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8詞典 2分類詞匯 46
《國語辭典》:拆西補東(拆西補東)  拼音:chāi xī bǔ dōng
比喻臨時勉強湊合應(yīng)付。《全唐詩。卷八○六。寒山詩》:「與道殊懸遠,拆西補東爾?!挂沧鳌覆饢|補西」。
《漢語大詞典》:附湊
依附湊合。 李大釗 《要自由集合的國民大會》:“固然有些私利的關(guān)系,因緣附湊于其間,但是真實的勝利者,只是我們民眾?!?/div>
分類:依附湊合
《漢語大詞典》:編湊(編湊)
編造湊合。 郭沫若 《海濤集·南昌之一夜五》:“簡直就像戲里編湊的情節(jié)一樣。 伍子胥 過 昭關(guān) 遇著江上漁父; 楚霸王 到 烏江 ,遇著 烏江 亭長?!?/div>
分類:編造湊合
《國語辭典》:巴巴結(jié)結(jié)(巴巴結(jié)結(jié))  拼音:bā bā jie jie
1.勞碌奔波、勉強應(yīng)付?!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光陰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結(jié)結(jié),將近一年,父親見他守不過,便叫家里老王去接他來?!挂沧鳌赴桶图奔薄埂ⅰ赴桶徒俳佟?、「波波劫劫」、「劫劫巴巴」、「劫劫波波」、「結(jié)結(jié)巴巴」。
2.形容說話不流利。也作「結(jié)結(jié)巴巴」。
《漢語大詞典》:湊和(湊和)
亦作“湊和”。
(1).雜湊;拼湊。 王統(tǒng)照 《春雨之夜·一欄之隔》:“每天都與鐵索的鎯鐺聲、守門兵士的皮靴聲、法警的佩刀聲、進門來的汽車聲、馬鈴聲,相攙雜著,和答著,成了一種不調(diào)協(xié)而湊和的聲調(diào)?!?br />(2).將就,湊合。 蕭軍 《羊·職業(yè)》:“好好干吧!大家湊和吃碗飯吧!”
(3).恭維,奉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三部分二:“ 劉三金 舉手把她肩頭一拍,瞟著 蔡大嫂 笑道:‘得虧你湊和,莫把我羞死了!’” 艾蕪 《我的旅伴》六:“人家抬滑干的朋友,來湊和你,偏要你坐上去,你都不肯賞個臉?”
《漢語大詞典》:遷湊(遷湊)
遷就湊合。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適齊》:“今欲勝之,則言必有稽,絶無遷湊而后可。”
分類:遷就湊合
《國語辭典》:牽強附會(牽強附會)  拼音:qiān qiǎng fù huì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湊合在一起,勉強比附?!赌鹾;ā返谝灰换兀骸负笕鍫繌姼綍M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xué)不分明的緣故。」
《國語辭典》:七拼八湊(七拼八湊)  拼音:qī pīn bā còu
將零碎的東西胡亂或勉強拼湊起來。如:「這篇論文七拼八湊,了無新意?!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九二回:「我才去對他說過,他也打了半天的算盤;說七拼八湊,還勉強湊得上來;三天之內(nèi),一定交到。」
《漢語大詞典》:窮對付(窮對付)
亦作“ 窮對副 ”。 勉強湊合,極力應(yīng)付。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百忙里鞋兒斷了乳,好著我難行,也是我窮對付,扯將這蒲包上檾麻且繫住?!?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丑]:這個不妨,卻有兩説:路上人問你,便説道是使喚的伴當(dāng);若是筵席之中,卻説是打伴當(dāng)?shù)娜?。[末]:好窮對副?!?/div>
《漢語大詞典》:捏估
進行中間活動,使湊合在一起
暗地里替人出主意
《漢語大詞典》:那湊(那湊)
挪移湊合。 明 文彭 《印章集說·那移法》:“印之字有疏密不均者,宜以此法。第不可弄巧作奇,故意那湊?!?/div>
分類:挪移湊合
《國語辭典》:撇蘭(撇蘭)  拼音:piě lán
朋友間互相湊錢聚餐的游戲。方法是先在紙上畫一叢蘭葉,葉子的數(shù)目和參加人數(shù)相等,葉根上寫著數(shù)目不同的錢數(shù),其中有一葉為免費不用出錢,然后將根部掩蓋起來,由參加聚餐的人,各選一葉并簽上自己的姓名,各依葉根上之?dāng)?shù)目出錢。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圍棋遞相,打馬投壺,撇蘭攧竹,寫字吟詩?!埂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阜曛埍娙巳コ责^子,子由不好意思道:『我們還是撇蘭罷。』」
《漢語大詞典》:熱炒熱賣(熱炒熱賣)
比喻臨時學(xué)起來,湊合應(yīng)付。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我以前難道是內(nèi)行?還不是熱炒熱賣,兩三個月里旋學(xué)出來了。”
《國語辭典》:老米飯捏殺不成團(老米飯捏殺不成團)  拼音:lǎo mǐ fàn niē shā bù chéng tuán
(諺語)用陳米煮成的飯沒有黏性,怎么捏也捏不成飯團。比喻沒有感情的人無法勉強在一起相處。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一折:「哥哥!便好道:『老米飯捏殺也不成團?!辉劭梢搽y在一處住了,似這般炒鬧,不如把家私分開了罷!」
《漢語大詞典》:截趾適履(截趾適履,截趾適履)
猶削足適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強湊合。 劉師培 《〈古書疑義舉例〉補》:“蓋古代書籍,以便于記誦為主,故記數(shù)之詞,往往舉成數(shù)以為主。若強為之解,徒見其截趾適履耳?!?/div>
分類:勉強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