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0詞典 4分類詞匯 166
《國語辭典》:和協(xié)(和協(xié))  拼音:hé xié
和睦無間、同心協(xié)力?!稌?jīng)。召誥》「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句下漢??装矅?。傳:「言當(dāng)先服治殷家御事之臣,使比近于我有周治事之臣,必和協(xié),乃可一?!埂蹲髠?。隱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協(xié)?!?/div>
《漢語大詞典》:和寧
使和睦安寧。
分類:和睦安寧
《漢語大詞典》:雍肅(雍肅)
和睦莊重。北齊書·段榮傳:“﹝ 段韶 ﹞教訓(xùn)子弟,閨門雍肅?!?span id="er7dfl1" class="book">《舊唐書·良吏上·馮元常》:“ 元常 閨門雍肅,雅有禮度?!?span id="7zjgz13" class="book">《明史·襄陵王沖秌傳》:“其后五世同居,門內(nèi)雍肅?!?/div>
分類:和睦莊重
《漢語大詞典》:能邇(能邇)
謂能安撫鄰國而與之和睦相處。書·舜典:“柔遠(yuǎn)能邇,惇德允允?!?孔 傳:“言當(dāng)安遠(yuǎn)乃能安近?!?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61' target='_blank'>《詩·大雅·民勞》:“柔遠(yuǎn)能邇,以定我王?!?/div>
《國語辭典》:慈和  拼音:cí hé
慈愛而和樂?!蹲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國家?!固?。白居易〈唐故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jiān)曲江縣開國伯贈禮部尚書范陽張公墓志銘。序〉:「為子弟孝敬,為伯父慈和?!?/div>
《國語辭典》:和一  拼音:hé yī
萬眾一心,齊力團(tuán)結(jié)?!稌?jīng)。咸有一德》:「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埂度龂尽>硭亩?。蜀書。譙周傳》:「敬賢任才,使之盡力,有踰成康。故國內(nèi)和一,大小戮力,臣所不能陳?!?/div>
《漢語大詞典》:協(xié)比(協(xié)比)
(1).勾結(jié);依附。書·盤庚下:“爾無共怒,協(xié)比讒言予一人。” 孔 傳:“汝勿共怒我,合比兇人而妄言?!?陸德明 釋文:“比,毗志反?!?span id="mkfbo44"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姜維傳》:“而宦官 黃皓 等弄權(quán)於內(nèi),右大將軍 閻宇 與 皓 協(xié)比。”舊唐書·李渤張仲方等傳論:“ 南紀(jì) ( 李漢 )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協(xié)比權(quán)幸,顛沛終身?!?span id="umkqfl6"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乾興元年》:“ 丁謂 與 雷允恭 協(xié)比專恣,內(nèi)挾太后,同列無如之何。”
(2).謂與人和睦、融洽。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曰:‘協(xié)比其鄰,昏姻孔云。’” 楊伯峻 注:“詩·小雅·正月句?!畢f(xié)比’今作‘洽比’,義同。比,去聲,協(xié)比,協(xié)和親附也?!?br />(3).調(diào)和,使和諧。史記·樂書論:“以為州異國殊,情習(xí)不同,故博采風(fēng)俗,協(xié)比聲律,以補(bǔ)短移化,助流政教。”
(4).猶言比方,比擬。
《國語辭典》:離隔(離隔)  拼音:lí gé
1.分離阻隔。三國魏。曹植 離友詩三首之三:「感離隔兮會無期,伊郁悒兮情不怡。」晉。趙至與嵇茂齊書〉:「去矣嵇生,永離隔矣!」
2.指隔閡,不團(tuán)結(jié)。《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蔣琬費(fèi)祎姜維傳。蔣琬》:「寇難未弭,曹睿驕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jié),與之離隔。」宋。范仲淹〈與朱氏〉:「勿以婦人之言漸生離隔?!?br />3.指使不和睦、不團(tuán)結(jié)?!短綇V記。卷三二二。周義》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兄不仁,離隔人室家?!?/div>
《國語辭典》:和洽  拼音:hé qià
和睦而融洽?!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附袒笮?,天下和洽?!?/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和
(1).內(nèi)心平和。《禮記·樂記》:“樂極和,禮極順,內(nèi)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
(2).家庭和睦。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以聽天下之內(nèi)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nèi)和而家理。”
《漢語大詞典》:友睦
友愛和睦。南史·傅昭傳:“兄弟友睦,修身勵行,非禮不動?!?清 奕欣 《照會蒲安臣癸亥年六月初八日》:“凡有外國商船無論上江下江,均不得在 金陵 水面停泊……以全友睦之誼?!?/div>
分類:友愛和睦
《漢語大詞典》:相說(相説)
亦作“相悅”。 彼此和睦、親愛。《穀梁傳·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説,則反唇而相稽?!?顏師古 注:“説音悅?!?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賢,猶不相悅?!?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二婦云:‘少年初不相識,亦未相悅?!?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這時新的才子+佳人小說便又流行起來,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悅相戀,分拆不開?!?br />亦作“相悅”。 佛教語。謂脫離自性、本體而說法。《壇經(jīng)·頓漸品》:“吾所説法,不離自性。離體説法,名為相説,自性常迷。”
《國語辭典》:不相能  拼音:bù xiāng néng
不相容讓。指情感不和睦?!段骶╇s記。第二》:「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也作「不相容」。
分類:不和和睦
《國語辭典》:仁洽  拼音:rén qià
仁愛和睦?!段倪x。張衡。東京賦》:「既本鯡武,仁洽道豐。」《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仁洽兼濟(jì),愛深善誘?!?/div>
分類:仁愛和睦
《國語辭典》:樂融融(樂融融)  拼音:lè róng róng
和樂融洽的樣子。語本《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分類:和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