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君王后 朝代:戰(zhàn)國齊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戰(zhàn)國時齊國人。襄王之后,莒太史敫女。齊滑王被殺,子法章易名避于太史敫家為傭。乃與法章通。后法章得立為襄王,以其為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人。安帝乳母。封野王君。恃帝寵,勾結宦官,競為侈虐,與其女伯榮用事。潛殺太子乳母王男、廚監(jiān)邴吉。又與帝舅耿寶、大鴻臚閻顯相勾結,枉殺太尉楊震,讒廢太子劉保為濟陽王。安帝死后,圣母女徙雁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獨孤師仁之乳母。師仁父謀歸唐,為王世充所殺,師仁以年幼禁錮。蘭英請髡鉗保養(yǎng)之,備嘗艱辛。后詐為采薪,竊師仁歸長安。高祖嘉其義,封為永壽鄉(xiāng)君,一作永壽郡君。

人物簡介

簡介
王治(960年—997年),字溫古,高麗王朝第六任君主(981年—997年在位)。他是高麗太祖王建之孫,戴宗王旭次子,早年受封開寧君,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繼承堂兄景宗王胄之位,被宋朝冊封為高麗國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文淑(一○二五~一○八○),臨川(今屬江西)人。安石妹。年十四,嫁比部郎中張奎。博聞強記,工詩善畫。神宗元豐三年卒,年五十六。封長安縣太君。事見《臨川集》卷九九《王氏墓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氏,臨川(今屬江西)人。安石長女,適寶文閣待制吳安持,封蓬萊縣君(《王荊文公詩》卷一《寄吳氏女子》及卷四五《次吳氏女子韻二首》題下箋注)。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簡介
王顓(1330年—1374年),高麗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初名祺,1366年改名顓,號怡齋、益堂,蒙古名伯顏帖木兒。父為高麗忠肅王王燾,母為恭元王后洪氏。他曾受封江陵大君,少年時代入質(zhì)宗主國元朝10年,娶元宗室女寶塔失里(追贈魯國大長公主,謚仁德王后)為妻。1351年冬,元朝扶植他取代忠定王王?而成為高麗國王。他在位時對內(nèi)力圖改革積弊,振興高麗王朝;對外則利用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之機,于1356年鏟除奇轍為首的親元勢力,擺脫元朝控制,并向北開拓大片疆域。然而高麗接連遭遇倭寇之患、紅巾軍東征和崔濡率元軍奉德興君入侵高麗等動亂,改革力不從心,國勢日益衰落。1365年任用辛旽進行改革。1370年接受明朝冊封為高麗國王。1371年殺辛旽。1374年被侍衛(wèi)洪倫及宦官崔萬生等弒殺,葬于玄陵。1385年明朝賜謚號“恭憫”,高麗加謚恭憫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他工于書畫,有《天山大獵圖》《廉悌臣像》等作品傳世。
王?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王?(1338年 —1352年),高麗王朝第30任君主(1349年—1351年在位)。蒙古名迷思監(jiān)朵兒只。他是高麗忠惠王王禎庶子,母親是禧妃尹氏。1348年受封慶昌府院君,同年底其兄忠穆王王昕薨,他被元順帝召入元朝,并受封為高麗國王。他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倭寇。1351年元順帝廢?立祺,他被遷往江華島居住,翌年遭毒死。死后葬于聰陵,元廷賜謚號“忠定”。

人物簡介

簡介
王瑤(1345年-1394年),高麗王朝第34任也是最后一任君主(1389年—1392年在位)。他是高麗神宗的七世孫,定原府院君王鈞之子,封定昌府院君。1389年冬被李成桂等擁立,1392年被廢黜,李成桂即位后降封他為恭讓君。1394年被李成桂派人殺死,后被李芳遠追封為恭讓王,葬于高陵。
王祦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簡介

簡介
王祦(1365年—1389年),是高麗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小字牟尼奴,一說是高麗恭憫王之子,一說是權臣辛旽之子而被恭憫王冒認為己子,因他遭廢黜時被認定為辛旽之子,故在朝鮮王朝所修的史書中被稱為“辛祦”。即位前受封江寧府院大君,1374年恭憫王遇弒后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接受北元冊封為高麗國王,1385年又接受明朝冊封為高麗國王,1387年令高麗全國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因鐵嶺立衛(wèi)問題而同明朝關系惡化,在崔瑩的輔佐下發(fā)動軍隊北伐遼東,但北伐將領李成桂、曹敏修發(fā)動威化島回軍,他被迫遜位,先后居住在江華和驪興。1389年因圖謀暗殺李成桂而廢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殺。無廟號、謚號、陵號,后世又稱“高麗祦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612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后,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為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歷中征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為《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詞學圖錄
王稚登(1535-1612) 字伯榖、百谷,別號有半偈長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長生館主、玉遮山人等。江蘇江陰人,移居蘇州。 "四歲能屬對,六歲便能寫擘窠大字,十歲能詩,長益才氣駿發(fā)",曾入文衡山門,博學多藝,名滿吳會。善詩文,近"公安派"。《萬歷野獲編》云:"近年詞客寥落,惟百巍然魯靈光,其詩纖秀,為人所愛。" "主詞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王世貞《州山人稿》:"詩取獨詣,婉盡人巧俏絕"。嘉靖末入太學,萬歷時曾召修國史,未赴,布衣終生。著述頗豐,《中國叢書綜錄》載集二十種,《吳郡丹青志》最名,有《王百谷全集》。
滄海遺珠
王稚登(1535-1612)字百谷,一字伯固。號玉遮山人,武進人,移居吳縣。少負盛名,長與文征明齊名,著有《尊生齋集》《吳社編》《弈史》《吳郡丹青志》等。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百谷,長洲人。嘉隆間太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百谷,一字伯固,長洲人。太學生。有晉陵、金昌、燕市、客越、青雀、竹箭、梅花什、荊溪松檀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