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四大不調(diào)
【佛學大辭典】
(雜語)人身自地水火風四大而成,此四大之調(diào)和若缺,則生四百四病。最勝王經(jīng)五以四蛇喻四大。(參見:四蛇)
【佛學常見辭匯】
謂身體上地水火風不調(diào)和,系生病的別名。
四蛇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喻地水火風之四大也。仁王經(jīng)下曰:「識神無形,假乘四蛇,無明保養(yǎng),以為樂車?!怪嵌日撌唬骸负D中有四蛇,王敕罪人令看禮養(yǎng)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勝王經(jīng)曰:「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于此四種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風火二蛇性輕舉,由此背違眾病生?!?/div>
四大弟子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為四大弟子。智度論謂舍利弗目連為佛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葉行十二頭陀,為頭陀第一。佛在世時,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養(yǎng)此四人。輒得如愿。【又】迦葉,賓頭盧,羅云,君屠缽嘆之四人也。法護譯之彌勒下生經(jīng)曰:「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歲,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游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后乃當般涅槃?!狗ㄈA文句記一曰:「四大弟子者:迦葉,賓頭盧,羅云,君屠缽嘆。」
【佛學常見辭匯】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等為四大弟子。
四大乘宗
【佛學大辭典】
(流派)(參見:四個大乘)
四大教法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四種墨印)
四大菩薩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彌勒,文殊,觀音,普賢,謂之法華四大菩薩。又涌出品所說之上行等四菩薩也。(參見:四導師)
【佛學常見辭匯】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四大聲聞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也。于法華會座此四人為中根之機,此四人,于信解品得領解。于授記品受當來作佛之記?!居帧繌浝障律?jīng)以迦葉,屠缽嘆,賓頭盧,羅云為四大聲聞。(參見:四大弟子)
四大弟子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為四大弟子。智度論謂舍利弗目連為佛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葉行十二頭陀,為頭陀第一。佛在世時,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養(yǎng)此四人。輒得如愿。【又】迦葉,賓頭盧,羅云,君屠缽嘆之四人也。法護譯之彌勒下生經(jīng)曰:「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歲,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游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后乃當般涅槃?!狗ㄈA文句記一曰:「四大弟子者:迦葉,賓頭盧,羅云,君屠缽嘆?!?br />【佛學常見辭匯】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等為四大弟子。
四大護院
【佛學大辭典】
(術語)胎藏曼荼羅十三大院之第十三院也。為守護曼荼羅四門之金剛神。南門名金剛無勝結護,東門名無畏結護,北門名壞諸怖結護,西門名難降伏結護。青龍軌具記之。現(xiàn)圖曼荼羅不載。
四大元無主
【佛學大辭典】
(雜語)禪林類集曰:「肇法師遭秦王難,臨就刑說偈云: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參見:四大)
四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俱舍論所說,地水火風也。此四者廣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質),故名四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地水火風也。依俱舍論言,此四大有假實二種,其實者,稱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單云四大。實之四大,一地大,性堅,支持萬物。二水大,性濕,收攝萬物。三火大,性煖,調(diào)熟萬物。四風大,性動,生長萬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謂之能造四大。其體觸處所攝,唯為身根所得。身根觸諸色而覺知堅濕煖動也。假之四大,則世間所稱之地水火風也,此四大雖其實為地水火風及色聲香味觸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堅性最增盛者名為地,乃至動性最增盛者名為風。要之實之四大為能造,假之四大屬于所造也。若據(jù)成實論意,則無實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觸之四塵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塵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質之物,無非為四大之所造(俱舍),無非為四大之和合(成實),故稱之為大也。或以之分為二種,稱正報之人身為內(nèi)之四大,或稱為有識之四大,依報之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無識之四大。圓覺經(jīng)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褂衷唬骸负阕鞔四睿医翊松硭拇蠛秃?,所謂發(fā)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煖氣歸于火,動轉歸于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瓔珞經(jīng)二曰:「四大有二種:一有識,二無識?!棺顒偻踅?jīng)五曰:「譬如機關由業(yè)轉,地水火風共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梵Maha%bhu%ta。
【佛學常見辭匯】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體的毛發(fā)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便利等是潮濕性的水大;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三藏法數(shù)】
(出圓覺經(jīng))
四大者,謂人之身,攬外地水火風四大,而成內(nèi)身四大。因對色香味觸四微,故稱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堅礙為性。謂眼耳鼻舌身等名為地大,若不假水,則不和合。經(jīng)云:發(fā)毛爪齒、皮肉筋骨等,皆歸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潤濕為性。謂唾涕津液等名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經(jīng)云: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熱為性。謂身中煖氣,名為火大。若不假風,則不增長。經(jīng)云:煖氣歸火。是也。
〔四、風大〕,風以動轉為性。謂出入息及身動轉,名為風大。此身動作,皆由風轉。經(jīng)云:動轉歸風。是也。(動轉歸風者,凡身動轉皆屬風也。)
四大佛護院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即四大護院。
四大病相
【佛學大辭典】
(雜語)若身體苦重,堅結疼痛,枯痹痿瘠,是地大之病相,若舉身膨腫,膚肉浮滿,是水大之病相,若舉身洪熱,骨節(jié)酸楚,呼吸缺乏,是火大之病相,若心懸忽悅,懊悶忘失,是風大之病相。
婆沙四大論師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又曰婆沙四評家:世友、法救、妙音、覺天之四論師也。此四論師與脅尊者共為大毗婆沙論主之編纂者,故有此名。
四大分散
【佛學常見辭匯】
地、水、火、風能造作一切的色法(物質),所以叫做四大,人們的肉身,就是由地、水、火、風之堅、濕、煖、動等性所構成的。此四大種性如果不調(diào)和,肉身就會散壞分散。
四大本空
【佛學常見辭匯】
四大是地水火風,為一切萬法的原素,一切萬法均由此四大合成,四大分散,萬法即歸于壞滅,四大所成的一切法,沒有真實的自體,所以說四大本空。
四大金剛
【俗語佛源】
為佛經(jīng)所稱帝釋的外將,分別居于須彌山四,各護一方,因亦稱護世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執(zhí)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持索;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執(zhí)寶叉。寺廟山門兩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稱四大金剛。文學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記》第五回:「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xié)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股钪幸渤S袑⒛承┥聿母叽螅Υ鬅o比,或護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稱呼之。(李君岡)
四大皆空
【俗語佛源】
佛教把一切物質現(xiàn)象(色法)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濕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四大可分為內(nèi)、外兩大類: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內(nèi)四大」;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外四大」。通常從前者的意義引申,稱人身為「四大」,如清·李斗《揚州畫航錄·虹橋錄上》:「六十歲來一夢輕,飄然四大御風輕?!购笠蚍Q看破紅塵,身無牽掛的超脫態(tài)度為「四大皆空」。如《水滸后傳》第三一回:「胞胎渾沌,四大皆空,沒甚姓名?!梗ɡ蠲鳈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