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名王  拼音:míng wáng
胡人的領(lǐng)袖?!稘h書。卷八。宣帝紀》:「匈奴單于遣名王奉獻,賀正月,始和親?!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540' target='_blank'>張孝祥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詞:「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div>
《國語辭典》:錚錚(錚錚)  拼音:zhēng zhēng
1.擬聲詞。形容玉石或金屬碰擊所發(fā)的聲音。唐。白居易夢仙〉詩:「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顾?。歐陽修秋聲賦〉:「鏦鏦錚錚,金鐵皆鳴?!?br />2.形容人品卓越出眾。參見「錚錚佼佼」條。清。侯方域《李姬傳》:「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
《國語辭典》:垂名  拼音:chuí míng
聲名流傳于后世?!段倪x。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文選。張協(xié)。雜詩一○首之七》:「巧遲不足稱,拙速乃垂名?!?/div>
《國語辭典》:傳人(傳人)  拼音:chuán rén
1.叫人,召喚人?!都t樓夢》第七一回:「我們只管看屋子,不管傳人。姑娘要傳人,再派傳人的去?!?br />2.傳授給他人,多指特殊技藝而言。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jié)構(gòu)》:「凡有能此者,皆悉剖腹藏珠,務(wù)求自秘,謂此法無人授我,我豈獨肯傳人?」
3.繼承衣缽的人。如:「他常自稱是龍虎山張?zhí)鞄煹牡障祩魅?。?/div>
《漢語大詞典》:令問(令問)
令聞,美好的聲名。問,通“ 聞 ”。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夫此四子者,耳目聰明,忠信廉勇,未必無儔也,而及其成名立績,德音令問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晉書·隱逸傳·魯褒:“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拔,怨讎悲錢不解,令問非錢不發(fā)?!?清 錢謙益 《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制》:“膏雨之政,浸灌 淛 西,洊陳內(nèi)臺,令問滋茂?!?/div>
《漢語大詞典》:尊名
(1).崇高的聲名。韓非子·難二:“ 惠公 沒, 文公 授之,圍 魏 取 鄴 , 城濮 之戰(zhàn),五敗 荊 人,取尊名於天下,亦此人之用也?!?span id="65jtqd6" class="book">《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br />(2).指帝號。戰(zhàn)國策·趙策四:“臣以 齊 致尊名於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於王?!?br />(3).謂稱頌其聲譽。禮記·表記:“先王謚以尊名,節(jié)以壹惠,恥名之浮於行也?!?鄭玄 注:“先王論行以為謚;以尊名者,使聲譽可得而尊言也?!?br />(4).猶大名。對人名字的敬稱。《西湖二集·救金鯉龍王報德》:“敢問秀才高姓尊名?!?span id="wur5lvf"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怕的是那彈章里面帶上一個尊名,總?cè)徊蛔鰵J犯干連,這個麟閣標名,御覽相批,傳聞天下,妙不可言?!?/div>
《漢語大詞典》:貴名(貴名)
(1).顯貴的聲名。荀子·儒效:“則貴名白而天下愿也?!?楊倞 注:“貴名,謂儒名可貴。白,明顯?!?span id="4p1wgdw"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四:“ 文王 欲立貴道,欲白貴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國,而不可以獨,故舉是人而用之。” 宋 袁燮 《上中書陳舍人》詩之二:“貴名豈不欲,名盛復難居;所以古君子,謹終如厥初。” 元 虞集 《跋〈王贊善遺事〉后》:“觀其受命於 世祖 者,誠非徒加貴名以為具臣也哉?!?br />(2).以名為貴。管子·樞言:“名正則治,名倚則亂,無名則死,故先王貴名。” 漢 徐干 中論·考偽:“ 仲尼 之所貴者,名實之名也;貴名,乃所以貴實也。” 唐 陸龜蒙 《漁具詩·罩》:“貴得不貴名,敢論魴與鯉?!?br />(3).動問他人名字的敬語。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茶畢,遂問:‘仙翁高姓貴名?’”
《漢語大詞典》:自晦
自隱才能,不使聲名彰著。舊唐書·韓滉傳:“﹝ 滉 ﹞尤工書,兼善丹青,以繪事非急務(wù),自晦其能,未嘗傳之。”新唐書·輔公祏傳:“ 公祏 內(nèi)怏怏不平,乃與故人 左游仙 偽學辟穀以自晦?!?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稗事數(shù)則:“ 張文和 公晚年,頗以謙抑自晦。”
《國語辭典》:馳名(馳名)  拼音:chí míng
名聲遠播。如:「馳名當世」、「馳名遐邇」。
《漢語大詞典》:謏聞(謏聞)
(1).小有聲名。禮記·學記:“發(fā)憲慮,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鄭玄 注:“謏之言小也。” 孔穎達 疏:“謏之言??;聞,聲聞也。” 元 劉塤 隱居通議·雜錄:“近年士風盛而古意衰,習競浮華,辭昧體要,真材不足以勝,謏聞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清 劉大櫆 《方府君墓志銘》:“雖士之修身潔行,非以謏聞而駭俗?!?br />(2).孤陋寡聞。常用作謙詞。南齊書·陸澄傳:“ 澄 謏聞膚見,貽撓后昆,上掩皇明,下籠朝議?!?宋 王禹偁 《右衛(wèi)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備位,論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聞而塞職?!?元 張起巖 《濟南路大都督張公行狀》:“故詳録其實,而以謏聞附,庶備宗工鉅儒之采擇云?!?清 錢謙益 《蘇州府重修學志序》:“則姑述其謏聞以告于鄉(xiāng)之子弟,其亦可乎?”
《漢語大詞典》:龍身(龍身)
(1).龍的身軀。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其神狀皆龍身而人面?!?span id="vxuex5f" class="book">《淮南子·墬形訓》:“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币嘀杆讫堉?,夭矯的軀干。 清 黃始 《山東四女祠記》:“碑前枯樹,半無枝葉,禿而龍身。”
(2).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歆 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歆 與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 歆 為龍頭, 原 為龍腹, 寧 為龍尾。”后以“龍身”形容人有聲名。 清 黃遵憲 《己亥續(xù)懷人詩·瀏陽歐陽瓣薑》:“編到《沅湘耆舊録》,難為君稱作龍身?!?/div>
《漢語大詞典》:銷聲(銷聲)
(1).隱匿聲名;隱姓埋名。晉書·儒林傳論:“ 文博 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通儒之高尚者也?!?唐 王維 《能禪師碑》:“禪師遂懷寶迷邦,銷聲異域。”
(2).默不作聲。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僧徒肅穆,學業(yè)清高,外道學人,銷聲緘口?!币槐咀鳌版?zhèn)聲”。
《漢語大詞典》:貪名(貪名)
貪圖聲名。晏子春秋·雜上十八:“臣聞大國貪于名,小國貪于實,此諸侯之公患也?!?span id="pr6bbhg" class="book">《史記·商君列傳》:“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當初只道 蔡伯喈 貪名逐利,不肯回家,原來被人逗留在此?!?/div>
分類:貪圖聲名
《國語辭典》:風望(風望)  拼音:fēng wàng
名聲威望?!缎绿茣?。卷一一四。崔融傳》:「從為人嚴偉,立朝棱棱有風望。」
《國語辭典》:放聲(放聲)  拼音:fàng shēng
放開嗓門。《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因思父孫堅如此英雄,我今淪落至此,不覺放聲大哭?!埂都t樓夢》第二五回:「賈母王夫人見了嚇的抖衣而顫,且兒一聲,肉一聲,放聲慟哭起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