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鼓吹樂(鼓吹樂)  拼音:gǔ chuì yuè
為金革與竹木類吹打樂器的組合。源于漢代的鼓吹,后分為以嗩吶為主的鼓吹樂與以管子為主的吹歌樂。
《漢語大詞典》:素十番
合奏樂名。純用笛、管、簫、弦、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樂器演奏的十番鼓。以其不加用絲竹樂器,故名。
《漢語大詞典》:細十番(細十番)
即十番鼓。合奏樂名。由笛、管、簫、弦、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樂器組成,可奏各種樂曲。 清 洪升 《長生殿·偷曲》:“內細十番,小生吹笛和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又扮燈船懸五色紗燈,打細十番,繞場數(shù)迴下?!眳⒁姟?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種器樂合奏名。因演奏時輪番用鼓、笛、木魚等十種樂器,故名。起于 明 萬歷 時,今仍流行于 蘇 、 浙 、 閩 等地。初以打擊樂器為主,后亦雜以多種管弦樂器,其種類因時因地而異,所用樂器亦有不限于十種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吹洞簫,唱時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競渡歌》:“《伊涼曲》雜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吳偉業(yè)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此地繇來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币嗍∽鳌?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我們君臣同樂,打一回十番何如?”紅樓夢第十一回:“現(xiàn)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戲兒并一檔子打十番的,都在園子里戲臺上預備著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夢中停足傾耳,自然贊嘆,這是‘十番’,究竟還是東方的古樂動人!”參閱 清 葉夢珠 《閱世編·紀聞》、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
《國語辭典》:雷神進行曲(雷神進行曲)  拼音:léi shén jìn xíng qǔ
一首管樂合奏的進行曲。美國作曲家蘇莎(Sousa)所作。在游行示威活動中,常常被使用。
《國語辭典》:塤篪相和(塤篪相和)  拼音:xūn chí xiāng hè
塤、篪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塤篪相和語本《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句下唐??追f達。正義:「其恩亦當如伯仲之為兄弟,其情志亦當如塤篪之相應和?!贡扔餍值苡焉坪湍馈?/div>
《國語辭典》:管樂隊(管樂隊)  拼音:guǎn yuè duì
以銅管、木管和打擊樂器合奏而組成的樂隊。如一般的軍樂隊皆是此種類型。
《國語辭典》:伯塤仲篪(伯塤仲篪)  拼音:bó xūn zhòng chí
伯塤仲篪指哥哥吹塤,弟弟吹篪,合奏出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語本《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购蟊扔餍值芟嘤H相愛。
《漢語大詞典》:粗十番
合奏樂名。純用十種打擊樂器合奏。又稱素十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又扮燈船懸五色紗燈,打粗十番,繞場數(shù)迴下][浄]這是些富商大賈,衙門書辦,卻也熱鬧?!眳⒁姟?粗細十番 ”。
《漢語大詞典》:粗細十番(粗細十番)
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 明 末,盛行 江 南,今仍流行于 福建 、 江蘇 、 浙江 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十番鼓﹞是樂不用小鑼、金鑼、鐃鈸、號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謂。有《花信風》、《雙鴛鴦》《風擺荷葉》、《雨打梧桐》諸名。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種……若夾用鑼、鐃之屬,則為粗細十番。”
《漢語大詞典》:粗細十番(粗細十番)
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 明 末,盛行 江 南,今仍流行于 福建 、 江蘇 、 浙江 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十番鼓﹞是樂不用小鑼、金鑼、鐃鈸、號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謂。有《花信風》《雙鴛鴦》、《風擺荷葉》《雨打梧桐》諸名。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種……若夾用鑼、鐃之屬,則為粗細十番?!?/div>
《國語辭典》:琴瑟不調(琴瑟不調)  拼音:qín sè bù tiáo
1.比喻夫妻不和?!短綇V記。卷四九二。靈應傳》:「涇陽君與洞庭外祖,世為姻戚,后以琴瑟不調,棄擲少婦,遭錢塘一怒,傷生害稼,懷山襄陵?!埂队讓W瓊林。卷二。夫婦類》:「琴瑟不調,夫妻反目之詞?!挂沧鳌盖偕д{」。
2.比喻施政不當?!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父`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div>
《國語辭典》:如塤如篪(如壎如箎)  拼音:rú xūn rú chí
塤、篪皆為樂器名,二者聲音相合。語本《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后比喻兄弟相處和睦。
分類:樂器合奏
《高級漢語詞典》:塤篪
塤為土制樂器,篪為竹制樂器,塤篪合奏聲音和諧。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漢語大詞典》:塤篪
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
(1).壎、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毛 傳:“土曰壎,竹曰篪?!?鄭玄 箋:“伯仲,喻兄弟也。我與女恩如兄弟,其相應和如壎篪,以言俱為王臣,宜相親愛?!?孔穎達 疏:“其恩亦當如伯仲之為兄弟,其情志亦當如壎篪之相應和?!?span id="49quy4r" class="book">《荀子·樂論》:“聲樂之象:鼓大麗,鐘統(tǒng)實……塤箎翁博?!?span id="c4691uy" class="book">《后漢書·明帝紀》:“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金 王若虛 《瑞竹賦》:“此則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終以之,有死無易。” 清 吳苑 《到家》詩:“憶昔少年時,老屋塤箎奏。樹下共嬉游,兄先弟隨后。” 清 秋瑾 《贈盟姊吳芝瑛》詩:“不結死生盟總泛,和吹塤竾韻應佳。”
(2).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黃慎軒之逐:“時 康御史 亦有疏與 馮 疏同日上……二疏同時,塤篪相和。”
(3).借指兄弟。 宋 黃庭堅 《送伯氏入都》詩:“豈無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趙翼 《題北溪謙齋蓉湖三壽圖》詩:“近追壽愷堂,壎箎耄猶對?!?/div>
《漢語大詞典》:開臺鑼鼓(開臺鑼鼓)
指戲曲演出前合奏打擊樂器。亦稱鬧場。比喻事情的開頭。 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論》一:“對于文化問題,我是門外漢,想研究一下,也方在開始。好在 延安 許多同志已有詳盡的文章,我的粗枝大葉的東西,就當作一番開臺鑼鼓好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