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0詞典 4分類詞匯 166
《漢語大詞典》:義和(義和)
語本左傳·襄公九年:“利,義之和也?!焙笠浴傲x和”指講義氣,彼此和睦。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生著那義和的兄弟廝尋爭,孝順的兒子學生分。”
《漢語大詞典》:輯和(輯和)
團結(jié)和睦。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二十一年:“ 道子 欲輯和內(nèi)外,乃深布腹心於 恭 ,冀除舊惡。” 明 張居正 《答總兵戚南塘授擊土蠻之策》:“但古之論戰(zhàn)者,亦不全恃甲兵精鋭,尤貴將士輯和。和,則一可當百;不和,雖有眾,弗能用也。” 李一 《荊宜施鶴光復記》:“軍民輯和,市邑無擾。”
《國語辭典》:祥和  拼音:xiáng hé
1.祥瑞和順、良善和睦。如:「化暴戾為祥和?!埂笢剀暗募彝?漫著一片祥和之氣。」
2.慈祥和藹。如:「神態(tài)祥和」、「樣貌祥和」。
《漢語大詞典》:和輯(和輯)
(1).和睦團結(jié)。管子·五輔:“舉錯得,則民和輯;民和輯,則功名立矣。”《淮南子·本經(jīng)訓》:“世無災害,雖神無所施其德;上下和輯,雖賢無所立其功?!?唐 白居易 《除李遜克兆尹制》:“威惠所加,罔不和輯。” 宋 葉適 《江陵府修城記》:“其后吏慢因循,以為幸其人之和輯,可以坐鎮(zhèn)?!?br />(2).指與他人、他族等和睦相處。漢書·晁錯傳:“ 隴西 之吏……和輯士卒,底厲其節(jié)?!?span id="hxmxo3t"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五年》:“帝亦以 奇爾濟蘇 不能和輯 高麗 ,遂罷征東行省?!?/div>
《漢語大詞典》:敦好
和睦友好。 前蜀 杜光庭 《賀收隴州表》:“自 岐 郊負義,關外隳盟,深辜敦好之儀,遂絶睦鄰之分。” 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交游惟我最敦好,往還文酒無朝暮。”
《漢語大詞典》:響合(響合)
(1).樂聲諧和。比喻相處和睦。 宋 梅堯臣 《答三韓見贈述詩》:“君家好兄弟,響合如笙叢。”
(2).響應聚合。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中原響合,殆將百萬?!?/div>
《國語辭典》:友好  拼音:yǒu hǎo
1.友愛和好。如:「與鄰邦友好,才能贏得和平互利。」《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列傳》:「與扶風馬融、南陽張衡,特相友好?!?br />2.朋友、友誼?!逗鬂h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臧洪》:「紹見洪,甚奇之,與結(jié)友好,以洪領青州刺史?!鼓铣?。顏延之陶徵士誄。序〉:「故詢諸友好,宜謚曰靖節(jié)徵士?!?/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睦
謂使內(nèi)部和睦。國語·晉語六:“吾聞之,為人臣者能內(nèi)睦而后圖外,不睦內(nèi)而圖外,必有內(nèi)爭,盍姑謀睦乎?”明史·禮志十:“內(nèi)睦宗族,外和鄉(xiāng)里?!?/div>
《漢語大詞典》:和美
(1).猶和善。南史·齊隨郡王子隆傳:“性和美,有文才?!?br />(2).得體優(yōu)美;和諧優(yōu)美。 宋 王安石 《雜著·夔》:“至於 夔 ,則獨無所讓,而又稱其樂之和美者,何也?” 明 李贄 《寒燈小話》:“你看他威儀禮貌,出言吐氣,好不和美?!?span id="9titwvn"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昔 伏羲氏 編竹為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其聲和美,以象鳳鳴?!?朱自清 《〈雜詩三首〉序》:“可是 中國 字都是單音,在簡短的詩形里,要有嘽緩和美的節(jié)奏,很不易辦?!?br />(3).和睦美滿。 南朝 梁 沈約 《為武帝與謝朏敕》:“羣才競爽,以致和美。”《殺狗記·夫婦叩窯》:“從此永團圓,骨肉再和美。” 老舍 《黑白李》:“不是說咱倆老得和美嗎?”
《漢語大詞典》:寧輯(寧輯)
(1).安定和睦。隸釋·漢荊州刺史度尚碑:“遷 遼東 大守,旬月之間, 薉貉 寧輯?!?宋 范成大 《嘲蚊》詩:“虛空既清涼,家巷得寧輯。”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念蒸民之同柢,豈彼 回 部當為戮民,幸而解怨,則可以寧輯矣?!?br />(2).安撫;使歸順。后漢書·孔融傳:“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節(jié)之使,銜命直指,寧輯東夏?!?/div>
《漢語大詞典》:合親(合親)
和睦親族。左傳·昭公十四年:“禮新敘舊,祿勛合親?!?杜預 注:“親,九族?!?孔穎達 疏:“和合其親戚使宗族皆相親也?!?/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和(發(fā)和)
謂誘發(fā)和睦之心。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故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以道事,以達意,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晉 張華 《晉宴會歌》:“歡足發(fā)和,酣不忘禮?!?/div>
《漢語大詞典》:惇睦
篤愛和睦。 漢 班固 《典引》:“躬奉天經(jīng),惇睦辨章之化洽?!?span id="sh4srvx" class="book">《南齊書·魚復侯子響傳》:“誠欣惇睦之風,實虧立嫡之教。” 唐 白居易 《唐故會王墓志銘序》:“皇帝厚惇睦之恩,深友悌之愛?!?span id="lp5twhe" class="book">《明史·楊砥傳》:“今宜惇睦諸藩,無自剪枝葉?!?/div>
分類:和睦
《漢語大詞典》:肅睦(肅睦)
(1).安寧和睦。《淮南子·氾論訓》:“天下安寧,政教和平,百姓肅睦,上下相親?!?span id="jwjsn70"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呂范傳》“后領 宛陵 令,討破 丹楊 賊,還 吳 ,遷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由是軍中肅睦,威禁大行?!?宋 陳亮 《汪夫人曹氏墓志銘》:“ 亮 退而讀其狀,見其所載主簿公與其兄將仕義居三十年,閨門肅睦,如其為父子之居者?!?br />(2).同“ 肅穆 ”。 唐 杜甫 《別李義》詩:“丈人領宗卿,肅睦古制敦。”一本作“ 肅穆 ”。 唐 韓偓 《夢中作》詩:“禮容肅睦纓緌外,和氣熏蒸劍履間?!?/div>
《漢語大詞典》:安穆
安定和睦。三國志·蜀志·張嶷傳:“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
分類:安定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