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9詞典 4分類詞匯 45
《漢語大詞典》:分剟
猶分割。 清 方苞 《讀〈儀禮〉》:“然其辭以類相從,其義以合而見,而 韓子 乃分剟而別著為篇,則非吾之所能知矣?!?/div>
分類:分割
《國語辭典》:割據(jù)(割據(jù))  拼音:gē jù
分割占據(jù)一方土地,形成分裂的局面。相對于統(tǒng)一而言?!度龂?。卷四六。吳書。孫策傳》:「且割據(jù)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quán)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義儉矣?!固?。杜甫〈丹青引〉:「英雄割據(jù)雖已矣,文彩風(fēng)流今尚存?!?/div>
《國語辭典》:分析  拼音:fēn xī
1.把本來合在一起的分離。晉。劉琨〈答盧諶詩〉:「天下之寶,當(dāng)與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悵恨耳?!?br />2.對事理的分解辨析?!秳⒅h(yuǎn)諸宮調(diào)。第一二》:「三娘離席,今告諸親,聽奴分析?!?br />3.分家。《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誠恐日后長大,說話一發(fā)多了,今日分析他母子出外居住?!?/div>
《漢語大詞典》:分地
亦作“ 分墬 ”。
(1).分封土地。《禮記·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漢 劉向 說苑·政理:“ 晉文侯 問政於 舅犯 。 舅犯 對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br />(2).分割土地。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二 晉 不戰(zhàn)而分地,不耕而穫之?!?br />(3).遍地;隨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賦》:“中天起浪,分地瀉波。” 宋翁卷 《曉對》詩:“梅花分地落,井氣隔簾生?!?br />(4).謂區(qū)分土質(zhì)所宜,種植五谷。 南朝 梁 沈約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農(nóng)分地,人粒惟始?!?唐 王維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詩:“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趙殿成 箋注:“ 后稷 乃列封疆畫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養(yǎng)民?!?br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錄《吁天辨誣通敘》:“ 淮西俊 之分地, 趙鼎 命之,怯敵不行。迨先臣一戰(zhàn)而捷, 俊 則恥之。”
(6).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土地改革中,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nóng)民。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四:“ 蕭隊長 想知道屯子里人對頭年分地的印象?!?br />亦作“ 分墬 ”。
(1).諸侯的封地。史記·項羽本紀(jì):“﹝ 張良 ﹞對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韓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span id="hseavwb" class="book">《漢書·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內(nèi) 賜 晉文公 ,又為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顏師古 注:“墬,古地字?!?span id="0rqq7ew"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寶努 為 楚國公 ,以 常州路 為分地。”
(2).封建社會里,農(nóng)民從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權(quán)屬于封建主,農(nóng)民耕種分地,向封建主繳納地租或服勞役。
《國語辭典》:瓜分  拼音:guā fēn
如切瓜一般的分割。《漢書。卷四八。賈誼傳》:「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埂段拿餍∈贰返诙鸹兀骸干杏形覀兘Y(jié)成團(tuán)體,聯(lián)絡(luò)一心,就是要瓜分我們中國,一時也就不敢動手了?!?/div>
《國語辭典》:支分  拼音:zhī fēn
1.分割?!稇?zhàn)國策。秦策三》:「秦烏能齊縣衡韓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鄭?」唐。白居易〈花前感懷兼呈崔相公劉郎中〉詩:「四時輪轉(zhuǎn)春常少,百刻支分苦夜長。」
2.古代割裂肢體的一種酷刑。
3.處置、應(yīng)付?!队魇烂餮浴>硭?。閒云庵阮三償冤債》:「尼姑支分完了,來陪夫人小姐前后行走,觀看了一回,才回到軒中吃齋?!?br />4.支付、付錢?!段骱肪硪灰唬骸赣钟行△?,不呼自至,歌吟強(qiáng)聒,以求支分?!?br />5.分派差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一出:「支分各色人,遠(yuǎn)遠(yuǎn)去迎接?!?/div>
《國語辭典》:割裂  拼音:gē liè
割開分裂?!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上。杜篤傳》:「勇惟鷹揚,軍如流星,深之匈奴,割裂王庭?!?/div>
《國語辭典》:宰割  拼音:zǎi gē
1.割裂、瓜分?!妒酚洝>硭陌?。陳涉世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彊國請服,弱國入朝?!?br />2.比喻受人壓迫、侵凌、剝削,而無法反抗。如:「任人宰割」。
《國語辭典》:支解  拼音:zhī jiě
1.古代一種割解四肢的酷刑。《公羊傳。宣公六年》:「公怒,以斗摮而殺之,支解,將使我棄之。」《淮南子。人間》:「商鞅支解,李斯車裂。」也作「枝解」、「肢解」。
2.將肢體分解。如:「這位屠夫支解豬只的刀法十分乾凈俐落?!?/div>
《漢語大詞典》:屠割
屠殺分割;屠戮。《淮南子·泰族訓(xùn)》:“今夫祭者,屠割烹殺,剝狗燒豕,調(diào)平五味者,庖也。”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 國忠 走至西門內(nèi),軍士追殺之,屠割支體?!?清 顧炎武 《寄弟紓及友人江南》詩之三:“自昔遘難初,城邑遭屠割?!?清 譚嗣同 《仁學(xué)》二三:“日受人之仁,安坐不一報,游惰困窮,至於為人翦滅屠割?!?/div>
《國語辭典》:剖開(剖開)  拼音:pǒu kāi
分割切開。《三國演義》第七八回:「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藥不能效者,以麻肺湯飲之,令病者如醉死,卻用尖刀剖開其腹,以藥湯洗其臟腑,病人略無疼痛?!?/div>
《漢語大詞典》:宰肉
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陳孺子 之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焙笠蛞浴霸兹狻敝阜指钊狻?span id="0ty55bg" class="book">《新唐書·鄧處訥傳》:“ 陬溪 人 周岳 與 滿 狎,因獵,宰肉不平而鬭,欲殺 滿 ,不克。”后常用 陳平 事借指在處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國的才能,或在未遇時懷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彥和佐邑崇仁且求詩敬為賦之》:“宰肉社樹陰,豈無天下志?!?清 趙翼 《觀家人醃菜戲成四十韻》:“尚愧遺羹遠(yuǎn),聊矜宰肉公?!?/div>
《國語辭典》:縷解(縷解)  拼音:lǚ jiě
1.?條分縷析?。唐。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及其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br />2.零離破碎。晉。潘尼 釣賦:「乃命宰夫,膾此潛鯉?,名工習(xí)巧,?飛刀逞技,電剖星流,芒散縷解?!?/div>
《國語辭典》:半圓(半圓)  拼音:bàn yuán
圓的任意一條直徑把圓周分成兩條弧,這樣的弧稱做「半圓」。又指這樣的弧和直徑圍成的面積和形狀。即全圓的一半,稱為「半圓」。
《國語辭典》:析產(chǎn)(析產(chǎn))  拼音:xī chǎn
分家產(chǎn)。《宋史。卷一七四。食貨志上二》:「分煙析產(chǎn)、典賣割移,官給契,縣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