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5,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詠言
興詠
詠思
詠物
贊詠
詠德
游詠
八詠樓
舞詠
謠詠
十詠
百詠
詠吟
嘆詠
遺詠
《漢語大詞典》:詠言(詠言)
猶言吟詩,作詩。 宋 王安石 《讀墨》詩:“詠言以自警,吾詩非好詆?!?br />(1).猶永言,吟詠。語本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漢 傅毅 《舞賦》:“臣聞歌以詠言,舞以盡意。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其形。” 唐 權(quán)德輿 《唐故漳州刺史張君集序》:“開卷三復(fù),追懷舊故,詠言擊節(jié),髣髴如聞?!?br />(2).指詩歌。 唐 賈島 《寄滄州李尚書》詩:“迢遰瞻旌纛, 浮陽 寄詠言?!?/div>
《漢語大詞典》:興詠(興詠)
歌詠。 晉 陸機(jī) 《懷土賦》:“曲街委巷,罔不興詠?!?南朝 梁 沈約 《〈梁武帝集〉序》:“日月光華,南風(fēng)所以興詠。” 元 耶律楚材 《懷古一百詠寄張敏之》:“大定民興詠,明昌物適宜?!?/div>
分類:歌詠
《漢語大詞典》:詠思(詠思)
(1).詠嘆思念。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君書》:“阻闊風(fēng)貌,固常詠思。”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變之我》:“與 四川 士大夫談,但及辛亥爭路事,無不太息而念其時(shí)某也嘗以語言爭,某也嘗以文字爭,凡名字一□於其時(shí)者,至今為人詠思嘆仰?!?br />(2).歌詠所思者。 明 海瑞 《淳安稿引》:“壬戌入覲歸,緣道詠思,恍如有得。歸取故籍,參考博訪,以訂所思?!?/div>
《漢語大詞典》:詠物(詠物)
以詩歌描寫事物。國語·楚語上:“若是而不從,動(dòng)而不悛,則文詠物以行之,求賢良以翼之?!?韋昭 注:“文,文辭也。詠,風(fēng)也。謂以文辭風(fēng)託事物以動(dòng)行也?!?宋 范仲淹 《賦林衡鑒序》:“指其物而詠者,謂之詠物。” 王國維 人間詞話三八:“詠物之詞,自以 東坡 《水龍吟》為最工, 邦卿 《雙雙燕》次之?!?/div>
分類:詩歌描寫
《漢語大詞典》:贊詠(贊詠)
亦作“讃詠”。 贊揚(yáng)詠嘆;歌詠。 唐 柳宗元 《為韋侍郎賀布衣竇群除右拾遺表》:“臣伏以 竇羣 肥遯居貞,包蒙養(yǎng)正,學(xué)術(shù)精果,操行堅(jiān)明,讚詠道真,以求其志?!?唐 黃滔 《陳皇后因賦復(fù)寵賦》:“茍非茲賦之讚詠,奚救當(dāng)時(shí)之黜削?!?br />亦作“ 贊詠 ”。
(1).贊頌歌詠。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辛公平上仙》:“殿上歌舞方歡,俳優(yōu)贊詠。” 清 吳敏樹 《唐子方方伯夢(mèng)硯齋銘》:“ 唐公 于是命工圖之,而以名於其齋曰‘夢(mèng)硯之齋’。以與海內(nèi)士大夫題記贊詠其事,以益彰 陳公 之烈,蓋三十年於茲矣?!?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憶兒時(shí)》:“但在書中常常讀到贊詠釣魚的文句,例如甚么‘獨(dú)釣寒江雪’,甚么‘漁樵度此身’,才知道釣魚原來是很風(fēng)雅的事?!?br />(2).贊頌歌詠的文字。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 唐 設(shè)諸科取人,而進(jìn)士科獨(dú)貴,當(dāng)時(shí)見之贊詠,有曰:‘利市襴衫拋白苧,風(fēng)流名字寫紅箋。’”
《漢語大詞典》:詠德(詠德)
歌頌贊嘆高尚的品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含淳詠德之聲盈耳,登降揖讓之禮極目?!?/div>
《漢語大詞典》:游詠(遊詠)
游樂歌詠。 唐 李乂 《興慶池侍宴應(yīng)制》詩:“潭魚在藻供游詠,谷鳥含櫻入賦歌?!?明 方孝孺 《全樂齋記》:“ 舜 之鼓琴, 顏?zhàn)?之簞瓢, 曾晳 之游詠,會(huì)乎吾心者,如出於吾心也,況於君乎!” 清 張錫祚 《寒食日龍友于旦招集歸愚書屋感舊述懷用昌黎寒日出游韻》:“忽逢朋輩遣長鬚,招我城南共游詠?!?/div>
《漢語大詞典》:八詠樓(八詠樓)
在 浙江省 金華市 南隅, 婺江 北岸。 南朝 齊 太守 沈約 于 隆昌 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暢樓”。 宋 至道 中,郡守 馮伉 因 沈約 曾于此作《八詠詩》,改名“八詠樓”。歷代迭經(jīng)毀建,現(xiàn)存建筑乃 清 代所建。 唐 李白 、 崔顥 、 宋 李清照 , 清 吳偉業(yè) 等均有題詠。
《漢語大詞典》:舞詠(舞詠)
舞蹈歌詠。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夫方策既載,皇王之跡已殊;鐘石畢陳,舞詠之情不一?!?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謹(jǐn)勑豐碑,陳其舞詠?!?/div>
分類:舞蹈歌詠
《漢語大詞典》:謠詠(謡詠)
亦作“謠詠”。
(1).歌頌,詠唱。《晉書·江統(tǒng)傳》:“夫 關(guān)中 土沃物豐,厥田上上,加以 涇 渭 之流溉其舄鹵, 鄭國 白渠 灌浸相通,黍稷之饒,畝號(hào)一鐘,百姓謡詠其殷實(shí)?!?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撰征賦》:“士頌歌於政教,民謡詠於渥恩?!?前蜀 杜光庭 《賀黃云表》:“臣躬深睿奬,疊覩殊祥,敢謡詠以抒情誠,効謳歌而頌圣德。”
(2).歌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按《七略》、《藝文》,謡詠必録?!?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銘》:“孰為惠政?公嗣餘慶,形于謡詠?!?宋 范仲淹 《上資政晏侍郎書》:“建善旌,立諫鼓,諮芻蕘,采謡詠,斯則何遠(yuǎn)何近,咸可言也?!?/div>
《駢字類編》:十詠(十詠)
宣和書譜:王筠七歲能屬文,尚書令沈約為當(dāng)時(shí)辭宗,見筠文,必咨嗟吟詠,以為己所不逮。嘗作草木十詠,書于約郊居之壁,不加篇題。齊東野語:先世舊藏張氏十詠圖一卷,乃張子野圖其父維平生詩,有十首也。其一,太守馬太卿會(huì)六老于南園;其二,庭鶴;其三,玉蝴蝶花;其四,孤帆。其五,宿清江小舍;其六,歸燕;其七,聞?wù)瑁黄浒?,宿后陳莊;其九,送丁秀才赴舉;其十,貧女。 明一統(tǒng)志:十詠亭在太平府城東,李白有姑孰十詠詩,后人因以名亭詩。陸龜蒙有樵人十詠。
《駢字類編》:百詠(百詠)
唐 陸龜蒙 和襲美送孫發(fā)百篇游天臺(tái) 直應(yīng)天授與詩情,百詠唯消一日成。
《漢語大詞典》:詠吟
(1).曼聲誦讀。多指誦讀詩詞,亦指作詩。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筍 酷好詠吟,時(shí)過 如彪 夫婦相與談詩,或分箋拈韻,共相唱和?!?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攬其地風(fēng)物,以助詠吟?!?br />(2).引申為歌頌。 徐遲 《生命之樹常綠》:“倒不如贊揚(yáng)它,詠吟它,歌唱它,歡呼它呵!”
《漢語大詞典》:嘆詠(歎詠)
吟詠。 宋 蘇舜欽 《老萊子》詩:“搏膺念之子,嘆詠形諸詩?!?/div>
分類:吟詠
《漢語大詞典》:遺詠(遺詠)
前人留下的詩歌。 宋 蘇轍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邵伯間上斗野亭見寄》:“昔游有遺詠,枯墨存高甍?!?br />(1).謂美好的東西留傳下來,被人歌詠傳誦。 晉 曹攄 《贈(zèng)歐陽建》詩:“著名上代,千載遺詠?!?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良吏傳·王歆之》:“前 宋縣 令 成浦 ,治政寬濟(jì),遺詠在民?!?span id="em44mk4" class="book">《南齊書·明帝紀(jì)》:“昔 中京 淪覆,鼎玉東遷, 晉 元 締構(gòu)之始, 簡文 遺詠在民?!?br />(2).指留傳下來的詩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洣水:“上有仙人及龍馬跡,於其處得遺詠?!?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極兮,託彤管於遺詠?!?宋 蘇轍 《次韻劉貢父省中獨(dú)直》詩:“竹簟茅簷它日事,重因遺詠記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