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表土
指通常耕作的那部分土壤
區(qū)別于底土的表層土壤,通常包括平均一犁深度的土壤
《漢語大詞典》:板田
土壤板結(jié)的田。 云南省 彝族史詩《梅葛》:“ 耿馬 制定山 ,有三坵板田,有三坵蒿子地,那就是撒花的田,那就是種花的地。”
《國語辭典》:插條(插條)  拼音:chā tiáo
將植物的枝條斜切,插入水中或土壤中,使其生根成長的繁殖方式,稱為「插條」。也稱為「插枝」。
《漢語大詞典》:橫土
田理呈橫狀的土壤,積水不易滲透流失,宜于種稻。 宋 陳師道 后山談叢卷二:“田理有橫有立,閒謂之立土橫土,立土不可稻,為其不停水也?!?/div>
《漢語大詞典》:緩土(緩土)
柔軟而松散的土壤。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耕田:“二月:陰凍畢澤,可菑美田、緩土及河渚小處?!?/div>
《漢語大詞典》:暵地
翻曬土壤。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大小麥:“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種者,其收倍薄。” 繆啟愉 校釋:“暵地,即夏耕曬垡,曬后再耕耙收墑,入秋下種。”
分類:翻曬土壤
《漢語大詞典》:寒埆
謂土壤溫度低而瘠薄。《三國志·吳志·薛綜傳》:“然其方土寒埆,穀稼不殖,民習鞍馬,轉(zhuǎn)徙無常?!?/div>
《國語辭典》:肥力  拼音:féi lì
土壤肥沃的程度。
《漢語大詞典》:黛壤
青黑色的土壤。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寶珪黛壤,俾王於東?!?胡之驥 注:“黛壤,黑壤膏腴之土也?!?/div>
《漢語大詞典》:鹵質(zhì)(鹵質(zhì))
土壤中所含的堿質(zhì)。
分類:土壤壤中
《國語辭典》:壚埴(壚埴)  拼音:lú zhí
黑色的粘土。
《漢語大詞典》:硬磐
一種礦質(zhì)土壤層,其特點是具有二氧化硅的膠結(jié)作用
在鐵和有機物質(zhì)間沒有膠結(jié)物或膠結(jié)物很少的土層
《國語辭典》:砧木  拼音:zhēn mù
植物嫁接繁殖時,生根于土壤內(nèi),且承接另一株枝條者,稱為「砧木」。
《國語辭典》:沼澤土(沼澤土)  拼音:zhǎo zé tǔ
長期積水的低洼泥濘地區(qū),在嫌氣還原條件下和濕生植物作用下發(fā)育而成的土壤。有機物含量高,一般生長蘆葦、莎草等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漢語大詞典》:緯度地帶性
指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帶大致沿緯線方向帶狀伸展并按緯度變化方向逐漸更替的分布規(guī)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體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不均;各緯度熱量條件的差異,使受其影響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也按緯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