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寧方(寧方)
安定四方。魏書·高閭傳:“用能闢國寧方,征伐四剋?!?/div>
分類:安定四方
《漢語大詞典》:環(huán)向(環(huán)嚮)
見“ 環(huán)嚮 ”。
亦作“ 環(huán)向 ”。
(1).四方歸向。 宋 蘇軾 《上劉侍讀書》:“非有君長之位,殺奪施與之權(quán),而天下環(huán)嚮而歸之,此必有所得者矣?!?宋 葉適 《治勢上》:“能以其身為天下之勢,則天下之勢亦環(huán)向而從己?!?清 龔自珍 《御試安邊綏遠(yuǎn)疏》:“亦懾我之聲靈,而環(huán)嚮以安。”
(2).團聚相對。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將士環(huán)向而泣,至有宵遁者?!?/div>
《漢語大詞典》:天區(qū)(天區(qū))
謂上下四方。文選·張衡〈東京賦〉:“聲教布濩,盈溢天區(qū)?!?薛綜 注:“天區(qū),謂四方上下也。”《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食舉歌》:“鼓鐘震天區(qū),禮容塞皇闈?!?span id="kqewemy" class="book">《北史·魏紀(jì)一》:“仁風(fēng)被于四海,盛化塞于天區(qū)。”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雨露所均,混天區(qū)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以潛通?!?/div>
《國語辭典》:岳伯  拼音:yuè bó
唐虞有四岳,分掌四方諸侯。周有方伯,為一州之表率。后因以稱疆吏、封疆大臣。明。何景明隴右行送徐少參〉詩:「熊軾朱幡今岳伯,豸冠白筆舊臺臣。」也稱為「岳牧」。
《漢語大詞典》:云水客(雲(yún)水客)
云游四方的人。《敦煌曲子詞·謁金門》:“云水客,書見十年功積。” 唐 白居易 《招王質(zhì)夫》詩:“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眳⒁姟?云水 ”。
分類:云游四方
《國語辭典》:云水(雲(yún)水)  拼音:yún shuǐ
行云流水。比喻行腳僧或游方道士居無定所。唐。項斯 日東病僧詩:「云水絕歸路,來時風(fēng)送船?!埂端问?。卷四六二。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傳》:「帝歲命內(nèi)侍即其居設(shè)千道齋,合云水之士,施予優(yōu)普?!?/div>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隱居江湖之間。南朝宋。謝靈運〈會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div>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舊指在各地奔走以獻演技藝混飯吃的人?!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妇褪侵芟喙贿€,我們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幾兩銀子!」《老殘游記二編》第一回:「我們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們做官的,我們那兒都可以混?!?/div>
《國語辭典》:離恨天(離恨天)  拼音:lí hèn tiān
1.佛經(jīng)謂須彌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間傳說三十三天中最高者為離恨天?!都t樓夢》第一回:「遂得脫卻草胎木質(zhì)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br />2.比喻男女間的離情愁恨,綿長無盡。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诙郏骸感∩愂烙?,便好道三十三天離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br />3.人死魂歸之所。如:「魂歸離恨天。」
《國語辭典》:三十三天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觀中指:(1)在須彌山頂?shù)闹醒霝榈坩屘?,其四方各有八個天城,共三十三天。屬于欲界六天之一?!对鲆话⒑?jīng)》卷三三:「三十三天晝度樹本縱廣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八:「是時三十三天各各相謂言:『如來何故竟日而食?』」
《國語辭典》:六指  拼音:liù zhǐ
上下四方。《荀子。儒效》:「至高謂之天,至下謂之地,宇中六指謂之極?!顾?。蘇舜欽 地動聯(lián)句:「六指忽搖拽,群蹠初奔馳,丸銅落蟾吻,始異張渾儀?!?/div>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種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鄭玄 注:“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嚴(yán);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宋 蘇軾 《洗玉池銘》:“ 秦 漢 以還,龜玉道熄,六器僅存,五瑞莫輯。”
(2).指六種樂器。文選·馬融〈長笛賦〉:“昔 庖羲 作琴, 神農(nóng)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為塤, 倕 之和鐘, 叔 之離磬……若然,六器者,猶以二皇圣哲黈益。” 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鐘磬?!?/div>
《漢語大詞典》:江湖人
(1).浪跡江湖的人。 唐 元稹 《酬樂天登樂游園見憶》詩:“愛君直如髮,勿念江湖人。” 宋 沈遘 《五言次韻和沖卿省直》:“嗟我江湖人,胡為投此間?”
(2).舊時指流浪四方,以賣藝、賣藥、星相占卜等謀生的人。
《漢語大詞典》:職方氏(職方氏)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圖與四方職貢。周禮·夏官·職方氏:“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 夷 、八 蠻 、七 閩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dāng)?shù)要,周知其利害?!?span id="0e0mu4m" class="book">《漢書·地理志上》:“故《周官》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地,辯九州之國。”
《漢語大詞典》:西金
指西方。古以五行配屬中央與四方,西方屬金,故稱。 唐 黃滔 《知白守黑賦》:“豈非白也吐耀含輝,稟西金而成姿?!?/div>
《漢語大詞典》:誦訓(xùn)(誦訓(xùn))
(1). 周 代官名。掌為王者述說四方久遠(yuǎn)故事,說明各地風(fēng)俗所忌諱的言語;王者巡狩,隨從王車左右。周禮·地官·誦訓(xùn):“誦訓(xùn),掌道方志以詔觀事,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則夾王車?!?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國語·楚語上》:“倚幾有誦訓(xùn)之諫。” 韋昭 注:“誦訓(xùn),工師所誦之諫,書之於幾也?!?span id="ig00amw"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雜御史 趙湘 請依周禮置土訓(xùn)、誦訓(xùn),纂録所經(jīng)山川古跡風(fēng)俗,以資宸覽?!?br />(2).指誦讀訓(xùn)誡之言。 梁啟超 《變法通議·自序》:“今專標(biāo)斯義,大聲疾呼,上循土訓(xùn)、誦訓(xùn)之遺,下依矇諷鼓諫之義,言之無罪,聞?wù)咦闩d?!?/div>
《漢語大詞典》:四沖(四衝)
控扼四方的要地。《魏書·崔楷傳》:“竊惟 殷州 地實四衝,居當(dāng)五裂,西通長山,東漸巨野?!?元 關(guān)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有我 荊州 ,乃四衝用武之地?!?明 唐順之 《裕州均田碑記》:“今 方城山 在 裕州 境,山旁有 楚 壁壘斥堠云。地故阻險,然四衝。西脅 武關(guān) ,東挾 江 淮 ,北綰 河 洛 ,南隙 宛 鄧 ,四方輻輳?!?/div>
分類:四方要地
《漢語大詞典》:四疆
四方的疆界。周禮·地官·封人:“凡封國,設(shè)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 漢 袁康 越絕書·內(nèi)傳陳成恒:“今君悉擇四疆之中,出大臣以環(huán)之,黔首外死,大臣內(nèi)空?!?/div>
分類:四方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