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32詞典 3分類詞匯 529
共529,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馬力
后勁
遵養(yǎng)
奪取
火種
詩力
輕兵
托庇
武力
示威
強(qiáng)干
軍勢
郡兵
全力
傾注
《國語辭典》:馬力(馬力)  拼音:mǎ lì
量詞,表示功率的英制單位。英制一馬力(HP)等于一秒鐘內(nèi)將一磅重物體提升至五百五十呎高度所需做的功,即1HP=550ft·lb/s(呎。磅重/秒),約等于746W(瓦)。
《國語辭典》:后勁(後勁)  拼音:hòu jìn
發(fā)作較遲的力量或作用。如:「小心這酒后勁大,喝多了會醉的?!?/div>
《國語辭典》:后勁(後勁)  拼音:hòu jìng
全軍中殿后的精兵?!蹲髠?。宣公十二年》:「中權(quán)后勁?!箷x。杜預(yù)。注:「中軍制謀,后以精兵為殿?!鼓铣?。王僧孺與何炯書〉:「提戈后勁,廁龍豹之謀?!?/div>
《漢語大詞典》:遵養(yǎng)(遵養(yǎng))
謂順應(yīng)時勢或環(huán)境而積蓄力量。晉書·明帝紀(jì):“屬 王敦 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帝崎嶇遵養(yǎng),以弱制強(qiáng),潛謀獨(dú)斷,廓清大祲?!?宋 蘇轍 《論前后處置夏國乖方札子》:“ 夏 人公然桀傲,不遣謝使,再遣兵馬蹂踐 涇原 ,朝廷方務(wù)遵養(yǎng),不復(fù)誅討?!?明 高啟 《顧榮廟》詩:“崎嶇諸王幕,沉湎務(wù)遵養(yǎng)?!?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則以見時未至而事未起,則 文王 遵養(yǎng)以為道;時已至而事已集,則 武 周 憂勞以見功?!?/div>
《國語辭典》:奪?。▕Z?。 ?span id="1pxiaxh" class='label'>拼音:duó qǔ
強(qiáng)取?!稘h書。卷九八。元后傳》:「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fù)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馀。」《紅樓夢》第四回:「這拐子便又悄悄的賣與薛家,被我們知道路,去找拿賣主,奪取這丫頭?!?/div>
《漢語大詞典》:火種(火種)
火耕。 唐 劉長卿 《送州人孫沅卻歸句章新營所居》詩:“火種山田薄,星居海島寒?!?宋 王禹偁 《畬田調(diào)》:“莫言火種無多利,林樹明年似亂麻。”
分類:火種火耕
《漢語大詞典》:詩力(詩力)
(1).詩的工力。 唐 鄭谷 《寄題方干處士》詩:“暮年詩力在,新句更幽微?!?宋 方岳 《入閩》詩:“老去極知詩力退,只將日歷記山川。” 元 戴表元 《次韻蔚上人見寄》:“流落誰相憶,山林 蔚 講師;玄機(jī)魂夢接,詩力鬢毛知?!?br />(2).詩的力量。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然此亦僅譬詩力於米鹽,聊以震崇實之士,使知黃金黑鐵,斷不足以興國家, 德 法 二國之外形,亦非吾邦所可活剝;示其內(nèi)質(zhì),冀略有所悟解而已?!?/div>
分類:力量工力
《國語辭典》:輕兵(輕兵)  拼音:qīng bīng
1.人數(shù)不多,裝備輕便的軍隊?!妒酚洝>砹?。孫子吳起列傳。吳起》:「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于內(nèi)。」《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未須大擊,且以輕兵擾之?!?br />2.便于攜帶的輕型武器。
《國語辭典》:托庇(託庇)  拼音:tuō bì
依托著別人的庇護(hù)。《紅樓夢》第二六回:「家父倒也托庇健康?!挂沧鳌竿懈!?、「托福」。
《國語辭典》:武力  拼音:wǔ lì
1.兵力。《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夫全趙之時,武力鼎士?!?br />2.全副武裝的精銳士兵?!稇?zhàn)國策。魏策一》:「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馀萬,蒼頭二千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br />3.勇力?!犊鬃蛹艺Z。卷九。本姓解》:「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埂侗笔?。卷四五。李元護(hù)傳》:「身長八尺,洛廔髯,少有武力。」
《漢語大詞典》:武卒
(1). 戰(zhàn)國 時 魏國 按規(guī)定標(biāo)準(zhǔn)選拔的步兵。
(2).指軍隊、士兵。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及其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都城屠於 勾踐 ,武卒散於 黃池 ?!?唐 李白 《大獵賦》:“又命建夔鼓,勵武卒?!?明 唐順之 《重修涇縣儒學(xué)記》:“ 漢 興,立博士,置辟雍,橋門觀聽,縉紳動色,蕃夷武卒莫不受經(jīng)。”
《國語辭典》:示威  拼音:shì wēi
1.顯示威力、力量。《左傳。文公七年》:「叛而不討,何以示威。」《三國演義》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昏ぴ唬骸簲厥挂允就!凰鞌厥拐??!?br />2.結(jié)合群眾表示某種意愿的集體行動。如:「示威游行」、「示威運(yùn)動」。
《國語辭典》:強(qiáng)干(強(qiáng)幹)  拼音:qiáng gàn
1.主干強(qiáng)壯。比喻事物的根本堅強(qiáng)穩(wěn)固?!段倪x。班固。西都賦》:「蓋以強(qiáng)干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br />2.強(qiáng)壯能干。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涉務(wù)》:「軍旅之臣,取其斷決有謀,強(qiáng)干習(xí)事。」
《國語辭典》:強(qiáng)干(強(qiáng)幹)  拼音:qiǎng gàn
不計成敗、不怕艱難地硬做。如:「作生意,有時候即使虧本,也要強(qiáng)干下去?!?/div>
《國語辭典》:強(qiáng)干弱枝(強(qiáng)幹弱枝)  拼音:qiáng gàn ruò zhī
比喻強(qiáng)化根本主權(quán)力量,削弱分歧的勢力。參見「彊干弱枝」條?!度龂萘x》第二十二回:「幕府惟強(qiáng)干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fù)援旌擐甲,席卷起征?!?/div>
《漢語大詞典》:軍勢(軍勢)
軍隊的力量。亦指軍事勢力。《三國志·魏志·王朗傳》:“ 孝武 之所以能奮其軍勢,拓其外境,誠因祖考畜積素足,故能遂成大功。”新唐書·韋表微傳:“以 聽 軍勢,不十五日必破賊?!?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失敗》:“ 永王 的軍勢在 丹陽 附近被地方勢力擊敗。”
《漢語大詞典》:郡兵
地方武裝力量。 漢 沿 秦 制置材官于郡國,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職甲卒。中央有南、北軍。 漢武帝 時更置八校,隸屬于北軍。國家有事,則調(diào)發(fā)郡國之兵。 唐 代府兵,基本上沿襲 秦 漢 郡兵舊制。參閱文獻(xiàn)通考·兵考。
《國語辭典》:全力  拼音:quán lì
1.全部的力量。如:「全心全力」。唐。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況以三小州殘弊困劇之馀,而當(dāng)天下之全力,其破敗可立而待也。」宋。劉子翚讀曾吉甫橫碧齋〉詩:「尊生有遐心,克己無全力?!?br />2.盡力、竭力。如:「全力以赴」、「全力沖刺」、「連日豪雨,山路多處坍方,經(jīng)全力搶修后,現(xiàn)已恢復(fù)通行?!?/div>
分類:全力力量
《國語辭典》:傾注(傾注)  拼音:qīng zhù
1.傾斜容器使液體流出。亦用以形容由高處往下流瀉。《聊齋志異。卷七。郭秀才》:「又一人持壺傾注,郭故善飲,又復(fù)奔馳吻燥,一舉十觴。」
2.將精神、力量集中于某一事物?!痘ㄔ潞邸返诎嘶兀骸负缮X得那絕色眼波,更傾注在自己身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