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7,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綱商
畜家
馬商
阛阓子
散商
客賈
港腳
徽商
蒙古兒
行人
屯田
公行
商旅
市人
賈胡
《漢語大詞典》:綱商(綱商)
(1).成批運銷大量貨物的商人。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僦斂綱商,其徒如市。”資治通鑒·后周太祖廣順二年:“ 野雞 族多羊馬, 彥欽 故擾之以求賂, 野雞 族遂反,剽掠綱商。”
(2).特指運銷綱鹽的商人。 清 魏源 《籌鹺篇》:“夫以十餘疲乏之綱商,勉支全局,何如合十數(shù)省散商之才力,眾擎易舉?” 清 梅曾亮 《黃個園傳》:“又七年,為 道光 三十年。而 淮 南之票鹽興,綱商廢。”
《漢語大詞典》:畜家
指囤積居奇的商人。文獻通考·市糴二:“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div>
《漢語大詞典》:馬商(馬商)
指專營馬匹的商人。 宋 王應(yīng)麟 玉?!け剖摹ゑR政下:“ 雄州 馬商獻良馬五,閲試皆驥也?!?/div>
《漢語大詞典》:阛阓子(闤闠子)
商人。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食酒:“有闤闠子作日記冊云:‘某日買燒酒四兩食之。’人遂傳為笑柄。”
分類:商人
《漢語大詞典》:散商
(1).指鴉片戰(zhàn)爭前 廣州 的 英國 東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國商人,即所謂“自由”商人,又稱“港腳”。 清 魏源 《籌海篇》四:“西洋互市 廣東 者十餘國,皆散商無公司,惟 英吉利 有之?!?清 魏源 《籌海篇》四:“散商者,各出己資,自運自集,利害皆一人獨當之?!?br />(2). 清 代官府于壟斷行業(yè)特許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實商戶為首領(lǐng),稱為總商,類似牙行行首,其余則稱散商。
《漢語大詞典》:客賈(客賈)
商人。因販賣貨物而往來各地,故稱。《西游記》第八八回:“樓臺處處人煙廣,巷陌朝朝客賈喧?!?/div>
《漢語大詞典》:港腳
(1).指鴉片戰(zhàn)爭前 英國 所屬的 印度 各商埠碼頭。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八節(jié):“‘港腳’是 印度 各埠的統(tǒng)稱?!?br />(2).指當時不屬于 英國 東印度公司的在 廣州 從事貿(mào)易的 英國 和 印度 商人。
《漢語大詞典》:徽商
舊指 徽州 籍的商人。 宋 代逐漸形成, 明 清 時其商業(yè)活動遍及全國,在 長江 中下游一帶頗有勢力。 清 末漸趨衰落。經(jīng)營業(yè)務(wù)主要有鹽、米、絲、茶、墨、木材、典當和對外貿(mào)易,其中以鹽商、文具商和典當商為最著。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監(jiān)·陳增之死:“ 守訓(xùn) 乃訐 宗堯 多贓巨萬,潛寄徽商 吳朝俸 家。上如所奏嚴追?!?/div>
《國語辭典》:蒙古兒(蒙古兒)  拼音:méng gǔ ér
銀子。譯自滿文?!吨闭Z補證。蒙古兒》:「市井以為銀之隱語,蒙古二字原作銀解。國語始知之,蓋彼時與金國號為對耳?!?/div>
《漢語大詞典》:行人
參加同業(yè)商行的商人。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 金 朝城鎮(zhèn)商業(yè)中的行,見于記載的有油面行、布行、銀行等。參加同業(yè)商行的商人稱為‘行人’?!?/div>
《國語辭典》:屯田  拼音:tún tián
1.漢以后歷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駐扎的地區(qū)一面駐守,一面墾殖荒地,這種措施稱為「屯田」。《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2.職官名。漢代工部尚書中,有屯田郎中,主管戶口墾田,是屯田官的開始。晉置屯田尚書;南北朝設(shè)屯田郎;隋初稱屯田侍郎;唐置屯田郎中、員外郎各一人,屬工部,掌屯田政令。至清末廢。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動,公然進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span id="ee961bm"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習,爭弄權(quán)柄,交通請託,賄賂公行?!?span id="6qbavyi" class="book">《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如今果是 楊國忠 為相,賄賂公行,不知埋沒了多少高才絶學(xué)?!?br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車行列事。《詩·魏風·汾沮洳》:“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毛 傳:“公行,從公之行也。” 鄭玄 箋:“從公之行者,主君兵車之行列?!?span id="t41svyf" class="book">《左傳·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為餘子;其庶子為公行。 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杜預(yù)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眳⒁姟?公路 ”。
(2).鴉片戰(zhàn)爭前 廣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會組織。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創(chuàng)設(shè),次年解散,后屢設(shè)屢廢。設(shè)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擔官府差科,消除內(nèi)部競爭,規(guī)定進出口貨市價,分配各行業(yè)務(wù),約束外商活動,經(jīng)辦中外交涉事項和解決同業(yè)困難。《南京條約》簽訂后,公行取消。
(3).復(fù)姓。 戰(zhàn)國 齊 有 公行子 。見《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國道、省道、縣道、鄉(xiāng)道及專用公路等供車輛通行的道路。
《國語辭典》:商旅  拼音:shāng lǚ
來往各地買賣貨物的商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山岳潛形,商旅不行。」《大宋宣和遺事。貞集》:「官人非商旅也,莫是官中親王否?」
《國語辭典》:市人  拼音:shì rén
市民。漢。劉向《新序。卷一。雜事》:「魯有沈猶氏者,旦飲羊飽之,以欺市人?!埂段倪x。陸機。五等論》:「雖復(fù)時有鳩合同志以謀王室,然上非奧主,下皆市人?!?/div>
《國語辭典》:賈胡(賈胡)  拼音:gǔ hú
舊稱經(jīng)商的胡人。《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伏波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谌幕兀骸钢灰娨粋€人長身闊膀,黑面虬髯,好似西洋賈胡一般走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