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99,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騫翥
雄劇
資地
黜削
占有
遜國
君權(quán)
頒賞
執(zhí)牛耳
分勢
傅翼
綠衣郎
匹士
前達(dá)
榮褒
《漢語大詞典》:騫翥(騫翥)
(1).飛舉貌。騫,通“ 鶱 ”。
(2).比喻地位上升。 南朝 宋 范泰 《贈袁湛謝混》詩:“亦有后出雋,離群盡騫翥?!?唐 沈千運 《贈史修文》詩:“曩昔盡騫翥,與君仍布衣。”
《漢語大詞典》:雄?。ㄐ蹌。?/div>
謂地位重要而事務(wù)繁重。 唐 白居易 《答薛萃謝授浙東觀察使表》:“宜遷雄劇之藩,以廣循良之化。”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論》:“惟清要之職,雄劇之任,不可輕授于人。”明史·林碩傳:“會 蘇州 等九府缺,皆雄劇地?!?/div>
《漢語大詞典》:資地(資地)
(1).資歷和地位。宋書·趙倫之傳:“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宋 范仲淹 《答安撫王內(nèi)翰書》:“如資地至淺,勛勞未著,即使權(quán)領(lǐng)職任,令手下各有兵甲,俟其有立,即時進(jìn)擢?!?清 全祖望 《吳職方傳》:“資地鼎盛,才具尤軼羣?!?br />(2).資質(zhì),天賦。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南海松煤:“近世士人游戲翰墨,因其資地高韻,創(chuàng)意出奇,如 晉 韋仲將 、 宋 張永 所製者,故自不少。” 黃中黃 《沈藎》:“﹝ 藎 ﹞資地絶高?!?/div>
《漢語大詞典》:黜削
罷免,削除。多指地位、官職而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 唐 黃滔 《陳皇后因賦復(fù)寵賦》:“茍非茲賦之讚詠,奚救當(dāng)時之黜削?” 清 龍啟瑞 《春秋王不稱天辨》:“夫因天下之無王,而託王以行法,己又黜削之,而自干夫無王之罪?!?/div>
《國語辭典》:占有  拼音:zhàn yǒu
1.占據(jù)、持有。如:「他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三十年,終于在文壇占有一席之地。」
2.為《民法》上重要概念,指占有人對于物有事實上管領(lǐng)力之狀態(tài),是一種事實,而非權(quán)利。
《漢語大詞典》:遜國(遜國)
謂把國家的統(tǒng)治地位讓給別人。 唐 虛中 《善卷壇》詩:“ 大舜 欲遜國,先生空斂眉?!?宋 邵雍 《洛陽懷古賦》:“明遜國則杜為人之不臣,定禮樂而一天下之政教?!?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明史稿:“ 惠宗 遜國事,本在疑似之間,今 王 本力斷為無,凡涉遜國之事皆為刪削?!?/div>
《國語辭典》:君權(quán)(君權(quán))  拼音:jūn quán
君主管理政治的權(quán)力。
《漢語大詞典》:頒賞(頒賞)
猶頒賜。多指地位高的人或長輩將財物送給地位低的人或晚輩。 清 沈初 《西清筆記·紀(jì)典故》:“每歲立春日前,進(jìn)春帖子詞……上書房亦與頒賞,而不進(jìn)帖子?!?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我這回的竟不要那些 西瀅教授 所頒賞陪襯的榮名,‘說句體己話’罷,實在是不得已。”
《國語辭典》:執(zhí)牛耳(執(zhí)牛耳)  拼音:zhí niú ěr
古代諸侯割牛耳歃血為盟,由主盟者執(zhí)珠盤盛牛耳,故稱盟主為「執(zhí)牛耳」?!蹲髠鳌0Ч吣辍罚骸钢T侯盟,誰執(zhí)牛耳?」晉。杜預(yù)。注:「執(zhí)牛耳,尸盟者?!购蠓褐溉嗽谀撤矫婢宇I(lǐng)導(dǎo)地位。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谒某觯骸刚撐牟?,天仙吏,謫人間。好教執(zhí)牛耳,主騷壇。」
《漢語大詞典》:分勢(分勢)
地位權(quán)勢。韓非子·八經(jīng):“分勢不貳,庶適不爭。權(quán)籍不失,兄弟不侵?!?/div>
《漢語大詞典》:傅翼
添翼。常比喻給兇殘者以權(quán)力地位等,使之更易于作惡。逸周書·寤儆:“無虎傅翼,將飛入宮,擇人而食?!?span id="whnvdcv"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張既傳》:“若便以軍臨之,吏民 羌 胡 必謂國家不別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為虎傅翼也?!?span id="qkpa99r" class="book">《梁書·賀琛傳》:“如復(fù)傅翼,增其搏噬,一何悖哉!” 清 唐孫華 《夏日齋中讀書》詩之三:“戴角無上齒,傅翼恒兩足。物生有定分,彼贏此或縮。”
《漢語大詞典》:綠衣郎
(1).古代低級官員官服為綠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員。《三國志平話》卷上:“ 先主 曰:‘他(指 孫堅 )為 長沙 太守,我是緑衣郎,豈能為他爭氣?’”
(2).指新科進(jìn)士。 唐 制,新進(jìn)士例賜綠袍,因稱。 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艱配》:“為甚的緑衣郎不許紅裙見,紫金鞍騎到誰家院?”
《漢語大詞典》:匹士
即士。以其地位低微,故稱。禮記·禮器:“君子大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大牢而祭,謂之攘。” 孔穎達(dá) 疏:“匹士,士也……言其微賤,不得特使為介乃行,故謂之匹也?!?span id="49axati" class="book">《新唐書·元稹傳》:“夫以匹士之愛其子,猶求明哲慈惠之師,豈天下元良而反不及乎?”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下》:“賞罰不厭一,好惡不厭岐;一者以為羣眾,岐者以優(yōu)匹士。因道全法,則君子樂而大姦止?!?/div>
分類:地位低微
《漢語大詞典》:前達(dá)(前達(dá))
(1).謂接近,親近。 漢 賈誼 新書·審微:“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亂謀也遠(yuǎn),故邪不前達(dá)?!?br />(2).指有地位有聲望的先輩。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封第二表》:“爵侈常班,寵溢前達(dá)。以榮以渥,且慚且靦?!?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儒學(xué)傳下·王元感》:“掎前達(dá)之失,究先圣之旨,是謂儒宗,不可多得?!?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盧汪 門族甲於天下……嘗賦一絶,頗為前達(dá)所推。” 清 惲敬 《上曹儷笙侍郎書》:“同州諸前達(dá)多習(xí)校録,嚴(yán)考證?!?/div>
《漢語大詞典》:榮褒(榮褒)
(1).盛贊。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學(xué)生朱從道名述》:“ 朱生 振跡於盛德之下,發(fā)名於善教之始,何必 申繻 之劇論,豈異夫子之榮褒者哉!”
(2).榮顯褒揚。指地位、名譽。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徵夢·儀銘袁宗皋:“致位上卿一品,前后富貴者三十年而后歿,榮褒悉備,世無貶詞,可謂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