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卷 → 捲卷”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卷子  拼音:juàn zi
1.可以舒捲的書畫?!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甘捲葡赡贸鲆粋€卷子遞與武書,道:『這是小弟半生事跡,專求老先生大筆,或作一篇文,或作幾首詩,以垂不朽?!弧?br />2.試卷?!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溉缃褡约寒?dāng)權(quán),須要把卷子都要細(xì)細(xì)看過,不可聽著幕客,屈了真才。」
《漢語大詞典》:卷子
一種面食品。和面搟成薄片,一面涂上油鹽,再卷起蒸熟。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來!來!來!一盤卷子,一盤羊肉,你吃!你吃!”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貧僧是 保叔塔 寺內(nèi)僧,前日已送饅頭并卷子在宅上?!?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只一會工夫,許多卷子、烙餅、煮雞蛋、咸鴨蛋,塞滿了隊(duì)員們的手里?!?/div>
《國語辭典》:捲子  拼音:juǎn zi
1.捲成圓筒狀的東西。
2.一種面食。將搟制好的薄面皮,加上油、鹽、蔥等材料后,包捲蒸熟而成。
《漢語大詞典》:燒煳了卷子(燒煳了卷子)
(1).比喻相貌丑陋或穿著不體面。煳,食品經(jīng)火變焦發(fā)黑。卷子,一種面食品。《金瓶梅詞話》第四一回:“俺們一個一個只像燒煳了卷子一般,平日出去,惹人家笑話?!?br />(2).喻指丑陋的人。
《高級漢語詞典》:燒糊了卷子
喻外貌丑陋
《漢語大詞典》:卷子本
古書初為簡冊,后用卷軸裝訂,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狀, 唐 人寫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稱為卷子本。參閱 陳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學(xué)士集〉考索》。
《國語辭典》:試卷(試卷)  拼音:shì juàn
考試用的卷子。如:「時間到了,監(jiān)考老師收回試卷?!挂卜Q為「考卷」。
《漢語大詞典》:等身書(等身書)
宋史·賈黃中傳:“ 黃中 幼聰悟,方五歲, 玭 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玭 為 賈黃中 父?!暗壬頃北局^與身高相等的一段卷子,后人遂指迭起來與身高相等的書籍,形容讀書之多。 清 周亮工 《盛此公傳》:“ 此公 ( 盛此公 )年十?dāng)?shù)齡,即能讀等身書?!焙笠浴爸鞯壬怼毙稳葜鴷啵啾敬?。
《漢語大詞典》:卷束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書用卷子,數(shù)卷為一束,故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治家:“ 濟(jì)陽 江祿 ,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后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無鏤版書,其典籍皆書絹素作卷收藏之,故謂之書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謂之書帙?!?器 案:書之多卷者,則分別部居,各為一束……則書札卷束, 唐 時猶如此也?!?/div>
《漢語大詞典》:標(biāo)軸(標(biāo)軸)
(1).標(biāo)明題號的書軸子。古書畫用卷子,卷端的棍桿為軸。 唐 韓愈 《與陳給事書》:“不敏之誅,無所逃避。不敢遂進(jìn),輒自疏其所以,并獻(xiàn)近所為《復(fù)志賦》已下十首為一卷,卷有標(biāo)軸?!?br />(2).猶裝裱。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四:“ 王晉卿 家舊寳 徐處士 碧檻 《蜀葵圖》,但二幅。 晉卿 每嘆闕其半,惜不滿也。 徽廟 默然,一旦訪得之,乃從 晉卿 借半圖。 晉卿 惟命,但謂 端 邸愛而欲得其祕爾。 徽廟 始命匠者標(biāo)軸成全圖。”
《國語辭典》:考卷  拼音:kǎo juàn
考試所用的卷子。《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目今我和一個朋友合本要刻一部考卷賣,要費(fèi)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也稱為「試卷」。
《國語辭典》:李陵變文(李陵變文)  拼音:lǐ líng biàn wén
唐代變文。敦煌卷子寫本。敘李陵率孤軍與匈奴奮斗,于夫人城被擒投降。次年,武帝遣公孫敖率軍伐匈奴,失利。謠傳匈奴兵法乃李陵所授,武帝怒而誅李陵全家。
《國語辭典》:答案卷  拼音:dá àn juàn
供考試人填寫答案的卷子。如:「請各位同學(xué)記得把班級、姓名、座號寫在答案卷上?!?/div>
《漢語大詞典》:答卷
(1).解答試卷。如:考生們都在認(rèn)真地答卷。
(2).對試題做了解答的卷子。如:標(biāo)準(zhǔn)答卷。
《漢語大詞典》:經(jīng)折裝(經(jīng)折裝)
也叫梵夾裝。圖書裝訂方式之一。以卷子長幅改作折迭,成為書本形式,前后粘以書面,佛教經(jīng)典多用此式。它是從卷軸裝演變而來的,因卷軸裝展開和卷起,都很費(fèi)時,改用經(jīng)折裝后,較為方便。凡經(jīng)折裝的書本。都稱“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