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凡夫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波羅,舊曰凡夫,新曰異生。對圣者之稱。謂無些少之斷惑證理者。凡者常也。又,非一也,凡常而遮類多,故云凡夫。梵網經上曰:「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覺,號為盧舍那?!狗ㄈA經曰:「凡夫淺識,深著五欲。」大威德陀羅尼經曰:「于生死迷惑流轉,住不正道,故名凡夫。」佛性論曰:「凡夫以身見為性?!怪褂^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席品多故。」大日經疏一曰:「凡夫者,正譯應云異生?!?br />【佛學常見辭匯】
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
凡夫性
【佛學大辭典】
(術語)新云異生性。有為法中有一非色非心之法,未斷以來,使諸眾生悉為凡夫,是名凡夫性,見大乘義章一。
凡夫十重妄
【佛學大辭典】
(術語)凡夫阿賴耶識之不覺義,分為十重言也。禪源諸詮四曰:「此識(阿賴耶識)在凡,常有覺與不覺二義。覺是三乘圣賢之本。今且示凡夫本末,總有十重(今每重以夢喻一一合之):謂一切眾生雖皆有本覺真心(此第一重。如一富貴人,端正多智,自在宅中?。?;未遇善友開示,法爾本來不覺(第二重。如宅中人睡,自不知也);不覺故,法爾念起(第三重。如睡法爾有夢);念起故,有能見相(第四重。如夢中之想);以有見故,根身世界妄現(第五重。夢中別見有身在他鄉(xiāng)貧苦,及見種種好惡事境);不知此等從自念起,執(zhí)為定有,名為法執(zhí)(第六重。正夢時,法爾必執(zhí)所見物為實有也);執(zhí)法定故,便見自他之殊,名為我執(zhí)(第七重。夢時必認他鄉(xiāng)貧苦身為己本身);執(zhí)此四大為我故,法爾貪愛順情諸境,欲以潤我。瞋嫌遞情諸境,恐損惱我。愚癡之情,種種計校(第八重。此是毒。如夢在他鄉(xiāng),所見違順等事,亦貪瞋也);由此故造善惡等業(yè)(第九重。夢中或打奪或罵,或行恩布德);業(yè)成難逃,如影響應于形聲,故受六道業(yè)系苦樂相(第十重。如夢因偷奪打罵,被捉枷禁決罰?;蛐卸鞯脠?,舉薦拜官署職)。悟后修證,還有十重,翻妄即真。」
毛道凡夫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毛發(fā)為風吹動,謂根性愚鈍而無定心也。(參見:毛道)
毛道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毛頭。凡夫之異名。謂凡夫行心不定,猶如輕毛之隨風而東西也。然依梵本則有婆羅Ba%la,縛羅Va%la,之二音。婆羅為愚之義,縛羅為毛之義。古譯人誤婆羅為縛羅。譯為毛。不知婆羅宜譯為愚夫也。唯識樞要上本曰:「金剛經云毛道生,今云愚夫生,梵云婆羅(去聲),此云愚夫,本錯云縛羅乃言毛道?!剐袅x四曰:「毛道,此名誤也。舊譯云婆羅必利他伽阇那(Ba%lapr!thagjana),此云小兒別生,以癡如小兒不同圣生也,論中作小兒凡夫是也。正言婆羅必栗托仡娜,婆羅此云愚,必栗托此云異,仡那此云生,應言愚異生。以愚癡闇冥無有智慧,但起我見不生無漏故,經言生與不生是也,亦名嬰愚凡夫。凡夫者義譯也,案梵語,毛言嚩羅,愚名婆羅,但毛與愚梵言相濫,此譯人之失,致有斯謬也。法集等經言毛道頭凡夫,或言毛頭凡夫者誤也?!够哿找袅x十曰:「毛道此言譯者誤也。案梵云嚩啰,此云毛,婆羅此云愚,以毛與愚梵音相濫故誤譯此為毛,義翻為毛道,或云毛頭,皆非也,此譯者之失矣。正梵音云婆羅必哩他仡娜,婆羅此云愚,必哩他此云異,仡那此云生,唐云愚生是也,言毛道凡夫者義不明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毛頭,是凡夫的別名,因凡夫的心念不定,猶如輕毛隨風飄舞不定。
破凡夫
【佛學大辭典】
(術語)根性破壞之凡夫也。祖庭事苑一曰:「破音撥?!?/div>
圓頓凡夫
【佛學大辭典】
(術語)足受圓頓一乘教法之利根凡夫。
凡夫妄計我
【三藏法數】
謂世間凡夫之人,不了五陰等法皆空,于中妄計我身,強立主宰,造作諸業(yè),流轉生死,無有休息,是為凡夫妄計我。(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當與凡夫立菩薩行
【三藏法數】
當與凡夫立菩薩行者,謂如來出世,既成道已,當度一切有情,故說六度萬行之法,與諸凡夫成立菩薩大乘之行,轉度一切,同成正覺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