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6,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四會
四鄙
九星
四花
方載
辰巳
外邦
四飛
四布
六幽
四游
四空
四衢
游化
方社
《國語辭典》:四會(四會)  拼音:sì huì
1.四方會集。唐。張九齡〈荔枝賦〉:「華軒洞開,嘉賓四會?!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诹兀骸噶骐[于四會獵人中,常吃肉邊菜,請問肉鍋里煮的菜算葷算素?」
2.指學習外語的會讀、會寫、會聽、會說。
《漢語大詞典》:四鄙
(1).四方邊境地區(qū)。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五稼屢豐,四鄙不擾?!?宋 王安石 《開元行》:“由來犬羊著冠坐廟堂,安得四鄙無豺狼?!?明 劉基 《郁離子·螇螰》:“群臣輯睦,四鄙無事?!?br />(2).指四境邊民。《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則白露蚤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span id="6fztyik" class="book">《淮南子·時則訓》:“行冬令,則風寒不時,鷹隼蚤摯,四鄙入保?!?高誘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星
(1).指四方及五星。逸周書·小開武:“三極:一維天九星,二維地九州,三維人四左?!?孔晁 注:“九星,四方及五星也?!?br />(2).指星、辰、日、月、四時、歲。文選·任昉〈宣德皇后令〉:“九星仰止?!?李善 注:“周書:王曰:‘余不知九星之光?!?周公旦 曰:‘九星,星、辰、日、月、四時、歲,是謂九星。’”
(3).指 天蓬 天內(nèi) 等九星。《素問·天元紀大論》:“九星懸朗?!?王冰 注:“九星,謂 天蓬 、 天內(nèi) 、 天衝 、 天輔 、 天禽 、 天心 、 天任 、 天柱 、 天英 。”
(4).冠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九星、靈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漢語大詞典》:四花
亦作“ 四華 ”。
(1).佛教語。法華六瑞中,雨華瑞之四花,即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一說四花為分陀利(白蓮華)、優(yōu)缽羅(青蓮華)、缽特摩(紅蓮華)、拘物投(黃蓮華)。見翻譯名義集卷三。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是以徧動六地,普雨四花?!?唐 李邕 《大相國寺碑》:“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國土威神,塔廟崇麗,此其極也?!?唐 靈澈 《送鑒供奉歸蜀寧親》詩:“雙樹欲辭金錫冷,四花猶向玉階飛?!?br />(2).佛教語。仿大般涅槃時的娑羅雙樹,在棺槨四方各豎一對白蓮花或白造花,稱為四花。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眾修黃箓齋詞》:“備玉籩金豆之儀,陳十極四華之禮。”
《漢語大詞典》:方載(方載)
(1).指大地。 漢 蔡邕 《明堂月令論》:“圜蓋方載,六九之道也?!?唐 孔穎達 《〈禮記正義〉序》:“上法圓象,下參方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span id="fxcqkz6" class="book">《舊唐書·禮儀志二》:“﹝明堂﹞上法圓清,下儀方載,契陰陽之至數(shù),葉交泰之貞符?!?br />(2).四方之事。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李善 注:“方載,四方之事?!?/div>
分類:四方大地
《漢語大詞典》:辰巳
東南方。古代陰陽五行家將十二地支和四方相配,子在正北,卯在正東,午在正南,酉在正西。辰巳在卯午之間,于位為東南方。《淮南子·天文訓》:“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 漢 王充 論衡·言毒:“辰巳之位在東南?!?晉 成公綏 《天地賦》:“ 崑崙 鎮(zhèn)於陰隅,赤縣據(jù)於辰巳?!?/div>
《漢語大詞典》:外邦
(1).指地方州郡。 宋 曾鞏 《襄州謝到任表》:“備名儒館,十有三年,然而三易外邦,五回星歲?!?br />(2).古代諸侯國稱本國以外的邦國,或泛指中原地區(qū)以外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所在地下得玉肫金狗之類,此皆古者以賂外邦之奇貨也。見 郭璞 穆天子傳注?!卑?,穆天子傳卷二“黃金之鹿,白銀之麕” 郭璞 注:“今所在地中得玉肫金狗之類,此皆古者以賂夷狄之奇貨也?!?br />(3).指外國。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東要撫:“國家氣運所關、所慮,一蹶不振,從此為外邦所輕?!?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你為著一個異種外邦的女人,就連家庭也不顧了,虧得你平常還那樣孝順?!?/div>
《漢語大詞典》:四飛(四飛)
向四方飛散。 唐 謝偃 《高松賦》:“若乃流膏可咀,嘉實可薦。香有四飛,味逾九轉?!?/div>
分類:四方飛散
《漢語大詞典》:四布
(1).指各地所贈以助喪葬的錢幣。禮記·檀弓上:“ 孟獻子 之喪,司徒旅歸四布?!?鄭玄 注:“旅,下士也。司徒使下士歸四方之賻布?!?孔穎達 疏:“四方賻主人之泉布也?!?唐 權德輿 《朝議大夫贈太子太傅盧公行狀》:“歷官俸賜,必振六姻之乏;即遠裳帷,唯資四布之賻?!?br />(2).向四方傳布、散發(fā)。后漢書·隗囂傳:“威命四布,宣風 中岳 。” 三國 魏 應玚 《奕勢》:“或假道四布,周爰繁昌;云合星羅,侵逼郊埸?!?/div>
《漢語大詞典》:六幽
指天地四方。文選·班固〈典引〉:“神靈日照,光被六幽。” 蔡邕 注:“六幽,謂上下四方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肅宗孝章帝紀》:“朕聞明君之德,啟迪鴻化,緝熙康乂,光照六幽。” 李賢 注:“六幽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無爽?!?/div>
《漢語大詞典》:四游(四遊)
亦作“ 四游 ”。
(1).古人認為大地和星辰在一年的四季中,分別向東、南、西、北四極移動,稱“四游”。禮記·月令題解 孔穎達 疏引 漢 鄭玄 注“考靈耀”云:“地與星辰俱有四游升降。四游者,自立春地與星辰西游,春分西游之極。地雖西極,升降正中,從此漸漸而東,至春末復正。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之極。地則升降極下,至夏季復正。立秋之后東游,秋分東游之極。地則升降正中,至秋季復正。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之極。地則升降極上,冬季復正。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義也?!?br />(2).指四季,四時。 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悲夫四游之代序,六龍騖而不息?!?br />(3).即四極。指日月周行四方所達的最遠點。宋書·顏延之傳:“渾四游而斡五緯,天道弘也?!?清 錢謙益 《效歐陽詹玩月》詩:“金波穆穆映八表,天門蕩蕩開四游?!眳⒁姟?四極 ”。
《國語辭典》:四極(四極)  拼音:sì jí
1.四方極遠的地方?!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大矣孝熙,四極爰轃?!固?。楊烱〈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極而金聲?!?br />2.四方邊境?!豆茏?。問》:「官府之藏,彊兵保國,城郭之險,外應四極?!?br />3.古代神話傳說中四方的擎天柱?!痘茨献?。覽冥》:「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div>
《漢語大詞典》:四空
(1).四方的天空。《宋書·樂志二》:“延八虛,闢四空?!?鄭遙 《明月照高樓賦》:“四空迥而晃朗,九層屹而崢嶸?!?br />(2).佛教謂無色界的四處,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又稱四空天、四空處。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瞿曇 之師,有慙青目,既而四空妙定,熏修已成。” 吳兆宜 注:“大寳積經(jīng):‘菩薩至於空處,脩習四禪?!?章炳麟 《無神論》:“自此而上,復有夜摩、兜率諸天,乃至四禪四空,有多名號?!?/div>
《漢語大詞典》:四衢
(1).四通八達的大路。后漢書·李固傳:“ 冀 乃封 廣 、 戒 而露 固 尸於四衢?!?br />(2).指四出的通路。宋書·符瑞志上:“帝懼,欲出奔,而月明,邀候急,四衢斷絶,不得去?!?br />(3).通達四方。 南朝 梁 沈約 《八關齋》詩:“四衢道難闢,八正扉猶掩?!?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四:“四衢,四達之謂也。 郭璞 曰:‘交道四出也’。”
(4).交錯歧出貌。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葉大尺餘?!?郭璞 注:“言枝交互四出。”
《漢語大詞典》:游化(遊化)
(1).潛移默化。《淮南子·要略》:“陶冶萬物,游化羣生?!?br />(2).云游教化。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云惠生使西域:“推其本緣,乃是 如來 在世之時,與弟子游化此土,指城東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國王名 迦尼色迦 在此處起浮圖?!?br />(1).猶言周流化育。《淮南子·要略》:“陶冶萬物,游化羣生?!?br />(2).謂僧人云游四方宣揚教義。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上·竺法蘭:“ 蔡愔 既至彼國, 蘭 與 摩騰 共契游化,遂相隨而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那揭羅曷國:“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來自 中印度 凌虛游化,降跡於此?!?/div>
《漢語大詞典》:方社
指四方之神和土地神。《詩·大雅·云漢》:“祈年孔夙,方社不莫?!?鄭玄 箋:“我祈豐年甚早,祭四方與社又不晚?!?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事》:“至二十年, 許敬宗 等奏,乃遣天下諸州縣置三獻官,其他如方社?!?明 張居正 《賀靈雨表》之三:“圣主對時,因切民天之恤;帝宮肇祀,用昭方社之祈?!?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四》:“其次者,猶祀于瞽宗、方社、四岳,各如其德業(yè)之大小為秩之尊卑,地祇與天神相升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