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羽毛豐滿(羽毛豐滿)
鳥羽長齊。比喻成熟壯大,力量積蓄充足。 清 無名氏 杜詩言志卷十二:“彼林木叢雜中,有羽毛豐滿而棲於奧援者,令人可望而不可即?!?毛澤東 《評國民黨對戰(zhàn)爭責任問題的幾種答案》:“﹝ 孫科 ﹞說:‘現共方之遲遲不行指派代表,一味拖延,顯示共方亦正迷信武力,自以為目前業(yè)已羽毛豐滿,可以憑借武力征服全國,故拒絕先行停戰(zhàn),其用心亦極顯然……’這樣看來, 孫院長 又有些不可愛了。”
《國語辭典》:誘惑力(誘惑力)  拼音:yòu huò lì
產生誘惑的力量。如:「音樂對我的誘惑力太大了,我一聽音樂就會不由自主的打節(jié)拍?!?/div>
《漢語大詞典》: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
謂有多大能力,就貢獻多大力量。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所以我時常害怕,愿 中國 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div>
《國語辭典》:中間派(中間派)  拼音:zhōng jiān pài
在兩種對立的意見或派別之間,搖擺不定或保持中立的人。如:「在這場政爭中,她被歸類為中間派?!?/div>
《漢語大詞典》:預備隊(預備隊)
作戰(zhàn)時軍隊首長掌握的機動力量,用以完成作戰(zhàn)計劃中預定任務或應付新的情況。 田漢 《盧溝橋》第二幕:“第三排為預備隊,位置于本橋右側通 宛平 西門之陣地?!?毛澤東 《關于遼沈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方針》:“ 葫 錦 援敵進得較快,則你們應準備以總預備隊加入四縱、十一縱方面殲滅該敵一部,首先停止該敵之前進?!?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正在這個時候,團長 高陵 派來了兩支強大的援兵--第三營的一個連和第一營的預備隊?!?/div>
《漢語大詞典》:以銖稱鎰(以銖稱鎰)
用銖同鎰相比,表示力量極不相稱,處于絕對劣勢。孫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王晳 注:“言銖、鎰者,以明輕重之至也?!?張預 注:“二十兩為鎰,二十四銖為兩。此言有制之兵對無制之兵,輕重不侔也。”
《漢語大詞典》:以鎰稱銖(以鎰稱銖)
用鎰同銖相比,表示力量處于絕對優(yōu)勢。孫子·形:“勝兵若以鎰稱銖?!眳⒁姟?以銖稱鎰 ”。
《漢語大詞典》:以銖稱鎰(以銖稱鎰)
用銖同鎰相比,表示力量極不相稱,處于絕對劣勢。孫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王晳 注:“言銖、鎰者,以明輕重之至也。” 張預 注:“二十兩為鎰,二十四銖為兩。此言有制之兵對無制之兵,輕重不侔也。”
《國語辭典》:異軍特起(異軍特起)  拼音:yì jūn tè qǐ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贡扔魍蝗慌d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傳》論曰:「弘烈異軍特起,又與莽依圖相失,勢孤,遂困于承蔭?!挂沧鳌府愜娡黄稹?。
《國語辭典》:有尺水行尺船  拼音: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
有多深的水就航行多大的船。指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缎咽酪鼍墏鳌返诹寤兀骸肝仪矣谐咚谐叽?,等什么鷹神再來,我再做道理。」
分類:多少力量
《漢語大詞典》:主心骨
(1).可依靠的核心力量。 老舍 《月牙集·新時代的舊悲劇一》:“父親是他的主心骨,象個活神仙似的,能暗中保佑他。” 陶爾夫 《伐木者的旅行》:“他是好人,也是我們這棚子里的主心骨。”
(2).主見,主意。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第五章:“老頑固這陣死了,你還哭得這么傷心?沒主心骨的女人!” 靳以 《跟著老馬轉》:“她可不象 小玲子 那樣沒個主心骨兒?!?/div>
《漢語大詞典》:柱頂石(柱頂石)
支柱石。喻基礎,重要支持力量。 老舍 《趙子曰》第六:“自然誰也知道,不用我說,金錢是戀愛場中的柱頂石?!?/div>
《國語辭典》:轉日回天(轉日回天)  拼音:zhuǎn rì huí tiān
改變天日。形容力量很大。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一一出:「望神明轉日回天,急來搭救?!?/div>
《國語辭典》: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拾柴火焰高)  拼音: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比喻大家同心協(xié)力,就能產生大力量。
《國語辭典》:眾喣漂山(眾喣漂山)  拼音:zhòng xǔ piāo shān
喣,吹氣。眾喣漂山指眾人一起吹氣,足以移動山岳。比喻眾人的力量極大?!稘h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喣漂山,聚蚊成雷?!挂沧鳌副妴娘h山」。
《國語辭典》:眾口熏天(眾口熏天)  拼音:zhòng kǒu xūn tiān
眾人的言論,其勢可以上達于天。形容輿論力量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