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土壤  拼音:tǔ rǎng
1.土地?!妒酚?。卷四七??鬃邮兰摇罚骸附窨妆脫?jù)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br />2.覆蓋在地殼最外圍的一層土質,由土粒與腐植質混合而成。其中含有水分、空氣、礦物質和微生物,可供植物生長與動物棲息。
《漢語大詞典》:土壤地帶性
土壤在空間上隨氣候、生物條件的變化而呈帶狀分布的特征。分為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水平地帶性又可分為緯度地帶性和經(jīng)度地帶性。從低緯到高緯出現(xiàn)磚紅壤、紅壤、棕壤、灰化土、冰沼土的變化是土壤緯度地帶性的表現(xiàn)。中國暖溫帶從沿海到內陸依次為棕壤、褐土、黑壚土、灰鈣土和棕漠土,即為經(jīng)度地帶性。在高山地區(qū),隨山體海拔升高,土壤類型隨之呈垂直變化。
《漢語大詞典》:土壤膠體
土壤中呈膠體狀態(tài)的物質。可分為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和有機無機復合膠體三類。有機膠體主要是腐殖質,無機膠體是巖石風化的產物。土壤膠體對土壤結構的形成和肥力變化起重要作用。
《漢語大詞典》:土壤空氣
存在于土壤中氣體的總稱。分別以自由態(tài)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以溶解態(tài)存在于土壤水中,以吸附態(tài)存在于土粒中。土壤空氣基本上是由大氣而來,但也有少部分產生于土壤中生物化學過程。土壤空氣是土壤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對于植物生長和土壤形成有重大意義。
《漢語大詞典》:土壤水
土壤中各種形態(tài)的水的總稱。分為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種形式。液態(tài)水按所受的力分為吸濕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毛管水是土壤毛管孔隙中保持的水分,是農業(yè)生產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土壤水來自于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是土壤重要組成成分之一。
《國語辭典》:土壤污染(土壤汙染)  拼音:tǔ rǎng wū rǎn
土壤受外來化學物質的侵入,使土壤變質,失去種植的能力。污染來源有工業(yè)、都市廢水、農業(yè)、水肥、重金屬污染等。
《國語辭典》:土壤細流(土壤細流)  拼音:tǔ rǎng xì liú
比喻細微的事物,也能發(fā)生重大的作用。語本《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div>
分類:微不足道
《國語辭典》:土壤學(土壤學)  拼音:tǔ rǎng xué
研究土壤特性、成分等性質的科學。包括土壤化學、土壤物理學以及土壤微生物學。
《漢語大詞典》:土壤母質
又稱“成土母質”。指巖石風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礦物質的來源,其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及機械組成(顆粒大小),影響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質。
《國語辭典》:土壤保持  拼音:tǔ rǎng bǎo chí
應用土地利用及管理方法,防止土壤受人為或自然因素的沖蝕,以維持土壤的天然功能。
《國語辭典》:土壤沖蝕(土壤沖蝕)  拼音:tǔ rǎng chōng shí
由于風力或水力等作用,使地表土壤分離移動。
《分類字錦》:不讓土壤(不讓土壤)
李斯 諫逐客書泰 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分類:泰山
《國語辭典》:土地  拼音:tǔ dì
1.土壤。《漢書。卷四九。晁錯傳》:「審其土地之宜?!?br />2.封疆?!豆茏印嘈蕖罚骸竿恋夭┐?,野不以無吏?!?br />3.社神?!锻ㄋ壮Q允枳C。鬼神。土地》引《孝經(jīng)緯》:「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紅樓夢》第二九回:「賈母在轎內因看見有守門大師并千里眼、順風耳、當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轎?!?br />4.有泥土的地面皆稱為「土地」。如:「土地肥沃」、「土地改革」。
《國語辭典》:泥土  拼音:ní tǔ
1.土壤、泥地。唐。白居易長恨歌〉:「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br />2.黏土。
《漢語大詞典》:地土
(1).猶土地;土壤。新唐書·賈耽傳:“ 耽 嗜觀書……故天下地土、區(qū)產、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三:“﹝ 海陵 ﹞ 后土祠 前后地土膏腴,尤宜芍藥。”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利:“ 世德 言 天津 瀕?;氖彽赝粒憧赏图Z,宜設法招集開墾?!?br />(2).國土;領土。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本朝地土狹於 漢 唐 ,而戶口如此,豈不為太平之極也?!?span id="g7csix2" class="book">《七國春秋平話后集》卷中:“ 樂毅 以 齊 略 宋 地土,分與 魏國 畢昌 ,還 魏 去了?!?span id="u3i3yoe"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五八回:“三卿滅 智氏 ,地土寬饒,百姓悅服?!?br />(3).地方;地區(qū)。紅樓夢第四八回:“地土風俗,遠近道路,又不知道?!?span id="egvn8gy"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到了地土,不可露盤兒,趕緊的回山要緊?!?span id="827fypk"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四回:“大約 廣東 地土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