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類字錦》:致日
周禮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序。注: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尺五寸。此長短之極,極則氣至,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月弦于牽牛、東井,亦以其景知?dú)庵敛弧4呵锒臍饨灾?,則是四時之序正矣。
周禮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序。注: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尺五寸。此長短之極,極則氣至,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月弦于牽牛、東井,亦以其景知?dú)庵敛?。春秋冬夏氣皆至,則是四時之序正矣。
《分類字錦》:會終(會終)
后漢書律歷志:見伏有日。留行有度。而率數(shù)生焉。參差齊之。多少均之。會終生焉。
分類:歷法
《國語辭典》:陽歷(陽曆)  拼音:yáng lì
只考慮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而忽略月相變化所制定的歷法。如埃及歷法及目前世界各國所通用的格勒哥里歷等皆是。也稱為「太陽歷」。
《漢語大詞典》:年根
(1).歷法計(jì)年的起點(diǎn)。清史稿·時憲志一:“擬自 道光 十四年甲午為年根,按實(shí)測之?dāng)?shù),將原用數(shù)稍為損益,推得日行交節(jié)時刻,似與實(shí)測之?dāng)?shù)較近?!?br />(2).方言。年底。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六:“富家白面堆成山,窮人年根去討飯?!?/div>
《漢語大詞典》:王歲(王歲)
欽定歷法的年歲。 宋 胡宿 《賀留守相公》:“天元復(fù)始,王歲開端?!?宋 強(qiáng)至 《代留守侍中契丹賀正旦人使三幅書·右番大使》:“比者邦家相慶,甫王歲之闓端?!?/div>
分類:歷法年歲
《分類字錦》:水稱(水稱)
宋史律歷志:國朝復(fù)挈壺之職,專司辰刻,置署于文德殿門內(nèi)之東偏,設(shè)鼓樓、鐘樓于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漏箭、時牌、契之屬。壺以注水,烏以引注,稱以平其漏,箭以識其刻,牌以告時于晝,契以發(fā)鼓于夜。
分類:歷法
《漢語大詞典》:殷歷(殷曆)
(1).起于 周 末而傳于 漢 初的六種古歷之一。《后漢書·律歷志中》:“案暦法,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 魯 ,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 晃 所據(jù),則 殷 歷元也?!?br />(2). 殷商 時所用歷法。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三節(jié):“ 商 代的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每年分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閏月置于年末,稱為‘十三月’。到 祖甲 以后,閏月也有放在年中的。 殷墟 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著兩個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麥’等文句,是 商 代歷書的一部分抄本?!?/div>
《漢語大詞典》:二之日
指 周 歷二月。即 夏 歷十二月。 周 夏 兩代歷法不同, 周 建子, 夏 建寅, 周 歷以 夏 歷十一月為歲首。《詩·豳風(fēng)·七月》:“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毛 傳:“二之日, 殷 正月也。” 孔穎達(dá) 疏:“一之日,二之日,猶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div>
《漢語大詞典》:小歷(小曆)
始于 唐 末的一種民間歷法。新五代史·司天考一:“ 唐 建中 時,術(shù)者 曹士蔿 始變古法,以 顯慶 五年為上元,雨水為歲首,號《符天歷》。然世謂之小歷,祇行於民間?!?/div>
《分類字錦》:成度
后漢書律歷志: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yùn)過周。星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日之所行與運(yùn)周。在天成度。在歷成日。居以列宿。終于四七。受以甲乙。終于六旬。
分類:歷法
《分類字錦》:推星
五代史司天考:世宗即位。端明殿學(xué)士王樸通于歷數(shù)。乃詔樸撰定。樸奏曰。臣雖非能者。敢不奉詔。乃包萬象以為法。齊七政以立元。測圭箭以候氣。審朓朒以定朔。明九道以步月。推遲速以推星??纪醯乐闭?。辨天時之升降。而交蝕詳焉。
分類:歷法
《漢語大詞典》:章月
古代歷法名詞。古人以235月為章月。《漢書·律歷志上》:“以五位乘會數(shù),而朔旦冬至,是為章月?!卑矗瑫?shù)47,乘5得235。參見“ 章歲 ”。
《漢語大詞典》:章歲(章歲)
古代歷法名詞。1回歸年與12個朔望月時值不同,古人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19次冬至,日月才相會于原點(diǎn),即太陽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將19年稱為“章歲”,235月稱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個月,所以一個章歲中要置七個閏月。《周髀算經(jīng)》卷下:“十九歲為一章。” 甄鸞 述:“更以一千九百四十八除朔,積分得二百三十五,即章月也。章月與章中差七,即一章之閏。更置二百二十八以歲中十二除之,得十九,為章歲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歷差失閏:“蓋歷數(shù)起於冬至,卦氣起於中孚。而十九年為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閏。必第七閏在冬至之前,必章歲至朔同日,此其綱領(lǐng)也?!?/div>
《漢語大詞典》:章歲(章歲)
古代歷法名詞。1回歸年與12個朔望月時值不同,古人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19次冬至,日月才相會于原點(diǎn),即太陽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將19年稱為“章歲”,235月稱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個月,所以一個章歲中要置七個閏月。《周髀算經(jīng)》卷下:“十九歲為一章?!?甄鸞 述:“更以一千九百四十八除朔,積分得二百三十五,即章月也。章月與章中差七,即一章之閏。更置二百二十八以歲中十二除之,得十九,為章歲也?!?宋 周密 齊東野語·歷差失閏:“蓋歷數(shù)起於冬至,卦氣起於中孚。而十九年為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閏。必第七閏在冬至之前,必章歲至朔同日,此其綱領(lǐng)也?!?/div>
《漢語大詞典》:考步
推究天文歷法。宋書·天文志一:“ 張衡 為太史令,乃鑄銅范。 衡 傳云:其作渾天儀,考步陰陽,最為詳密。” 宋 岳珂 桯史·歲星之祥:“ 紹興 辛巳,逆 亮 渝盟。有上封者,言吾方得歲,虜且送死。詔以問太史,考步如言?!?宋 洪邁 容齋三筆·太乙推算:“時無星官歷翁考步推賾,庸詎知非入元、復(fù)元之際乎?”
《國語辭典》:黃歷(黃曆)  拼音:huáng li
1.黃帝時的歷法。唐。盧照鄰中和樂九章〉之一:「炎圖喪寶,黃歷開璿?!?br />2.清代所頒行的歷法。后泛指歷書,載有農(nóng)時節(jié)氣和日常生活的宜忌。也作「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