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7—1142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國佐。徽宗政和三年上舍及第。調(diào)平江府教授。欽宗靖康初,擢右司諫,言蔡京、朱勔罪,斥監(jiān)合州稅。高宗時,官至禮部侍郎。居官論事剴切,疾惡如仇。晚居鄉(xiāng)里,著書自娛。有文集、奏議。
全宋詩陳公輔(一○七七~一一四二),字國佐,自號定庵居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臨海(今屬浙江)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上舍及第,調(diào)平江府教授。累遷應(yīng)天府少尹,除秘書郎。欽宗靖康初,除右司諫。語觸時宰,斥監(jiān)臺州稅(同上書,《宋史》本傳誤為合州)。高宗即位,除左司員外郎。紹興六年(一一三六),為左司諫。七年,遷禮部侍郎,尋知處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一、一一五)。十二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卒(同上書卷一四七),年六十六。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九有傳。今錄詩二十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9—1127
【介紹】:
宋婺州浦江人,字和勝?;兆诔鐚幬迥赀M士。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禮部侍郎,以忤王黼奪職,知滁州。欽宗靖康元年,召為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金兵圍京都,勸帝親征,又請皇后、太子皆出避。京城失守,謀集兵夜襲金帥帳,迎徽、欽二帝還,謀泄未遂。金人命搜刮金帛,以數(shù)不足被殺。謚節(jié)憫。有《文安集》。
全宋詩梅執(zhí)禮(一○七九~一一二七),字和勝,婺州浦江(今屬浙江)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敬鄉(xiāng)錄》卷三),調(diào)衢州常山尉。歷國子司業(yè),中書舍人,給事中,擢禮部侍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以忤王黼出知蘄州。復(fù)落職。欽宗立,召除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搜括金銀,執(zhí)禮哀民力已困,陰拒之,為所殺,年四十九。有《文安集》十五卷(《敬鄉(xiāng)錄》),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九梅執(zhí)禮(一○七九——一一二七),字和勝,婺州浦江(今浙江浦江)人。第進士,調(diào)常山尉,未赴,以薦為敕令刪定官、武學(xué)博士。歷軍器、鴻臚丞,比部員外郎,改度支、吏部。進國子司業(yè)兼資善堂翊善。遷左司員外郎,擢中書舍人、給事中,為禮部侍郎。忤王黼,以顯謨閣待制知蘄州,又奪職。明年,徙滁州,復(fù)集英殿修撰。欽宗立,徙知鎮(zhèn)江府。召為翰林學(xué)士,道除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靖康二年,汴京破,為金人撾殺,年四十九。謚節(jié)憫。有《梅文安集》十五卷(文安,所封開國縣名也)。見《宋史》卷三五七本傳、《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徽宗崇寧三年進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quán)。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
全宋詩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xué),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xué),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1—1129
【介紹】:
宋秀州華亭人,字商彥?;兆谛驮赀M士。累官秘書省校書郎。六年,使金賀生辰,到燕山置幣而返。七年再使金,時金軍南下,氣焰甚盛,不為之稍屈。欽宗靖康初始還,擢吏部員外郎。高宗建炎中,歷右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力持正議,凡命令不合公議者,皆極諫或即封還。為黃潛善、汪伯彥所惡,因事斥之。三年,召赴行在平江,請高宗移駐江寧,并陳所以守長江之策。扈駕至臨安,遷禮部侍郎,尋卒。
全宋文·卷三五○三衛(wèi)膚敏(一○八一——一一二九),字商彥,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宣和元年進士及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累官秘書省校書郎。靖康初,遷吏部員外郎。建炎中,歷起居舍人,拜右諫議大夫兼侍讀,俄遷中書舍人。坐考試鹵莽,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洞霄宮。三年,召赴行在,除禮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著有《諫議遺稿》二卷。見《浮溪集》卷二五《贈大中大夫衛(wèi)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3—1145
【介紹】: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欽宗時三上章劾秦檜專主和議,植黨專權(quán),遂奪檜職。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給事中。司諫詹大方希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職歸籍。
全宋詩黃龜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號竹溪先生(《吳興備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遷居鄞縣(今浙江寧波)?;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進士,調(diào)洺州司理參軍。累官河北西路提舉學(xué)士,入為太常博士。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監(jiān)察御史。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為修政局檢討官。擢殿中侍御史,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三年,遷給事中。論者議其陰結(jié)大臣,素?zé)o直聲,罷領(lǐng)祠祿(同上書卷六八)。十四年,因嘗論秦檜落職,隱居昌國縣馬秦山。十五年卒(同上書卷一五四),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七七八黃龜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崇寧五年登進士第,調(diào)洺州司理參軍,累官太常博士。建炎中,為屯田員外郎;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紹興二年,除左司員外郎、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尋遷殿中侍御史。劾秦檜專主和議,沮止恢復(fù),植黨專權(quán),遂褫檜職。除太常少卿,累遷起居舍人、起居郎、中書舍人。三年,言者劾龜年陰結(jié)大臣呂頤浩,致身要地,坐罷官,寓居四明。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集賢殿修撰,本貫居住。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有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5—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承公。胡唐老弟?;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高宗紹興八年,以樞密直學(xué)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創(chuàng)轉(zhuǎn)般折運法,軍儲稍充。十一年,對金用兵,世將復(fù)隴州,破岐下諸屯,又取華、虢,兵威稍振。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謚忠獻,改謚忠烈。
全宋詩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范汝為起事,為福建路撫諭使。遷中書舍人,以事出知鎮(zhèn)江府。入為刑部侍郎,出知洪州,復(fù)知鎮(zhèn)江。召為給事中。尋出為四川安撫,兼知成都府。九年,宣撫川、陜。十一年致仕,十二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年五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六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之曾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紹興初為監(jiān)察御史,充福建路撫諭使。遷右司員外郎。又遷起居郎,中書舍人。坐為秦檜黨落職奉祠。未幾,除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入為禮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使。召還,除兵部侍郎,復(fù)知鎮(zhèn)江。除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復(fù)遷兵部侍郎。八年初,以樞密直學(xué)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九年,吳玠卒,權(quán)四川宣撫使。尋以寶文閣學(xué)士為川陜宣撫副使。升端明殿學(xué)士。世將精于吏事,在川陜五年頗有政績武功,為時所稱。紹興十二年卒于任,年五十八。謚忠獻,改謚忠烈?!?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5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寬夫。蔡承禧子。第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兆诖笥^初拜右正言,進右諫議大夫。極論東南兵政七弊,請選實學(xué)多聞之士充實學(xué)官、書局,重制姑息胥吏、吏強官弱之弊。改戶部侍郎,被論在諫省時為宋喬年父子利用,出知秦州,又因事罷職。蔡京再相,起官歷知東平府。有《蔡寬夫詩話》。
全宋詩蔡居厚,字寬夫,臨安(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兆诖笥^初拜右正言,遷右諫議大夫,改戶部侍郎,出知秦州,坐事罷。蔡京再相,起知滄、陳、齊三州,應(yīng)天、河南二府,后徙汝州。久之,知東平府,又知青州,病不能赴,未幾卒。有《蔡寬夫詩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六有傳。
全宋文·卷二九二○蔡居厚(?——一一二五),字寬夫,原居臨川,徙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承禧子。紹圣元年第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大觀初,拜右正言,歷右諫議大夫。三年,改戶部侍郎,尋以集賢殿修撰出知秦州,坐失職,削職罷官。政和二年,蔡京再相,起知滄、陳、齊三州,加徽猷閣待制,為應(yīng)天、河南府尹。初建神霄宮,度地污下,徙汝州。久之,知東平府,復(fù)徽猷閣待制。宣和七年十月卒。著有《詩史》二卷。見蘇頌《蔡公(承禧)墓志銘》(《蘇魏公集》卷五六),《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九、儀制一一之一一,《宋史》卷二○九《藝文志》八,《宋史》卷三五六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屬江蘇)人,一作嘉興(今屬浙江)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縣(《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兆谥睾投辏ㄒ灰灰痪牛?,為吏部員外郎(《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為給事中,同知貢舉(同上書選舉一之一五)。出知洪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為荊湖南路安撫使,兼馬步軍都總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二年,同知樞密院事,卒(同上書卷一七)。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三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秀州海鹽(今江蘇海鹽)人,一說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元祐三年進士。靖康初,為龍圖閣學(xué)士、知洪州,移知潭州。建炎初試刑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建炎二年九月卒。見《靖康要錄》卷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一○、一七,《至元嘉禾志》卷一二、一五,正德《姑蘇志》卷四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9—1157
【介紹】:
宋饒州浮梁人,字元吁?;兆谛土赀M士。調(diào)湖州刑曹,累遷太學(xué)博士。召對,論事切直,擢翰林學(xué)士。時鄱之學(xué)宮毀于兵火,有旨令權(quán)貴者以為墓地,克俊封還制書,學(xué)宮得不徙。高宗紹興中遷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卒謚章靖,一云忠靖。有《易通解》及文集。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程克俊(一○八九——一一五七),字元吁,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人。宣和六年進士,歷湖州理曹,太學(xué)博士。擢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侍講,入翰林為學(xué)士、知制誥。紹興十二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丐祠,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起知建康、湖州。二十六年四月拜參知政事,數(shù)月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踰年卒,年六十九,謚章靖。有《易通解》十卷,文集五十卷,《內(nèi)外制集》二十卷。見《程公克俊家傳》(《新安文獻志》卷九四),《宋史》卷三○、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宗室,字叔問。趙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進士。警敏強記,工書。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高宗建炎中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累遷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奉祠歸。有《崇蘭集》。
全宋詩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號西隱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授簽書大名府判官。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遷刑部侍郎。南渡后,歷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歸。高宗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蘭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錄》一卷行世。事見《北山集》卷三三《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燕懿王之后。中大觀元年進士第,為宗室第一。起家簽書大名府判官廳公事。后為刑部員外郎。南渡后以駕部員外郎召,遷左司員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請外補,以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寓止衢州凡七年。紹興十二年以疾告老,遷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見程俱《趙公墓志銘》(《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47
【介紹】:
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子猷。徽宗宣和三年進士。歷兩浙、廣東轉(zhuǎn)運判官。高宗紹興四年,除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五年,除戶部侍郎,累建言寬民力。除給事。出知福州、廣州。以顯謨閣待制致仕。鯁亮有學(xué)識,歷臺省、侍從,言論風(fēng)旨皆卓然可觀。
全宋詩張致遠(yuǎn)(一○九○~一一四七),字子猷,沙縣(今屬福建)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添差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四年除殿中侍御史。五年遷給事中,出知福州。八年知廣州。尋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七張致遠(yuǎn)(一○九○——一一四七),字子猷,南劍州沙縣(今福建沙縣)人。宣和三年進士。召對,擢為樞密院計議官。孟庾討范汝為,辟為隨軍機宜文字。除兩浙轉(zhuǎn)運判官,改廣東。紹興四年召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五年,除戶部侍郎,進吏部侍郎,尋復(fù)為戶部侍郎。除給事中。以顯謨閣待制知臺州,改福州。八年正月,再召為給事中。出知廣州,尋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鯁亮有學(xué)識,頗具時望。《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美,自號李浪子?;兆诖笥^二年上舍及第。善謳謔,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因善事內(nèi)侍,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宣和六年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都人稱為浪子宰相。欽宗時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陳東等數(shù)百人斥責(zé),罷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zé)潯州安置。
全宋詩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兆诖笥^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試符寶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欽宗靖康初進太宰。不久罷相,出知鄧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誤國責(zé)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潯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書卷六七三)。贈觀文殿大學(xué)士,謚和文(同上書卷七二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二○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大觀二年上舍及第,試符寶郎??∷里L(fēng)姿,為文敏而工,應(yīng)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自號李浪子。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書右丞;五年,轉(zhuǎn)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講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請罷。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zé)授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潯州安置,四年卒,謚文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授潁昌府學(xué)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賀正旦歸,遷司門員外郎。靖康改元,致仕歸,寓居臨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司參議官,歷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以忤秦檜,主管崇道觀。檜死,累官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賀公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進士第,任潁州府學(xué)教授,入秘書省為校書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遷司門員外郎。致仕。紹興八年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參議官,九年入為倉部郎,轉(zhuǎn)吏部。請外,除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遷吏部尚書。二十九年,除參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興二年復(fù)起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俄罷,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謚清簡。著有文集奏議若干卷。見韓元吉《賀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泰州如皋人,字堯明,一字堯夫。王覿從子?;兆谛驮晟仙峒暗?。拒絕蔡京邀見,僅拜國子博士。后歷吏部員外郎、右司員外郎,為王黼所惡,以直秘閣出知岳州。卒年四十七。有《易說》。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周隨亨(?——一一三三),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崇寧二年進士。紹興初任提點湖南刑獄公事。二年,以尚書吏部郎中充川陜撫諭官,三年死于閬州亂軍,贈直龍圖閣、封忠國侯。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五五、六一、六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一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