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jìn)士,授潁昌府學(xué)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賀正旦歸,遷司門員外郎。靖康改元,致仕歸,寓居臨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司參議官,歷福建路轉(zhuǎn)運(yùn)副使,以忤秦檜,主管崇道觀。檜死,累官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賀公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進(jìn)士第,任潁州府學(xué)教授,入秘書省為校書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遷司門員外郎。致仕。紹興八年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參議官,九年入為倉部郎,轉(zhuǎn)吏部。請外,除福建路轉(zhuǎn)運(yùn)副使。遷吏部尚書。二十九年,除參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興二年復(fù)起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俄罷,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謚清簡。著有文集奏議若干卷。見韓元吉《賀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54 【介紹】: 宋平江府常熟人,字知原,號正靜居士?;兆谡臀迥赀M(jìn)士。授諸暨主簿。累遷太常丞、秘書郎、戶部員外郎。高宗紹興間知廣德軍,歲饑,發(fā)常平倉賑濟(jì),民賴以生。精于《》,急于行義,為鄉(xiāng)里所推。有文集及《論語解》。
全宋文·卷三九八六
錢觀復(fù)(一○九○——一一五四),字知原,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政和五年進(jìn)士,為溫州州學(xué)教授,調(diào)湖州司戶曹事。紹興間守廣德,又為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官至尚書戶部員外郎。觀復(fù)深于《》,急于為義,鄉(xiāng)里推之,號正靜居士。紹興二十四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五。見《錢君墓志銘》(劉一止《苕溪集》卷五一),《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4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徙居吳興,字常之。葛勝仲子。高宗紹興八年進(jìn)士。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博極群書,以文章名。有《西疇筆耕》、《韻語陽秋》、《方輿別志》、《歸愚集》等。
全宋詩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號懶真子,江陰(今屬江蘇)人。勝仲子。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jìn)士(《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十七年,為秘書省正字。十九年,遷校書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員外郎。以忤秦檜得罪。檜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賀金國生辰使。二十七年,權(quán)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幾以事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吳興。孝宗隆興二年卒。著《歸愚集》、《韻語陽秋》。事見《韻語陽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館閣錄》卷八?!「鹆⒎皆?,以宋撫州刻本《侍郎葛公歸愚集》為底本(藏上海圖書館,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詩五卷),校以清光緒《常州先哲遺書》本(簡稱光緒本)。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詞學(xué)圖錄
葛立方,字常之。丹陽(今屬江蘇)人,徙吳興。詞學(xué)晏殊。有《西疇筆耕》、《韻語陽秋》、《歸愚集》、《歸愚詞》。
全宋文·卷四四三四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號懶真子、歸愚老人,江陰(今江蘇江陰)人,勝仲子。中紹興八年進(jìn)士第。十四年為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附贊和議,為秦檜親厚。十七年除秘書省正字,十九年除校書郎,二十一年為考功員外郎。兼權(quán)中書舍人,尋罷。二十六年為尚書左司郎中,充賀大金生辰使。二十七年權(quán)吏部侍郎。為臺官論罷,出知袁州,又知宣州。復(fù)以言者罷,遂不復(fù)起,歸休于吳興。隆興二年卒。見《韻語陽秋》自序及徐林序,《宋史》卷三三三《葛宮傳》附,《歸愚集》卷末繆荃孫撰《葛立方傳》,《南宋館閣錄》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五。著作有《西疇筆耕》五十卷、《外判》五卷、《方輿別志》二十卷,俱佚。今存《韻語陽秋》二十卷、《歸愚集》殘本九卷、《歸愚詞》一卷,后人合編為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遂明。蔣繼周伯父。好學(xué),工文詞。仕為國子祭酒,出知饒州。
全宋詩
蔣存誠,字遂明,青田(今屬浙江)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jìn)士,歷官國子祭酒,知饒州。高宗建炎間封開國子。有《國子先生集》,已佚。事見清光緒《青田縣志》卷一○。
全宋文·卷三二○二
蔣存誠,字遂明,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崇寧五年進(jìn)士。宣和五年任國子祭酒,又知饒州。建炎間封開國子,食邑二百戶。著《國子先生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二三、光緒《青田縣志》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溫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龜。高宗建炎初,廷試第二,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趙鼎謫潮州,日從講學(xué)。后知連州,張浚亦謫居,命其子?xùn)蚺c講學(xué)。孝宗時,遷禮部侍郎、諫議大夫,上疏劾湯思退主和誤國罪,改兵部侍郎,官終禮部尚書。
全宋詩
王大寶(一○八九~一一六五),字元龜,潮州(今屬廣東)人。高宗建炎初進(jìn)士,授南雄州學(xué)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知連州、袁州。進(jìn)《》、《》、《易解》,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二十六年,出知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五)。提點(diǎn)福建、廣東刑獄。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因忤湯思退,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議者劾其乞復(fù)行錢非是,仍致仕,尋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六有傳。
全粵詩·卷二七
王大寶(一○八九 — 一一六五),字元龜。海陽(今潮州)人。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廷試進(jìn)士第二,授南雄州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復(fù)累年。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起知連州,后移袁州。進(jìn)《》、《》、《易解》,紹興二十五年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翌年,出知溫州,提點(diǎn)福建、廣東刑獄。宋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力贊張?;謴?fù)之議。未幾,以忤湯思退,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言官劾其乞復(fù)免行錢非是,詔致仕。尋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八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七有傳。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四
王大寶(一○九四——一一七○),字元龜,潮州揭陽(今廣東揭陽)人。建炎初廷試第二,授南雄州教授。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起知連、袁州。時趙鼎、張浚謫居,大寶日與游從講學(xué)。除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出知溫州,提點(diǎn)福建路刑獄,改廣東。孝宗立,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徙兵部侍郎。力請致仕,乾道初起復(fù)禮部尚書。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五,《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四,《宋史》卷三八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四三,《南宋書》卷三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謝克家(?——一一三四),字任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紹圣四年進(jìn)士。建炎初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坐嘗事偽庭落職。二年,試尚書吏部侍郎。三年,試兵部侍郎,罷知泉州,四年為參知政事。紹興元年乞祠,提舉臨安洞霄宮。三年,復(fù)知泉州,移平江府,又知臺州。四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衢州,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一六、二六、二八、三六、四一、四八、六四、七○、七八及《全宋詞》第二冊第七一五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1—1149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光錫,舊名襲。石嗣慶弟。高宗紹興二年進(jìn)士。任容州司理,質(zhì)性純雅,襟懷磊落,高宗頗奇之,特賜今名。授明州教授,再中宏詞科,遷諸王宮教授。紹興十七年,以朝散郎添差通判臺州。
全宋詩
石延慶(一一○一~一一四九),原名襲慶(明萬歷《新昌縣志》卷一一),字光錫,新昌(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jìn)士。五年,為明州教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二),后中博學(xué)宏詞科。八年,以左從政郎為點(diǎn)檢試官(《宋會要輯稿》選舉十九之二三)。十一年,為諸王宮教授兼親賢宅講書(《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十七年,添差通判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一○)。十九年卒,年四十九。曾與馮至游??薄度簳鴤錂z》(《宋史·藝文志》)。事見《漢濱集》卷一五《故左朝請郎石君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石延慶(一一○一——一一四九),字光錫,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紹興二年登進(jìn)士第,授容州司戶參軍,改明州州學(xué)教授。又中博學(xué)宏詞科,入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遷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國子監(jiān)丞。出通判臺州。十九年卒于家,年四十九。與馮至游合著《??比簳鴤錂z》三卷。見王之望《故左朝請郎石君墓志銘》(《漢濱集》卷一五),《宋會要輯稿》帝系六之一四、選舉一二之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二、一四一,《宋史》卷二○四。
宋登科記考
舊名襲慶。字光錫。紹興府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紹興二年(1132年)進(jìn)士。紹興五年(1135年)博學(xué)宏詞科下等,減二年磨勘。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康執(zhí)權(quán),字平仲(《四六談麈》),開封(今屬河南)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寓居永嘉(《宋詩紀(jì)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為國子祭酒(《鴻慶居士集》卷二五《國子祭酒康執(zhí)權(quán)鴻臚卿》)。二年(一一二八),兼權(quán)中書舍人,試給事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五)。三年,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奉祠(同上書卷二四)。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七)。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同上書卷一七七)。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康執(zhí)權(quán),字平仲,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上舍釋褐,靖康末為國子祭酒、鴻臚卿。高宗立,召為起居郎,試給事中,為尚書工部、吏部侍郎,同修國史。建炎三年,充顯謨閣直學(xué)士。紹興十八年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尋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四之三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三、一五、一七、一八、二四、一七七及《宋詩紀(jì)事小傳補(bǔ)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1—1176 【介紹】: 宋普州人,字韶美。高宗紹興二年進(jìn)士。擢第十年始受任蓬溪尉。紹興末遷秘書丞、禮部員外郎,草箋奏以典雅稱。孝宗時遷兵部侍郎兼侍講。喜儲書,凡萬余卷,御史張之綱劾以錄四庫書以傳私室,罷歸蜀。后起知漢州、果州。
全宋詩
劉儀鳳(一一一○~一一七六),字韶美,普州(今四川安岳)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jìn)士,十年后始調(diào)遂寧府蓬溪尉。歷監(jiān)資陽酒稅,果州、榮州掾?qū)佟6吣?,召為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改國子監(jiān)丞,遷秘書丞。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兵部侍郎兼侍講,尋以錄四庫書本以傳私室,斥歸蜀。三年,起知邛州,改漢州、果州。淳熙二年十二月丙申卒,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潼州人,字賓王。舉進(jìn)士。官至夔州觀察使。書法頗受高宗喜愛。又善畫山水、人物。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王利用,字賓王,潼川府通泉(今四川射洪東南)人。宣和三年上舍及第,紹興中歷果州團(tuán)練推官、閬州通判、國子監(jiān)丞。八年除秘書郎,九年二月任監(jiān)察御史。尋出為成都府路提點(diǎn)刑獄。十五年,為夔州路提刑兼提舉常平。官至廣西轉(zhuǎn)運(yùn)副使。紹興二十五年以目疾奉祠。利用工書畫,高宗尤愛其書。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六、一一二、一二三、一二六、一三○、一六八,《宋會要輯稿》兵三之二四,《畫繼》卷四,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2—1171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第一。官秘書郎。曾數(shù)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lǐng)。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陳抗金恢復(fù)之計。歷知饒、夔、湖、泉諸州,救災(zāi)除弊,有治績,時人繪像而祠之。卒謚忠文。有《梅溪集》等。
全宋詩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初添差紹興府僉判,三十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尋兼建王府小學(xué)教授。三十一年,遷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請主管臺州崇道觀。孝宗即位,除司封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累遷國子司業(yè)、起居舍人,改兼侍講、侍御史。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知饒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謚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議等五十四卷。事見本集附錄《龍圖閣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七有傳?!⊥跏笤?,以明正統(tǒng)劉謙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后來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并參校清雍正唐傳鉎重編《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簡稱雍正本)和光緒重刊本(簡稱光緒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十朋(1112~1171) 宋代詩文家、學(xué)者。字龜齡,號梅溪。浙江溫州樂清人。家境清寒,初在家梅溪聚徒講學(xué),紹興二十七年(1157)狀元,歷官紹興府僉判、侍講、侍御史,后出知夔州、湖州。1171年被授予太子詹事,因病力辭,以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卒謚忠文。有《梅溪集》及《杜陵詩史》《東坡詩集注》等。赴任夔州和轉(zhuǎn)任湖州途中曾兩度游武昌、江夏,觀南樓,登黃鶴樓,作五絕《黃鶴樓》、五古《一覽亭》、七絕《登壓云亭》、七律《南樓》等。
全宋文·卷四六一四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資性敏悟,強(qiáng)記覽,素有文行。紹興二十七年以進(jìn)士第一及第,授紹興府簽判。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建王府小學(xué)教授。輪對,上言朝政弊端數(shù)事,陳御邊之策。遷大宗正丞,奉祠。孝宗即位,起知嚴(yán)州,召為司封員外郎,累遷國子司業(yè)。隆興初,除起居舍人,升侍講,改侍御史。張浚兩淮之師失利,主和者橫議蜂起,十朋自以先前力主起用張浚,故而上章待罪。出知饒州,歷知夔、湖、泉州。召除太子詹事。乾道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后謚「忠文」。十朋立朝剛直,歷官多有政聲。為文崇尚理致,不務(wù)浮靡虛麗之辭,著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其《尚書》、《春秋》、《論語》、《孟子》講義,尚未成書。事見汪應(yīng)辰《有宋龍圖閣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梅溪先生后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4—117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謙之,號艾軒。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通《六經(jīng)》,從學(xué)者眾,南渡后以伊、洛之學(xué)倡行東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diǎn)刑獄,移廣東,曾率郡兵擊敗入境之茶民軍。召為國子祭酒,除中書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謚文節(jié)。有《艾軒集》。
全宋詩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jīng)百氏,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伊洛之學(xué)倡于東南自光朝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及進(jìn)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知永福縣。召試館職。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diǎn)刑獄。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jù)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止獬姡悦鬣嵲揽?a target='_blank'>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jìn)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復(fù)召試館職,遂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職,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乾道八年,進(jìn)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刑,移廣東。淳熙二年,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奉命講《中庸》,稱旨,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fēng)。后改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謚曰文節(jié)。光朝博學(xué)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學(xué)倡東南,從學(xué)者常數(shù)百人,時稱「南夫子」。著有《艾軒集》。見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載《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廣德人,字太虛。徽宗宣和六年進(jìn)士。高宗紹興中為學(xué)士,作歌曲以薦于太廟、圜丘、明堂。二十四年,使金賀正旦。次年,在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任上草秦檜父子致仕制。二十八年,以檜黨罷宮觀、責(zé)筠州居住。有《資治通鑒事類》、《左傳國語要略》、《桐川集》等。
全宋文·卷三四○○
沈虛中,字太虛,廣德(今安徽廣德)人。宣和中進(jìn)士。紹興間官國子監(jiān)丞、吏部郎中兼權(quán)太常少卿、權(quán)尚書兵部侍郎。紹興二十六年,以臣僚言虛中為省試參詳官,令人密報秦?zé)?,已取秦塤為省元,故罷官。著有《資治通鑒事類》、《左傳國語要略考異》、《國史要綱》、《桐川集》等書。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選舉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一六五、一七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七,光緒《安徽通志》卷二二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8—1176 【介紹】: 宋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錫,學(xué)者稱玉山先生。高宗紹興五年進(jìn)士第一。除秘書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檜,出通判建州、袁州、靜江府、廣州,流落嶺嶠者十七年。檜死,始還朝。剛方正直,遇事敢諫。以敷文殿直學(xué)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聲。入為吏部尚書,尋兼翰林學(xué)士并侍讀,所撰制誥溫雅典實(shí)。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貴,以端明殿學(xué)士出知平江府。復(fù)連貶官秩,遂辭官家居。卒謚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從呂本中、胡安國、張栻、呂祖謙游,學(xué)問博綜,精通義理。有《文定集》。
全宋詩
汪應(yīng)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錫,初名洋,登第時高宗為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jìn)士。授鎮(zhèn)東軍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九年,因反對議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靜江府、廣州。檜死,召為吏部郎官(同上書卷一七一),未幾,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秘書少監(jiān),遷權(quán)吏部尚書、權(quán)戶部侍郎兼侍講。三十二年,知福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一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書,尋兼侍讀,因言事多與中貴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學(xué)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紀(jì)》)。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謚文定(《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內(nèi)閣藏本摘輯為《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尽G逅膸祓^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詩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七有傳?!⊥魬?yīng)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嘉靖夏??荆ê喎Q嘉靖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七六一
汪應(yīng)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初名洋,字圣錫,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紹興五年中狀元,時年僅十八,授鎮(zhèn)東軍僉判。召為秘書省正字,以論事忤秦檜,出為建州通判,后歷判袁州、靜江府、廣州。檜死,召為吏部郎官,遷右司。以親老乞外,出知婺州。入朝,除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吏部尚書。乞外,歷知福州、成都府,為四川制置使。入覲,除吏部尚書,尋兼翰林學(xué)士,復(fù)以端明殿學(xué)士出知平江府。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謚文定。應(yīng)辰少從呂居仁、胡安國游,精于義理,張栻、呂祖謙皆深器之。立朝剛正,多革弊端,中貴人皆側(cè)目。著有《玉山文集》、《石林燕語辨》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季明。曾改名晞鴻,后復(fù)原名。徽宗宣和初入太學(xué),升上舍。高宗紹興元年釋褐。歷建、汀二州教授,因不附秦檜而屢被抑制。檜死,始除吏部員外郎,遷工部侍郎,官終秘閣修撰。
全宋詩
王晞鴻,本名晞亮,字季明,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釋褐。以不附秦檜屢被抑,檜死始除吏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七五)。以秘閣修撰知漳州致仕(《盤洲文集》卷二○《知漳州王晞亮秘閣修撰致仕制》)。事見《莆陽比事》卷四。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王晞亮,字季明,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宣和初入太學(xué),升上舍。紹興元年釋褐,歷建、汀二州教授,遷敕令所刪定官,權(quán)太學(xué)博士。以不附秦檜,罷為福建安撫司干當(dāng)官。二十六年除國子監(jiān)丞,守吏部員外郎,權(quán)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三十年試給事中兼侍讀。尋乞祠,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漳州。官終秘閣修撰致仕。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六、職官一一之三八、職官一三之一一、職官七○之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七四、一七五、一八一、一八四、一八五,《宋史翼》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