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七〈沈約·詩·八詠詩〉~663~
〈登臺望秋月〉:「望秋月,秋月光如練。照曜三爵臺,徘徊九華殿。九華?瑁梁,華榱與璧珰。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湛秀質(zhì)兮似規(guī),委清光兮如素。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居人臨此笑以歌,別客對之傷且慕。經(jīng)衰圃,映寒叢。凝清夜,帶秋風(fēng)。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天衢而徙度,轢長漢而飛空。隱巖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閑階悲寡鵠,沙洲怨別鴻。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余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span>

例句

明月雙溪水,清風(fēng)八詠樓。 嚴維 送人入金華

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詠自同時。 崔峒 虔州見鄭表新詩因以寄贈

沈約八詠樓,城西孤岧峣。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影落三湘水,詩傳八詠樓。 權(quán)德輿 新秋月夜寄故人

典故
怨秋風(fēng)
  
齊紈扇
 
手中扇
 
悲團扇
  
秋風(fēng)扇
  
團扇詩
 
憐團扇
  
捐扇
 
泣團扇
 
悲秋扇
 
捐篋
 
題秋扇
  
團扇悲秋
  
收團扇
 
紈扇題詩
 
班姬題扇
 
婕妤團扇
 
團扇捐
 
團扇怨秋風(fēng)
 
班姬月
 
班家扇
 
班女怨
 
悲素扇
 
班姬泣
 
班姬篋
 
班女恨
 
裁潔素
 
逢秋扇
 
感婕妤
 
過秋紈扇
 
漢姬紈扇
 
漢主妃
 
婕妤扇
 
齊紈怨思
 
妾扇
 
秋風(fēng)棄扇
  
秋扇留句
 
身世如團扇
 
團扇悲歌
 
團扇三秋怨
 
團扇逐秋風(fēng)
 
紈扇曲中秋
 
班妾秋扇
 
悲婕妤
 
宮扇怨秋風(fēng)
 
漢宮圓扇成詠
 
托意唯團扇

相關(guān)人物
班婕妤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樂府上·怨歌行〉~280~
〈序〉:「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一首?!剐铝妖R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風(fēng)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玉臺》此詩有序云: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云云。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列傳下·孝成班倢伃〉~3984~
自鴻嘉后,上稍隆于內(nèi)寵。倢伃進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倢?。上曰:「始衛(wèi)皇后亦從微起?!鼓速n平姓曰衛(wèi),所謂衛(wèi)倢伃其后趙飛燕姊弟亦從自微賤興,踰越禮制,?盛于前。班倢伃及許皇后皆失寵,稀復(fù)進見。鴻嘉三年,趙飛燕譖告許皇后、班倢伃挾媚道,祝詛后宮,詈及主上。許皇后坐廢??紗柊鄠寔?,倢伃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恍拚形疵筛?,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故不為也。」上善其對,憐憫之,賜黃金百斤。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求共養(yǎng)太后長信宮,上許焉。倢伃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

簡釋

班女怨:指婦女因失寵而哀怨。唐竇牟《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xué)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例句

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于武陵 長信宮二首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書。 劉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

秋風(fēng)能再熱,團扇不辭勞。 劉方平 長信宮

君恩不可見,妾豈如秋扇。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劉云 婕妤怨

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天寶宮人 題洛苑梧葉上

張尹將眉學(xué),班姬取扇儔。 宋之問 望月有懷

色麗班姬篋,光潤洛川神。 庾抱 臥痾喜霽開扉望月簡官內(nèi)知友

無金可買長門賦,有恨空吟團扇詩。 張窈窕 寄故人(一作杜羔妻詩)

今夜故山依舊見,班家扇樣碧峰東。 徐凝 卻歸舊山望月有寄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徐賢妃 長門怨

班扇慵裁素,曹衣詎比麻。 李商隱 喜雪

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扇苦悲秋。 李嘉祐 古興

團扇辭恩寵,回文贈苦辛。 李嶠 倡婦行

光含班女扇,韻入楚王弦。 李嶠 游禁苑陪幸臨渭亭遇雪應(yīng)制

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wǎng)塵。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李白 懼讒

捐扇破誰執(zhí),素紈輕欲裁。 李益 立春日寧州行營因賦朔風(fēng)吹飛雪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似庾公樓。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

曉菊泫寒露,似悲團扇風(fēng)。 李賀 感諷六首

自憐春色罷,團扇復(fù)迎秋。 杜審言 賦得妾薄命

蘼蕪山下路,團扇秋風(fēng)去。 權(quán)德輿 雜詩五首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扇詩。 武平一 妾薄命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王昌齡 西宮秋怨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裴回。 王昌齡 長信秋詞五首

傳聞紈扇恩未歇,預(yù)想蛾眉上初月。 王譚 后庭怨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盧殷 悲秋

長為蕣花光曉日,誰知團扇送秋風(fēng)。 盧汝弼 薄命妾

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竇牟 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xué)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

六宮誰買相如賦,團扇恩情日日疏。 羅隱 閒居早秋

繁華事逐東流水,團扇悲歌萬古愁。 翁綬 婕妤怨

莫比班家扇,寧同卓氏琴。 許渾 贈蕭鏈師

簟委班姬扇,蟬悲蔡琰琴。 韋莊 同舊韻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項斯 古扇

合裁班扇思行幸,愿托涼風(fēng)篋笥嫌。 鮑溶 上陽宮月

欲和古詩成竇錦,倍悲秋扇損齊紈。 鮑溶 贈遠

陸生誇妙法,班女恨涼飆。 齊己 謝人惠扇子及茶

典故
投壺樂
 
雅詠投壺
 
賓從投壺
 
投壺接高宴
 
軍中歌吟
 
投壺歌興
 
徵虜投壺


《后漢書》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祭遵〉~742~
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shù),對酒設(shè)樂,必雅歌投壺。唐·顏師古注曰:「雅歌謂雅詩也?!挂抖Y記投壺經(jīng)》曰:「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長二尺八寸,無去其皮,取其堅而重。投之勝者飲不勝者,以為優(yōu)劣也?!?/span>
典故
詠白蘋
 
瀟湘逢故人
 
采蘋洲
 
蘋香柳惲洲

相關(guān)人物
柳惲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八〈柳惲·江南曲〉~673~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fù)應(yīng)晚。不道新知樂,祇言行路遠。
典故
小山叢桂
 
小山桂
  
招隱賦
 
小山招隱
 
小山騷客
 
小山幽詠
 
小山招
 
淮南招隱
 
山中桂樹
 
攀桂枝
 
守桂叢
  
小山隱
 
桂樹隱
 
留人桂
 
小山桂枝
  
桂樹留人
 
桂樹游
 
淮南春草賦
 
淮南舊桂叢
 
淮南幽桂
 
淮陽桂
  
山能招隱
 
山中有桂枝
 
小山高賦
 
小山志
 
叢桂招隱
 
桂枝小山傳
 
小山碧蕪春句

相關(guān)人物
劉安(淮南王)
 
王逸


《楚辭補注》卷十二〈招隱士〉~232~
〈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閔傷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雖身沈沒,名德顯聞,與隱處山澤無異,故作〈招隱士〉之賦,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隱士〉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猿狖群嘯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坱兮軋,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騰或倚。狀兒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⒈焚庑芰`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淮南有小山,嬴女隱其間。 張昌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既荷大君恩,還蒙小山遇。 張說 修書院學(xué)士奉敕宴梁王宅賦得樹字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李白 白毫子歌

能齊大椿長,不與小山同。 顧封人 月中桂樹

莫恨殷勤留此地,東崖桂樹昔同攀。 武元衡 酬陸三與鄒十八侍御

獨為高懷誰和繼,掾曹同處桂同攀。 姚鵠 和陜州參軍李通微首夏書懷呈同寮張裳段群二先輩

小山宜大隱,要自望蓬萊。 儲光羲 安宜園林獻高使君

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儲光羲 河中望鳥灘作貽呂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九首

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劉禹錫 酬李相公喜歸鄉(xiāng)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

小山桂樹比權(quán)奇,上林桃花況顏色。 喬知之 羸駿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叢。 姚合 酬張籍司業(yè)見寄

少留攀桂樹,長渴望梅林。 崔備 清溪路中寄諸公

時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風(fēng)。 張易之 侍從過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風(fēng)字應(yīng)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跡仆離群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佩蘭長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贈齊公

有喜留攀桂,無勞問轉(zhuǎn)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錄林園宴集

人事傷蓬轉(zhuǎn),吾將守桂叢。 杜甫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xùn)|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煙霏想桂叢。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猶知小山桂,尚識大羅天。 楊炯 游廢觀

歸去塵寰外,春山桂樹叢。 權(quán)德輿 送李城門罷官歸嵩陽

遙知小山桂,五馬待邀歡。 權(quán)德輿 送梁道士謁壽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諸公奉侍祭岳瀆使大理盧幼平自會稽回經(jīng)平望將赴于朝廷期過故林不至

誰問烏臺客,家山憶桂叢。 羊士諤 和竇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蘭臺策,將從桂樹游。 陳子昂 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隱路,大塊切勞生。 駱賓王 早發(fā)淮口望盱眙

典故
詠而歸
 
舞雩風(fēng)
 
風(fēng)乎舞雩
 
曾點服
 
浴沂童
 
春服舞雩
 
赤爾何如
  
沂水行歌
 
暮雩風(fēng)
  
舞雩點也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曾皙


《論語注疏·先進》~0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狗蜃舆又??!盖?!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埂赋啵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埂更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棺釉唬骸负蝹酰恳喔餮云渲疽??!乖唬骸改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狗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例句

白雪調(diào)歌響,清風(fēng)樂舞雩。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典故 
知帝力
 
歌擊壤
 
堯民擊壤
 
擊壤謳
 
擊壤樂
 
堯舜力
 
擊壤情
 
頌虞唐
  
天子力
 
擊壤世
 
歌帝堯
  
出而作入而息
  
葛帝力
 
詠陶唐

相關(guān)人物
 


《論衡校釋》卷八〈藝增〉~388~
論語曰:「大哉!堯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箓髟唬骸赣心晡迨畵羧烙诼氛撸^者曰:『大哉!堯之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此言蕩蕩無能名之效也。
《太平御覽》卷八十〈皇王部五·帝堯陶唐氏〉~50~2~
《帝王世紀》曰:……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十老人擊壤于道。觀者嘆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簡釋

擊壤歌:稱頌帝王治國有方。南朝陳張正見《從籍田應(yīng)衡陽王教作五章》之五:“幸承濫吹末,擊壤自為歌?!?/p>


例句

擊壤將何幸,裴回望九門。 崔樞 賜耆老布帛(一作張復(fù)元詩)

野洽如坻詠,途喧擊壤謳。 李嶠 晚秋喜雨

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 李嶠

壤歌唯海甸,畫角自山樓。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茍伸擊壤情,機事息秋豪。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比屋初同俗,垂恩擊壤人。 楊嗣復(fù) 儀鳳

小臣空擊壤,滄海是恩波。 楊巨源 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十首

多慚擊壤曲,何以荅堯聰。 權(quán)德輿 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六韻

賡歌禹功盛,擊壤堯年豐。 武元衡 奉和圣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王維 偶然作六首之一

幸同擊壤樂,心荷堯為君。 王維 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次用各六韻之一

候時勤稼穡,擊壤樂農(nóng)功。 薛存誠 膏澤多豐年

擊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堯。 貫休 壽春進祝圣七首大興三教

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鮑防 元日早朝行(見鮑溶集旌旗以下。缺三字。下有斷爾春風(fēng)前。直如朱繩非爾姘二句。師曠以下句俱無。)

何當一雨蘇我苗,為君擊壤歌帝堯。 齊己 苦熱行

典故   
翠被君
 
妒鄂君
 
同繡被
 
繡被留歡
 
繡被掩口
 
詠鄂君
 
奉繡被
  
越鄂裘
 
舟中鄂君

相關(guān)人物
鄂皙


《說苑》卷十一〈善說〉~365~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擁鐘錘,縣令執(zhí)桴號令,呼:「誰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汎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芘,張翠蓋而翕犀尾,班麗衽,會鐘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挥谑悄苏僭阶g,乃楚說之曰:『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挥谑嵌蹙羽它趁戱牵卸鴵碇?,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zhí)圭,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今君何以踰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于長者矣。未嘗過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壯少之禮謹受命?!?/span>

例句

青春明月夜,知上鄂君船。 司空曙 送嚴使君游山

典故 
唱刀環(huán)
 
破鏡飛
 
折大刀
 
飛明鏡
 
問刀頭
 
飛破鏡
 
大刀折
 
望刀頭
 
夢刀頭
 
視刀環(huán)
 
刀環(huán)約
 
盼刀環(huán)
 
詠大刀
 
賦刀環(huán)
 
夢刀環(huán)
 
刀環(huán)視
  
破鏡刀環(huán)
  
刀環(huán)泣
 
刀頭飛鏡
 
寄刀環(huán)
 
寄刀頭
 
解刀環(huán)
 
雪窖刀環(huán)
 
刀環(huán)淚
 
刀環(huán)有約
 
明月攬刀環(huán)

相關(guān)人物
任立政
 
李陵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孫)李陵〉~2458~
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于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wèi)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shù)數(shù)自循其刀環(huán),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
《邵氏聞見后錄》卷十八~4~
古樂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藁砧,鈇也,問夫何在。重山,出字,夫出也。何當大刀頭,刀頭有環(huán),何時還也。破鏡飛上天,月半還也。如李義山「空看小垂手,忍問大刀頭」;宋子京「曾損歸書憑鯉尾,莫令殘月誤刀頭?!咕阌么耸略?。

簡釋

刀環(huán)有約:環(huán)、還諧音,用以詠思鄉(xiāng)之情。清尤侗《挽葉元禮臺人三首》之二:“刀環(huán)有約勞恩婦,劍鐵無家泣老親?!?/p>


例句

佳期應(yīng)借問,為報在刀頭。 宋之問 望月有懷

百戰(zhàn)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常建 塞上曲

佳期應(yīng)借問,為報在刀頭。 康庭芝 詠月

藁砧刀頭未有期,攀條拭淚坐相思。 徐彥伯 芳樹

怪來頻起詠刀頭,楓葉枝邊一夕秋。 施肩吾 送裴秀才歸淮南

空看小垂手,忍問大刀頭。 李商隱 擬意

破鏡徒相問,刀頭恐隔年。 李群玉 初月二首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夜聞漢使歸,獨向刀環(huán)泣。 王昌齡 從軍行二首

書中自報刀頭約,天上三看破鏡飛。 趙嘏 洞庭寄所思

別馬連嘶出御溝,家人幾夜望刀頭。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

東城躍紫騮,西路大刀頭。 韓翃 送劉侍御赴令公行營

王程應(yīng)未盡,且莫顧刀環(huán)。 高適 入昌松東界山行

贈君從此去,何日大刀頭。 高適 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賦得征馬嘶

典故
吳江楓
 
楓落吳江冷
 
楓葉吳江
 
霜落吳江冷
 
丹楓落盡吳江岸
 
冷楓新詠
 
木落江冷
 
江寒夜楓落


《新唐書》卷二百一〈文藝列傳上·崔信明〉~573~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高祖光伯,仕后魏為七兵尚書。信明之生,五月五日日方中,有異雀鳴集庭樹,太史令史良為占曰:「五月為火,火主離,離為文,日中,文之盛也,雀五色而鳴,此兒將以文顯,然雀類微,位殆不高邪?!辜伴L,彊記,美文章。鄉(xiāng)人高孝基嘗語人曰:「崔生才富,為一時冠,但恨位不到耳?!顾宕髽I(yè)中,為堯城令。竇建德僭號,而信明族弟敬素者,為賊鴻臚卿,自謂得意,語信明曰:「夏王英武,有舉天下心,士女襁負而至不可數(shù)。兄不以此時立功立事,豈所謂見機不俟終日乎?」答曰:「昔申胥海隅釣師,能固其節(jié)。爾欲吾屈身賊中求斗筲邪?」遂踰城去,隱太行山。貞觀六年,有詔即家拜興勢丞。遷秦川令,卒……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嘗矜其文,謂過李百藥,議者不許。揚州錄事參軍鄭世翼者,亦驁倨,數(shù)恌輕忤物,遇信明江中,謂曰:「聞公有『楓落吳江冷』,愿見其馀?!剐琶餍廊欢喑霰娖?,世翼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去。
典故 
道韞
 
詠絮才
 
堆鹽
 
絮因風(fēng)
   
撒鹽飛絮
 
吟絮
  
柳絮才高
 
道蘊詩
 
謝女題詩
 
雪里題詩
 
謝家飛絮
   
謝庭飛雪
 
謝庭詩詠
 
鹽牽謝女才
 
道韞詠雪
 
謝庭風(fēng)韻
 
風(fēng)絮謝娘
 
賦雪詞
 
柳花篇
 
柳絮聯(lián)章
 
起風(fēng)飛柳
 
散鹽飛絮
 
謝家幽賞
 
謝女雪飛香
 
謝庭飛絮
 
謝庭賞
 
雪比撒鹽
 
雪比鹽
 
雪絮因風(fēng)
 
雪陣春絮亂
 
鹽絮家風(fēng)
 
詠留飛絮
 
緣風(fēng)絮韞
 
道韞清芬
 
風(fēng)絮韞
 
賦雪
 
擬鹽句
  
謝家擬絮
 
謝女詠雪
 
謝氏六出花
 
謝庭賞雪
 
謝庭吟詩
 
謝庭爭道絮因風(fēng)
 
雪絮彫章
 
雪夜詩成
 
詠雪妹

相關(guān)人物
謝安
 
謝道韞


《世說新語》上卷上《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恍峙唬骸何慈袅跻蝻L(fēng)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南朝梁·劉孝標注:「胡兒,謝朗小字也。」
《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列傳·王凝之妻謝氏〉~256~
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拱仓^有雅人深致。又嘗內(nèi)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拱泊髳?。

例句

謝庭風(fēng)韻婕妤才,天縱斯文去不回。 竇常 過宋氏五女舊居

謝家爭擬絮,越嶺誤驚梅。 令狐楚 省中直夜對雪寄李師素侍郎

縈回謝女題詩筆,點綴陶公漉酒巾。 劉禹錫 柳絮

雪里題詩偏見賞,林間飲酒獨令隨。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

柳絮聯(lián)章敏,椒花屬思清。 吳融 個人三十韻

謝家詠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 姚合 楊柳枝詞五首之四

長愛謝家能詠雪,今朝見雪亦狂歌。 徐凝 喜雪

玄冥借與三冬景,謝氏輸他六出花。 徐夤 梅花

雪句豈須徵柳絮,粉腮應(yīng)恨帖梅妝。 徐夤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蘭亭宴罷方回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李商隱 令狐八拾遺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聯(lián)辭雖許謝,和曲本慚巴。 李商隱 喜雪

詠留飛絮后,歌唱落梅前。 李商隱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樂渴然有農(nóng)夫望歲之志遂作憶雪又作殘雪詩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舊憶雪

今日春光太漂蕩,謝家輕絮沈郎錢。 李商隱 江東

也曾飛絮謝家庭,從此風(fēng)流別有名。 李山甫 柳十首之七

麻引詩人興,鹽牽謝女才。 李紳 登禹廟回降雪五言二十韻

雪滿中庭月映林,謝家幽賞在瑤琴。 楊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輩聽崔校書彈琴

招邀菊酒會,屬和柳花篇。 權(quán)德輿 和九日從楊氏姊游

謝家興詠日,漢將出師年。 皇甫冉 和朝郎中楊子玩雪寄山陰嚴維

稱觴阮林下,賦雪謝庭幽。 盧僎 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lián)P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 盧綸 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并率爾投贈

聞道只因嘲落絮,何曾得似杜紅兒。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十六

今日謝庭飛白雪,巴歌不復(fù)舊陽春。 薛濤 酬文使君

道蘊詩傳麗,相如賦騁才。 許渾 和賓客相國詠雪

今朝謝家興,幾處郢歌傳。 錢起 省中對雪寄元判官拾遺昆季

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花詠散鹽。 韋莊 冬日長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

擬鹽吟舊句,授簡慕前規(guī)。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

謝庭賞方逸,袁扉掩未開。 駱賓王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典故 
興不淺
 
據(jù)胡床
  
庾亮樓
 
明月南樓
 
坐胡床
 
老子興不淺
 
南樓老子
 
庾亮南樓
 
醉倚胡床
 
胡床老子
 
老子上南樓
 
興不薄
 
諸君少住
 
胡床待月
 
庾令樓
 
胡床談笑
 
今古一南樓
 
南樓高興
 
延參佐
 
胡床邀月
 
樓移庾亮
 
興方不淺
 
庾公愛月
 
庾侯席
 
庾監(jiān)高樓
 
月向元規(guī)
   
南樓使君
 
殷浩賦南樓
 
元規(guī)愛月
 
元規(guī)嘯詠

相關(guān)人物
庾亮
 
殷浩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8~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diào)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因便據(jù)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后王逸少下,與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guī)爾時風(fēng)范,不得不小頹?!褂臆姶鹪唬骸肝ㄇ疔知毚?。」
《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列傳〉~924~
初,亮所乘馬有的顱,殷浩以為不利于主,勸亮賣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慚而退。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贡銚?jù)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簡釋

庾公樓:指風(fēng)流儒雅之場所。唐盧綸《送申居正字往湖南迎親……》:“坦腹定逢潘令罪,上樓應(yīng)伴庚公閑。”


例句

遙想高樓上,唯君對庾公。 司空曙 龍池寺望月寄韋使君閻別駕

庾公明月吟連曙,謝守青山看入秋。 吳融 離霅溪感事獻鄭員外

陶潛縣里看花發(fā),庾亮樓中對月明。 崔峒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

儻有登樓望,還應(yīng)伴庾公。 戴叔倫 送萬戶曹之任揚州便歸舊隱

庾公愛秋月,乘興坐胡床。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似庾公樓。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

竟陵明月夜,為上庾公樓。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憐如在庾樓中。 李逢吉 和嚴揆省中宿齋遇令狐員外當值之作

曾經(jīng)庾亮三秋月,下盡羊曇兩路棋。 李郢 上裴晉公

時陪庾公賞,還悟脫煩囂。 杜牧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

庾公興不淺,黃霸鎮(zhèn)每靜。 杜甫 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 樹間

自公多暇延參佐,江漢風(fēng)流萬古情。 杜甫 江陵節(jié)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池要山簡馬,月凈庾公樓。 杜甫 秋日寄題鄭監(jiān)湖上亭三首之一

江山勝他郡,閑賦庾樓詩。 杜荀鶴 送友人牧江州

滄州值康樂,明月向元規(guī)。 楊巨源 懷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絳老問年須算字,庾公逢月要題詩。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

庾樓寒更憶,腸斷雪千峰。 楊牢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樓見寄之

相思玩華彩,因感庾公樓。 權(quán)德輿 初秋月夜中書宿直因呈楊閣老

待月登庾樓,排云上蕭寺。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

偏懷賞心處,同望庾樓前。 權(quán)德輿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對月見懷

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yīng)伴庾公閑。 盧綸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兼謁趙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戲簡前歷陽李明府

聞?wù)f元規(guī)偏愛月,知君常得伴登樓。 盧綸 送鄧州崔長史

何郎載酒別賢侯,更吐歌珠宴庾樓。 盧鄴 和李尚書命妓錢崔侍御

庾亮樓何厄,陳蕃榻更崇。 竇庠 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仆射

定知有客嫌陳榻,從此無人上庾樓。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

庾監(jiān)高樓月,袁郎滿扇風(fēng)。 羅隱 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從此文星在何處,武牢關(guān)外庾公樓。 羅隱 送鄭州嚴員外

樓移庾亮千山月,樹待袁宏一扇風(fēng)。 羅隱 途中獻晉州孟中丞

明月清風(fēng)宗炳社,夕陽秋色庾公樓。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之二

庾樓清賞處,吟徹曙鐘看。 鄭谷 京兆府試殘月如新月

棹倚袁宏渚,簾垂庾亮樓。 鄭谷 荊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嶼

雙旌相望處,月白庾公樓。 鄭谷 送人之九江謁郡侯苗員外紳

典故
東閣梅
 
東閣官梅
 
動詩興
 
官閣梅
 
何遜在揚州
 
揚州何遜
 
凌風(fēng)臺
 
何遜梅花
 
詩成東閣
 
何郎詩句
 
東閣詩興
 
何郎詞卷
 
何郎花
 
何郎舊池閣
 
何郎情思
 
何郎遺詠
 
拾遺東閣
 
東閣遜梅花
 
風(fēng)流何郎
  
何遜賦梅
 
何遜漸老
 
何遜為詩
 
詩興關(guān)梅
 
揚州何郎識

相關(guān)人物
何遜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九〈何遜·詩·詠樹詩〉~699~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fēng)臺。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yīng)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例句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典故
煮豆
 
七步才
    
七步詠
  
豆萁才敏
 
豆萁煎正泣
 
豆萁篇
 
七步賦
 
七步詩成
 
萁燃
   
七步子建詩
 
子建詩成幾步

相關(guān)人物
曹丕(魏文帝)
 
曹植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244~
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昭明文選》卷六十〈行狀吊文祭文·行狀·齊竟陵文宣王行狀〉~257~
公道亞生知,照鄰幾庶。孝始人倫,忠為令德,公實體之,非毀譽所至。天才博贍,學(xué)綜該明。至若曲臺之禮,九師之易。樂分龍趙,詩析齊韓。陳農(nóng)所未究,河間所未輯。有一于此,罔不兼綜者與!昔沛獻訪對于云臺,東平齊聲于楊史,淮南取貴于食時,陳思見稱于七步,方斯蔑如也。唐·李善注引《世說》曰:「魏文帝令陳思王七步成詩,詩曰:萁在灶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簡釋

七步詠:指人才思敏捷,才氣過人。唐于志寧《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賦一字得杯》:“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p>

萁燃:喻兄弟相逼,或喻內(nèi)部不和。清黃蜜來《寄懷昌大風(fēng)》:“屐雖齒折誠何礙,吟到其燃未免猜?!?/p>


例句

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 于志寧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賦一字得杯

豆萁才敏俊,羽獵正崢嶸。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萬言不加點,七步猶嫌遲。 岑參 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

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 李嶠

九卿領(lǐng)徐方,七步繼陳思。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君看將相才多少,兩首詩成七步間。 薛能 和府帥相公

典故 
歌來暮
    
歌襦褲
  
歌褲襦
 
歌叔度
  
一襦五褲
  
民五褲
 
民有褲襦
 
褲襦恩
   
襦溫褲暖
 
叔度歌
 
頌襦褲
 
五褲得歌
 
楚瑤襦褲
  
民謠豈敢褲
  
襦褲歌詠
 
五褲換破衣
 
五褲瑤

相關(guān)人物
廉范


《后漢書》卷三十一《廉范傳》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趙將廉頗之后也。……建初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绔?!乖谑駭?shù)年,坐法免歸鄉(xiāng)里。范世在邊,廣田地,積財粟,悉以賑宗族朋友。

例句

五褲有前聞,斯言我非詐。 元稹 茅舍

遙想廬陵郡,還聽叔度歌。 劉長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

太守新臨郡,還逢五褲歌。 李端 送張少府赴夏縣

雖微五褲詠,幸免兆人詛。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路喧歌五褲,軍醉感單醪。 白居易 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水寒不見雙魚信,風(fēng)便唯聞五褲謳。 羅隱 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

慚愧蒼生還有意,解歌襦褲至如今。 羅隱 重過隨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長句

《漢語大詞典》:八詠樓(八詠樓)
在 浙江省 金華市 南隅, 婺江 北岸。 南朝 齊 太守 沈約 于 隆昌 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暢樓”。 宋 至道 中,郡守 馮伉 因 沈約 曾于此作《八詠詩》,改名“八詠樓”。歷代迭經(jīng)毀建,現(xiàn)存建筑乃 清 代所建。 唐 李白 、 崔顥 、 宋 李清照 , 清 吳偉業(yè) 等均有題詠。
《國語辭典》:團扇(團扇)  拼音:tuán shàn
1.圓形有柄的扇子。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2.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唐。李嶠倡婦行〉:「團扇辭恩寵,回文贈苦辛?!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懼讒〉詩:「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漢語大詞典》:團扇歌(團扇歌)
樂府 吳 聲歌曲,也稱《團扇郎歌》。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吳聲歌曲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團扇郎歌》者, 晉 中書令 王珉 捉白團扇與嫂婢 謝芳姿 有愛,情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 王 東亭聞而止之。 芳姿 素善歌,嫂令歌一曲當赦之。應(yīng)聲歌曰:‘白團扇,辛苦五流連,是郎眼所見?!?珉 聞,更問之:‘汝歌何遺?’ 芳姿 即改云:‘白團扇,憔悴非昔容,羞與郎相見?!笕艘蚨柚?。”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 河間王 琛 ﹞有婢 朝云 ,善吹箎,能為《團扇歌》、《隴上聲》?!?/div>
《國語辭典》:團扇妾(團扇妾)  拼音:tuán shàn qiè
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唐。李白〈長信宮〉詩:「誰憐團扇妾,獨坐怨秋風(fēng)。」
《漢語大詞典》:婕妤怨
樂府 楚 調(diào)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八·班婕妤 宋 郭茂倩 題解:“一曰《婕妤怨》……《樂府解題》曰:‘《婕妤怨》者,為 漢成帝 班婕妤 作也。 婕妤 , 徐令彪 之姑, 況 之女。美而能文,初為 帝 ( 成帝 )所寵愛。后幸 趙飛燕 姊弟,冠於后宮; 婕妤 自知見薄,乃退居?xùn)|宮,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后人傷之而為《婕妤怨》也。’”又因 班婕妤 失寵后,奉養(yǎng)太后於 長信宮 ,故 唐 人樂府又名《長信怨》。參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漢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寵后,作《團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棄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前蜀 韋莊 《同舊韻》:“簟委 班姬 扇,蟬悲 蔡琰 琴。”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顧況 與 韋夏卿 飲酒時,金氣已殘, 夏卿 請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 班姬 扇’。” 清 許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棄 班姬 扇,怕重張 河朔 筵?!庇忠?班 詩中有“團團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唐 李端 《賀李舍人直中對月見寄》詩:“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遠似 庾公 樓?!?/div>
《漢語大詞典》:班姬扇
見“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漢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寵后,作《團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棄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前蜀 韋莊 《同舊韻》:“簟委 班姬 扇,蟬悲 蔡琰 琴?!?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顧況 與 韋夏卿 飲酒時,金氣已殘, 夏卿 請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 班姬 扇’?!?清 許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棄 班姬 扇,怕重張 河朔 筵。”又因 班 詩中有“團團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唐 李端 《賀李舍人直中對月見寄》詩:“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遠似 庾公 樓?!?/div>
《漢語大詞典》:班扇
即班女扇。比喻失寵或受冷遇之意。文選·謝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詠《蘼蕪》,辭寵悲 班扇 ?!?劉良 注:“ 班倢伃 失寵,悲怨作《團扇》詩,言秋至則扇見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清 龔自珍 《水龍吟》詞:“嘯如 魯 柱,才如 竇 錦,遇如 班 扇?!庇忠?班倢伃 《團扇》詩中有“新裂 齊 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之句,故亦用為詠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懷王二十二》詩:“坐罷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詩?!眳⒁姟?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漢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寵后,作《團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棄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前蜀 韋莊 《同舊韻》:“簟委 班姬 扇,蟬悲 蔡琰 琴?!?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顧況 與 韋夏卿 飲酒時,金氣已殘, 夏卿 請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 班姬 扇’?!?清 許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棄 班姬 扇,怕重張 河朔 筵?!庇忠?班 詩中有“團團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唐 李端 《賀李舍人直中對月見寄》詩:“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遠似 庾公 樓?!?/div>
《國語辭典》:秋扇  拼音:qiū shàn
1.秋天的小圓扇。南朝梁。元帝〈鐘山飛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固?。劉禹錫〈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詩:「秋扇一離手,流塵蔽霜紈?!?br />2.入秋天涼,遭棄置不用的團扇。文學(xué)作品中比喻不再年輕貌美而遭受冷落的女子。參見「秋扇見捐」條。南朝梁。劉孝綽 班婕妤怨詩:「妾身似秋扇,君恩絕履綦。」唐。蔣防《霍小玉傳》:「但慮一旦色衰,思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购笠嘤糜诒扔鬟^時失去效用的事物。金。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陽峽〉詩:「紛紛世無真是非,棄置從渠若秋扇?!乖?。張憲〈我有〉詩二首之二:「中途偶棄置,竟踐秋扇轍?!?/div>
《國語辭典》:小山詞(小山詞)  拼音:xiǎo shān cí
書名。宋朝晏幾道的詞集,一卷。晏幾道為晏殊的幼子,詞風(fēng)頗受父親的影響,而感慨更深。
《漢語大詞典》:小山
文體名。 漢 王逸 《〈楚辭·招隱士〉解題》:“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眳⒁姟?大山小山 ”。
《國語辭典》:大山小山  拼音:dà shān xiǎo shān
1.漢淮南王劉安召集文人從事著述,各選辭賦,以類相從,分別稱為「大山」、「小山」,如同《詩經(jīng)》有〈大雅〉、〈小雅〉之分。
2.南朝梁時,何點、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隱居,前者號為「大山」,后者號為「小山」。明周肅王之后,睦?、安??俱有學(xué)行,人稱睦?為「大山」,安??為「小山」。故后來也用以稱呼同時享盛名的兄弟倆。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舉中第。參見「折桂」條。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詩二首之一:「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今試期日近,若但迷戀于此,不惟攀桂無分,亦且身軀難保?!?/div>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晉代郤詵曾以「桂林之一枝」對晉武帝比喻自己舉賢良對策的才能,為天下第一。見《晉書。卷五二。郤詵傳》。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唐。溫庭筠 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挂沧鳌概使稹?。
《漢語大詞典》:桂叢(桂叢)
(1).桂樹林。多指隱居之地。 明 林云鳳 《題申維久蕉隱》詩:“招隱曾聞有桂叢,君今何事隱蕉中?!?br />(2).指月宮。 唐 李商隱 《和友人戲贈》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馮浩 注:“桂叢,指月殿?!?清 洪升 《長生殿·重圓》:“聽何處奏鈞天,想近著桂叢邊?!?/div>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謂知時處世,逍遙游樂。語本論語·先進:“﹝ 曾點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宋 蘇轍 《送龔鼎臣諫議移守青州》詩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點 , 菑川 故舊識 平津 。”
分類:知時處世
《漢語大詞典》:浴沂
語出《論語·先進》:“浴乎 沂 ,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敝^在 沂水 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種怡然處世的高尚情操。 宋 林逋 《溪上春日》詩:“獨有浴 沂 遺想在,使人終日此徘徊?!?元 馬祖常 《寄舒真人》詩:“伊我逢休澣,從茲詠浴 沂 ?!?明 李東陽 《卜樹村新莊約方石先生不至》詩:“浴 沂 真樂許同尋,過眼春光次第深。”
《國語辭典》:舞雩  拼音:wǔ yú
1.古代祭天求雨的儀式。《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br />2.祭天求雨的地方?!墩撜Z。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div>
《漢語大詞典》:壤歌
《擊壤歌》。相傳 堯 時有老人擊壤而歌。后成為歌頌太平盛世之典。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壤歌》惟海甸,畫角自山樓。白髮寐常早,荒榛農(nóng)復(fù)秋?!?宋 蘇軾 《興龍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隊名》:“《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眳⒁姟?壤父 ”。
《國語辭典》:壤父  拼音:rǎng fǔ
傳說中上古時的賢者。年八十馀,嘗于道中擊壤為戲,謂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帝何德于我哉!」見晉。黃甫謐《高士傳。卷上。壤父》。
《國語辭典》:帝力  拼音:dì lì
君主的所為?!稑犯娂?。卷八十三。雜歌謠辭一。無名氏。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明史。卷六三。樂志三》:「民歌帝力,唐堯至仁?!?/div>
《國語辭典》:擊壤(擊壤)  拼音:jí rǎng
一種古代的游戲。將一塊鞋狀的木片當靶子,在一段距離之外用另一塊木片對其投擲,打中則獲勝。漢。王充《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涂,何以異哉?」此本為老人閒暇無事時的游戲?!端囄念惥?。卷一一。帝王部。帝堯陶唐氏引帝王世紀》:「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于道?!购蟊扔魈绞⑹??!段倪x。張協(xié)。七命》:「玄齠巷歌,黃發(fā)擊壤?!固?。張說〈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歡,良有以也?!?/div>
《國語辭典》:擊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堯時,老人于耕作之馀,擊壤歌詠,蒙受帝堯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漢。王充《論衡。藝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出:「息風(fēng)波,固皇圖,愿見康衢擊壤歌?!?/div>
《國語辭典》:擊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堯時,老人于耕作之馀,擊壤歌詠,蒙受帝堯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漢。王充《論衡。藝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出:「息風(fēng)波,固皇圖,愿見康衢擊壤歌?!?/div>
《國語辭典》:繡被(繡被)  拼音:xiù bèi
刺有五彩花紋的被面?!稘h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纲n金錢、繒絮,繡被百領(lǐng),衣五十篋?!?/div>
《國語辭典》:鄂君繡被(鄂君繡被)  拼音:è jūn xiù bèi
傳說鄂君泛舟,遇見一位擁楫唱歌的越人,拿繡被為他覆蓋。見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今用鄂君繡被來形容男性間的感情。《儒林外史》第三○回:「朋友之情,更勝于男女!你不看別的,只有鄂君繡被的故事?!?/div>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為之操舟,并作歌贊之。后因以“鄂君船”為與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嚴使君游山》詩:“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币嘧鳌?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妒》:“記初窺薄怒頳相逗,將辭轉(zhuǎn)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載 鄂 舟?!?明 陳子龍 《雨中行建德江》詩:“藥房帝子室,繡被 鄂君 舟?!?/div>
《漢語大詞典》:鄂舟
見“ 鄂君船 ”。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為之操舟,并作歌贊之。后因以“鄂君船”為與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嚴使君游山》詩:“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币嘧鳌?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妒》:“記初窺薄怒頳相逗,將辭轉(zhuǎn)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載 鄂 舟。” 明 陳子龍 《雨中行建德江》詩:“藥房帝子室,繡被 鄂君 舟?!?/div>
《國語辭典》:刀環(huán)(刀環(huán))  拼音:dāo huán
刀頭的環(huán)。因環(huán)、還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歸?!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shù)數(shù)自循其刀環(huán),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唐。柳中庸征人怨〉詩:「歲歲金河復(fù)玉闕,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div>
《國語辭典》:刀頭(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頂端。唐。杜甫后出塞〉詩:「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br />2.還。刀頭有環(huán),環(huán)、還同音,所以做為「還」的隱語。唐。趙嘏 洞庭寄所思詩:「書中自報刀頭約,天上三看破鏡飛?!?/div>
《國語辭典》:大刀頭(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還。刀頭常有環(huán),環(huán)音諧「還」,故以大刀頭暗指還。漢。無名氏〈稿砧今何在〉詩:「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div>
《國語辭典》:大刀頭(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還。刀頭常有環(huán),環(huán)音諧「還」,故以大刀頭暗指還。漢。無名氏〈稿砧今何在〉詩:「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div>
《漢語大詞典》:撒鹽(撒鹽)
(1).喻降雪。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公大笑樂。” 唐 元稹 《追封宋若華制》:“ 班妃 ‘裂素’之詠, 謝氏 ‘撒鹽’之章?!?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時風(fēng)雨猶未止,想上封正在撒鹽飛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極矣。”
(2).喻飄柳絮。 清 汪如洋 《疏影·賦柳絮》詞:“又惹他林下詩情,記起撒鹽庭院?!?/div>
分類:降雪柳絮
《漢語大詞典》:擬鹽(擬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峙唬骸慈袅跻蝻L(fēng)起。’公大笑樂。”后以“擬鹽”指詠雪。 唐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擬鹽吟舊句,授簡慕前規(guī)。”
分類:詠雪
《漢語大詞典》:散鹽(散鹽)
撒鹽。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又嘗內(nèi)集,俄而雪驟下,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安 大悅。”后以“散鹽”喻飛雪。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詩:“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cè)A詠散鹽?!?br />末鹽。一種用海水煮成的粉狀鹽。周禮·天官·鹽人:“祭祀,共其苦鹽、散鹽?!?鄭玄 注:“散鹽,鬻水為鹽?!?賈公彥 疏:“散鹽,煮水為之,出於 東海 。”宋史·食貨志下三:“鹽之類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顆鹽,《周官》所謂盬鹽也;鬻海、鬻井、鬻鹻而成者,曰末鹽,《周官》所謂散鹽也?!?/div>
《漢語大詞典》:謝家興(謝家興)
指詠雪之興。 唐 錢起 《省中對雪寄元判官拾遺昆季》詩:“今朝 謝 家興,幾處 郢 歌傳?!眳⒁姟?謝家詠雪 ”。
分類:詠雪
《漢語大詞典》:謝家詠雪(謝家詠雪)
晉 太傅 謝安 ,嘗于雪天與子侄集會論文賦詩。俄而雪驟, 安 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 謝朗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謝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安 大笑樂。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后遂以“謝家詠雪”作為詠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楊柳枝詞》之四:“ 謝 家詠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謝家擬雪 ”。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詠楊花》:“ 劉績 《詠楊花詩》云:‘…… 謝 家擬雪真兒女,到處生蟲不殺蟲?!币嗍∽鳌?謝雪 ”。 唐 陸龜蒙 《重憶白菊》:“何慚 謝 雪清才詠,不羨 劉 梅貴主妝?!?/div>
《漢語大詞典》:謝家輕絮(謝家輕絮)
指 晉 謝道韞 詠雪事,后以“謝家輕絮”作詠柳詠雪的典實。 唐 李商隱 《江東》詩:“今日春光太漂蕩, 謝 家輕絮 沈郎 錢?!眳⒁姟?謝家詠雪 ”。
《漢語大詞典》:謝家詠雪(謝家詠雪)
晉 太傅 謝安 ,嘗于雪天與子侄集會論文賦詩。俄而雪驟, 安 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 謝朗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 謝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安 大笑樂。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后遂以“謝家詠雪”作為詠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楊柳枝詞》之四:“ 謝 家詠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币嘧鳌?謝家擬雪 ”。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詠楊花》:“ 劉績 《詠楊花詩》云:‘…… 謝 家擬雪真兒女,到處生蟲不殺蟲?!币嗍∽鳌?謝雪 ”。 唐 陸龜蒙 《重憶白菊》:“何慚 謝 雪清才詠,不羨 劉 梅貴主妝?!?/div>
《漢語大詞典》:謝雪(謝雪)
見“ 謝家詠雪 ”。
《漢語大詞典》:謝家詠雪(謝家詠雪)
晉 太傅 謝安 ,嘗于雪天與子侄集會論文賦詩。俄而雪驟, 安 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 謝朗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謝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安 大笑樂。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后遂以“謝家詠雪”作為詠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楊柳枝詞》之四:“ 謝 家詠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币嘧鳌?謝家擬雪 ”。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詠楊花》:“ 劉績 《詠楊花詩》云:‘…… 謝 家擬雪真兒女,到處生蟲不殺蟲?!币嗍∽鳌?謝雪 ”。 唐 陸龜蒙 《重憶白菊》:“何慚 謝 雪清才詠,不羨 劉 梅貴主妝。”
《漢語大詞典》:鹽絮(鹽絮)
(1).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載: 謝安 侄女 道韞 ,才思敏捷,嘗居家遇雪,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謝安 十分贊賞。后因以“鹽絮”指美好的詩句。 宋 蘇軾 《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之二:“乞得 湯休 奇絶句,始知鹽絮是陳言。”
(2).以指詩才。 宋 李清照 《青玉案》詞:“鹽絮家風(fēng)人所許,如今憔悴,但餘雙淚,一似黃梅雨。”
《漢語大詞典》:南樓(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注:“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zhuǎn)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br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fēng)流在 武昌 ?!卑?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br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云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br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云?!?仇兆鰲 注:“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jù)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br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tǒng)志《慶遠府志》
(7).古樓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jié)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 劉有年 有記。
《漢語大詞典》:庾公樓(庾公樓)
即庾樓。 清 趙翼 《庾樓》詩:“危欄瞰天地,千載 庾公樓 。”
《漢語大詞典》:庾樓(庾樓)
(1).樓名。一名 庾公樓 ,在 江西 九江 。傳說為 晉 庾亮 鎮(zhèn) 江州 時所建,不足信。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樓正對 廬山 之 雙劍峯 ,北臨 大江 ,氣象雄麗…… 庾亮 嘗為 江 荊 豫 州刺史,其實則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樓 名 庾樓 ,猶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晉 特 柴??h 之 湓口關(guān) 耳,此樓附會甚明。” 唐 白居易 《庾樓曉望》詩:“三百年來 庾樓 上,曾經(jīng)多少望鄉(xiāng)人?!?br />(2).泛指樓閣。 明 高明 《琵琶記·中秋望月》:“真珠簾捲, 庾樓 無限佳興?!?/div>
《國語辭典》:胡床  拼音:hú chuáng
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繩椅。椅腳交叉即能折疊,背后設(shè)有靠背。靠背的花樣古時多為栲栳樣,宋人吳淵則創(chuàng)制荷葉樣。《晉書。卷七三。庾亮傳》:「便據(jù)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菇?。王庭筠〈書西齋壁〉詩:「偶然攜拄杖,來此據(jù)胡床?!挂卜Q為「交床」、「交椅」、「繩床」。
《漢語大詞典》:官梅
官府所種的梅。 唐 杜甫 《和裴廸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 何遜 在 揚州 ?!卑?, 南朝 梁 何遜 為官在 揚州 時,官府中有梅,常吟詠其下,故云。 宋 黃庭堅 《雨中花慢》詞:“政樂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傳消息。待新年歡計,斷送春色,桃李成陰。” 清 趙翼 《題謝蘊山觀察種梅圖》詩:“陋彼 孤山翁 ,徒夸疎影橫,官梅與野梅,固難一例評?!卑?, 孤山翁 指 宋 林逋 。因其隱居終老 孤山 ,故稱。其《山園小梅》云:“疎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div>
分類:官府何遜
《漢語大詞典》:七步
相傳 三國 魏 曹植 七步成詩,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淮南 取貴於食時,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徐復(fù)祚《紅梨記·逼試》:“可惜他才高七步,賦埒《兩都》,錦心繡腹,隱豹鳳雛,卻為柳營花陣都擔(dān)誤?!?span id="3zt5hz3" class="book">《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時而名成七步,有時而倚馬萬言。”參見“ 七步成詩 ”。
《國語辭典》: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nèi)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div>
《國語辭典》: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nèi)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
《漢語大詞典》:七步詩
詩篇名。三國魏曹植作。相傳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內(nèi)作一詩,否則處死。曹植應(yīng)聲成詩,詩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后慚愧,赦免了曹植。
《漢語大詞典》:豆萁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文帝 嘗令 東阿王 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焙笠浴岸馆讲拧庇鞑潘济艚?。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豆萁才敏儁,羽獵正崢嶸?!?/div>
分類:才思敏捷
《國語辭典》: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萁,大豆的莖。三國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完成一首詩,曹植便作〈七步詩〉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殘。《幼學(xué)瓊林。卷四?;绢悺罚骸钢蠖谷驾剑刃謿埖??!挂沧鳌溉驾街蠖埂?。
《國語辭典》:相煎何急  拼音:xiāng jiān hé jí
比喻彼此地位同等,關(guān)系密切,卻相逼過甚。參見「相煎太急」條。
分類:迫害
《漢語大詞典》:五褲歌
指五袴謠。 宋 蘇軾 《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陜州》:“君獨一麾去,欲賡五袴歌?!?清 趙翼 《擢授貴西兵備道紀恩述懷》詩:“長途但擬單車赴,遺愛慚無五袴歌。”
《漢語大詞典》:五褲詠(五袴詠)
指五袴謠。 宋 王禹偁 《對雪感懷呈翟使君馮中允同年》詩:“深聞五袴詠,略減貳車愁。”
《漢語大詞典》:五褲謠(五袴謡)
稱頌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謠。 唐 白居易 《西樓喜雪命宴》詩:“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袴謡?!?明 高啟 《送長洲周丞陞吳縣令》:“寂寞 長洲 路,空聞五袴謡?!眳⒁姟?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褲 ”。 后漢書·廉范傳:“﹝ 范 ﹞ 建初 中,遷 蜀郡 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焙笠浴拔褰f”作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唐 儲光羲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頌千箱?!?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送鄭厚卿趙衡州》詞:“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啣?!?span id="z3dnxnp"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六六回:“又久仰貴任榮修德政,舉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譽。” 清 錢謙益 《戶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爾之字人可以庶,爾之祥刑可以教……〈無衣〉五袴之謡豈遂遜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五褲謳(五袴謳)
指五袴謠。 唐 羅隱 《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詩:“水寒不見雙魚信,風(fēng)便唯聞五袴謳。”
《漢語大詞典》:來何暮(來何暮)
本為 東漢 蜀郡 百姓對太守 廉范 的頌辭,后用為贊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使鄒君》詩:“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痹敗?來暮 ”。
《漢語大詞典》:來暮(來暮)
后漢書·廉范傳:“ 成都 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來暮”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辭。 唐 王勃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藩維克振,既參來暮之歌;邦國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樂》詞:“擁朱旛,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復(fù)》:“《卿云》之歌,金天之頌,來暮之嘆,去思之碑,無當亦無謂也?!?/div>
《漢語大詞典》:廉公褲
見“ 廉袴 ”。
《漢語大詞典》:廉褲
據(jù)后漢書·廉范傳載,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為 蜀郡 太守,廢除禁止百姓點燈夜作的舊制。百姓稱便,作《五袴歌》以頌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為民眾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唐 李商隱 《為裴懿無私祭薛郎中袞文》:“ 漢 滎 出牧, 晉 議州兵, 廉 袴歌送, 劉 錢 贈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趙翼 《前守韋緣事罷官詩以送別》:“民猶爭誦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眳⒁姟?五絝 ”。
《國語辭典》:歌五褲(歌五褲)  拼音:gē wǔ kù
廉范做蜀郡太守,廢除禁止百姓夜間點燈火做事的制度,百姓用五褲歌來歌頌他的功績。典出《后漢書。卷三一。廉范傳》。后用歌五褲指民眾歌頌地方官吏的政績。唐。儲光羲〈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詩:「籍籍歌五褲,祁祁頌千箱?!顾?。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寒食不小住〉詞:「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褲,歸詔鳳凰銜?!?/div>
《漢語大詞典》:歌褲
后漢書·廉范傳載: 廉范 字 叔度 ,為 蜀郡 太守時,“ 成都 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焙笏煲浴案柩F”為歌頌官吏德政之典。 宋 梅堯臣 《送閻中孚郎中知磁州》詩:“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漢語大詞典》:褲襦
(1).后漢書·廉范傳:“遷 蜀郡 太守……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焙笏煲浴把F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謂 竺 乾 之道與 尼聃 鼎。” 宋 蘇軾 《慶源宣義王丈求紅帶》詩:“今年蠶市數(shù)州禁,中有遺民懷袴襦。” 清 趙翼 《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游牛首山》詩:“豈有袴襦留 叔度 ,空傳尸祝到 庚桑 ?!?br />(2).衣褲。 宋 陸游 《貧甚戲作絕句》:“數(shù)種袴襦秋未贖,羨他鄰巷搗衣聲。”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葉若谷》:“方初見時,著粉青衫,水紅袴襦,既久未嘗易衣,然常如新?!?/div>
《漢語大詞典》:褲襦歌
對地方官吏善政的稱頌。 宋 楊萬里 《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詩:“身達當難免,能稱未要多。但無田里嘆,不必袴襦歌。” 宋 王禹偁 《戲題二章述滁州官況寄翰林舊同院》詩之一:“小郡既無衣襖使,豐年兼有袴襦歌?!眳⒁姟?袴襦 ”。
《漢語大詞典》:褲襦
(1).后漢書·廉范傳:“遷 蜀郡 太守……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焙笏煲浴把F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謂 竺 乾 之道與 尼聃 鼎?!?宋 蘇軾 《慶源宣義王丈求紅帶》詩:“今年蠶市數(shù)州禁,中有遺民懷袴襦。” 清 趙翼 《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游牛首山》詩:“豈有袴襦留 叔度 ,空傳尸祝到 庚桑 ?!?br />(2).衣褲。 宋 陸游 《貧甚戲作絕句》:“數(shù)種袴襦秋未贖,羨他鄰巷搗衣聲?!?宋 洪邁 《夷堅甲志·葉若谷》:“方初見時,著粉青衫,水紅袴襦,既久未嘗易衣,然常如新?!?/div>
《國語辭典》:襦褲(襦褲)  拼音:rú kù
衣褲。《禮記。內(nèi)則》:「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xué)幼儀,請肄簡諒?!?/div>
分類:短衣衣服
《國語辭典》:襦褲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漢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時,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們作「襦褲歌」頌揚他。典出《后漢書。卷三一。廉范傳》。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