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俞水
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 ,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濱,善歌舞, 漢 《巴俞舞》即出于此。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巴俞 宋 蔡 , 淮南 于遮” 裴骃 集解引 晉 郭璞 曰:“ 巴 西 閬中 有 俞水 , 獠 人居其上,皆剛勇好舞, 漢高 募取以平 三秦 。后使樂府習(xí)之,因名《巴俞舞》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岳丈人
青城山 的別名。山在今 四川 灌縣 西南。太平御覽卷四四引《玉匱經(jīng)》:“﹝ 青城山 ﹞ 黃帝 封為 五岳丈人 。”
《漢語大詞典》:五矹
亦作“ 五屼 ”。 山名。在今 四川 樂山縣 南。文選·左思〈蜀都賦〉:“經(jīng) 三峽 之崢嶸,躡 五屼 之蹇滻?!?劉逵 注:“ 五屼 ,山名也。一山有五重。在 越嶲 當(dāng) 犍為 南安縣 之南也。”
《漢語大詞典》:跳腳舞
彝 族民間舞蹈。流行于 云南 、 四川 、 貴州 的 彝 族地區(qū)。舞者一般為雙數(shù),拉手成圈,左右移動(dòng)。主要是腳部動(dòng)作。動(dòng)作激烈,情緒奔放。也叫打跳、對腳舞。
《漢語大詞典》:演易臺(演易臺)
(1).臺名。在今 河南省 湯陰縣 北。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四:“ 相里 湯陰縣 北有 羑里城 ,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實(shí),高于城外地丈餘,北開一門,相傳 文王 演之所。”《清一統(tǒng)志·河南九》:“ 演易臺 在 湯陰縣 北 羑里城 ,即 文王 演處。本朝 乾隆 十五年圣駕巡幸 河南 ,經(jīng)此,有御製《演易臺謁文王祠》詩勒石?!?br />(2).臺名。在今 四川省 云陽縣 北。《清一統(tǒng)志·四川十三》:“ 演易臺 在 云陽縣 北三十里地,名 向陽坪 , 宋 邵康節(jié) 於此注, 明 御史 盧雍 立石表之?!?/div>
《漢語大詞典》:鴉飛不到山(鴉飛不到山)
山名。在今 四川 宜賓 西南境。 宋 黃庭堅(jiān) 《元明題哥羅驛竹枝詞》:“平生夢亦未嘗處,聞?dòng)?鴉飛不到山 ?!?span id="rfrdp2z" class="book">《宋史·蠻夷傳四·瀘州蠻》:“度 黑崖 ,至 鴉飛不到山 ?!?明 楊慎 《病中秋懷》詩:“ 九絲城 寨控諸蠻,舊是 鴉飛不到山 ?!?/div>
《漢語大詞典》:儀橋(儀橋)
橋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遂寧縣 。 宋 趙與時(shí) 賓退錄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今 遂寧府 譙門之外有橋曰 儀橋 ,不知何時(shí)所造,上加欄楯,道分為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謂之儀者,猶儀門也?!?/div>
《漢語大詞典》:仙峰寺
寺名。在 四川省 峨眉縣 峨眉山 。古名 慈延寺 ,一名 仙峰禪院 。創(chuàng)建于 明 萬歷 間, 清 代曾重修。背負(fù)危巖,面 華嚴(yán)峰 ,林木蔥蘢,遠(yuǎn)離塵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 九老洞 、 三皇臺 等名勝。
《國語辭典》:書目答問(書目答問)  拼音:shū mù dá wèn
書名。清張之洞提督四川學(xué)政時(shí),應(yīng)答初學(xué)者所問而作,一說實(shí)出繆荃蓀手。四卷。其書引歷代著作,多達(dá)二千馀種,按四部分類,并分子目,指示門徑,極便初學(xué)。近人范希曾補(bǔ)正,于各目之下臚列各本,頗便檢查。
《國語辭典》:格老子的  拼音:gé lǎo zi de
四川地區(qū)笑罵人的口頭語。通常用來表達(dá)心中不能平衡的感覺。
《國語辭典》:那個(gè)耗子不偷油(那個(gè)耗子不偷油)  拼音:nǎ ge hào zi bù tōu yóu
北方及四川人稱老鼠為「耗子」?!改莻€(gè)耗子不偷油」比喻本性難改?!?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九一回:「奶奶想,那個(gè)耗子不偷不油呢?他也不過怕事情不密,大家鬧出亂子來不好看。」
《國語辭典》:硬是要得  拼音:yìng shì yào dé
四川方言。確實(shí)是了不起。如:「中華棒球隊(duì)的表現(xiàn)硬是要得,令觀眾喝采不絕?!?/div>
《國語辭典》:保寧縣(保寧縣)  拼音:bǎo níng xiàn
地名。為四川省舊府名,今閬中縣為其舊治。
《國語辭典》:茶馬市(茶馬市)  拼音:chá mǎ shì
宋明時(shí),甘肅與四川兩省邊界以茶交易藩馬的地方,稱為「茶馬市」。
《國語辭典》:蜀窯(蜀窯)  拼音:shǔ yáo
唐代四川所出的磁器。體薄質(zhì)細(xì),色白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