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禹跡(禹跡)  拼音:yǔ jī
1.夏禹治水,足跡遍歷中國,故以禹跡為中國的代稱?!蹲髠?。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br />2.夏禹的功業(yè)。北周。庾信《周宗廟歌?;氏摹罚骸腹⒂碹E,德贊堯門。」唐。章孝標(biāo) 上浙東元相詩:「何言禹跡無人繼,萬頃湖田又?jǐn)匦隆!?/div>
《國語辭典》:女媧(女媧)  拼音:nǚ wā
1.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女帝。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并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xù)人類生命。
2.太行山的別名?!妒挛锂惷?。坤輿部。山。王母山女媧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媧?!?/div>
《漢語大詞典》:女媧氏(女媧氏)
中國 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傳說她與 伏羲 由兄妹而結(jié)為夫婦,產(chǎn)生人類。又傳說她曾用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斷鰲足支撐四極,平治洪水,驅(qū)殺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繼 伏羲 而為帝。參閱《淮南子·覽冥訓(xùn)》史記 司馬貞 補《三皇本紀(jì)》、太平御覽卷七八皇王部《女媧氏》所舉諸書。
《漢語大詞典》:禹功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績。左傳·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遠(yuǎn)矣。微 禹 ,吾其魚乎!” 清 戴名世 《楊維岳傳》:“踐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div>
《國語辭典》:涂山(塗山)  拼音:tú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懷遠(yuǎn)縣東南,淮河?xùn)|岸,與荊山相對。中夾淮河。也稱為「當(dāng)涂山」。
《國語辭典》:大夏  拼音:dà xià
1.夏禹時代的樂舞。即六樂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頌之?!吨芏Y。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埂蹲髠?。襄公二十九年》:「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弧?br />2.朝代名:(1)夏朝。亦泛指中國?!段倪x。揚雄。羽獵賦》:「喟然并稱曰:『崇哉乎德!雖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茲?』」(2)(西元408~431)晉時十六國之一。匈奴赫連勃勃所建。據(jù)有今陜西北部,甘肅東北部,及蒙古鄂爾多斯等地。
3.國名。位今內(nèi)蒙及甘肅西北部。參見「西夏」條。
《漢語大詞典》:禹稷
指 夏禹 與 后稷 。 夏禹 后稷 受 堯 舜 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種,稱為賢臣。孟子·離婁下:“ 禹 稷 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孔子 賢之?!?漢 王充 論衡·逢遇:“夫能御驥騄者,必 王良 也;能臣 禹 、 稷 、 皋陶 者,必 堯 舜 也。”
《國語辭典》:文命  拼音:wén mìng
文德教命?!稌?jīng)。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jié)h。孔安國。傳:「文命,孔云文德教命也?!埂段倪x。謝靈運。會吟行》:「會吟自有初,請從文命敷。」
分類:夏禹
《國語辭典》:伯禹  拼音:bó yǔ
夏朝的禹。禹代鯀為宗伯,入為天子司空,故稱為「伯禹」?!稌?jīng)。舜典》:「伯禹作司空?!?/div>
《漢語大詞典》:有莘
亦作“ 有侁 ”。
(1).古國名。有,詞頭。 姒 姓, 夏禹 之后。 周文王 妃 太姒 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陜西省 合陽縣 東南。史記·夏本紀(jì)“ 禹 之父曰 鮌 ” 司馬貞 索隱引世本:“ 鯀 取 有莘氏 女,謂之 女志 ,是生 高密 ?!?高密 , 禹 所封國。
(2). 商湯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國。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舊 陳留縣 東。一說,在今 山東省 曹縣 北。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登 有莘 之虛以觀師。” 楊伯峻 注:“ 莘 ,舊國名……據(jù)《春秋輿圖》, 有莘氏 之虛在今 山東省 曹縣 西北?!?span id="1xrprz7" class="book">《呂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採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xiàn)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yǎng)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故命之曰 伊尹 ?!?高誘 注:“侁,讀曰莘?!?span id="hppbflh" class="book">《史記·殷本紀(jì)》:“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奸 湯 而無由,乃為 有莘氏 媵臣?!?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古 莘國 在 汴州 陳留縣 東五里,故 莘城 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禹績(禹績)
指 夏禹 治水的業(yè)績。詩·大雅·文王有聲:“ 豐水 東注,維 禹 之績?!?毛 傳:“績,業(yè)?!?鄭玄 箋:“ 禹 治之,使入 渭 東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漢 阮瑀《紀(jì)征賦》:“遂臨 河 而就濟(jì),瞻 禹 績之茫茫?!?宋 曾鞏 《黃河》:“宜博求能疏川浚 河 者,與之慮定,然后施功,則可以下安元元,上追 禹 績矣?!?/div>
《漢語大詞典》:禹鼎
(1).傳說 夏禹 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毀皇姑寺:“觀 世宗 屢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鏡?!?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即今一卷《荷戈》詩,己如 禹 鼎鑄魅魑?!?清 何世麟 《感賦》詩:“ 越 裳依舊防 倭 寇, 禹 鼎何時鑄 漢 奸。”
(2).即九鼎。傳說 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lǐng)土、政權(quán)。 陳毅 《贛南游擊詞》:“賊子引狼輸 禹 鼎,大軍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銅器。 宋 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五字,記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 周 王作戰(zhàn),俘獲 鄂侯 事。1942年 陜西 岐山 又出一鼎,與 宋 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國語辭典》:夏鼎  拼音:xià dǐng
夏禹集九州金鑄九鼎,為傳國的寶器。見《左傳。宣公三年》。今人以夏鼎商彝為骨董之代稱,故夏鼎亦有古老之意。
《國語辭典》:儀狄(儀狄)  拼音:yí dí
相傳夏禹時善于制酒的人?!稇?zhàn)國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jìn)之禹。」
《漢語大詞典》:四王
(1).指古代四位帝王 夏禹 、 商湯 、 周文王 、 周武王 。左傳·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jì)同欲焉?!?杜預(yù) 注:“ 禹 、 湯 、 文 、 武 ?!?br />(2). 清 初山水畫家 王時敏 、 王鑒 、 王原祁 、 王翚 的合稱。他們在藝術(shù)思想和風(fēng)格上,直接或間接受 董其昌 影響。技法方面功力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創(chuàng)新,不少作品趨于程式化,對 清 代山水畫有深遠(yuǎn)影響。 康熙 至 乾隆 間有 王昱 、 王愫 、 王玖 、 王宸 ;其后又有 王三錫 、 王廷元 、 王廷周 、 王鳴韶 ,俱畫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稱為“小四王”,后者稱為“后四王”。
《國語辭典》:禹步  拼音:yǔ bù
1.跛行。相傳夏禹治水,涉山川,足病而行跛,故稱跛行為「禹步」。漢。揚雄《法言。重黎》:「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句下晉。李軌。注:「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孜锥嘈в聿健!?br />2.道教法師設(shè)壇建醮時,為求遣神召靈而禮拜星斗的步態(tài)動作。參見「步罡踏斗」條?!赌鲜?。卷四五。陳顯達(dá)傳》:「地黃村潘嫗善禁,先以釘釘柱,嫗禹步作氣,釘即出,乃禁顯達(dá)目中鏃出之?!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440' target='_blank'>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三首之一:「松間白發(fā)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div>