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民爵
古代君王賜給民間有功者的爵位。漢書·高帝紀(jì)上:“令民除 秦 社稷,立 漢 社稷,施恩德,賜民爵。”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爵者,祿位。民賜爵,有罪得以減也?!?span id="5ok4r2q" class="book">《漢書·惠帝紀(jì)》:“春正月,復(fù)發(fā) 長安 六百里內(nèi)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 長安 ……九月, 長安 城成。賜民爵,戶一級?!?宋 徐天麟 西漢會要·職官五·賜爵:“ 孝惠 即位,賜民爵一級?!?宋 徐天麟 西漢會要·職官五·賜爵:“ 孝元 永光 二年,詔陰陽不調(diào),三光晻昧,其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div>
《國語辭典》:清君側(cè)(清君側(cè))  拼音:qīng jūn cè
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cè)之惡人也。此逐君側(cè)之惡人?!怪盖宄跎砼缘募槌夹∪?。唐。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cè),今非乏老成。」
《漢語大詞典》:夏康
夏 代君王 太康 的省稱。 太康 為 啟 之子,以游樂放縱而失國。《楚辭·離騷》:“啟《九辯》《九歌》兮, 夏康 娛以自縱?!?王逸 注:“ 夏康 , 啟 子 太康 也?!币徽f“康娛”連文。康娛自縱,以致喪亂。見 戴震 《屈原賦注》
《漢語大詞典》:御衣黃
牡丹花名。因其色如君王袍服之色,故稱。 清 鈕琇 觚賸·牡丹述:“御衣黃,俗名老黃,曉視甚白,午候轉(zhuǎn)為淺黃,鶯然可愛?!币嗍》Q“ 御黃 ”。 宋 秦觀 《春詞絕句》之三:“淺色御黃應(yīng)好在,為誰還發(fā)去年枝?!?/div>
《漢語大詞典》:致胙
(1).古時天子祭祀后,將祭肉賞賜諸侯,以示禮遇。國語·齊語:“ 葵丘 之會,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韋昭 注:“胙,祭肉也?!?span id="ikccpbo" class="book">《史記·商君列傳》:“居五年, 秦 人富強(qiáng),天子致胙於 孝公 ?!?span id="06l2xk6"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奉 漢帝 為 山陽公 ……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br />(2).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xiàn)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國語·魯語上“嘗、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數(shù)矣” 韋昭 注引 賈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謂之致胙。”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jìn)其餘肉,歸胙于王” 唐 賈公彥 疏:“今彼雖據(jù)諸侯禮,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歸胙於王’也。”參見“ 致福 ”。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xiàn)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jìn)其餘肉,歸胙于王?!?span id="v8bbvie" class="book">《周禮·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于國,正都禮與其服?!?span id="ncgj63p" class="book">《穀梁傳·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鍾文烝 補(bǔ)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將祭馀之肉奉獻(xiàn)給主人,也稱致福。禮記·少儀:“為人祭曰致福?!?陳澔 集說:“為人祭,攝主也,其歸胙將命之辭言致福,謂致其祭祀之福也?!?br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高亨 注:“言面臨鉅雷,畏恐則得福也?!?span id="uawawfo"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誅亂除害,興利致福?!?/div>
《漢語大詞典》:君伐
君王的功績。國語·晉語一:“若使太子主 曲沃 ,而二公子主 蒲 與 屈 ,乃可以威民而懼 戎 ,且旌君伐?!?韋昭 注:“旌,章也;伐,功也?!?/div>
分類:君王功績
《漢語大詞典》:燕骨
戰(zhàn)國 時, 郭隗 以古代君王用五百金買千里馬骨為喻,勸說 燕昭王 真心求賢。后以“燕骨”比喻年老的賢士。 宋 梅堯臣 《吳沖卿王平甫作詩見寄答之》詩:“老馬力盡道路長,豈若壯驥思騰驤。 項(xiàng) 窮臨流嘆不逝, 燕 骨埋沒庸可傷?!眳⒁姟?燕駿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駿千金(燕駿千金)
戰(zhàn)國 時,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 郭隗 以馬為喻,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三年后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勸說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將聞風(fēng)而至。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后以“燕駿千金”為招納賢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謝賜衣帶鞍馬表》:“ 舜 裳五色,慚微裨補(bǔ)之能; 燕 駿千金,愿廣招徠之意。”
《漢語大詞典》:命詔(命詔)
君王的命令。《楚辭·九章·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
分類:君王命令
《漢語大詞典》:法先王
先秦 以儒家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觀。主張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稱 堯 、 舜 、 文 、 武 。與“法后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shù)?!?清 陳澧 東塾讀書記·孟子:“《離婁》章極論為政用先王之道,當(dāng)時諸子之説竝作,皆不法先王而自為説也。” 胡適 《諸子不出于王官論》:“變‘法先王’之儒家而為‘法后王’之儒家法家?!眳⒁姟?法后王 ”。
《漢語大詞典》:法后王(法後王)
先秦 以 荀子 、 韓非 為代表的“法今”的政治觀。主張效法當(dāng)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因時制宜。與“法先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shù)謬學(xué)雜,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禮義而殺?!?清 方苞 《書〈史記·六國年表序〉后》:“ 秦 始變古而傳,乃曰法后王。”參見“ 法先王 ”。
《漢語大詞典》:徹縣(徹縣)
亦作“ 徹懸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zāi)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nèi)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span id="jha5tqw" class="book">《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fēng)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span id="b2m5s1e"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jì)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眳⒁姟?徹樂 ”。
《漢語大詞典》:徹樂(徹樂)
(1).古代遇有災(zāi)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帝王或卿大夫撤除樂器,以示憂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晉悼夫人 喪之, 平公 不徹樂,非禮也?!?span id="dbfpvsc" class="book">《新唐書·高宗紀(jì)》:“﹝ 總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車,避正殿,減膳,徹樂?!?br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雖享祿不薄,屢膺蕃庶之賞,徹樂之日,門中索然?!眳⒁姟?徹縣 ”。
《漢語大詞典》:山臣
隱逸之士對君王的自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隱逸》:“ 玄宗 徵 嵩山 隱士 盧鴻 ,三詔乃至。及謁見不拜,但磬折而已。問其故, 鴻 對曰:臣聞 老子 云:‘禮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 鴻 ,敢不忠信奉見?!?/div>
《漢語大詞典》:誥語(誥語)
古代君王告誡民眾的文告。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節(jié):“《洛誥》上‘惟 周公 誕保 文 武 受命惟七年’,很明白地記載著,所以 周公 在各種誥語里面也是自己稱王?!?/div>
《國語辭典》:下旨  拼音:xià zhǐ
古代君王發(fā)布命令。
《漢語大詞典》:警闕(警闕)
謂儆戒君王的缺失。文選·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李善 注:“警闕謂朒朓失度,則警人君有所闕德?!?/div>
《漢語大詞典》:賜冊(賜冊)
君王賜予臣下的冊書。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游魂通夢,言返舊塋,紫泥賜冊,黃腸贈行?!?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冊》:“十曰賜冊,報(bào)賜臣下用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