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吐氣成樓


《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338~
故北夷之氣如群畜穹閭,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云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國語辭典》:吐氣(吐氣)  拼音:tǔ qì
1.呼氣。氣由肺部經(jīng)由呼吸道吐出體外,與吸氣相反。漢。班固〈東都賦〉:「咸含和而吐氣,頌曰盛哉乎斯世?!?br />2.得志時,攄舒久郁之氣。如:「揚眉吐氣」?!段拿餍∈贰返谌寤兀骸钢淮怀辛藱C(jī)會,轟轟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國人吐氣,至于大局也不能顧得?!?/div>
《高級漢語詞典》:吐氣納元
道家的一種練功修身之法。吐、納是我國古人的一種養(yǎng)生之術(shù)
《分類字錦》:吐氣成云(吐氣成云)
宋史神宗紀(jì):慶歷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宮,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氣成云。
《國語辭典》:吐氣揚眉(吐氣揚眉)  拼音:tǔ qì yáng méi
形容被壓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元。湯式〈一枝花。雍容黃閣姿套。尾聲〉:「借尺地寸階,進(jìn)一言半策,那時節(jié)吐氣揚眉拜豐采。」也作「揚眉吐氣」。
《國語辭典》:揚眉吐氣(揚眉吐氣)  拼音:yáng méi tǔ qì
揚起眉毛,吐出胸中的悶氣。形容擺脫長期壓抑或欺辱后的興奮神情。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八出:「何須屈膝低頭,效彼逢迎妾婦,只合揚眉吐氣,做個慷慨丈夫?!挂沧鳌竿職鈸P眉」、「氣吐眉揚」、「伸眉吐氣」。
《國語辭典》:伸眉吐氣(伸眉吐氣)  拼音:shēn méi tǔ qì
形容擺脫壓抑心情后的興奮神態(tài)。宋。陳亮〈與石天民書〉:「幸一見報,士人于被召得對,遂可以伸眉吐氣,亦丈夫遇合之會也。」也作「揚眉吐氣」。
《國語辭典》:吐氣音(吐氣音)  拼音:tǔ qì yīn
發(fā)音時氣流較強(qiáng)的輔音。參見「送氣音」條。
《漢語大詞典》:橫眉吐氣(橫眉吐氣)
猶言揚眉吐氣。 五代 齊己 《輕薄行》:“玉鞭金鐙驊騮蹄,橫眉吐氣如虹霓?!?/div>
《漢語大詞典》:出詞吐氣(出詞吐氣)
猶談吐。 宋 蘇軾 《送水丘秀才序》:“ 水丘 仙夫 ,治六經(jīng)百家説為歌詩,與 揚州 豪俊交游,頭骨磽然,有古丈夫風(fēng)。其出詞吐氣,亦往往驚世俗?!?span id="sc44yku" class="book">《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又問起家世, 錢青 一一對答,出詞吐氣,十分溫雅?!?/div>
分類:談吐
《漢語大詞典》:出言吐氣(出言吐氣)
猶言談吐。指說話。 南唐 劉崇遠(yuǎn) 金華子雜編卷上:“﹝ 魏公 ﹞與國夫人 盧氏 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 孫子 ,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span id="u4y444e"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三回:“ 王慶 聽他兩個人出言吐氣,也猜著是 黃達(dá) 了,假意上前來勸,只一枷,望 黃達(dá) 膀上打去。” 明 李贄 《寒燈小話》:“你看他威儀禮貌,出言吐氣,好不和美!”亦作“ 出言吐語 ”、“ 出言吐詞 ”。《平山冷燕》第六回:“ 宋信 見 冷絳雪 出言吐語伶牙利齒,先有三分懼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戒浮泛》:“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dāng)有雋雅雍容之度?!?/div>
分類:談吐
《漢語大詞典》:吁呼
指吐氣。 漢 王充 論衡·論死:“生人所以言語吁呼者,氣括口喉之中,動搖其舌,張歙其口,故能成言?!?/div>
分類:吐氣
《國語辭典》:噫氣(噫氣)  拼音:yī qì
氣壅塞而忽通,即吐氣?!肚f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2408' target='_blank'>余靖 〈過大孤山〉詩:「噫氣專呼吸,橫流以溟漲。」
《國語辭典》:疾呼  拼音:jí hū
比喻公開大力呼吁或支持某些主張。如:「大聲疾呼」。
《漢語大詞典》:含吐
(1).謂調(diào)和。《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紀(jì)綱八極,經(jīng)緯六合?!?br />(2).孕育產(chǎn)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許長史舊館壇碑》:“悠哉曠矣,宇宙之靈也……含吐萬有,化育羣生?!?br />(3).形容出沒,隱現(xiàn)。 唐 白居易 《三游洞序》:“俄而峽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br />(4).猶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明 張居正 《翰林院讀書說》:“含吐 鄒 枚 ( 鄒陽 、 枚乘 ),方駕 陸 謝 ( 陸機(jī) 、 謝靈運 )。”
(5).謂吸氣、吐氣。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撝呵斗極迴,含吐 黃河 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