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民牧  拼音:mín mù
治理百姓的君王或官吏?!蛾悤>砣?。世祖本紀》:「朕自居民牧之重,托在王公之上,顧其寡昧,郁于治道?!?/div>
《國語辭典》:商紂(商紂)  拼音:shāng zhòu
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tǒng)一的規(guī)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于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zhàn)于牧野,紂軍敗,自焚于鹿臺。
《漢語大詞典》:四位
(1).舊指個人修養(yǎng)的四個方面。逸周書·寶典:“何脩非躬,躬有四位九德……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靜,四曰敬?!?br />(2).封建君王所應修持的四個方面。管子·任法:“主之所處者四:一曰文,二曰武,三曰威,四曰德。此四位者,主之所處也?!?br />(3).指四個方位。宋史·李覯傳:“太廟之外,當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畫方二筵地,以與太廟相通,為青陽、明堂、總章、元堂四太廟?!?/div>
《漢語大詞典》:王親(王親)
(1).君王的親兵。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門。門階戶席,皆王親也?!?孔穎達 疏:“言從門至階,從階至戶,從戶至席,皆是王之親兵也?!?br />(2).君王的親屬。《魏書·彭城王勰傳》:“鎮(zhèn)壓任重,故令王親董元戎,遠撫 淮 外?!?/div>
《國語辭典》:嗣主  拼音:sì zhǔ
承繼王位者?!逗鬂h書。卷一二。張步傳》:「時國無嗣主,內(nèi)外恇懼。」
分類:繼位君王
《國語辭典》:夏桀  拼音:xià jié
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謚號桀,約于西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于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于南巢,夏亡。
《漢語大詞典》:侍班
古代臣下輪流在宮內(nèi)或行在所隨侍君王,記事、記注起居,或處理其他事務,稱侍班,即入直。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公至殿側(cè)侍班?!?明 張居正 《議處史職疏》:“ 洪武 二十四年,定召見臣下儀。以修撰編修,充侍班官,即古隨仗入直記事之意。今宜遵照祖制,除陞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極門,即輪該日記注起居?!?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值乙未會試,欽命詩題為‘燈右觀書’四字。諸總裁覆命日,叩請出處,時 文勤 適侍班,上目視 文勤 。”清史稿·圣祖紀:“壬寅,命 滿 漢 給事中各四員侍班?!?/div>
《漢語大詞典》:袍帶(袍帶)
(1).錦袍腰帶。古代君王和貴官的常服。新唐書·西域傳上·天竺:“﹝ 南天竺 ﹞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帶為寵?!垡藻\袍、金革帶、魚袋并七事賜之。”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卷一:“ 真宗 一日晚坐 承明殿 ,召學士對,既退,中人就院宣諭曰:‘朕適忘御袍帶,卿無訝焉。’”宋史·李繼周傳:“ 至道 二年,授 西京 作坊副使,賜袍帶、銀綵、雕戈以寵之?!?br />(2).泛指長袍衣帶。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年譜:“先生年十七,尚從師就業(yè)。與 許子威 輩同從 鮑季和 先生,晨興必具袍帶而去?!?/div>
《漢語大詞典》:保氏
古代職掌以禮義匡正君王、教育貴族子弟的官員。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鄭玄 注:“諫者,以禮義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周禮保氏掌教六書?!?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諳達:“更番入衛(wèi),教授皇子騎射,名曰‘諳達’,體制稍殺於師傅,蓋古保氏之責?!?/div>
《漢語大詞典》:誥誓(誥誓)
(1).古代君王訓誡勉勵民眾的文告。《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范寧 注:“誥誓,尚書六誓七誥是其遺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備,不須誥誓而信自著?!?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唐 虞 流于典謨, 商 夏 被于誥誓?!?范文瀾 注:“尚書所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span id="umfoyac" class="book">《新唐書·柳渾傳》:“ 渾 跪曰:‘五帝無誥誓,三王無盟詛,蓋盟詛之興皆在季末。’”
(2).借指尚書。文選·班固〈典引〉:“帝者之上儀,誥誓所不及已?!?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呂延濟 注:“誥誓謂尚書也。言 漢 帝之儀則,尚書所載亦不及也。”
《漢語大詞典》:君貺(君貺)
君王的賜予。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七子從君,以寵 武 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明 吾邱瑞《運甓記·翦逆聞喪》:“只圖個數(shù)行露布酬君貺,反阻卻幾點星稀省母傍?!?/div>
分類:君王賜予
《國語辭典》:貴幸(貴幸)  拼音:guì xìng
官位顯貴又得君王的寵幸。《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及孝景晚節(jié),鼢益貴幸,為太中大夫?!埂稘h書。卷九三。佞幸傳。序》:「此兩人非有才能,但以婉媚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guān)說?!?/div>
《漢語大詞典》:執(zhí)笏(執(zhí)笏)
(1).拿著笏板。古時臣下朝見君王或臣僚相見時,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為禮。儀禮·士相見禮“上大夫相見以羔” 唐 賈公彥 疏:“常朝及餘會聚皆執(zhí)笏。”晉書·輿服志:“笏,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晉 陸機 《祖道畢雍孫劉邊仲潘正叔》詩:“執(zhí)笏 崇賢 內(nèi),振纓層城阿。”
(2).稱臣。 三國 魏 鍾會 《與吳主書》:“執(zhí)笏之心,載在名策?!?/div>
《漢語大詞典》:高危
(1).位高勢危。舊多指君王位高驕妄以致危亡。語出《孝經(jīng)·諸侯》:“在上不驕,高而不危?!?漢 揚雄 《解嘲》:“位極者高危,自守者身全?!?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人道惡高危,虛心戒盈蕩?!?br />(2).指尊高的帝位。 唐 魏徵 《諫太宗十思書》:“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夫惟人君不以高危自處,而以謙卑育物為心,人人得而親近之,亦人人得而取給之?!?br />(3).高而險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立王
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書·無逸:“自時厥后,立王生則逸?!?span id="xksbtxe" class="book">《左傳·昭公三年》:“ 楚 人日徵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