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27
詞典
5
分類詞匯
122
共122,分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祆教
唱詩班
十字軍
撒旦
青年會
禁果
十字架
天主教
圣詠
撒但
耶穌教
安息日
造化主
贊美詩
雜教九流
《國語辭典》:
祆教
拼音:
xiān jiào
回教出現(xiàn)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F(xiàn)存于伊朗偏僻地區(qū)及盛行于印度境內帕西人中。約在西元前六~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chuàng)。奉波斯古經(jīng)為經(jīng)典。該教認為火、光明、清凈、創(chuàng)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凈、破壞是惡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斊澾_;代表惡端的神是安格拉。紐曼,二者雖都是時間之神楚爾凡所生,卻互相斗爭,斗爭的結果,善必勝惡。人可以在善惡兩神之爭中,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直到人死后,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jù)其在世的言行,進行審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獄。在宗教活動上,教徒在麻葛指導下經(jīng)過一定的儀式,禮拜圣火,因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瑪茲達的象徵。該教于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zhèn)江等地還有祆祠,但宋以后,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也稱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分類:
祆教
西方
傳入
中國
天主教
基督教
宗教
拜火教
《國語辭典》:
唱詩班(唱詩班)
拼音:
chàng shī bān
教堂里演唱詩歌的團體。由圣職人員及一般信徒組成。
分類:
基督教
在教
教堂
堂內
崇拜
拜禮
禮儀
時唱
圣歌
合唱
《國語辭典》:
十字軍(十字軍)
拼音:
shí zì jūn
本指十一世紀末到十三世紀末,羅馬教皇和西歐的基督徒,為奪回被土耳其伊斯蘭教徒占領的耶路撒冷,所號召組成的軍隊。因士兵皆以紅十字章著于肩上,故稱為「十字軍」。后泛指任何經(jīng)教會贊許、教宗核可,討伐異教徒的軍隊;一般也引申指打擊罪惡的團體。
分類:
從事
革命
命運
動者
世紀末
羅馬
教皇
西歐
國家
封建主
商人
土耳其
伊斯蘭教
占領
基督教
圣地
耶路撒冷
號召
組織
侵略
《國語辭典》:
撒旦
拼音:
sā dàn
基督教中指稱魔鬼者。參見「撒但」條。
分類:
希伯來
譯音
猶太教
基督教
《國語辭典》:
青年會(青年會)
拼音:
qīng nián huì
基督教青年會的簡稱。參見「基督教青年會」條。
分類:
基督教
青年
日本
留學
群眾
組織
《國語辭典》:
禁果
拼音:
jìn guǒ
根據(jù)舊約創(chuàng)世紀記載,上主在伊甸園種有知善惡樹,所結的果不準人吃。后來亞當、夏娃受蛇的引誘,偷吃了此果,兩人發(fā)現(xiàn)自己都是赤身露體,為此感到羞恥,此果即為禁果。后多用來作為未婚男女性事的表徵。如:「偷嘗禁果」。
分類:
猶太教
基督教
中上
帝
禁止
《國語辭典》:
十字架
拼音:
shí zì jià
1.羅馬帝國時代的一種刑具。為十字形木架,把人的雙手、雙腳釘在上面,使其慢慢死去。據(jù)新約全書記載,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至死以救贖世人,因此,基督徒就以十字架代表基督本身或對基督教的信仰。
2.比喻苦難、負擔。如:「別做出后悔莫及的事,否則,你將終生背著十字架,受盡良心的折磨!」
分類:
源于
苦難
拉丁文
羅馬帝國
記載
耶穌
十字架
基督教
信仰
標記
《國語辭典》:
天主教
拼音:
tiān zhǔ jiào
基督宗教教派之一,因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后,以別于后來的新教,亦稱之作舊教,或公教,天主教一詞是漢語之譯名。西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基督教東西兩部對峙,羅馬主教成為西部教會領袖。一○五四年東西正式分裂,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部教會自稱公教,即天主教。其特徵為至一、至圣、至公,崇拜天主、耶和華外,尊馬利亞為圣母。天主教會是圣統(tǒng)制,強調信徒必須服從教會權威。也稱為「羅馬公教」、「羅馬教會」。
分類:
天主教
基督教
東正教
新教
三大
派別
《國語辭典》:
圣詠(圣詠)
拼音:
shèng yǒng
基督教徒用來祈禱的歌曲。通常由會眾歌唱。
分類:
基督教
祈禱
歌曲
歌唱
《國語辭典》:
撒但
拼音:
sā dàn
基督教中稱魔鬼,原指反抗上帝而誘人犯罪的惡魔,他是善的仇敵,是上帝和人類的敵對者。為英語satan的音譯。也譯作「撒旦」。
分類:
基督教
魔鬼
反抗
帝
誘人
人犯
犯罪
惡魔
《國語辭典》:
耶穌教(耶穌教)
拼音:
yē sū jiào
專指基督教的新派,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反抗羅馬教皇公行賄賂,發(fā)賣贖罪券,后各地響應,于西元一五三○年建立新教,即為耶穌教。清朝中葉傳入中國。
分類:
基督教
新派
世紀
傳入
《國語辭典》:
基督教
拼音:
jī dū jiào
西元一世紀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chuàng)立的宗教,初期流行于亞細亞西部,現(xiàn)遍及世界。十一世紀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后又從天主教分裂出許多新教派,如長老會、圣公會、浸信會、衛(wèi)理會等。臺灣地區(qū)統(tǒng)稱新教。
分類:
基督教
世界
三大
大宗
宗教
一世
世紀
產(chǎn)生
《國語辭典》:
安息日
拼音:
ān xí rì
猶太人以一周的第七日為安息日,除禮拜外,強調休息,與親友共享家庭生活,不做任何生產(chǎn)性的勞動工作。安息日時間為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天黑。
分類:
猶太教
基督教
教徒
停止
《漢語大詞典》:
造化主
基督教等宗教稱創(chuàng)造萬物的上帝。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第二章:“ 中國 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天也,與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頗近?!?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
:“他很相信循環(huán)報應的道理,服從那個冥冥之中的造物主。”
《花城》
1981年第6期:“假若造物主能再給我一次生命,也許,情況會有所不同吧!”
分類:
基督教
宗教
創(chuàng)造
萬物
帝
《國語辭典》:
贊美詩(讚美詩)
拼音:
zàn měi shī
基督教徒贊美上帝及耶穌的詩歌。也稱為「贊美歌」。
分類:
贊美詩
基督教
贊美
帝
頌揚
教義
詩歌
《漢語大詞典》:
雜教九流(雜教九流)
太平天囯 對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別之稱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
:“諸如雜教九流,將無作有;凡屬妖頭鬼卒,喉舌模糊。到處盡成荊棘,無往不是陷坑?!?/div>
分類:
太平天國
基督教
宗教
教派
派別
稱呼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