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守四方
 
海內(nèi)風
 
歌大風
 
威加四海
 
猛士歌
    
憶大風
 
沛歌風
 
大風歌沛邑
 
云飛風起
 
猛士云飛
  
沛公大風
  
歌漢風

相關人物
劉邦(漢高祖)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389~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古娓感种T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鼓巳?。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垢咦嬖唬骸肛S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古娓感止陶?,乃并復豐,比沛。于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

簡釋

大風歌:詠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國安邦之志。唐杜甫《傷春五首》之五:“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歌大風:喻治國安邦之情懷。唐李世民《過舊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例句

大風迎漢筑,叢煙入舜球。 上官儀 奉和過舊宅應制

延襟小山路,還起大風歌。 劉祎之 奉和別越王

一遇風塵起,令誰守四方。 孫處玄(一作立) 失題

網(wǎng)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袞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應制

天命屈雄圖,誰歌大風起。 張儼 貞元八年十二月謁先主廟絕句三首

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張繼 河間獻王墓

君賦大風起,人歌湛露濡。 張說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舊居應制

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張說 奉和圣制登驪山矚眺應制

共樂還鄉(xiāng)宴,歡比大風詩。 李世民 幸武功慶善宮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李世民 過舊宅二首

吾皇思壯士,誰應大風歌。 李咸用 待旦

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李嶠

飛感高歌發(fā),威加四?;亍?李嶠

君王歌大風,如樂豐沛都。 李白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學劉琨舞,先歌漢祖風。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

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杜甫 傷春五首

將軍臨氣候,猛士寒風飆。 杜甫 哭王彭州掄

出兵整肅不可當,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憶昔二首之一

公來練猛士,欲奪天邊城。 杜甫 揚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 林寬 歌風臺

日月光連璧,煙塵屏大風。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詞三首

停輿興睿覽,還舉大風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過溫湯

日宇開初景,天詞掩大風。 薛稷 慈恩寺九日應制

同沾小雨潤,竊仰大風詩。 趙彥昭 奉和幸大薦福寺

欣承大風曲,竊預小童謳。 鄭愔 奉和幸大薦福寺

不見短兵反掌收已盡,唯有猛士守四方。 韋應物 彈棋歌

掩抑大風歌,裴回少年場。 鮑溶 苦哉遠征人

典故 
男兒四方志
 
上下四方男子志


《孔叢子》卷下〈儒服〉~602~2~
子高衣長裾,振褒袖,方屐?翣,見平原君,君曰:「吾子亦儒服乎?」子高曰:「此布衣之服,非儒服也,儒服非一也。」平原君曰:「請吾子言之?!勾鹪唬骸阜蛉逭?,居位行道則有袞冕之服,統(tǒng)御師旅則有介冑之服,從容徒步則有若穿之服,故曰非一也?!蛊皆唬骸溉逯疄槊稳??」子高曰:「取包眾美、兼六藝、動靜不失中道。」子高游趙。平原君客有鄒文季節(jié)者,與子高相善,及將還魯,諸故人訣既畢,文節(jié)送行三宿臨別。文節(jié)流涕交頤,子高徒抗手而巳,分背就路,其徒問曰:「先生與彼二子善,彼有戀戀之心,未知后會何期,悽愴流涕,而先生厲聲高揖,此無乃非親親之謂乎?」子高曰:「始焉謂此二子丈夫爾,乃今知其婦人也。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聚乎?!?/span>
《禮記注疏》卷六十二〈射義〉~09~
故男子生?;∨钍噶?。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飯食之謂也。
典故
四方蹙蹙靡騁


《毛詩正義》〈小雅·節(jié)南山之什·節(jié)南山〉~50~
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jiān)!節(jié)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憯莫懲嗟。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guī)煛8スビH,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昊天不傭,降此鞠?。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不吊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矣。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誦,以究王?。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國語辭典》:四方  拼音:sì fāng
1.東、南、西、北。泛指四處各地?!墩撜Z。子路》:「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三國演義》第八回:「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漸漸投之?!?br />2.四境的諸侯國?!对娊?jīng)。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來賀?!埂墩撜Z。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br />3.呈正方形或正方體的。《西游記》第一四回:「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埂秲号⑿蹅鳌返谝晃寤兀骸噶有衷诖说刈×嗣懊暗钠呤炅?,也沒見過那豪杰,是四方腦袋,八楞兒腦袋?!?/div>
《漢語大詞典》:四方志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謂公子( 重耳 )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焙笠浴八姆街尽敝附?jīng)營天下或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三國志·魏志·荀攸傳:“天下方有事,而 劉表 坐保 江 漢 之閒,其無四方志可知矣。” 晉 歐陽建 《臨終詩》:“茍懷四方志,所在可游盤?!?明 何景明 《東河三月晦日》詩:“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漢語大詞典》:四方館(四方館)
官署名。 隋煬帝 時置,對東西南北四方少數(shù)民族,各設使者一人,掌管往來及互相貿(mào)易等事,隸屬鴻臚寺。 唐 以通事舍人主管,隸屬中書省。 宋 置四方館使,掌管文武官朝見辭謝,國忌賜香及諸道元日、冬至、朔旦、慶賀章表、郊祀、朝蕃官、貢舉人、進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釋、父老陪位等事。其職務與 隋 唐 不同。 明 有四夷館 清 有會同四譯館,職務同 隋 唐 四方館。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五。
《分類字錦》:制御四方
黃庭外景經(jīng):靈根堅固老不衰。注:舌為靈根,制御四方,調(diào)和五味。
分類:
《分類字錦》:永治四方
刀劍錄: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劍十三口,用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
分類:
《國語辭典》:志在四方  拼音:zhì zài sì fāng
立志遠行各地以建功立業(yè),不以株守一地為滿足?!稏|周列國志》第二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qū)區(qū)守妻子坐困乎?」
分類:志向遠大
《漢語大詞典》:鑿四方眼兒(鑿四方眼兒)
比喻呆板,不善變通。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要撒溺到底説呀,怎么憋著不言語呢?還這么鑿四方眼兒,一定要使個浄桶!”
《分類字錦》:太微四方
春秋合誠圖:太微之星十二,四方。
分類:
《分類字錦》:四方無遠(四方無遠)
管子: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貳,鴻飛而過之?;腹珖@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非惟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寡人之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
分類:鴻雁
《分類字錦》:四方之極(四方之極)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分類:都邑
《國語辭典》:四方八面  拼音:sì fāng bā miàn
周圍各方。元。白樸《東墻記》第四折:「保天恩圣賢,端的是威鎮(zhèn)了四方八面。」《三國演義》第六○回:「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隊伍;旌旗飏彩,人馬騰空?!挂沧鳌杆拿姘朔健?。
《國語辭典》:四方步  拼音:sì fāng bù
端正穩(wěn)重的步履。《冷眼觀》第四回:「忽然一陣靴聲,早踱進一位花白胡須的老者來,……走著四方步,搖搖擺擺的進來?!?/div>
分類:步子
《漢語大詞典》:大風曲(大風曲)
《大風歌》。 唐 鄭愔 《奉和幸大薦福寺》:“欣承《大風曲》,竊預小童謳?!眳⒁姟?大風歌 ”。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稱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挂喾Q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風詞(大風詞)
《大風歌》。 唐 林寬 《歌風臺》詩:“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參見“ 大風歌 ”。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挂喾Q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風詩(大風詩)
《大風歌》。 唐太宗 《幸武功慶善宮》詩:“共樂還鄉(xiāng)宴,歡比《大風詩》?!眳⒁姟?大風歌 ”。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挂喾Q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歌風(歌風)
同“ 歌諷 ”。 南朝 齊 謝朓 《祀敬亭山春雨》詩:“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
分類:歌風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初,王莽徵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shù)百人,并以為軍吏;選練武衛(wèi),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請詔命實授備為徐州牧,因密與一書,教殺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