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86,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破讀
冷流
提高
原卷
原狀
變樣
本隊
本座
改組
縮寫
職素
變裁
建分
王老五
跨行
《國語辭典》:破讀(破讀)  拼音:pò dú
同一字形因意義不同而讀成另一個音,稱為「破讀」。
《國語辭典》:破字  拼音:pò zì
1.用本字音,讀經(jīng)傳中的假借字,以求經(jīng)義,稱為「破字」。如《論語。學而》篇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一句中以悅讀說,其義亦作悅。
2.拆字,一種算命方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潘、陸諸子離合詩、賦、栻卜、破字經(jīng),及鮑昭謎字,皆取會流俗,不足以形聲論之也?!?/div>
《漢語大詞典》:冷流
固體在常溫下的粘滯性流動
固體在承受壓力下的畸變,尤指當除去壓力時還不能回復原來尺寸的固體畸變
《國語辭典》:提高  拼音:tí gāo
使原來位置、程度、等級、數(shù)量、水準等方面加以增高、拉升。如:「簡便的書寫工具,可以節(jié)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div>
《漢語大詞典》:原卷
原來的案卷。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稟帖附》:“卑職遵將前任原卷逐一細閲。”昆曲十五貫第八場:“大門上調原卷,二門上解犯人,太爺即刻就要坐堂了?!?/div>
分類:原來案卷
《國語辭典》:原狀(原狀)  拼音:yuán zhuàng
本來的形狀、狀態(tài)。如:「恢復原狀」。
《國語辭典》:變樣(變樣)  拼音:biàn yàng
改變原來的樣子。如:「沒想到才幾年光景,臺北都變樣了?!埂缸試挟厴I(yè)后,他的言行舉止逐漸變樣了?!?/div>
《漢語大詞典》:本隊(本隊)
(1). 宋 制,軍隊五十人為一大隊,系作戰(zhàn)的基本單位,謂之“本隊”。《宋史·兵志九》:“如逗撓觀望不即赴救,致有陷失者,本隊委擁隊軍校,次隊委本轄隊將,審觀不救所由,斬之?!?br />(2).原來的隊列。 清 黃六鴻 《?;萑珪け<住び柧毼閴选?/span>:“各軍止鬭,側身退還本隊?!?/div>
《漢語大詞典》:本座
原來的座位。太平廣記卷一一三引《辨正論·劉式之》:“常供養(yǎng)一金像,無故失去……經(jīng)百日后,其像忽然自現(xiàn)本座?!?span id="7l37tbh" class="book">《景德傳燈錄·龍樹大士》:“付法訖,入月輪三味,廣現(xiàn)神變,復就本座,凝然禪寂。”
分類:原來座位
《國語辭典》:改組(改組)  拼音:gǎi zǔ
機關、團體變更原有的組織或人員。如:「內閣改組」。
《國語辭典》:縮寫(縮寫)  拼音:suō xiě
拼音文字中,簡化書寫繁復語詞的方法。如DOS為disk operation system的縮寫。
《漢語大詞典》:職素(職素)
指原來的身分和職務。北史·齊紀上·文襄帝:“三月戊申, 文襄 請朝臣及牧、守、令、長各舉賢良及驍武膽略堪守邊城者,務在得才,不拘職素?!?/div>
《漢語大詞典》:變裁(變裁)
(1).改變衣服原來的裁制式樣。謂衣服花樣翻新。 漢 蔡邕 《司空房楨碑》:“衣不變裁,食不兼味?!?br />(2).改變原來的品評意見。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變裁,請寄知者耳?!?/div>
《漢語大詞典》:建分
漢 代在諸侯原來的封地內建立侯國,以分其勢。 漢 賈誼 新書·藩傷:“其有子以國其子;未有子者建分以須之,子生而立?!?/div>
《國語辭典》:王老五  拼音:wáng lǎo wǔ
謔稱尚未結婚的男子。如:「下個月他就要請我們喝喜酒,正式告別王老五的生活了?!?/div>
《國語辭典》:跨行  拼音:kuà háng
1.跨出原來的行業(yè)之外,從事其他不同性質的工作。如:「他原本是做五金買賣的,最近也跨行做起餐飲生意了。」
2.指可以跨出一個銀行而與他行做連結。如:「這部提款機可以跨行提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