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抱膝長嘯
 
長吟抱膝
 
草廬長嘯
 
長嘯山中臥
 
諸葛膝

相關人物
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注引《魏略》: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谷藛柶渌?,亮但笑而不言。

例句

羈棲摧剪平生志,抱膝時為梁甫吟。 李群玉 長沙紫極宮雨夜愁坐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杜甫 公安縣懷古

長嘯林木動,高歌唾壺缺。 獨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長嘯秋光晚,誰知志士懷。 錢起 題吳通微主人

典故
希夷睡
 
陳摶高臥
 
希夷臥
 
云臺翁
 
酣睡陳摶
 
華頂睡
 
華山酣睡
 
五龍甘睡
 
陳摶醉
 
酣醒陳摶
 
輸摶

相關人物
陳摶


《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隱逸列傳上·陳摶〉~3420~
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日益。及長,讀經(jīng)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以詩名。后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自言嘗遇孫君仿、?皮處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語摶曰:「武當山九室?guī)r可以隱居?!箵煌鶙?。因服氣辟谷歷二十馀年,但日飲酒數(shù)杯。移居華山云臺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馀日不起。
典故
七里灘
 
嚴陵釣
     
子陵釣
 
羊裘釣
 
披羊裘
  
羊裘翁
 
桐江叟
 
七里溪
 
羊裘老子
 
嚴陵臥
 
嚴光釣瀨
 
笑嚴陵
 
羊裘叟
 
垂釣滄波
 
富春生
 
換釣舟
 
思嚴子
 
野水投竿
 
垂釣嚴生
  
獨抱羊裘
 
漢皇故人
 
狂客羊裘
 
披裘澤畔
 
嚴子垂釣
 
嚴灘垂釣
 
富春漁釣
 
披裘垂釣
 
桐江釣叟
 
桐江羊裘
  
子陵釣灘
 
富春瀨

相關人物
嚴光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光〉~2764~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沟垡善涔猓藗浒曹囆c,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徵,不至。年八十,終于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水經(jīng)注》卷四十〈漸江水〉~3283~
會貞按:《后漢書·嚴光傳》,字子陵。光武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蹲ⅰ芬櫼巴酢遁浀刂尽罚呃餅|在東陽江下,與嚴陵瀨相接,有嚴山。桐廬縣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壇也?!对椭尽?,嚴子陵釣臺在桐廬縣西三十里,浙江北岸。即今桐廬縣西。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嚴光傳》
「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唐·李賢注引顧野王《輿地志》:「桐廬縣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壇』也?!?/span>

簡釋

嚴陵釣:詠隱士。唐李白《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永愿坐此石,長垂嚴陵釣?!?/p>


例句

知君濟世有長策,莫問滄浪隱釣磯。 劉滄 贈顓瑣山人

棲遲慣得滄浪思,云閣還應夢釣磯。 劉滄 題王校書山齋

何忍嚴子陵,羊裘死荊棘。 李華 雜詩六首之二

云山繞屋猶嫌淺,欲棹漁舟近釣臺。 李郢 錢塘青山題李隱居西齋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臺。 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驛手開竹徑至釣磯留待徐容州

垂老登云路,猶勝守釣磯。 許棠 寄江上弟妹

結茅秪約釣魚臺,濺水鸕鶿去又回。 鄭谷 寄贈楊夔處士

典故 
加帝腹
 
足加帝腹
 
犯帝坐
 
釣瀨客星
 
犯星夜
 
漢光腹
 
驕同臥
 
踏帝腹
 
御榻星辰動
 
足加劉公腹
 
足加天子腹
 
足磨漢榻
 
共臥加腹
 
星辰凌帝坐

相關人物
嚴光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星〉~2~
《會稽典錄》曰:嚴遵字子陵,與世祖俱受業(yè)長安。建武五年,下詔徵遵,設樂陽明殿。命宴會,暮留宿,遵以足荷上,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明旦,太史以聞,上曰:「此無異也,昨夜與嚴子陵俱臥耳?!?/span>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光〉~2764~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沟垡善涔?,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胶畎耘c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荅,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拱缘脮?,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tài)也。」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挂蚬操扰P,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钩秊橹G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徵,不至。年八十,終于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例句

偶作客星侵帝座,卻應虛薄是嚴光。 司空圖 狂題十八首

醉頭倒向蘆花里,卻笑無端犯客星。 崔道融 釣魚

客星沉夜壑,釣石俯春流。 張繼 題嚴陵釣臺

人間若有登樓望,應怪文星近客星。 張賁 偶約道流終乖文會答皮陸

客星依釣隱,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釣臺

若值客星去,便應隨海槎。 李德裕 臨海太守惠予赤城石報以是詩

彼??托请[,弱植不足援。 李白 書情題蔡舍人雄

若宿嚴陵瀨,誰當是客星。 李頻 送壽昌曹明府

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

萬象皆春氣,孤槎自客星。 杜甫 宿白沙驛

長沙才子遠,釣瀨客星懸。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西漢親王子,成都老客星。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句踐江頭月,客星臺畔松。 林寬 送李員外頻之建州

終將寵辱輕軒冕,高臥五云為客星。 汪遵 嚴陵臺

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來有客星。 羅鄴 行次

莫見今如此,曾為一客星。 高適 遇沖和先生

典故 
露腹
  
東床腹
   
東床人
 
東床佳客
 
東床玉
 
東床禁臠
 
東床俊選
  
王郎坦腹
 
舊選床
 
坦臥東床
 
臥床東
 
羲之當選

相關人物
王羲之


《王隱晉書》卷七〈王羲之〉~32~
晉·王隱《晉書》:王羲之幼有風操,郗虞卿聞王氏諸子皆俊,令使選婿。諸子皆飾容以待客,羲之獨坦腹東、嚙胡餅。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問為誰。果是逸少,乃妻之?!?/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62~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观疲骸刚撕茫 乖L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簡釋

坦腹:稱美女婿。唐盧綸《送申屠正字湖南迎親》:“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伴庾公閑?!?/p>


例句

賴有東床客,池塘免寂寥。 劉長卿 登遷(一作仙)仁樓酬子婿李穆

鴛鴦卷新贈,遙戀東床空。 孟郊 別妻家

羲之當妙選,孝若近歸寧。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

我非東床人,令姊忝齊眉。 李白 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

坦腹東床下,由來志氣疏。 李白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時稱渡河婦,宜配坦床賓。 李端 送黎兵曹往陜府結婚

禁臠去東床,趨庭赴北堂。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卻赴通州主簿前閬州賢子余與主簿平章鄭氏女子垂欲納(一有采字)鄭氏伯父京書至女子已許他族親事遂停

鼓鼙喧北里,圭玉映東床。 楊巨源 上劉侍中

既傾南國貌,遂坦東床腹。 白居易 和夢游春詩一百韻(并序)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伴庾公閑。 盧綸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兼謁趙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戲簡前歷陽李明府

南郭群儒從,東床兩客居。 盧綸 酬陳翃郎中冬至攜柳郎竇郎歸河中舊居見寄

幕府若容為坦腹,愿天速變作男兒。 黃崇碬 辭蜀相妻女詩

典故
臥南陽
 
南陽臥
  
諸葛廬
 
南陽高臥
 
高臥南陽
  
龍如諸葛
 
草廬無人顧
 
葛龍臥
 
諸葛號龍

相關人物
徐庶
 
諸葛亮(字孔明)

參考典故
南陽躬耕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褂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span>

簡釋

南陽臥:指有才之士隱居家中。唐韓偓《寄隱者》:“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


例句

一吟梁甫曲,知是臥龍才。 劉禹錫 和楊侍郎初至郴州紀事書情題郡齋八韻

早識臥龍應有分,不妨從此躡丹梯。 劉禹錫 洛中送楊處厚入關便游蜀

不用裁詩苦惆悵,風雷看起臥龍身。 吳融 和寄座主尚書

舉世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高虎壯言知鬼伏,葛龍閑臥待時來。 李咸用 題陳將軍別墅

蛙似公孫雖不守,龍如諸葛亦須休。 李山甫 蜀中寓懷

已悲泉下雙琪樹,又惜天邊一臥龍。 李德裕 憶金門舊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李白 南都行

龍臥池猶在,鶯遷谷尚存。 杜牧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輒獻此詩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 閣夜

臥龍決起為時君,寂寞匡廬惟白云。 楊嗣復 題李處士山居

百丈懸泉舊臥龍,欲將肝膽佐時雍。 王仲舒 寄李十員外

傷鳥有弦驚不定,臥龍無水動應難。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回章

龍臥人寧識,鵬摶鴳豈知。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示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 竇庠 醉中贈符載

當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薛能 游嘉州后溪

更憐歸鳥去,宛到臥龍居。 錢起 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yè)

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陳子昂 峴山懷古

孔明臥龍者,潛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鱗角斗。 陸龜蒙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雍陶 蜀中戰(zhàn)后感事

無數(shù)煙霞色,空聞昔臥龍。 靈一 靜林精舍

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 韓偓 寄隱者

池馀騎馬處,宅似臥龍邊。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

漢陽窮鳥客,梁甫臥龍才。 駱賓王 幽系書情通簡知己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駱賓王 疇昔篇

粉署見飛鵩,玉山猜臥龍。 溫庭筠 秘書劉尚書挽詞二首

典故
鄭子真
    
耕谷口
  
尋谷口
 
子真谷口
  
躬耕谷口
  
谷口樵歸
   
巖石臥
  
谷口鄭夫子
 
谷口終身隱
 
生涯如谷口
 
子真矜谷口
  
子真谷口耕

相關人物
鄭樸(子真)


《法言義疏》卷八〈問神〉~73~
或曰:「君子病沒世而無名,盍勢諸名卿,可幾也?!乖唬骸妇拥旅麨閹?。梁、齊、趙、楚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乎成名?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振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
其后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子真,子真遂不詘而終。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為「卜筮者賤業(yè),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共萌臻啍?shù)人,得百錢足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馀萬言。揚雄少時從游學,以而仕京師顯名,數(shù)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杜陵李彊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君平矣?!剐墼唬骸妇齻涠Y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彊心以為不然。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乃嘆曰:「楊子云誠知人!」君平年九十馀,遂以其業(yè)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及雄著書言當世士,稱此二人。其論曰:「或問: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盍勢諸?名,卿可幾。曰:君子德名為幾。梁、齊、楚、趙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虖成其名!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耕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楚兩龔之絜,其清矣乎!蜀嚴湛冥,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舉茲以旃,不亦寶乎!」

簡釋

鄭生谷:喻隱居或隱居之所。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緬懷鄭生谷,頗憶嚴子懶?!?/p>


例句

柴門草舍絕風塵,空谷耕田學子真。 劉長卿 尋龍井楊老

已比子真耕谷口,豈同陶令臥江邊。 張喬 七松亭

市門逐利終身飽,谷口躬耕盡日饑。 徐夤 偶書

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鄭子真。 徐夤 嵐似屏風

谷口鄭子真,躬耕在巖石。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二首

跡向塵中隱,書從谷口來。 李端 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杜審言 夏日過鄭七山齋

不但習池歸酩酊,君看鄭谷去夤緣。 杜甫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yè)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jiān)前湖

耕巖非谷口,結草即河濱。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谷口子真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 杜甫 江雨有懷鄭曲設

幽深不讓子真居,度日閑眠世事疏。 武元衡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廢寺連荒壘,那知見子真。 盧綸 關口逢徐邁

如能固曠懷,谷口期窮年。 權德輿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馬跡山見寄

何事須夫子,邀予谷口真。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時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鄭。 皎然 答鄭方回

輸他谷口鄭夫子,偷得閑名說至今。 羅隱 皇陂

秩滿歸白云,期君訪谷口。 錢起 贈東鄰鄭少府

酒酣出谷口,世網(wǎng)何羈束。 錢起 過沈氏山居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 錢起 題玉山村叟屋壁

路傍誰識鄭公子,谷口應知漢逸人。 韓翃 送別鄭明府

典故 
歸馬華山陽
   
華山歸
 
散馬牛
 
歸馬華山
 
華山歸馬
  
馬向華山
 
桃林臥草,華岳嘶風
 
散馬日
 
桃塞馬

相關人物
周武王


《尚書·周書·武成》
「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古f題漢·孔安國傳:「山南曰陽,桃林在華山東,皆非長養(yǎng)牛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乘用?!?/span>

簡釋

歸馬華山陽:指罷戰(zhàn)休兵。唐杜甫《有感五首》之二:“大君先息戰(zhàn),歸馬華山陽?!?/p>


例句

愿得華山之下長歸馬,野田無復堆冤者。 張碧 野田行

欲向桃林下,先過梓樹中。 李嶠

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杜審言 扈從出長安應制

大君先息戰(zhàn),歸馬華山陽。 杜甫 有感五首之二

戎狄方構患,休牛殊未遑。 獨孤及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

典故 
鼾睡他人
 
那容鼻鼾存
 
他人鼾無側

相關人物
徐鉉


《桯史》卷一〈徐鉉入聘〉~3~
其后,王師征包茅于煜,騎省復將命請緩師,其言累數(shù)千言,上諭之曰:「不須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簡釋

鼾睡他人:喻自己的利益被肆意侵犯。清黃遵憲《上黃鶴樓》:“鼾睡他人同臥榻,婆娑老子自登樓?!?/p>

典故
虎臥庭前

相關人物
慧永


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卷六《晉廬山釋慧永》
釋慧永,姓鄱,河內(nèi)人也。年十二出家,伏事沙門竺曇現(xiàn)為師,后又服膺道安法師?!薪?jīng)潯陽,郡人陶范苦相要留,于是且停廬山之西林寺?!謩e立一茅室于嶺上,每欲禪思,輒往居焉。時有至房者,并聞殊香之氣。永屋中常有一虎,人或畏者,輒驅(qū)出令上山,人去后,還復馴伏。

例句

庭前猛虎臥,遂得文公廬。 杜甫 謁文公上方

典故
閉門高臥
  
臥袁安
  
袁安僵臥
 
僵臥袁安
 
洛陽高臥
 
袁戶
 
袁門閉
 
凍臥袁安
 
扃門臥
 
窮檐高臥
 
袁安愛晴早
 
袁扉掩
 
袁生閉門
 
高臥過冬
 
積雪臥園
 
袁安閉關
 
袁安窮巷
 
袁生掩扉

相關人物
袁安


《后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袁安〉~57~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jīng),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于州里。初為縣功曹,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肯受,從事懼然而止。后舉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曰:「時大雪積地丈馀,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涣钜詾橘t,舉為孝廉」也?!?/span>

例句

雪霽凝光入座寒,天明猶自臥袁安。 吳仁璧 春雪

玉塵銷欲盡,窮巷起袁安。 姚康 禮部試早春殘雪

謝監(jiān)逢酒時,袁生閉門月。 楊巨源 奉酬竇郎中早入省苦寒見寄

紅樓知有酒,誰肯學袁安。 無可

綠徑日長袁戶在,紫荃秋晚謝庭空。 牟融 山寺律僧畫蘭竹圖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袁公方臥雪,尺素及柴荊。 皇甫曾 酬鄭侍御秋夜見寄

全吳縹瓦十萬戶,惟君與我如袁安。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

已聞三徑好,猶可訪袁安。 裴虔馀 早春殘雪

三年嬰酒渴,高臥似袁安。 許渾 病中二首

紅樓知有酒,誰肯學袁安。 許渾 看雪

掛纓守貧賤,積雪臥郊園。 韋應物 奉酬處士叔見示

無為掩扉臥,獨守袁生轍。 韋應物 對雪贈徐秀才

履敝行偏冷,門扃臥更羸。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

謝庭賞方逸,袁扉掩未開。 駱賓王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惠連發(fā)清興,袁安念高臥。 高適 苦雪四首

典故 
千日醉
  
中山千日
   
中山醉
 
一醉三年
 
中山春
 
千日臥
 
酒沽千日
 
玄石飲
 
一醉千日醒
 
醉酒一千日
 
醉日論千
 
玄石葬荒邱
 
玄石葬荒丘
 
中山曲米春
 
醉一千日

相關人物
劉玄石


《太平御覽》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三·酒下〉~3907~2~
晉·張華《博物志》:「劉玄石曾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與千日酒飲之。至家大醉,其家不知,以為死,葬之。后酒家計向千日,往視之,云巳葬。于是開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飲酒,一醉千日』?!?/span>
《博物志》卷十〈雜說下〉~
昔劉玄石與中山酒家沽酒,酒家與千日酒,忘言其節(jié)度。歸至家當醉,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權葬之。酒家計千日滿,乃憶玄石前來沽酒,醉向醒耳。往視之。云:「玄石亡來三年,已葬?!褂谑情_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飲酒,一醉千日?!?/span>
《搜神記》卷十九~49~
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飲之,千日醉;時有州人,姓劉,名玄石,好飲酒,往求之。希曰:「我酒發(fā)來未定,不敢飲君?!故唬骸缚v未熟,且與一杯,得否?」希聞此語,不免飲之。復索,曰:「美哉!可更與之。」希曰:「且歸。別日當來。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故瘎e,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經(jīng)三年,希曰:「玄石必應酒醒,宜往問之?!辜韧?,語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來,服以闋矣?!瓜s@曰:「酒之美矣,而致醉眠千日,今合醒矣。」乃命其家人鑿冢,破棺,看之。冢上汗氣徹天。遂命發(fā)冢,方見開目,張口,引聲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問希曰:「爾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幾許?」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氣沖入鼻中,亦各醉臥三月。

簡釋

千日酒:喻美酒。或喻忘懷世俗。唐韓偓《江岸閑步》:“青布旗夸千日酒,白頭浪吼半江風。”


例句

愿逢千日醉,得緩百年憂。 劉希夷 故園置酒

愿逢千日醉,得逭百年愁。 劉綺莊 置酒

欲慰一時心,莫如千日酒。 孟郊 暮秋感思

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 張昌宗 少年行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價。 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

會從玄石飲,云雨出圓丘。 李嶠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李端 雜歌

撾鐘高飲千日酒,卻天凝寒作君壽。 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一月

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 杜甫 垂白

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武元衡 酬王十八見招

還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春園

青布旗誇千日酒,白頭浪吼半江風。 韓偓 江岸閑步

無復中山賞,空吟吳會篇。 駱賓王 詠云酒


《北史》卷六十二〈王羆列傳〉~2202~
神武遣韓軌、司馬子如從河東宵濟襲羆,羆不覺。比曉,軌眾已乘梯入城。羆尚臥未起,聞閤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逐至東門,左右稍集,合戰(zhàn)破之。軌遂投城遁走。文帝聞而壯之。

簡釋

老羆當?shù)溃褐该褪坑挛涫箶橙撕ε?。清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五:“老熊當?shù)谰峤蜷T,一旅師如萬騎屯?!?/p>

典故
牛衣臥
 
牛衾淚
  
牛衣涕零
 
泣牛衣
 
臥牛衣
   
擁牛衣
 
眠牛衣
 
京兆牛衣
 
王章被
 
仲卿泣
 
病臥牛衣
 
對泣痕
 
慣牛衣
 
話牛衣
 
困臥牛衣
 
牛衣寒賤
 
王章疾
 
學牛衣
 
淚沾牛衾
 
王章含愁
 
臥病牛衣
 
臥病王章

相關人物
王章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鉅平人也。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為左曹中郎將,與御史中丞陳咸相善,共毀中書令石顯,為顯所陷,咸減死?,章免官。成帝立,徵章為諫大夫,遷司隸校尉,大臣貴戚敬憚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稱職,章以選為京兆尹。時帝舅大將軍王鳳輔政,章雖為鳳所舉,非鳳專權,不親附鳳。會日有蝕之,章奏封事,召見,言鳳不可任用,宜更選忠賢。上初納受章言,后不忍退鳳。章由是見疑,遂為鳳所陷,罪至大逆。語在元后傳。……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踰仲卿者?今疾病困?,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簡釋

臥牛衣:詠貧士生活凄涼。唐皮日休《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次韻》:“甘窮臥牛衣,受辱對狗竇?!?/p>


例句

牛衣獨自眠,誰哀仲卿泣。 劉禹錫 謫居悼往二首

無燈假貧女,有淚沾牛衾。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金張世祿原憲貧,牛衣寒賤貂蟬貴。 白居易 澗底松

甘窮臥牛衣,受辱對狗竇。 皮日休 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過褒庸材靡有稱是然襄陽曩事歷歷在目

我寢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羅隱 寄袁皓侍郎

典故
遮歸路
 
臥車轍
  
相關人物
侯霸
 
秦彭


《昭明文選》卷五十九〈墓志·碑文下·齊故安陸昭王碑文〉~2552~
攀車臥轍之戀,爭涂忘遠;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彌結。唐·李善注:「《東觀漢記》曰:『秦彭,字國平,為開陽城門候。后拜潁川太守,老弱攀車,啼號填道。又曰:侯霸,字君房。王莽敗,霸保守臨淮。更始元年,遣謁者侯盛赍璽書徵霸。百姓號呼哭泣遮使者,或當?shù)琅P,皆曰:愿復留霸期年?!弧?/span>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刺史門》
侯霸……被征,百姓攀轅臥轍,不許去。

簡釋

臥車轍:指地方官因治理有方而深受百姓擁戴。唐劉長卿《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jié)度還京》:“五馬嘶城隅,萬人臥車轍?!?/p>


例句

懸旌風肅肅,臥轍淚紛紛。 劉商 送盧州賈使君拜命

五馬嘶城隅,萬人臥車轍。 劉長卿 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jié)度還京

攀轅人共惜,解印日無多。 岑參 送王錄事卻歸華陰

樹皆人尚愛,轅即吏曾攀。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鎮(zhèn)襄陽

解龜逾臥轍,遣騎覓扁舟。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白居易 別州民

攀轅不得歸,留葬此江湄。 白居易 立碑

誰論重德光青史,過里猶歌臥轍風。 蕭縝 前望江曲令頌德

《漢語大詞典》:抱膝吟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躬耕壟畝,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 注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每晨夕從容,常抱膝長嘯?!焙笠浴氨ヒ鳌敝父呷酥臼康囊髟伿銘?。 宋 朱熹 《伏讀二劉公瑞巖留題感事興懷》詩:“誰將健筆寫崖陰,想見當年抱膝吟。”紅樓夢第三八回:“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清 黃遵憲 《上海喜晤陳伯嚴》詩:“橫流何處安身好,從子商量抱膝吟?!?/div>
《漢語大詞典》:七里瀨(七里瀨)
在 浙江省 桐廬縣 南。兩山夾峙, 東陽江 奔瀉其間,水流湍急,連亙七里,故名。北岸 富春山 ( 嚴陵山 )傳說為 東漢 嚴光 ( 嚴子陵 )耕作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嚴光》“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 李賢 注引 南朝 陳 顧野王 《輿地志》:“ 七里瀨 在 東陽江 下,與 嚴陵瀨 相接,有 嚴山 ?!?唐 白居易 《新小灘》:“江南客見生鄉(xiāng)思,道似 嚴陵 七里灘 。”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人傳 七里灘 ,昔日來釣此。灘上水濺濺,灘下石齒齒。其人不可見,其事清且美?!?/div>
《漢語大詞典》:嚴子瀨(嚴子瀨)
即 嚴陵瀨 。 唐 錢起 《送虞說擢第東游》詩:“月中 嚴子瀨 ,花際 楚王城 ?!?唐 錢起 《送楊皞擢第游江南》詩:“掛帆 嚴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參見“ 嚴陵瀨 ”。
分類:嚴陵瀨
《漢語大詞典》:嚴陵瀨(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廬縣 南,相傳為 東漢 嚴光 隱居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嚴光:“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焉?!?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江水:“自縣( 桐廬縣 )至 於潛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嚴陵瀨 ,瀨帶山,山下有一石室, 漢 光武帝 時 嚴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嚴州 有 嚴光 釣瀨,名 嚴陵瀨 ?!?/div>
《漢語大詞典》:子陵灘(子陵灘)
即 七里灘 。又名 七里瀨 、 嚴陵瀨 。 富春江 的一段。北岸 富春山 ( 嚴陵山 )相傳為 東漢 嚴光 隱居垂釣處。 南朝 梁 顧野王 《輿地志》:“ 七里灘 在 東陽江 下,與 嚴陵瀨 相接?!?唐 劉長卿 《使還七里瀨上逢薛承規(guī)赴江西貶官》詩:“遷客歸人醉晚寒,孤舟暫泊 子陵灘 ?!?宋 梅堯臣 《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詩:“輕舟不畏險,逆上 子陵灘 ?!?柳亞子 《感事呈毛主席》詩:“安得南征馳捷報, 分湖 便是 子陵灘 ?!眳⒁姟?七里瀨 ”、“ 嚴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臺(子陵臺)
東漢 嚴子陵 隱居釣魚處。在 浙江 桐廬縣 南 富春山 腰間,有東西兩臺,各高百余米。東稱 嚴子陵釣臺 ,西是 宋 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 南朝 梁 顧野王 《輿地志》:“ 桐廬縣 南,有 嚴子陵 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 嚴陵釣壇 也?!?唐 譚用之 《寄王侍御》詩:“鳥盡弓藏良可哀,誰知歸釣 子陵臺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臺》詞:“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闊風搖舟不定?!眳⒁姟?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廬縣 南。一名 嚴陵山 。前臨 富春江 ,山下有灘稱 嚴陵瀨 ,為 漢 隱士 嚴光 游釣處。山腰有二盤石,稱東西二釣臺。各高百余米,巍然對峙,聳立江湄。東稱 嚴子陵釣臺 ,西為 宋 處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后漢書·逸民傳·嚴光:“﹝ 嚴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焉?!?李賢 注:“今 杭州 富陽縣 也。本 漢 富春縣 ,避 晉 簡文帝 鄭太后 諱,改曰 富陽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長揖萬乘君,還歸 富春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嚴州府》:“ 富春山 ,縣( 桐廬縣 )西三十里,一名 嚴陵山 ,前臨大江, 漢 子陵 釣處,人號 嚴陵瀨 ,有東西二釣臺,各高數(shù)百丈。”
《漢語大詞典》: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漢 嚴光 少有高名,與 劉秀 同游學,后 劉秀 即帝位, 光 變名隱身,披羊裘釣澤中。見后漢書·逸民傳·嚴光。后因以“羊裘”指隱者或隱居生活。 宋 陸游 《寓嘆》詩:“人怪羊裘忘富貴,我從牛儈得賢豪?!?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人間富貴草頭露, 桐江 何處覓羊裘。”
《漢語大詞典》:釣瀨(釣瀨)
(1).水邊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嚴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焉。”
(2).特指 嚴光 垂釣處。后亦喻隱士隱居處。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釣瀨疏墳籍,耕巖進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長沙 才子遠, 釣瀨 客星懸。”
《漢語大詞典》:釣臺(釣臺)
見“ 釣臺 ”。
亦作“ 釣臺 ”。
(1).釣魚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其水東注 天淵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華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釣臺於其上。” 唐 張喬 《宿江叟島居》詩:“了得平生志,還歸筑釣臺。”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書樵〈晉游詩選〉:“但留荒塚在,遙并釣臺孤?!?br />(2).指 東漢 嚴子陵 垂釣處。故址在 浙江 桐廬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東漢 嚴光 ,字 子陵 ,隱于此山垂釣。見后漢書·逸民傳·嚴光。今 釣臺 處有石亭,臨江有 嚴先生祠 。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沒有固定軌道、周期,突然出現(xiàn)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妒酚?。卷二七。天官書》:「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紀》:「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
2.古代認為不屬本座的外來亮星代表造訪的客人。后借指來訪的賓客。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塵筵躬灑,專候客星來?!?/div>
《漢語大詞典》:坦床
指女婿。太平廣記卷二○二引 五代 范資 《玉堂閑話·陳琡》:“同院有小計姓 武 ,亦 元衡 相國之后,蓋 汾陽 之坦牀也?!?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志》:“ 曹佾 太尉, 長秋 母弟, 張貂□ 耆 之坦牀。始成婚,資粧甚盛?!眳⒁姟?坦腹 ”。
分類:女婿
《國語辭典》:坦腹  拼音:tǎn fù
1.坦露腹部。唐。杜甫 江亭詩:「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br />2.女婿。參見「坦腹東床」條。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二出:「若是傳波紅葉機緣輳,坦腹何須另覓何?」
《國語辭典》:坦腹  拼音:tǎn fù
1.坦露腹部。唐。杜甫 江亭詩:「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br />2.女婿。參見「坦腹東床」條。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二出:「若是傳波紅葉機緣輳,坦腹何須另覓何?」
《國語辭典》:坦腹東床(坦腹東床)  拼音:tǎn fù dōng chuáng
當女婿。晉時郗鑒派人到王導家選女婿,王家子弟聞訊后,都顯得很矜持,只有王羲之若無其事的坦腹臥于東床而食,因此被郗鑒選為女婿。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明。高明《琵琶記。牛小姐愁配》:「書生愚見,忒不通變。不肯坦腹東床,謾自去哀求金殿。」亦可用于指女婿。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出:「我操國柄佐圣明,我是九棘三槐位里人,要擇個坦腹東床,豈無個貴戚王孫?!挂沧鳌笘|床」、「東床坦腹」、「東床嬌客」、「東床嬌婿」、「坦腹」。
《漢語大詞典》:東坦(東坦)
指女婿。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晉公 嘗謂 竇二侍郎 今之 師曠 也。 晉公 即參政之東坦也?!?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兩口兒 北邙 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span id="17v1z7v" class="book">《玉嬌梨》第四回:“前日因看花,偶然見了新考案首的 蘇友白 ,人才俊秀,詩思清新,我意欲招他東坦。”參見“ 東牀坦腹 ”。
分類:女婿
《國語辭典》:東床坦腹(東床坦腹)  拼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
當女婿。參見「坦腹東床」條。《隋唐演義》第六回:「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爺、夫人要聘公子東床坦腹;但我家小姐不特才貌雙絕,且喜讀孫吳兵法,六韜三略,無不深究其奧,誓愿嫁一個善武能文,足智多謀的奇男子。」
分類:女婿
《國語辭典》:東床(東床)  拼音:dōng chuáng
女婿。參見「坦腹東床」條。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空著我埋怨爹娘,選揀東床,相貌堂堂,自一夜花燭洞房,怎堤防這一場?!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四:「老丈差了,老丈選擇東床,不過為養(yǎng)老計耳?!?/div>
分類:待賓女婿
《國語辭典》:東床坦腹(東床坦腹)  拼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
當女婿。參見「坦腹東床」條?!端逄蒲萘x》第六回:「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爺、夫人要聘公子東床坦腹;但我家小姐不特才貌雙絕,且喜讀孫吳兵法,六韜三略,無不深究其奧,誓愿嫁一個善武能文,足智多謀的奇男子?!?/div>
分類:女婿
《國語辭典》:臥龍(臥龍)  拼音:wò lóng
1.睡臥的龍。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br />2.比喻隱居而未顯達的曠世奇才?!度龂尽>砣?。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嵇康,臥龍也,不可起。」
《漢語大詞典》:龍臥(龍臥)
喻高士隱居。 唐 盧綸 《奉和曹叔夏》:“龍臥人寧識,鵬摶鷃豈知?”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知公抱遺憾,龍臥成千古?!?/div>
分類:高士隱居
《漢語大詞典》:子真
漢 褒中 人 鄭樸 的字。居 谷口 ,世號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漢成帝 時大將軍 王鳳 禮聘之,不應;耕于巖石之下,名動京師。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唐 張喬 《七松亭》詩:“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豈同 陶令 臥江邊。”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竇尉》詩:“ 王 謝 江山久蕭索, 子真 今為起清風。”
分類:子真谷口
《漢語大詞典》:巖耕(巖耕)
耕種于山中。借指隱居。語本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空食疲廊肆,反稅事巖耕。” 唐 宋之問 《陸渾山莊》詩:“歸來物外情,負杖閲巖耕?!?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詣水公庵雨作》詩:“歸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div>
《漢語大詞典》:耕巖(耕巖)
(1). 漢 名士 鄭子真 (名 樸 )隱居不仕,耕于巖石之下。見 漢 揚雄 《法言·問神》。后因以“耕巖”指隱居。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詩:“耕巖非 谷口 ,結草即河濱?!?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釣瀨疏墳籍,耕巖進弈棋?!?br />(2).指隱居之處。 宋 辛棄疾 《沁園春·答余叔良》詞:“相君高節(jié)崔嵬,是此處耕巖與釣溪?!?/div>
《國語辭典》:谷口  拼音:gǔ kǒu
1.地名。位于今陜西省涇陽縣西北。漢時置谷口縣,相傳為黃帝升仙處。
2.山的入口。如:「這谷口地勢險要陡峭,為一天然絕景。」
《漢語大詞典》:谷口子真
同“ 谷口真 ”。 唐 杜甫 《江雨有懷鄭典設》詩:“ 谷口 子真 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div>
《漢語大詞典》:谷口真
典出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后以“谷口真”指隱居躬耕、修身自保的隱士。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三:“何事須夫子,邀予 谷口真 ?!?/div>
《漢語大詞典》:谷口耕
典出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后以“谷口耕”指隱居生活。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廢忘淹中學,遲迴 谷口 耕?!?/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谷口躬耕
同“ 谷口耕 ”。 閩 徐夤 《偶書》詩:“市門逐利終身飽, 谷口 躬耕盡日飢?!?/div>
《漢語大詞典》:鄭生谷(鄭生谷)
同“ 鄭谷 ”。 唐 岑參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緬懷 鄭生谷 ,頗憶 嚴子瀨 ?!?/div>
《漢語大詞典》:鄭谷(鄭谷)
漢 鄭子真 隱居 谷口 。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后以“鄭谷”泛指隱居地。 唐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 秦 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仇兆鰲 注:“《揚子法言》:‘ 谷口 鄭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師。’” 唐 黃滔 《祭先外舅文》:“實期歸釣嚴灘,終棲鄭谷。戶外山碧,樽中酒緑。”
分類:隱居谷口
《漢語大詞典》:休牛
歸還軍用的牛。謂停止戰(zhàn)事。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休牛於 桃林 ,以示不復輸糧?!?晉 潘岳 《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園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書·武帝紀下》:“八紘共貫,六合同風,方當偃伯 靈臺 ,休牛 桃塞 ,無疆之慶,非獨在余。” 唐 獨孤及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詩:“ 戎 狄 方搆患,休牛殊未遑。”參見“ 休牛歸馬 ”。
《國語辭典》:休牛歸馬(休牛歸馬)  拼音:xiū niú guī mǎ
將牛馬放牧,不再作軍用。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動用刀兵?!端囄念惥邸>硪蝗?。帝王部三。晉穆帝引晉穆帝哀策文》:「風掃天宇,休牛歸馬,卷旗臥鼓,俾我蒸民?!挂沧鳌感菖7篷R」、「休牛散馬」。
《國語辭典》:休牛歸馬(休牛歸馬)  拼音:xiū niú guī mǎ
將牛馬放牧,不再作軍用。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動用刀兵?!端囄念惥邸>硪蝗?。帝王部三。晉穆帝引晉穆帝哀策文》:「風掃天宇,休牛歸馬,卷旗臥鼓,俾我蒸民?!挂沧鳌感菖7篷R」、「休牛散馬」。
《漢語大詞典》:散馬(散馬)
(1).謂把戰(zhàn)馬放散回山中。意謂戰(zhàn)事不興。 南朝 宋 謝莊 《宋世祖廟歌·孝武皇帝》:“復禮輯樂,散馬墮城。” 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頌〉序》:“休牛散馬,偃武修文?!眳⒁姟?散馬休牛 ”。
(2). 太平天囯 時期, 廣東 、 廣西 一帶天地會隊伍自稱為馬,稱起事為起馬,稱解散為散馬。 清 嚴正基 《論粵西賊情兵事始末》:“起號起馬,散號散馬?!?/div>
《漢語大詞典》:散馬休牛(散馬休牛)
書·武成:“歸馬于 華山 之陽,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 蔡沉 集傳引《樂記》:“ 武王 勝 商 ,渡 河 而西,馬散之 華山 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 桃林 之野而弗復服”。后稱不興戰(zhàn)事為“散馬休牛”。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主答周主論和親書》:“雖毀戈鑄戟,未擬上皇,散馬休牛,載懷偃伯。”
《漢語大詞典》:桃林
古地區(qū)名。在今 河南 靈寶 以西, 陜西 潼關 以東地區(qū)。為 周武王 放牛處。書·武成:“偃武修文,歸馬于 華山 之陽,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孔 傳:“山南曰陽, 桃林 在 華山 東,皆非常養(yǎng)牛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乘用?!?span id="pnfd7pj" class="book">《史記·留侯世家》:“放牛 桃林 之陰,以示不復輸積?!?唐 劉禹錫 《述舊賀遷寄陜虢孫常侍》詩:“關頭古塞 桃林 靜,城下長河竹箭迴?!?清 薛福成 《晉執(zhí)政諸卿考》:“ 晉 用 先軫 諸臣,遏 楚 方張之言,而戢其問鼎之心,扼據(jù) 殽 函 之險要,橫塞 秦 衝,俾不得越 桃林 一步?!?/div>
《漢語大詞典》:臥榻之側(臥榻之側)
床鋪旁邊。比喻距離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轄范圍之內(nèi)。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所以雖然這個寨位置在‘臥榻之側’,相離很近,但 闖王 決定暫不攻打?!眳⒁姟?臥榻之側,豈容鼾睡 ”。
《國語辭典》:袁安臥雪(袁安臥雪)  拼音:yuán ān wò xuě
大雪積地丈馀,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只有袁安閉門僵臥,不愿出外求人。見《后漢書。卷四五。袁安傳》。后比喻寒士不愿乞求于人的氣節(jié)。
《漢語大詞典》:袁安高臥
漢 時 袁安 未達時, 洛陽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獨僵臥不起, 洛陽 令按行至 安 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 陰平 長、 任城 令。見后漢書·袁安傳 唐 李賢 注引《汝南先賢傳》。后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jié)操的行為。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看路徑行人絶跡,我可便聽園林凍鳥時啼,這其間 袁安 高臥將門閉。” 柳亞子 《消寒一絕》:“ 袁安 高臥太寒酸, 黨尉 羊膏未盡歡?!币嗍∽鳌?袁安臥 ”。 宋 蘇舜欽 《答宋太祝見贈》詩:“窮冬三日雪,旅腸迫枯餓。不免 東郭 行,難效 袁安 臥。”《西游記》第十八回:“那里得 東郭 履, 袁安 臥, 孫康 映讀;更不見 子猷 舟, 王恭 幣, 蘇武 餐氊?!被蜃鳌霸菜薄?宋 梅堯臣 《次韻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歸》:“閉門我作 袁安 睡,呵筆君為謝客謡?!?/div>
《漢語大詞典》:中山酒
相傳產(chǎn)于 中山 的一種名酒,又稱千日酒。亦泛指名酒。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九:“ 狄希 , 中山 人也,能造千日酒,飲之千日醉。” 南朝 梁 周興嗣 《答吳均》詩之一:“但酌中山酒,唯甘 江浦 橘。” 唐 鮑溶 《范真?zhèn)魇逃塾屑囊蚍畛辍?/a>詩之五:“聞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醒?!眳⒁姟?中山 ”。
《國語辭典》:中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中?!盾髯?。富國》:「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br />2.國名。位于今河北省定縣一帶。戰(zhàn)國時為魏所滅。
3.相傳古代劉元石,到中山酒家買酒,酒家與之千日酒,元石回家后大醉不醒,家人疑其已死,遂葬之。千日后,酒家來訪,乃皆同其家人開棺,元石遂醒。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五。后以中山比喻美酒》?!段倪x。左思。魏都賦》:「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埂段倪x。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平原侯植詩》:「中山不知醉,飲德方覺飽?!?br />4.縣名。參見「中山縣」條。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傳劉玄石于中山酒家飲千日酒,結果一醉千日。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后用以指濃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一月:「撾鐘高飲千日酒,卻天凝寒作君壽?!?/div>
《漢語大詞典》:千日釀(千日釀)
指美酒。 明 高啟 《吳中親友遠寄新酒》詩之一:“上國豈無千日釀,獨憐此是故鄉(xiāng)春。”參見“ 千日酒 ”。
分類:美酒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傳劉玄石于中山酒家飲千日酒,結果一醉千日。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后用以指濃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一月:「撾鐘高飲千日酒,卻天凝寒作君壽?!?/div>
《漢語大詞典》:千日飲(千日飲)
劉玄石 好飲酒,求飲“千日酒”一杯,醉眠千日。后用以為暢飲之典。 北周 庾信 《蒲州刺史中山公許乞酒一車未送》詩:“只言千日飲,舊逐 中山 來?!?倪璠 注:“《博物志》曰:‘ 玄石 從 中山 酤酒,酒家與之千日之酒。’”參見“ 千日酒 ”。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傳劉玄石于中山酒家飲千日酒,結果一醉千日。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后用以指濃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一月:「撾鐘高飲千日酒,卻天凝寒作君壽。」
《漢語大詞典》:羆臥(羆臥)
北史·王羆傳:“ 神武 遣 韓軌 、 司馬子如 從 河東 宵濟襲 羆 , 羆 不覺。比曉, 軌 眾已乘梯入城。 羆 尚臥未起,聞閤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焙笠浴傲`臥”喻有志之士雖退處草野而意氣猶盛。 宋 陸游 《曉出至湖桑埭》詩:“老氣猶能作羆臥,壯懷誰復記鴻軒。”參見“ 老羆當?shù)?”。
分類:草野意氣
《國語辭典》:老羆當?shù)溃ɡ狭`當?shù)溃 ?span id="prvh7ff" class='label'>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北朝周將王羆率人修城,到晚上仍未完成,乃將梯子留在城外,不料卻被敵人趁機偷襲。隔天清晨王羆被屋外的吵雜聲驚醒,便袒身赤腳,拿著白棒,大叫道:「老羆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苟鴩樛肆藬橙?。典出《北史。卷六二。王羆傳》。后因用以比喻勇將鎮(zhèn)守要塞。也作「老熊當?shù)馈埂?/div>
《國語辭典》:老熊當?shù)溃ɡ闲墚數(shù)溃 ?span id="z3fnz1t" class='label'>拼音:lǎo xióng dāng dào
比喻猛將鎮(zhèn)守要塞。參見「老羆當?shù)馈箺l。清。錢謙益 元日雜題長句詩八首之五:「老熊當?shù)谰峤蜷T,一旅師如萬騎屯?!?/div>
《國語辭典》:老羆當?shù)溃ɡ狭`當?shù)溃 ?span id="3ljrf1z" class='label'>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北朝周將王羆率人修城,到晚上仍未完成,乃將梯子留在城外,不料卻被敵人趁機偷襲。隔天清晨王羆被屋外的吵雜聲驚醒,便袒身赤腳,拿著白棒,大叫道:「老羆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而嚇退了敵人。典出《北史。卷六二。王羆傳》。后因用以比喻勇將鎮(zhèn)守要塞。也作「老熊當?shù)馈埂?/div>
《國語辭典》:老羆當?shù)溃ɡ狭`當?shù)溃 ?span id="tthjfvn" class='label'>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北朝周將王羆率人修城,到晚上仍未完成,乃將梯子留在城外,不料卻被敵人趁機偷襲。隔天清晨王羆被屋外的吵雜聲驚醒,便袒身赤腳,拿著白棒,大叫道:「老羆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而嚇退了敵人。典出《北史。卷六二。王羆傳》。后因用以比喻勇將鎮(zhèn)守要塞。也作「老熊當?shù)馈埂?/div>
《漢語大詞典》:牛衣病臥
形容貧病交迫。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 嚴子 ;牛衣病臥,肯泣 王章 ?”參見“ 牛衣對泣 ”。
《國語辭典》:牛衣對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御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后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泣
見“ 牛衣對泣 ”。
《國語辭典》:牛衣對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御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后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div>
《漢語大詞典》:牛衣淚(牛衣淚)
見“ 牛衣對泣 ”。
《國語辭典》:牛衣對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御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后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div>
《漢語大詞典》:攀轅(攀轅)
見“ 攀轅臥轍 ”。
《國語辭典》:攀轅臥轍(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戀賢明長官。明。胡繼宗《書言故事大全。卷八。仕進類。攀轅》:「漢侯霸為臨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轅臥轍愿留期年?!挂沧鳌概受嚲茌啞埂ⅰ概受嚺P轍」、「攀轅扣馬」。
《漢語大詞典》:臥轍(臥轍)
東漢 侯霸 為 淮陽 太守,征入都,百姓號哭遮使車,臥于轍中,乞留 霸 一年。見《后漢書·侯霸傳》。后常用為挽留去職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三年,解 丹陽 尹,領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駒,前良取則;臥轍棄子,后予胥怨?!?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解龜踰臥轍,遣騎覓扁舟。” 元 柯丹丘 《荊釵記·民戴》:“臥轍攀鞍無計策,離歌別酒眾難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