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武擔(dān)(武擔(dān))
山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城內(nèi)西北隅。 漢 揚雄 《蜀王本紀》:“ 武都 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 蜀王 娶以為妻,不習(xí)水土,疾病欲歸。 蜀王 留之,無幾物故, 蜀王 發(fā)卒之 武都 擔(dān)土,于 成都 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 武擔(dān) ’。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span id="r3jfdd8"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劉備 ﹞即皇帝位於 成都 武擔(dān) 之南?!?/div>
《漢語大詞典》:仙都觀(仙都觀)
道觀名。在 四川 豐都縣 平都山 。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百二十二里至 忠州 酆都縣 。去縣三里有 平都山 仙都道觀 。本朝更名 景德 ……碑牒所傳, 前漢 王方平 、 后漢 陰長生 ,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 陰君 丹爐及兩君祠堂皆存?!?/div>
《國語辭典》:青城山  拼音:qīng chéng shān
山名。在四川省灌縣西南,為岷山第一峰,因黃帝封此山為五岳丈人,故也稱為「丈人山」。道書載此山為十大洞天之一,號曰寶仙九室之洞天,歷代方士如張道陵、杜光庭等皆曾在此隱居修行。
《國語辭典》:成都市  拼音:chéng dū shì
城市名。四川省省會,位于成都平原東南,岷江船運的終點,是該省西部的陸運中心。商業(yè)繁盛,交通便利。市內(nèi)街道、建筑平整寬闊,風(fēng)景明秀,多古跡名勝。因五代蜀后主孟昶于城口遍種芙蓉,故也稱為「蓉城」。
《漢語大詞典》:南隆
四川 閬中 的別稱。 宋 蘇軾 《二鮮于君以詩文見寄作詩為謝》:“維時 南隆 老,奉使獨未還。” 王文誥 注引 次公 曰:“ 南隆 , 閬中 也。 鮮于子駿 , 閬中 人?!?/div>
分類:四川次公
《漢語大詞典》:瀆山(瀆山)
岷山 的古稱。在今 四川省 北部。史記·封禪書:“自 華 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 華山 …… 瀆山 。 瀆山 , 蜀 之 汶山 ?!?司馬貞 索隱:“《地理志》 蜀郡 湔氐道 , 湣山 在西。 郭璞 注云:‘山在 汶陽郡 廣陽縣 ,一名 瀆山 也?!?/div>
《國語辭典》:楊慎(楊慎)  拼音:yáng shèn
人名。(西元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明朝四川新都人。正德間廷試第一,授修撰,世宗時以議大禮,廷杖削籍,遣戍云南永昌衛(wèi),久之還蜀卒,追謚文憲。明士大夫博學(xué)饒著述者推慎第一,所著詩文雜著百馀種,《升庵集》八十一卷。
《國語辭典》:苗田  拼音:miáo tián
1.播種秧苗、苗木的田。
2.云貴等省苗人種植農(nóng)作物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二蜀
指古時 蜀 地。即今 四川省 。南史·梁武陵王紀傳:“ 大寶 元年六月辛酉, 紀 乃移告諸州征鎮(zhèn),遣世子 圓照 領(lǐng)二 蜀 精兵三萬,受 湘東王 繹 節(jié)度?!?唐 項斯 《聞蟬》詩:“一棹三 湘 浪,單車二 蜀 塵?!?宋 董逌 廣川書跋·成都蘭亭:“ 寶月 刻《蘭亭序》, 東坡居士 為讚于后,蓋 子由 得于 中山 舊石,故今所摹,獨傳二 蜀 ,中州人或未知也?!?/div>
分類:四川
《漢語大詞典》:沫水
古水名。即今 四川省 大渡河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沫水:“ 沫水 出 廣柔 徼外,東南過 旄??h 北,又東至 越嶲 靈道縣 出 蒙山 南,東北與 青衣水 合,東入于 江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 沫水 即 大渡河 ,俗名 銅河 ,水勢湍急,在與 泯江 合流處,曾幾次改道。”
《漢語大詞典》:使君灘(使君灘)
(1).灘名。在今 四川省 萬縣 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 江 水﹞又東徑 羊腸虎臂灘 。 楊亮 為 益州 ,至此舟覆,懲其波瀾, 蜀 人至今猶名之為使君灘。”
(2).灘名。在今 湖北省 宜昌縣 西大江中。 清 吳偉業(yè)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之四:“ 使君灘 急風(fēng)濤阻, 神女臺 荒云雨多?!?吳翌鳳 箋注:“《一統(tǒng)志》: 使君灘 在 東湖縣 西一百十里大江中, 漢 劉璋 遣 法正 迎 昭烈帝 入 蜀 經(jīng)此?!?/div>
《國語辭典》:天麻  拼音:tiān má
1.蘭科「赤箭」的別名。參見「赤箭」條。
2.唇形科「益母草」。即「茺蔚」的別名。參見「益母草」條。
《漢語大詞典》:玉局觀(玉局觀)
宋 代著名的道觀。設(shè)于 玉局化 。在今 四川 成都市 北。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六年“ 蜀 主詔於 玉局化 設(shè)道場” 胡三省 注引 宋 彭乘 《修玉局觀記》:“ 后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jīng)》,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span id="iw5nbaz" class="book">《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 蘇軾 ﹞在 永州 不多時,赦書又到,召還提舉 玉局觀 ?!?/div>
《漢語大詞典》:渝歌
四川省 渝水 一帶的民歌。 清 丁彭 《送孫九畹備兵保寧》詩:“ 僰道 生猺 能漢語, 羌 西諸將半 渝 歌?!?/div>
分類:四川民歌
《漢語大詞典》:左擔(dān)(左擔(dān))
古山道名。自今 甘肅 文縣 東南至 四川 平武縣 東。 唐 杜甫 《愁坐》詩:“ 葭萌 氐 種迴, 左擔(dān) 犬戎 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