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勢(三勢)
古代軍事學上的術語。《淮南子·兵略訓》:“兵有三勢,有二權,有氣勢,有地勢,有因勢?!睔鈩荩^斗志;地勢,謂選擇有利之地理條件;因勢,謂善伺敵之間隙。
《漢語大詞典》:順趨(順趨)
謂順著地勢而流赴某處。《梁書·諸夷傳·干陁利國》:“百川洋溢,周回屈曲,順趨大海?!?/div>
分類:著地地勢
《漢語大詞典》:澇田(澇田)
(1).地勢低下易于積水受淹的田。如:澇田不宜于種旱糧。
(2).澆灌田地。 宋 王安石 《和錢學士喜雪》:“公今早晚班春去,強勸澇田補歲饑?!?/div>
《漢語大詞典》:天崄(天嶮)
謂地勢天然險要。南史·劉季連傳:“據(jù)天嶮之地,握此盛兵,進可以匡社稷,退不失作 劉備 ?!?span id="yxgl04w" class="book">《南史·王玄謨傳論》:“方復觀兵 崤 渭 ,陳師天嶮?!?/div>
《漢語大詞典》:衿要
謂地勢沖要;亦指要害之地。魏書·裴慶孫傳:“朝廷以此地被山帶 河 ,衿要之所, 肅宗 末,遂立 邵郡 ?!?span id="t4tk9ab" class="book">《新唐書·李芃傳》:“ 芃 請以 秋浦 置州,扼衿要,使不得合從?!?清 錢謙益 《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李思啟授文林郎制》:“命爾相視衿要,籌阨塞於屏幛之中;撫馭師徒,宣國威於種落之外?!?/div>
《國語辭典》:洿邪  拼音:wū xié
低濕的土地?!洞蟠鞫Y記。勸學》:「譬之如洿邪,水潦??焉,莞蒲生焉?!?/div>
《漢語大詞典》:陁靡
形容地勢斜長而又綿延不斷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平原廣澤,登降陁靡?!?郭璞 注引 司馬彪 曰:“陁靡,邪靡也?!?呂向 注:“陁靡,邪長貌?!?明 歸有光 《李惟善墓志銘》:“ 吳淞 東流 練水 出,岸昡大海沃赤日。土岡陁靡聚千室,樹成吉貝雜黍稷。”
《國語辭典》:峻原  拼音:jùn yuán
地勢峭拔的高原?!秶Z。晉語九》:「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div>
《國語辭典》:夷延  拼音:yí yán
地勢平坦廣闊。唐。柳宗元晉問〉:「其桉衍則平盈旋緣,紆徐夷延。」
《漢語大詞典》:繞溜(繞霤)
(1).古地名。在今 陜西省 。以地勢險要著稱。后常用以代指險固之地。《漢書·王莽傳中》:“ 繞霤 之固,南當 荊楚 ?!?顏師古 注:“謂之 繞霤 者,言四面塞阸,其道屈曲,谿谷之水,回繞而霤也?!?span id="jf9vn8a" class="book">《文選·左思〈吳都賦〉》:“ 繞霤 未足言其固, 鄭 白 未足語其豐。” 呂延濟 注:“ 繞霤 , 關 內(nèi)固險,以繞京師如屋霤也?!?br />(2).指環(huán)繞下注之水。 宋 王安石 《寄蔡氏女子》詩之一:“千嶂承宇,百泉繞霤?!?/div>
《漢語大詞典》:衢地
古代用兵的九種地勢之一。指各國相毗鄰的要沖。孫子·九變:“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span id="6rfmwtn" class="book">《孫子·九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張預 注:“衢者,四通之地。我所敵者,當其一面,而旁有鄰國,三面相連屬,當往結之,以為己援?!眳⒁姟?九地 ”。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據(jù)地質(zhì)、地形,可將土地分為沙泥、澤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種。見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八。太玄數(shù)》。
2.大地、遍地。《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宋。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詞:「底事昆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br />3.地之最深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埂读凝S志異。卷一○。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國語辭典》:陀靡(阤靡)  拼音:yǐ mǐ
山勢連綿不斷?!稘h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陀靡,案衍壇曼?!?/div>
《漢語大詞典》:崄要(嶮要)
險要。地勢險峻而處于要沖。晉書·姚興載記上:“將帥遭大喪,非在疆埸嶮要之所,皆聽奔赴?!?span id="mt6yj9b" class="book">《北史·韋閬傳》:“今日之舉,亦欲引卿同行,但 三鵶 嶮要,非卿無以守也?!?/div>
《漢語大詞典》:爽聳(爽聳)
形容地勢高而開闊。 唐 李紳 《四望亭記》:“ 濠城 之西北隅,爽聳四達?!?/div>
分類:地勢開闊
《漢語大詞典》:塝田
方言。山邊地勢較高的田地。《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怎樣制訂一年的增產(chǎn)計劃,實行生產(chǎn)改革》:“沖田一年一季,塝田和旱地一年兩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