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33,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藉卉
公民
地龍
閑種
墓亭
夷踞
造林
舉柴
土利
陸門
排叉
湖沼
壓場
植苗
采席
《國語辭典》:藉卉  拼音:jiè huì
坐在草地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div>
《國語辭典》:公民  拼音:gōng mín
1.擁有一個國家的國籍,依其憲法或法律規(guī)定,享有國家賦予公法上之權(quán)利,以及負擔公法上義務(wù)之國民。清。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亦公民也》:「公民,人民之有公權(quán)得選舉議員者也?!?br />2.為公眾利益著想的人。《韓非子。五蠹》:「行貨賂而襲當涂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br />3.君王的百姓。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六。齊傷槐女》:「妾父衍,幸得充城郭為公民?!埂段簳>砥咭?。列傳。裴叔業(yè)》:「今大計已爾,勢不可追??置穹枪?,吏非公吏?!?/div>
《國語辭典》:地龍(地龍)  拼音:dì lóng
蚯蚓的別名。參見「蚯蚓」條。
分類:地上蚯蚓
《漢語大詞典》:閑種(閒種)
亦作“間種”。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同塊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時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的耕作方式。也叫間作。《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個在三年內(nèi)增產(chǎn)百分之六十七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增種高產(chǎn)作物。全部一年兩作,實行間種。”《人民日報》1965.3.12:“玉米株間再間種赤豆。”
分類:田地地上
《漢語大詞典》:墓亭
墓地上的碑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場:“我因為在天幕里感覺氣悶,便留在墓亭上彈琴,也唱出了一兩拍《胡笳詩》?!?/div>
《漢語大詞典》:夷踞
兩腿伸直張開坐在地上。形容隨便,不拘禮節(jié)。后漢書·郭太傳:“﹝ 茅容 ﹞耕於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 容 獨危坐愈恭。”
《國語辭典》:造林  拼音:zào lín
藉由人力種植、培育林木。
《漢語大詞典》:舉柴(舉柴)
亦作“ 舉胔 ”。 拾取狩獵后委積在地上的禽獸。文選·張衡〈西京賦〉:“收禽舉胔,數(shù)課眾寡?!?薛綜 注:“胔,死禽獸將腐之名也?!?李善 注:“胔,聚肉名。不論腐敗也?!?/div>
《漢語大詞典》:土利
(1).指土地上的出產(chǎn)。《左傳·襄公九年》:“大國不加德音,而亂以要之,使其鬼神不獲歆其禋祀,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br />(2).指耕種等事。 漢 袁康 越絕書·吳人內(nèi)傳:“王者以下至於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時,不可以種五穀,興土利?!?/div>
《漢語大詞典》:陸門(陸門)
陸地上的城門。對水城門而言。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吳 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陸門八,其二有樓?!?/div>
《漢語大詞典》:排叉
軍事防御設(shè)施。以帶丫杈的樹枝排列插在地上阻遏敵人。《水滸傳》第六一回:“一週迴鹿角交加,四下里排叉密布?!?/div>
《國語辭典》:湖沼  拼音:hú zhǎo
江湖和池沼。南朝梁。江淹〈青苔賦〉:「若其在水,則鏡帶湖沼、錦匝池林。」
《漢語大詞典》:壓場(壓場)
用石磙磙壓攤在場地上的谷物。如:她拖著百來斤的石磙子壓場。
《國語辭典》:植苗  拼音:zhí miáo
把樹木的幼苗直接栽種在造林的土地上。如:「先進國家在培育公有林地時,均采用植苗方式來造林?!?/div>
《漢語大詞典》:采席
飾有文彩的墊席。古人席地而坐,地上鋪席。史記·齊太公世家:“ 衞康叔封 布采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