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3,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昌明
石花
蓬婆
白帝城
離堆
萬里橋
李密
靈關(guān)
鄧通
蜀土
邛竹
相書
子云亭
鹿頭
青神
《國語辭典》:昌明  拼音:chāng míng
1.興盛。《紅樓夢(mèng)》第一回:「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
2.發(fā)揚(yáng)光大?!肚迨犯?。卷八四。禮志三》:「五十一年,以朱子昌明圣學(xué),升躋十哲,位次卜子?!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杆f八股不久一定要廢,翻譯之學(xué)一定要昌明?!?br />3.一種茶。因產(chǎn)于四川省昌明縣,故稱為「昌明」。唐。白居易 春盡日詩:「醉對(duì)數(shù)叢紅芍藥,渴嘗一碗綠昌明?!?/div>
《漢語大詞典》:石花
(1).鐘乳水的花狀凝結(jié)物。即碳酸鈣。 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雜志二:“又石穴中水,所滴皆為鐘乳、殷孽。春秋分時(shí),汲井泉?jiǎng)t結(jié)石花?!?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石三·殷孽﹝集解﹞引 蘇恭 曰:“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者?!?br />(2).茶名。產(chǎn)于 四川 。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飲食器用:“石花、紫筍,皆茶名也。 劍 南有 蒙頂 石花, 湖州 有 顧渚 紫筍。” 宋 楊萬里 《謝木韞之舍人分送講筵賜茶》詩:“石花紫筍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爾?!?br />(3).烏韭的別名。見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草十·烏韭。
(4).珊瑚的一種。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石三·殷孽﹝附錄﹞引 寇宗奭 曰:“石花白色,圓如覆大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細(xì)文起,以指撩之,錚錚然有聲。其體甚脆,不禁觸擊?!?span id="v9frdtb" class="book">《人民文學(xué)》1981年第1期:“美麗的貝殼是它(小圓鏡)的框,潔白的石花是它的座。”
(5).即石花菜。一種產(chǎn)于沿海的藻類植物,可供食用和提煉瓊脂。
《漢語大詞典》:蓬婆
山名。在今 四川省 茂縣 西南。 唐 杜甫 《奉和嚴(yán)鄭公軍城早秋》:“已收 滴博 云間戍,欲奪 蓬婆 雪外城?!?span id="dz5nbn5" class="book">《舊唐書·吐蕃傳上》:“﹝ 王昱 ﹞頓兵於 蓬婆嶺 下,運(yùn) 劍南道 資糧以守之。” 宋 陸游 《初到榮州》詩:“豈惟慣見 蓬婆 雪,直恐遂泛星河槎?!?/div>
分類:山名四川
《國語辭典》:白帝城  拼音:bái dì chéng
地名。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東漢初公孫述據(jù)此筑城,自稱為「白帝」,故以為名。本為魚復(fù)縣城,其后歷為州、郡治所。城居高山,形勢(shì)險(xiǎn)要。三國時(shí)蜀漢以此為防吳重地。劉備伐吳,為陸遜所敗,退居此城,后卒于城西永安宮。也稱為「白帝」。
《漢語大詞典》:離堆(離堆)
(1).亦作“ 離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內(nèi) 都江堰 。史記·河渠書:“ 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碓﹞古‘堆’字也?!?宋 范成大 《懷古亭》詩題注:“ 懷古亭 在 永康 離堆 之上。 離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縣 以入於 府江 。”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縣 東南。 唐 顏真卿 《鮮于氏離堆記》:“ 閬州 之東百餘里,有縣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數(shù)千步,有山曰 離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數(shù)百尺,形勢(shì)縮矗,欹壁峻肅,上崢嶸而下逥洑,不與眾山相屬,是之謂 離堆 ?!?/div>
《漢語大詞典》:萬里橋(萬里橋)
橋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上·成都縣》:“ 萬里橋 架 大江 水,在縣南八里, 蜀 使 費(fèi)禕 聘 吳 , 諸葛 祖之。 禕 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行?!蛞詾槊??!?唐 杜甫 《狂夫》詩:“ 萬里橋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滄浪?!?/div>
《國語辭典》:李密  拼音:lǐ mì
人名。(西元224~287)字令伯,三國時(shí)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彭山縣)人。父早亡,母改嫁,育于祖母。李密事奉祖母,以孝聞名。晉武帝時(shí),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上〈陳情表〉婉辭,辭甚哀切懇摯。武帝大為感動(dòng),遂賜奴婢與食米,使得終養(yǎng)祖母。
《漢語大詞典》:靈關(guān)(靈關(guān))
(1).山名。在今 四川 寶興 南。文選·左思〈蜀都賦〉:“廓 靈關(guān) 而為門,包 玉壘 而為宇。” 劉逵 注:“ 靈關(guān)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漢壽 界。”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杜宇 稱帝……乃以 褒斜 為前門, 熊耳 、 靈關(guān) 為后戶?!?南朝 齊 謝朓 《謝隋王賜紫梨啟》:“味出 靈關(guān) 之陰,旨玠 玉津 之澨。”
(2).指險(xiǎn)要的關(guān)隘。 南朝 梁 吳均 《邊城將》詩之二:“僕本邊城將,馳射靈關(guān)下。” 唐 王勃 《三國論》:“乃知德之不修,棧道靈關(guān)不足恃也?!?明 劉基 《龍虎臺(tái)賦》:“杰彼神臺(tái),在京之郊,金城內(nèi)阻,靈關(guān)外包?!?br />(3).道教語。指仙界的關(guān)門。 唐 吳筠 《高士詠·河上公》:“靈關(guān)暢玄旨,萬乘趨道風(fēng)?!?span id="rjthxnn"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九:“登七寶於 玄圃 ,攀飛梯於靈關(guān)?!?br />(4).道教語。指人體內(nèi)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仙人:“火兵符圖備靈關(guān)?!?梁丘子 注:“諸圖可以守備靈關(guān),即三關(guān)四關(guān)等身中具有之?!?span id="nnxvbjp"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鎮(zhèn)靈關(guān),拘魂御魄,萬神自歡?!?/div>
《國語辭典》:鄧通(鄧通)  拼音:dèng tōng
人名。生卒年不詳。漢南安(今四川省夾江縣西北)人,為文帝的寵臣,獲賞銅山,得自鑄錢,由是大富。景帝立,以事怨通,盡沒其財(cái),后竟貧餓而死。
《漢語大詞典》:蜀土
舊稱今之 四川 地方。晉書·裴秀傳:“ 蜀 土既定,六軍所經(jīng),地域遠(yuǎn)近,山川險(xiǎn)易,征路迂直,校驗(yàn)圖記,罔有或差。”宋書·劉粹傳:“遠(yuǎn)方商人多至 蜀 土資貨,或有直數(shù)百萬者?!?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疆外之險(xiǎn),莫過 蜀 土。” 宋 葉夢(mèng)得 石林燕語卷七:“ 西蜀 初定, 成都 帥例不許將家行。 蜀 土輕剽易為亂,中朝士大夫尤以險(xiǎn)遠(yuǎn)不測(cè)為憚?!?/div>
分類:舊稱四川
《漢語大詞典》:邛竹(卭竹)
竹名。因產(chǎn)于 西漢 邛都縣 (今 四川 西昌 東南)境,故名。文選·左思〈蜀都賦〉:“於是乎卭竹緣嶺,菌桂臨崖?!?李善 注:“卭竹,出 興古 盤江 以南,竹中實(shí)而高節(jié),可以作杖?!?/div>
《國語辭典》:相書(相書)  拼音:xiàng shū
1.談命理、相術(shù)的書。《晉書。卷五一。束晢傳》:「瑣語十一篇,諸國夢(mèng)卜妖怪相書也。」
2.一種四川口技。用四川方言在帳幔中表演。節(jié)目一般都有簡單故事,以引人發(fā)笑取勝。
《漢語大詞典》:子云亭(子雲(yún)亭)
在 四川省 綿陽縣 。相傳為 西漢 學(xué)者 揚(yáng)雄 讀書處, 揚(yáng)雄 字 子云 ,故名。 唐 劉禹錫 《陋室銘》:“ 南陽 諸葛廬 , 西蜀 子云亭 。”
《漢語大詞典》:鹿頭(鹿頭)
(1).鹿的頭。后漢書·董卓傳“鐘虡” 唐 李賢 注:“故 賈山 上書云‘懸石鑄鐘虡’。《前書音義》曰:‘虡,鹿頭龍身,神獸也?!?br />(2).山名。在 四川省 德陽市 。 唐 杜甫 《鹿頭山》詩:“ 鹿頭 何亭亭,是日慰飢渴?!?仇兆鰲 注引《全蜀總志》:“ 鹿頭山 ,在 德陽縣 治北三十餘里。” 宋 蘇軾 《送賈訥倅眉》詩之一:“ 鹿頭 北望應(yīng)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
(3).見“ 鹿頭關(guān) ”。
(4).鱘鰉魚的兩頰之肉。 明 黃省曾 《養(yǎng)魚經(jīng)》:“江海之產(chǎn),有鱘鰉之魚,其長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兩頰之肉,謂之鹿頭?!?/div>
《漢語大詞典》:鹿頭關(guān)(鹿頭關(guān))
古關(guān)名。 唐 置,在 四川省 德陽市 鹿頭山 上,為 西川 防守要地。舊唐書·憲宗紀(jì)上:“丁酉, 高崇文 破賊萬人於 鹿頭關(guān) ?!?宋 趙抃 《過左緜偶成》詩:“入覲已違龍尾道,出麾還過 鹿頭關(guān) ?!?清 王士禛 《秦蜀驛程記》:“有碑題 漢 龍鳳 二公祠,東 鹿頭關(guān) ,即 士元 墓?!币嗍》Q“ 鹿頭 ”。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 闢 黨聚謀, 鹿頭 是守?!?/div>
分類:四川
《漢語大詞典》:青神
(1).即 青帝 。墨子·迎敵祠:“敵以東方來,迎之東壇……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 青神 長八尺者八,弩八,八發(fā)而止?!?元 吳昌齡《張?zhí)鞄煛?/span>第三折:“先請(qǐng)東方 青帝 青神 ,啣符佩劍,入吾水中。”參見“ 青帝 ”。
(2).即 青衣神 。 清 蔡方炳 《廣輿記·四川·眉州》:“ 青神 ,昔 蠶叢氏 服青衣,教民蠶事,立廟祀之。”參見“ 青衣神 ”。
(3).奇木名。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草木記》:“木之奇者有 天臺(tái) 之金杜、琪樹…… 天目 之青神、鳳集?!?清 厲鶚 《試天目茶歌同蔣丈雪樵徐丈紫山作》:“怳然置身 天目 頂,青神、鳳集樹下同相羊?!?br />(4).縣名。屬 四川省 。在 岷江 中游。 西魏 置 青衣縣 , 北周 改 青神縣 。 宋 黃庭堅(jiān) 《與王觀復(fù)書》:“ 庭堅(jiān) 既以江漲不能下峽,則欲至 青神 見老家姑?!?宋 陸游 《訪青神尉廨借景亭蓋山谷先生舊游也》詩:“造朝下 白帝 ,弔古游 青神 ?!?清 吳偉業(yè)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卭雅》詩:“橫刀割取 青神 渡,烈火燒殘 白帝 宮?!?/div>
《漢語大詞典》:青帝
(1).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 蒼帝 、 木帝 。史記·封禪書:“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黃巢 《題菊花》詩:“他年我若為 青帝 ,報(bào)與桃花一處開。” 清 秋瑾 《憤時(shí)迭前韻》之二:“一線光明放異芽,欲同 青帝 鬭春華?!?br />(2).道教以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門,門內(nèi)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備一門,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div>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蠶叢氏 。教民蠶桑,民尊之為神。路史·前紀(jì)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羅蘋 注:“﹝ 南朝 齊武帝 ﹞ 永明 二年, 蕭鑑 刺 益 ,治園 江 南,鑿石冢,有槨無棺……有篆云: 蠶叢氏 之墓。 鑑 責(zé)功曹 何佇 墳之,一無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廣輿記·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廟。 青神 ,昔 蠶叢氏 服青衣,教民蠶事,立廟祀之。”
分類:教民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