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5詞典 5分類詞匯 30
《漢語大詞典》:寅邱
亦作“ 寅丘 ”。 大丘。《淮南子·說林訓》:“寅邱無壑,泉原不溥?!?俞樾 諸子平議·淮南內(nèi)篇四:“寅丘,謂大丘也。《方言》:‘夤,大也。’廣雅·釋詁同。寅即夤之叚字。言丘雖大而無壑,則泉原不溥也?!币徽f,有地下水之丘。 漢 高誘 注:“言污小潦水名寅。寅之邱無大壑,故泉流不得溥?!?/div>
分類:地下水
《國語辭典》:巖溶  拼音:yán róng
可溶性巖石,尤其是碳酸鹽類巖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形成的地貌。廣西、云南、貴州等地有此地貌,也稱為「喀斯特」。
《漢語大詞典》:錐井(錐井)
在筒井底打入鐵管,引深層地下水上升。 中國 北方井灌區(qū)采用較多。《新華日報》1952年第3期:“水量不足的應(yīng)組織錐井以增大出水量。”
《國語辭典》:沼澤土(沼澤土)  拼音:zhǎo zé tǔ
長期積水的低洼泥濘地區(qū),在嫌氣還原條件下和濕生植物作用下發(fā)育而成的土壤。有機物含量高,一般生長蘆葦、莎草等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漢語大詞典》:隧炭
(1).填在深及地下水的隧道中的炭。左傳·昭公十七年:“使 隨 人與后至者守之,環(huán)而塹之,及泉,盈其隧炭,陳以待命?!?br />(2).喻指黃泉之路。 唐 歐陽行周 《吊漢武帝文》:“已臨隧炭,幾絶苞桑?!?/div>
《國語辭典》:毛細管水(毛細管水)  拼音:máo xì guǎn shuǐ
由于毛細作用而保存在土壤細小孔隙中的地下水。
《國語辭典》:石灰?guī)r洞  拼音:shí huī yán dòng
地質(zhì)學上指石灰?guī)r層經(jīng)地下水溶蝕后,所形成的大洞穴。形狀和大小不一,每有洞口和外面相通,洞底可能有暗流經(jīng)過。洞里常有鐘乳石、石筍等石灰質(zhì)的沉積物。
《國語辭典》:間歇噴泉(間歇噴泉)  拼音:jiàn xiē pēn quán
周期性噴發(fā)的溫泉。地底下的蒸氣壓力增加而將地下水與水蒸氣噴出地表;噴出后壓力釋放,待累積至足夠蒸氣壓力再重覆發(fā)生。大多分布在火山活動的地區(qū),如美國黃石公園、冰島、紐西蘭等處均有。也稱為「間歇泉」。
《國語辭典》:箱涵  拼音:xiāng hán
原指斷面方形,形成地下水道的有蓋渠道或大口徑管道。今指結(jié)構(gòu)相同,供人車通行的構(gòu)造物。
《國語辭典》:地層下陷(地層下陷)  拼音:dì céng xià xiàn
地表因地下水的抽取或地殼變動,而造成的向下陷落。
《國語辭典》:成巖作用  拼音:chéng yán zuò yòng
沉積物沉積以后,完全固化以前,經(jīng)溫度、壓力、生物、地下水或化學因素的作用產(chǎn)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稱為「成巖作用」。包括壓密作用、膠結(jié)作用及再結(jié)晶作用。
《國語辭典》:間歇泉(間歇泉)  拼音:jiàn xiē quán
周期性噴發(fā)的溫泉。地底下的蒸氣壓力增加而將地下水與水蒸氣噴出地表;噴出后壓力釋放,待累積至足夠蒸氣壓力再重覆發(fā)生。大多分布在火山活動的地區(qū),如美國黃石公園、冰島、紐西蘭等處均有。也稱為「間歇噴泉」。
《國語辭典》:管井  拼音:guǎn jǐng
用機械開鑿,并裝上鐵管或鋼管,以接通深層地下水的井。
《國語辭典》:溶蝕(溶蝕)  拼音:róng shí
地面水或地下水對巖石中的可溶性化學物質(zhì)所進行的溶解和搬移作用。此一作用在石灰?guī)r地區(qū)表現(xiàn)得特別顯著。
《漢語大詞典》:卡兒水(卡兒水)
即坎兒井。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農(nóng)田的水利設(shè)施。 王國維 《觀堂集林·西域井渠考》:“今 新疆 南北路通鑿井取水, 吐魯番 有所謂卡兒水者,乃穿井若干,於地下相通以行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