分類:
筵席
儒學
席上
上首
一書
《漢語大詞典》:
席下
(1).筵席西首。
《
儀禮·燕禮
》
:“所賜者興,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 鄭玄 注:“席下,席西也。” 賈公彥 疏:“賓與卿大夫,席皆南面統(tǒng)於君,皆以東為上,故知席下為席西也?!?br />(2).對他人的敬稱。 宋
王觀國
《
學林·朕
》
:“今自高而侮人則曰足下,而稱尊者為座下、幾下、席下、閣下。” 清
顏光敏
《顏氏家藏尺牘·致桂學博馥》
:“足下、坐下、幾下、席下、閤下……其義本同,而世有尊卑吉兇之別,然則拘俗不踰,在昔然矣?!?br />(3).臥席之下。
《
爾雅翼·釋草三
》
:“蕓,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葉極芳香,秋后葉間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採寘席下,能去蚤虱?!?/div>
分類:
筵席
他人
西首
敬稱
《國語辭典》:
席珍
拼音:
xí zhēn
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參見「席上之珍」條。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固?。
杜甫
〈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出入并鞍馬,光輝參席珍?!?/div>
《國語辭典》:
闕里(闕里)
拼音:
què lǐ
孔子的故居。位于山東省曲阜縣城內。相傳孔子在此授徒。
分類:
孔子
儒學
曲阜
故里
孔廟
山東
城內
《漢語大詞典》:
儒科
(1).指儒學。 唐
賈島
《送獨孤馬二秀才居明月山讀書》
詩:“濯足俱高潔,儒科慕 冉 、 顏 。”
(2).指科舉考試之進士科。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宋鄭公為國惜體》
:“ 寳元 中, 夏英公 以 陳恭公 不由儒科驟躋大用,心不平之?!?宋
陳鵠
《
耆舊續(xù)聞
》
卷十:“三年而奉詔策,固南宮進士之所同;一舉而首儒科,乃東閣郎君之未有?!?span id="qk862gy" class="book">《
宋史·度宗紀
》:“太中大夫 全清夫 儒科發(fā)身,懇陳換班,靖退可尚,特授 清遠軍 承宣使?!?/div>
分類:
儒學
科舉考試
進士科
《國語辭典》:
逢掖
拼音:
féng yè
衣腋下寬大,古儒者的服飾?!抖Y記。儒行》:「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挂沧鳌阜暌隆?、「逢腋」。
分類:
寬大
儒生
儒學
衣袖
《國語辭典》:
儒業(yè)(儒業(yè))
拼音:
rú yè
儒家的學說。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
:「其在于漢,邁勛惟嬰,思弘儒業(yè),小大雙名?!乖?。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幼習儒業(yè),飽有文章?!?/div>
分類:
讀書
儒學
應舉
儒家
經學
《漢語大詞典》:
貴學(貴學)
指儒學。 宋
葉適
《安人張氏墓志銘》
:“獨於貴學若嗜欲,終篤而子,為時聞人,則識過於材,所謂非婦人之常者,茲其驗歟!”
分類:
儒學
《國語辭典》:
朋友
拼音:
péng yǒu
友人的通稱?!睹献?。滕文公上》:「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文選。曹植。贈丁翼詩》:「我豈狎異人,朋友與我俱。」
分類:
朋友
同學
戀人
志同道合
士大夫
儒學
學生
生員
交誼
深厚
《國語辭典》:
儒者
拼音:
rú zhě
研究儒家學術的人。后泛指讀書人?!盾髯?。儒效》:「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附竦靡娤壬逭邭庀?,不覺功利之見頓消?!?/div>
分類:
儒者
尊崇
儒學
儒家經書
讀書人
《國語辭典》:
廣文(廣文)
拼音:
guǎng wén
1.廣大寬厚的文德。《商君書。徠民》:「以大武搖其本,以廣文安其嗣。」
2.人名。指唐朝鄭虔?!缎绿茣>矶鸲?。文藝傳中。鄭虔傳》:「諸儒服其善著書,時號鄭廣文?!固啤6拍?。鄭瓘協(xié)律詩:「廣文遺韻留樗散,維犬圖書共一船。」
3.明、清時對教授、教官的別稱?!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妾前以四金寄廣文,以復名在案。」
4.廣文館的簡稱。唐代國子監(jiān)下七學之一?!缎绿茣>硭陌?。百官志三》:「廣文館,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領國子學生業(yè)進士者?!?/div>
分類:
寬厚
文德
清苦
閑散
鄭虔
儒學
教官
《國語辭典》:
廣文先生(廣文先生)
拼音:
guǎng wén xiān shēng
1.唐朝鄭虔。見《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鄭虔傳》。唐。
杜甫
醉時歌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2.明、清時代將教授國學的先生稱為廣文先生?!抖膛陌阁@奇》卷二六:「這首詩乃是廣文先生所作,道他做官清苦處?!?/div>
分類:
清苦
杜甫
閑散
儒學
鄭虔
教官
玄宗
《漢語大詞典》:
廣文館(廣文館)
唐 七學之一。 天寶 九年,國子監(jiān)增開廣文館,設博士、助教等職,領國子學中修進士業(yè)者。參閱
《
通典·職官九
》
、
《
新唐書·百官志三
》
、 五代 王定保
《
唐摭言·廣文
》
。
分類:
天寶
九年
國子監(jiān)
《國語辭典》:
儒學(儒學)
拼音:
rú xué
1.儒家的思想教義。如:「中國向來以儒學為宗?!?br />2.稱舊時府廳州縣的教官為「儒學」?!度辶滞馐贰返谝话嘶兀骸改慵仁巧鷨T,如何黑夜酗酒!帶著送在儒學去!」
分類:
儒家
儒家學說
家學
學說
學者
經學
設立
生員
修業(yè)
學校
儒學
《國語辭典》:
大儒
拼音:
dà rú
道德學問修養(yǎng)極高的學者?!稘h書。卷七三。韋賢傳》:「賢為人質樸少欲,篤志于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div>
分類:
大儒
儒學
學問淵博
大師
人
《國語辭典》:
學宮(學宮)
拼音:
xué gōng
學校、學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們縣里,禮義廉恥,一總都滅絕了!也因學宮里沒有個好官!」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迨中入學宮,游藝四方,稍致甘旨之養(yǎng)。」
分類:
學宮
學校
府縣
孔廟
為儒
儒學
教官
衙署
所在
《國語辭典》:
老友
拼音:
lǎo yǒu
1.相交多年情感深厚的朋友?!段拿餍∈贰返谝换兀骸赣幸粋€老友,姓姚名士廣,別號遁盦,本貫徽州,年紀七十多歲。」《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友與我相別二十年,不通音問;他今做官適意,可喜!可喜!」
2.明代士大夫對已考中秀才的儒學生員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二回:「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改惚娢皇遣恢牢覀儗W校規(guī)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
分類:
老友
相交
多年
士大夫
朋友
考中
中秀
秀才
儒學
學生
生員
稱呼
《國語辭典》:
杏壇(杏壇)
拼音:
xìng tán
孔子授徒講學的地方。語出《莊子。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后人因而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筑壇、建亭、書碑、植杏,取名杏壇。今以杏壇泛指教育界。如:「杏壇芬芳錄」。
分類:
正統(tǒng)
授徒
園林
儒學
孔子
講學
授業(yè)
修煉
成仙
稱道
道家
家修
后人
《漢語大詞典》:
杏田
晉 葛洪
《
神仙傳·董奉
》
:“ 奉 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蕓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 奉 ,但將穀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奉 每年貨杏得穀,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餘斛。”后因以“杏田”為隱者為民謀益的典實。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東》
詩:“ 禹穴 藏書地, 匡山 種杏田。” 唐
錢起
《送宋徵君讓官還山》
詩:“魏闕辭花綬,春山有杏田?!?/div>
分類:
隱者
典實
《國語辭典》:
四科
拼音:
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墩撜Z。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段倪x。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分類:
四科
詩文
人品
高宗
四等
時舉
舉薦
科目
東觀
德行
行舉
人才
奏議
四條
書論
四門學
言語
標準
政事
天民
孝悌
儒學
詩賦
力行
文學
大人
玄學
儒術
史學
強直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