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術(shù)數(shù)(術(shù)數(shù))
猶言以隧道計(jì)數(shù)。墨子·非儒下:“三年之內(nèi), 齊 吳 破國之難,伏尸以言術(shù)數(shù)?!?孫詒讓 間詁:“術(shù)當(dāng)為遂。為隧之假字,以隧計(jì)數(shù),猶言以澤量也?!?/div>
《漢語大詞典》:孚號(hào)(孚號(hào))
(1).易·夬:“揚(yáng)于王庭,孚號(hào)有厲?!?孔穎達(dá) 疏:“‘孚號(hào)有厲’者,號(hào),號(hào)令也,行決之法,先須號(hào)令。夬,以剛決柔,施之於人,則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號(hào)令?!焙笠灾妇醯奶?hào)令或詔命。 宋 曾鞏 《侍中制》:“肆朕纘極,寤寐雋良,果得異能,屬之大任,用揚(yáng)孚號(hào),明諭在廷?!?宋 陸游 《謝赦表》:“臣適以守藩,恭聞孚號(hào)。雖與民欣戴,如瞻咫尺之天;然受命禱祈,實(shí)勞方寸之地?!?br />(2).呼吁。 清 顧炎武 《與人書》:“此皆上臺(tái)秉公持正及大人君子孚號(hào)壯拯之力?!?/div>
《漢語大詞典》:會(huì)歸(會(huì)歸)
(1).書·洪范:“會(huì)其有極,歸其有極。”謂君王聚合諸侯臣民,有其準(zhǔn)則;諸侯臣民歸順君王,亦有其準(zhǔn)則。后以“會(huì)歸”為共同依歸的極則。《北史·周紀(jì)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説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huì)歸,爭驅(qū)靡息。” 唐 呂溫 《代百官請上尊號(hào)第三表》:“臣聞強(qiáng)名曰道,莫體混元之功;推大於天,豈報(bào)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視聽,示人津涯;俾其會(huì)歸,有所則象。”
(2).會(huì)合;歸結(jié)。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論》:“故據(jù)滄海而觀眾水,則江河之會(huì)歸可見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一:“凡此數(shù)説,雖不能會(huì)歸於一,要其大致,皆謂別異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呂澄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九講:“把理與事這樣統(tǒng)一起來認(rèn)識(shí),就可以從語言上會(huì)歸宗旨,而不是強(qiáng)為之解?!?br />(3).結(jié)局,結(jié)果。 清 蔣士銓 《香祖樓·轉(zhuǎn)情》:“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其會(huì)歸,莫非苦趣?!?/div>
《國語辭典》:上朝  拼音:shàng cháo
1.舊日官吏入宮覲見皇帝,奏事議政?!读簳?。卷三。武帝本紀(jì)下》:「經(jīng)國有體,必詢諸朝,所以尚書置令、仆、丞、郎,旦旦上朝,以議時(shí)事?!?br />2.君主到朝廷上處理政事。
《國語辭典》:公宮(公宮)  拼音:gōng gōng
1.君王的宮室?!段倪x。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化自公宮,遠(yuǎn)被南國?!?br />2.祖廟?!秲x禮。士昏禮》:「祖廟未毀,教于公宮三月;若祖廟已毀,則教于宮室。」
《漢語大詞典》:陳奏(陳奏)
封建時(shí)代臣下向君王進(jìn)言、上書。宋書·劉穆之傳:“雖復(fù)親暱短長,皆陳奏無隱。”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綱鹽改票》:“宮保據(jù)實(shí)陳奏,不避勞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制》:“其妻稱嫡某王娘,其妻親稱嫡懿親,臣下奏稱嫡陳奏?!?/div>
《漢語大詞典》:王功
(1).輔佐人君成就王業(yè)的功績。周禮·夏官·司勛:“王功曰勛,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zhàn)功曰多。” 鄭玄 注:“王功,輔成王業(yè),若 周公 ?!?清 袁枚 《和碩簡親王碑》:“天災(zāi)已極,乃見帝力;帝座難通,乃見王功?!?br />(2).君王的功業(yè)。 宋 王安石 《省兵》詩:“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百官勤儉慈,勞者已息肩?!?/div>
《國語辭典》:弒君(弒君)  拼音:shì jūn
誅殺君王?!度龂萘x》第一一四回:「遂發(fā)書入?yún)?,令起兵問司馬昭弒君之罪?!?/div>
《漢語大詞典》:卷衣
(1).謂君王贈(zèng)衣與所愛女子。語出樂府古題《秦王卷衣曲》。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咸陽 春景及宮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贈(zèng)所歡也?!?北周 庾信 《燈賦》:“卷衣 秦后 之牀,送枕 荊臺(tái) 之上?!?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fēng)?!?br />(2).借以泛指宮眷;君王之所歡。 唐 李頎 《鄭櫻桃歌》:“后庭卷衣三萬人,翠眉清鏡不得親。” 清 錢謙益 《丙戌南還贈(zèng)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絕句》之三:“卷衣宮女知多少,誰記 邯鄲 一曲歌?!?/div>
《漢語大詞典》:禮命(禮命)
(1).指國家的禮籍和君王的策命。周禮·天官·小宰:“五曰聽祿位以禮命。” 王安石 新義:“聽祿位以禮命者,禮有數(shù),命有等,祿位視此制之故也?!?孫詒讓 正義:“禮命,謂國之禮籍,王之策命。”
(2).指禮聘與任命。資治通鑒·漢安帝永初四年:“﹝ 楊震 ﹞教授二十餘年,不答州郡禮命?!?胡三省 注:“禮,謂延聘之禮;命,謂辟置之命?!?span id="4rnh6gu" class="book">《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后 梁冀 被誅,旬月之間,禮命五至,皆不就?!?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濫波國等三國:“褒贊既隆,禮命亦重?!?/div>
《國語辭典》:蓼蕭(蓼蕭)  拼音:liǎo xiāo
《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jù)〈詩序〉:「蓼蕭,澤及四海也?!够蛑笧樘熳友嘀T侯之詩。首章二句為:「蓼彼蕭斯,零露湑兮?!?/div>
分類:恩澤君王
《漢語大詞典》:立君
(1).確立君王。周禮·春官·大卜:“凡國大貞,卜立君,卜大封,則眡高作龜。”周禮·秋官·小司寇:“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
(2).新即位的君主。左傳·昭公元年:“ 鄭 游吉 如 楚 ,葬 郟敖 ,且聘立君。” 王伯祥 注:“會(huì)葬故君,致聘新立之君也?!?/div>
《漢語大詞典》:長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明帝 數(shù)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 元帝 問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 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huì),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焙笠蛞浴伴L安日”指 長安 。 唐 李嶠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將交 洛城 雨,稍遠(yuǎn) 長安 日?!?br />(2).指代君王。 唐 張說 《幽州新歲作》詩:“遙遙西向 長安 日,愿上 南山 壽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愿枉 長安 日,光輝照北原。”
分類:君王長安
《國語辭典》:牧圉  拼音:mù yǔ
1.飼養(yǎng)牛馬牲畜的人。
2.放牧牛馬的場地?!蹲髠?。僖公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捍牧圉?」
《漢語大詞典》:明上
猶圣上。對(duì)君王的尊稱。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吳則虞 集釋引 錢熙祚 云:“《荀子注》作‘明主’?!?span id="fznbsxz"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張邈傳》“還保城,不敢出”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布 遣 許汜 、 王楷 告急于 術(shù) …… 汜 楷 曰:‘明上今不救 布 ,為自敗耳! 布 破,明上亦破也?!?術(shù) 時(shí)僭號(hào),故呼為明上?!?清 趙翼 陔馀叢考·至尊:“又人主之稱曰‘上’……又有稱君為‘明上’者?!?/div>
分類:君王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