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文子。從陳傅良學(xué)。光宗紹熙四年進士。三遷為秘書郎。以反對韓侂胄開兵端,出知處州。逾年召還,奏請建儲息兵,又忤韓侂胄,罷職。旋復(fù)官江西憲,改江東漕,以戶部郎任淮西總領(lǐng)。侂胄誅,召授尚右郎兼太子侍講,除宗正少卿,以權(quán)工部侍郎知臨安府。請祠,知江州,以寶謨閣待制致仕。卒年五十七。謚文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文季,號白石山人,學(xué)者稱白石先生。寧宗嘉定后獨為儒學(xué)宗師。以太學(xué)兩優(yōu)釋褐,官至宗正少卿。有《白石詩集傳》等。
全宋詩
錢文子,字文季,樂清(今屬浙江)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上舍釋褐。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臺州,開禧元年(一二○五)知常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嘉定元年(一二○八)為成都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二)。三年,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四年,為宗正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有《白石詩傳》十卷等(《宋史·藝文志》),已佚。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八八八
錢文子,字文季,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入太學(xué),有盛名。紹熙三年上舍釋褐出身,授醴陵令。后曾知臺州。嘉定三年九月,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四年四月為宗正少卿。嘉定后,名儒多歿,文子巋然為正學(xué)宗師。后退居白石山下,自號白石山人。著有《白石詩傳》二十卷、《詩訓(xùn)詁》三卷、《中庸集傳》一卷、《論語傳贊》二十卷、《孟子傳贊》十四卷、《漢唐事要》二十卷、《補漢兵志》一卷(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二,《玉海》卷四九,《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元學(xué)案》卷六一,雍正《浙江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八六一
丁端祖,字夢閒,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治《》經(jīng),登紹熙四年進士第。開禧三年監(jiān)榷貨務(wù)都茶場。累官秘書丞,嘉定四年知秘書省著作郎兼權(quán)尚左郎,出知蘄州。九年,任考功郎中。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八之一○○、選舉二一之一○、選舉二一之一四,《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宋史》卷八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連江人,字子順。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調(diào)建州戶曹。試教官首選,分教宣城,違禁令護藏二程遺文。累遷諸軍糧料院。光宗紹熙中應(yīng)詔上書,以諱天變諱人言為致旱之由,請去此二諱以回天意,被采納。歷著作郎、湖南提舉,官至大理卿。有《訥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quán)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為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全宋詩
程公許(一一八二~?),字季與,一字希穎,人稱滄洲先生(《恥堂存稿》卷五《滄洲先生奏議序》)。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寄籍?dāng)⒅菪ń袼拇ㄒ速e西北)。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歷華陽尉,綿州教授,知崇寧縣,通判簡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遷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遷秘書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著作佐郎召,兼權(quán)尚書左郎官,累遷將作少監(jiān),兼國史館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遷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xué)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薦,召拜宗正少卿,為權(quán)倖所格,退處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學(xué)士院,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鄭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寶慶府改建設(shè)廳記》),官終權(quán)刑部尚書,卒年七十馀。有《塵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滄洲塵缶編》十四卷,其中詩十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程公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三六
程公許(一一八二——?),字季與,一字希潁,號滄洲,敘州宣化(今四川宜賓西北)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定四年進士。歷任華陽縣尉,知崇寧縣,通判簡州、施州。端平初授大理司直,遷太常博士,歷尚左郎官兼直舍人院,遷著作郎。淳祐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拜太常少卿,為言者論罷,知袁州。召為宗正少卿,遷起居舍人。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忤鄭清之,退居湖州。起知婺州,權(quán)刑部尚書,授寶章閣學(xué)士、知隆興府。卒,贈宣奉大夫。有《塵缶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3—1247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德潤,號鐵庵、壺山。方萬孫。寧宗開禧元年進士。理宗淳祐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xué)士。在廣五年,百廢俱舉,以兼司俸祿贈學(xué)校,增摧鋒軍春衣錢,別給水軍出戍糧米。改知隆興府,命下而卒,謚忠惠。有《鐵庵集》。
全宋詩
方大琮(一一八三~一二四七),字德潤,號鐵庵,又號壺山,莆田(今屬福建)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士,授南劍州州學(xué)教授。歷知將樂縣、永福縣。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擢監(jiān)六部門,累遷右正言,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言濟邸事奉祠。起為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知廣州。四年,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六年,進寶章閣直學(xué)士,知隆興府。七年卒,年六十五,謚忠惠。有集,已佚。明正德八年族孫方良節(jié)等輯成《鐵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鐵庵方閣學(xué)墓志銘》。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七三六一
方大琮(一一八三——一二四七),字德潤,號鐵庵,又號壺山,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開禧元年進士,授南劍州教授,歷知將樂、永福二縣。端平改元,歷監(jiān)六部門、司農(nóng)寺簿,兼提領(lǐng)安邊所。二年遷太府寺丞,三年擢秘書郎、兼景獻府教授。遷著作郎、兼權(quán)侍左郎官,除右正言。遷起居舍人、兼權(quán)直舍人院。罷,主管紹興府千秋鴻禧觀。俄起知建寧府。中寢四年,除秘閣修撰、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淳祐改元,除集英殿修撰、知廣州、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明年改廣西安撫使,升寶章閣直學(xué)士、知隆興府。七年五月卒,年六十五,謚忠惠。著有《鐵庵集》、《壺山四六》等。見劉克莊《方閣學(xué)墓志銘》(《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字與之。光宗紹熙元年進士。授撫州軍事推官。時禁道學(xué),終不肯非議程頤為偽學(xué)。寧宗朝累遷知贛州。奉祠歸,講學(xué)南溪,人稱南溪先生。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有《書集傳》、《易系集傳》等。
全宋詩
柴中行,字與之,學(xué)者稱南溪先生,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士,授撫州軍事推官。時禁偽學(xué),中行拒絕考校,以母喪免。后起為江州教授,累遷太常主簿,出知光州。遷京西轉(zhuǎn)運使、知襄陽府。寧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以宗正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十二年出知贛州。逾年請老,與弟中守、中立講學(xué)南溪。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史》卷四○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七一○
柴中行,字與之,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人。紹熙元年進士,授撫州軍事推官。歷江州學(xué)教授,廣西轉(zhuǎn)運司干辦公事,攝昭州郡事。嘉定初,差主管尚書吏部架閣文字,遷太學(xué)正,升博士,除太常主簿,轉(zhuǎn)軍器監(jiān)丞。出知光州,遷京西轉(zhuǎn)運使兼提刑,改直秘閣、知襄陽兼京西帥、江東轉(zhuǎn)運判官、湖南提刑。入為吏部郎官,擢宗正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調(diào)秘書監(jiān)、崇政殿說書。進秘閣修撰、知贛州。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卒,謚獻肅。著有《易系集傳》、《書集傳》、《詩講義》、《論語童蒙說》?!?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六○
楊汝明,字叔禹,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登紹熙四年進士第。歷官校書郎,嘉定八年官軍器少監(jiān),兼權(quán)左侍郎官、考功郎官。為起居舍人,禮部侍郎。歷瀘南帥,官至工部尚書。見魏了翁《瀘州贍軍田記》(《鶴山大全集》卷四八)、《哭楊尚書》(卷九一),《道命錄》卷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
牛大年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揚州人,字隆叟。寧宗慶元二年進士。歷將作監(jiān)主簿,入對,勸帝以天命、人心所系致念,體立國之意,振起士氣。為工部郎官,入對,請懲貪吏。累擢秘書監(jiān)、起居郎,所至以廉潔自持。后以寶章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卒。
全宋文·卷六八七八
牛大年,字隆叟,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慶元二年進士。歷將作監(jiān)主簿,軍器監(jiān)主簿,大宗正丞,四川提舉茶馬兼權(quán)總領(lǐng),知黎州兼管內(nèi)安撫司公事、節(jié)制黎雅州屯戍軍馬。加直寶章閣,為工部郎官。遷侍左郎中,進直華文閣、浙東提點刑獄。遷守秘書少監(jiān)、宗正少卿,升秘書監(jiān),遷起居舍人,升起居郎兼崇政殿說書。奉祠,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又見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龔基先,字平叔,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徙鎮(zhèn)江(今江蘇鎮(zhèn)江)。入太學(xué),登進士,調(diào)宿松尉、廬江令、淮東安撫司干官。出入行陣,以功遷知淮安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大理少卿。歷知和、滁、岳、鄂、廬、福等州,常德、寧國二府,曾兩知池州。遷樞密副都承旨,終太常卿。平生愛惜士類,率諸鄉(xiāng)達創(chuàng)淮海書院,以處淮士之流離者。見《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字旗叟。寧宗開禧元年進士。調(diào)永興尉,知崇仁縣,皆有嘉聲。為廣西提點刑獄,奏免丁錢。召為金部郎官,入言朝政,語多讜直。后出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兼安撫事。官終大理少卿,卒謚清敏。有《西堂集》、《對越集》。
全宋詩
范應(yīng)鈴,字旂叟,號西堂,豐城(今屬江西)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士。歷知永新、崇仁縣,通判撫州、蘄州,知吉州、廣西、浙東提刑。官至大理少卿。有《西堂集》,已佚。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宋史》卷四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二○
范應(yīng)鈴,字旂叟,號西堂,隆興府豐城(今江西豐城)人。開禧元年舉進士,調(diào)永新尉、衡州錄事,改知崇仁縣。歷撫州、蘄州通判,知吉州,廣西提刑,金部郎官,遷尚左郎官。尋為浙東提刑,改直秘閣、江西提舉常平。遷軍器監(jiān),授直寶謨閣、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兼安撫司,直煥章閣,擢大理少卿,卒,謚清敏?!?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3—1265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君謀。理宗端平二年進士第一。授秘書郎。論對皆切時政。出知撫州,以正風(fēng)教、扶善良為先。尋除刑部郎,以不善迎合為中外所攻,寢新命且貶一秩。景定中召為尚書右郎官,進大理少卿,祈免歸。
全宋詩
吳叔告(一一九三~一二六六),字君謀,莆田(今屬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以秘書正字召,累遷著作佐郎兼權(quán)都官郎中。四年,出知撫州。淳祐六年(一二四六),知袁州。寶祐二年(一二五四),知漳州。五年,知衡州。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嚴州。二年,召除尚右郎官,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四年,提舉浙西常平。度宗咸淳元年除夕卒,年七十三。有《秋畦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四《吳君謀少卿墓志銘》。
全宋文·卷七七二五
吳叔告(一一九三——一二六五),字君謀,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端平二年狀元。嘉熙中歷秘書郎,出知撫州。景定中召為尚右郎官,仕至大理少卿,遂請老告歸。咸淳元年卒,年七十三。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四《吳君謀少卿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商友。與父孫枝同舉寧宗嘉定七年進士。時祖父孫允尚無恙,郡守程覃表其里為“重桂”。官昭武參軍,郡卒噪于庭,乃往喻之,遂平。召任監(jiān)察御史,官至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7—?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明輔,號荊溪。少從陳耆卿、葉適學(xué)。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官至湖南運使、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罷職,尋卒。有《荊溪集》、《荊溪林下偶談》。
全宋詩
吳子良,字明輔,號荊溪,臨海(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淳祐二年(一二四二)除淮東提舉,四年除秘書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五年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咸淳臨安志》卷五○)。八年以江南兩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權(quán)隆興府。官至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一二五六)因忤史嵩之罷。有《荊溪集》,已佚,今存《荊溪林下偶談》四卷?!?a target='_blank'>宋元學(xué)案》卷五五、民國《臨??h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八六三
吳子良,字明輔,號荊溪,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幼從陳耆卿學(xué),長登葉適之門。舉寶慶二年進士,淳祐中為朝散大夫、直敷文閣、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權(quán)隆興府,遷湖南轉(zhuǎn)運使、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罷職,尋卒。著有《荊溪集》、《荊溪林下偶談》(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史翼》卷二九,《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1 【介紹】: 宋臨安富陽人,字強父。寧宗開禧元年進士。歷江西轉(zhuǎn)運司干官。理宗時遷著作郎,歷知臺、婺州,擢監(jiān)察御史。進左司諫、殿中侍御史,主張“欲保江南,先守江北”,以抗擊蒙古軍進攻,反對議和。嘉熙元年,簽書樞密院事,次年進參知政事,三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守法度,抑僥倖,不私親黨,召用老成,尤樂聞讜言,時人稱為“公清之相”。卒謚文清。
全宋詩
李宗勉(?~一二四一),字彊父,富陽(今屬浙江)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士,調(diào)黃州教授。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為太學(xué)博士。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遷著作佐郎。四年,知臺州。五年,知婺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為監(jiān)察御史,進左司諫。二年,除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進簽書樞密院事。二年,參知政事。四年十二月卒。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五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四九
李宗勉(?——一二四一),字彊父,臨安府富陽(今浙江富陽)人。開禧元年進士,歷黃州教授、太學(xué)博士、國子博士,出為嘉興府通判。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兼權(quán)兵部郎官。出知臺、婺州。拜監(jiān)察御史,上疏力阻宋師伐金,又言內(nèi)降之弊。進左司諫,拜殿中侍御史,升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嘉熙元年除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擢參知政事。三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宗勉在相位,守法度,抑僥倖,不私親黨,召用老成,時人稱之。四年卒,謚文清。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五本傳,《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