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冠王  拼音:sān guàn wáng
1.棒球比賽中,三項(xiàng)指標(biāo)性紀(jì)錄皆稱冠的球員。用于打者,指打擊率、打點(diǎn)數(shù)、全壘打數(shù)三項(xiàng);用于投手,指勝投數(shù)、防御力、三振數(shù)三項(xiàng)。
2.泛指于三項(xiàng)同類型比賽皆獲得冠軍者。如:「我國棒球史上,曾有六次奪得少棒、青少棒、青棒世界冠軍的三冠王紀(jì)錄?!?/div>
《國語辭典》:千面人  拼音:qiān miàn rén
1.稱那些善于運(yùn)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扮演不同類型、不同角色的演員。
2.專在百貨商店或超市的貨品中下毒,再進(jìn)行勒索詐財(cái)?shù)淖锓浮?/div>
《漢語大詞典》:負(fù)類反倫(負(fù)類反倫)
和同類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列子·仲尼:“ 龍 誑 魏王 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盡,有影不移,髮引千鈞,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湄?fù)類反倫,不可勝言也?!?張湛 注:“負(fù),猶背也。類,同也?!?span id="iqr1pco" class="book">《埤雅·釋蟲》:“山海經(jīng)有獸,以其尾飛;有鳥,以其鬚飛。則覆載之間,負(fù)類反倫,何所不有?!?/div>
《漢語大詞典》:祋殳
古代杖屬兵器。祋與殳同類,有棱而無刃。后漢書·馬融傳:“祋殳狂擊,頭陷顱碎?!?李賢 注:“祋,亦殳也?!?/div>
《漢語大詞典》:分朋引類(分朋引類)
分成派別,招引同類。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不喜朋黨:“ 鄂 張 二相國秉政,嗜好不齊,門下士互相推奉,漸至分朋引類,陰為角鬭?!?/div>
《漢語大詞典》:方以類聚(方以類聚)
謂同類事物相聚一處。《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兇生矣?!?孔穎達(dá) 疏:“方謂法術(shù)性行,以類共聚?!?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土有常產(chǎn),俗有舊風(fēng);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明 方孝孺 《王進(jìn)德傳》:“古所稱方以類聚者, 進(jìn)德 與 琟 之謂耶!” 聶紺弩 《論通天教主》:“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用 王安石 的說法,就是‘畜生出其門’,此人之所以不至也!”
《國語辭典》:不知凡幾(不知凡幾)  拼音:bù zhī fán jǐ
數(shù)目多得不可計(jì)算?!睹魇?。卷一八二。列傳。馬文升》:「加以湖廣征蠻,山、陜防邊,供饋餉給軍旅者又不知凡幾?!骨?。顧炎武〈錢糧論上〉:「其逃亡或自盡者,又不知凡幾也?!?/div>
《漢語大詞典》:采樣
從大量同類實(shí)物中抽取一部分做樣品。例如:三個(gè)月來,食品采樣檢查,衛(wèi)生合格率達(dá)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漢語大詞典》:比物假事
借助同類事物相比況。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一呼一吸,因事納諫,比物假事,不辭矯誣之刑?!?/div>
《漢語大詞典》:比物丑類(比物醜類)
謂連綴同類事物,進(jìn)行排比歸納。禮記·學(xué)記:“古之學(xué)者,比物丑類?!?鄭玄 注:“以事相況而為之。丑,猶比也?!?清 王引之 經(jīng)傳釋詞卷十:“則知三代語言, 漢 人猶難遍識(shí),愿學(xué)者‘比物丑類’以求之?!?/div>
《漢語大詞典》:比類合誼(比類合誼)
連綴、排比同類事物,歸納、綜合其義。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會(huì)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段玉裁 注:“先 鄭 周禮注曰:今人用‘義’,古書用‘誼’?!x’者本字,‘義’者叚借字……比合‘人’‘言’之誼,可以見必是‘信’字;比合‘戈’‘止’之誼,可以見必是‘武’字,是會(huì)意也?!币嘧鳌?比類合義 ”。 清 戴震 《原善》卷上:“比類合義,燦然端委畢著矣?!?/div>
《國語辭典》:充類至盡(充類至盡)  拼音:chōng lèi zhì jìn
將事物比照類推至極處,把意義引申到極點(diǎn)。語本《孟子。萬章》:「夫謂『非其有而取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國語辭典》:出類拔萃(出類拔萃)  拼音:chū lèi bá cuì
語本《孟子。公孫丑上》:「出于其類,拔乎其萃。」形容才能特出,超越眾人?!度龂?。卷四四。蜀書。蔣琬傳》:「琬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紅樓夢(mèng)》第四九回:「其中又見林黛玉是個(gè)出類拔萃的,便更與他親敬異常。」也作「拔類超群」、「拔萃出群」、「拔萃出類」、「出類拔群」、「出類超群」、「出群拔萃」。
《國語辭典》:觸類旁通(觸類旁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理解此一事物的知識(shí)或原理,進(jìn)而推知其他同類的事理。如:「他才思敏捷,往往老師才一提出前提,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div>
《漢語大詞典》:牽物引類(牽物引類)
謂援引同類事物作比喻。 晉 康法邃 《〈譬喻經(jīng)〉序》:“譬喻經(jīng)者,皆是如來,隨時(shí)方便,四説之辭,敷演弘毅,訓(xùn)誘之要,牽物引類,轉(zhuǎn)相證據(jù)?!?/div>
分類:援引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