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2
詞典
5
分類詞匯
7
詞典
哈拉
哈拉庫圖
撒哈拉沙漠
哈拉帕文化
阿姆哈拉人
分類詞匯
西非
混同江
阿拉伯沙漠
西洛可風
哈拉帕文化
黑非洲
阿拉伯非洲
《國語辭典》:
哈拉
拼音:
hā la
油質食物的酸腐味。也作「哈喇」、「哈辣」。
分類:
哈拉
食物
酸腐
《國語辭典》:
哈拉庫圖(哈拉庫圖)
拼音:
hā lā kù tú
地名。距青海省治一百五十公里,為青海入關第一要隘。
分類:
地名
青海
治一
公里
入關
一要
要隘
寒食
《國語辭典》:
撒哈拉沙漠
拼音:
sā hā lā shā mò
Sahara Desert
地名。位于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北起亞特拉斯山,南至蘇丹,西起大西洋岸,東至尼羅河,面積九百零六萬五千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沙漠,氣候燥熱。
分類:
地名
非洲
北部
大沙
沙漠
《漢語大詞典》:
哈拉帕文化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遺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約、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屬青銅文化。有較為發(fā)達的農業(yè),種植多種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規(guī)模宏大;陶器、青銅器工藝精良;并產生了文字。
分類:
印度河
流域
文化
遺址
哈拉
巴基斯坦
境內
《漢語大詞典》:
阿姆哈拉人
又譯“安哈拉人”。埃塞俄比亞的民族。約1700萬人(1985年)。講安哈拉語,通用英語。多信基督教。男女行割禮。主要從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
分類:
埃塞
民族
萬人
《國語辭典》:
西非
拼音:
xī fēi
West Africa
非洲西部地區(qū)。指北起撒哈拉沙漠,南達幾內亞灣,東抵喀麥隆邊界,西至大西洋沿岸的非洲國家。昔日為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今已獨立為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獅子山、賴比利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和奈利及利亞等國家。
分類:
西非
非洲
洲西
西部
地區(qū)
哈拉
沙漠
幾內亞灣
《國語辭典》:
混同江
拼音:
hùn tóng jiāng
河川名。由黑龍江、松花江二江在同江縣的哈拉烏蘇合流而成。因松花江含沙較多,江水北黑南黃,經久而混,故稱為「混同江」。也稱為「鴨子河」。
分類:
河川
河川名
黑龍江
松花江
哈拉
合流
《國語辭典》:
阿拉伯沙漠
拼音:
ā lā bó shā mò
Arabian Desert
撒哈拉沙漠的東緣部分。位于埃及東部、尼羅河、紅海與蘇伊士灣之間。為礫漠或巖丘,海拔約三百至一千公尺。植物稀少,富石油等礦產。
分類:
哈拉
沙漠
埃及
東部
尼羅河
紅海
蘇伊士
《國語辭典》:
西洛可風(西洛可風)
拼音:
xī luò kě fēng
起自撒哈拉沙漠,吹過南地中?;虮狈?,凡向東吹的南風或西南風,稱為「西洛可風」。這種風乾燥而燠熱,多挾帶沙塵,常見于七、八月。
分類:
哈拉
沙漠
南地
地中海
北非
《漢語大詞典》:
黑非洲
指 非洲 撒哈拉沙漠 以南的廣大地區(qū)。當?shù)鼐用裰饕呛谌恕?曾克
《接班人》
:“他為 日本 人民、 黑非洲 人民寫頌歌。”亦省作“ 黑非 ”。 陳毅
《寄耿星同志》
詩:“ 黑非 獨立驚鼙鼓,數(shù)行韻語報平安。”
分類:
非洲
哈拉
沙漠
以南
廣大
大地
地區(qū)
居民
民主
要是
黑人
《漢語大詞典》:
阿拉伯非洲
泛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北的非洲。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通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其歷史文化發(fā)展同撒哈拉以南的黑種人截然不同。
分類:
哈拉
沙漠
非洲
居民
民主
要是
阿拉伯人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