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0詞典 4分類詞匯 86
《漢語大詞典》:起溲
一種使面發(fā)酵的方法;亦指用這種發(fā)酵法制成的面食。初學(xué)記卷二六引 晉 束晳 《餅賦》:“商風(fēng)既厲,大火西移,鳥獸毨毛,樹木疏枝,肴饌尚溫,則起溲可施?!?宋 黃庭堅 《跛奚移文》:“臠肉法欲方,膾魚法欲長,起溲如截肪,煮餅深注湯?!?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飲食·餅:“徐暢《祭記》:‘五月麥?zhǔn)欤]新作起溲白餅?!?/div>
《國語辭典》:腐乳  拼音:fǔ rǔ
豆腐乳。是黃豆的加工品,用小塊豆腐利用黴菌發(fā)酵、腌制而成。也稱為「醬豆腐」、「乳餅」、「乳腐」、「糟豆腐」。
《漢語大詞典》:魚醬(魚醬)
用魚肉發(fā)酵制作的醬。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作醬法:“凡作魚醬、肉醬,皆以十二月作之,則經(jīng)夏無蟲。” 清 黃遵憲 《聞詩五婦病甚》詩:“終日菜羹魚醬外,帖書乞米藥鈔方?!?徐珂 《清稗類鈔·飲食·魚醬》:“魚醬者,以魚切碎洗浄,入炒鹽、花椒、茴香、乾薑一錢,加酒和勻,拌魚肉入瓷瓶,封固,十日可食。”
《國語辭典》:堆肥  拼音:duī féi
以植物殘渣與加工后渣粕、廢棄菇類栽培介質(zhì)、禽畜糞尿等原料,經(jīng)過翻堆、酦酵腐熟、調(diào)配成分、堆置風(fēng)乾等程序所制成之肥料。
《國語辭典》:絲糕(絲糕)  拼音:sī gāo
一種糕點。用小米面、玉米面和水等攪拌發(fā)酵蒸制而成。
《漢語大詞典》:面包
亦作“麵包”。
分類:面包
《國語辭典》:釀造(釀造)  拼音:niàng zào
利用酵素的發(fā)酵作用,將農(nóng)產(chǎn)物制成飲料或食品。如:「這家工廠釀造的醬瓜特別香脆可口。」也作「釀制」。
《漢語大詞典》:造釀(造釀)
釀造,利用發(fā)酵作用制造。 晉 張載 《酃酒賦》:“造釀以秋,告成以春?!?/div>
《國語辭典》:靛藍(靛藍)  拼音:diàn lán
1.像深海一樣的顏色。也稱為「靛青」、「藍靛」、「花青」。
2.一種藍色染料。用蓼藍的葉子發(fā)酵制成,現(xiàn)在多用化合物原料合成。為深藍色粉末,用來染布,耐洗耐曬。也稱為「靛青」、「藍靛」、「花青」。
《漢語大詞典》:黃蒸
(1).發(fā)酵劑的一種。以米、麥制成。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br />(2).北方用黍或小米制的饅頭或餅之類的干糧。 趙樹理 《邪不壓正》:“ 安發(fā) 老婆給他拿了兩個黃蒸,他丟到麻袋里?!?/div>
《國語辭典》:腐熟  拼音:fǔ shú
有機物質(zhì)經(jīng)微生物發(fā)酵分解后,形成腐植質(zhì)的過程,稱為「腐熟」。
《漢語大詞典》:下釀(下釀)
將熟黍米投入曲液中發(fā)酵制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造神曲并酒等:“但候麴香沫起,便下釀……初下釀,用黍米四斗?!?/div>
《國語辭典》:糖醋  拼音:táng cù
一種烹調(diào)食物的方法。酌加糖、醋,使菜肴帶有酸酸甜甜的味道。如:「糖醋魚」、「糖醋排骨」、「糖醋高麗菜」。
《國語辭典》:死面  拼音:sǐ miàn
指不受潮流、風(fēng)氣等影響的地區(qū)。
《國語辭典》:死面(死麵)  拼音:sǐ miàn
未加發(fā)粉,僅用水和成的面。相對于發(fā)面而言。
《漢語大詞典》:臥酪
保持恒溫、發(fā)酵而成的牛、羊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養(yǎng)羊:“其臥酪待冷暖之節(jié),溫溫小煖於人體,為合宜適。熱臥則酪醋,傷冷則難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