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圣塔路淇亞(圣塔路淇亞)  拼音:shèng tǎ lù qí yà
義大利民謠。為英語santa luichia的音譯。是一首著名的拿波里船歌。
《國語辭典》:尼安德塔人  拼音:ní ān dé tǎ rén
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現(xiàn)今已滅絕的古代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元一八五六年在德國杜塞蘭多夫附近的尼安德塔谷發(fā)現(xiàn),遂以此命名。
《國語辭典》:茅利塔尼亞(茅利塔尼亞)  拼音:máo lì tǎ ní yà
Mauritania
國名。位于非洲西部。參見「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托塔李天王  拼音:tuō tǎ lǐ tiān wáng
中國神話傳說的人物,是由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所分化出來的。相傳商紂時陳塘關的一總兵官李靖,拜度厄真人為師。后李靖與其第三子哪吒敵對,而玲瓏寶塔救李靖,后即有「托塔天王李靖」之稱。
《國語辭典》:寶塔式寫作(寶塔式寫作)  拼音:bǎo tǎ shì xiě zuò
一種新聞寫作方式。即以一些無關緊要的情節(jié)開始,幾經(jīng)穿插,才在結尾處造成高潮。
《國語辭典》:艾菲爾鐵塔(艾菲爾鐵塔)  拼音:ài fēi ěr tiě tǎ
法國為慶祝革命一百周年,在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由工程師艾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設計建造的紀念塔。位于巴黎的塞納河畔。由四個傾科的鋼鑄構成,以巨大拱門連接,有玻璃外殼的電梯沿曲線上升。高三百一十二公尺,重約六千三百公噸。為當時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
《國語辭典》: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拼音:máo lì tǎ ní yà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國名。位于非洲西部,東與阿爾及利亞和馬利為界,西臨大西洋,面積一百零三萬零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九十八萬,首都為諾克少(Nouakchott)。人民信仰伊斯蘭教,語言以阿拉伯語、法語為主。于西元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獨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北部全為撒哈拉沙漠所覆蓋,礦產(chǎn)資源豐富,鐵礦是主要輸出,大西洋沿岸并有豐盛的漁場,它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稀少的國家之一。幣制為Mauritanian ouguiya。簡稱為「茅利塔尼亞」。
《國語辭典》:普羅列塔利亞(普羅列塔利亞)  拼音:pǔ luó liè tǎ lì yà
英語proletariat的音譯。也稱為「普羅階級」,即指無產(chǎn)階級。
分類:英語音譯
《國語辭典》:倒寶塔式寫作(倒寶塔式寫作)  拼音:dào bǎo tǎ shì xiě zuò
新聞報導的寫作形式,將事件的精華或重要部分,放在文前,次要的在后,依次類推,形式有如寶塔倒立,故稱為「倒寶塔式寫作」。
《國語辭典》:塔吉克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  拼音:tǎ jí kè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ajikistan
國名。位于中亞,面積十四萬三千一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三十萬。首都為杜尚貝(Dushanbe)。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游尼派,主要語言為塔吉克語、俄語。西元一九二四年于烏茲別克共和國內(nèi)創(chuàng)立自治國,一九二九年升格為蘇聯(lián)的一員,一九九○年發(fā)表主權宣言,一九九一年九月九日正式獨立并簽署經(jīng)濟共同體條約及獨立國家國協(xié)創(chuàng)立協(xié)定。幣制為Somoni。
《國語辭典》:巴塔哥尼亞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拼音:bā tǎ gē ní yà gāo yuán
Patagonia Plateau
地名。位于阿根廷南部,綿延于阿根廷、智利的乾燥臺地。北接彭巴草原,南至麥哲倫海峽。氣候乾燥,人口稀少,物產(chǎn)不多,盛產(chǎn)石油。
《國語辭典》:寶塔線(寶塔線)  拼音:bǎo tǎ xiàn
股票術語。以紅黑線來區(qū)分股價的漲跌及研判未來股價趨勢的一種線圖。上漲的行情以紅線表示,下跌的行情則以黑線表示,再拿二者與收盤價比較。是一極佳的短線研判工具。
《國語辭典》:北塔山  拼音:běi tǎ shān
山名。位于北疆準噶爾盆地東部。近蒙古邊界,為奇臺、哈密的屏障,生產(chǎn)鈾礦。
《國語辭典》:半截塔  拼音:bàn jié tǎ
比喻高大魁偉的人。如:「他簡直高得像半截塔?!?/div>
《國語辭典》:骨灰塔  拼音:gǔ huī tǎ
存放死人火化后骨灰的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